马天宇在韩国的人气:刘煜辉:高利贷泛滥已近尾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16:41
http://money.msn.com.cn 2011-09-22 03:35:0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决策层为了抑制通胀,将银行体系20万亿元左右的资金锁定。

  过去两年中,中国新开工的计划投资规模已经累计高达经济总量的1.2倍,他们对银行信贷有需求刚性,银行依靠向资金紧张的借款人发放新贷款,以防止原有贷款变成不良贷款,这是体制使然。中国的资金分配体制存在问题,只要政府的经济活动扩张强劲,私人部门在正规金融部门受到挤压的程度就越强烈。

  而另一方面,中国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双轨制状态,体制外的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很高,低的时候百分之十几,紧张的时候高达20%~30%;而体制内的企业一直享受的基准政策利率的融资成本。长期存在着体制内部门向体制外部门的资金 “漏损效应”,即金融资源从享有特权的国有部门流向受到信贷歧视的私人部门的过程,这完全是一种体制制造套利。

  拥有大量现金的体制内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准金融机构,凸显出中国经济扭曲的现状。许多中央企业都有各自的金融子公司,如中石油旗下有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商业银行等,他们成了资金的掮客。

  决策层的量化紧缩在融资市场的双轨制下,不仅未能显著抑制全社会信用总量的扩张,而且逐步演变成高利贷泛滥成灾,抬高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和通胀压力。不过,这一状态或已经接近尾声,资金利率的拐点快要出现了。

  在主动和被动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政府投资降速已成加剧态势。今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几成定局,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政府城市基建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预期新增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大幅放缓或不可避免。

  今年1~8月累计投资增速虽维持在25%高位,其中中央项目已经录得-9%的负增长,而地方项目增长28%,5、6、7、8月份单月投资环比疲弱,分别为-1.54%、-1.3%、1.38%、1.13%。另外一些可观测的指标也反映宏调政策的明显调整,如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一是进口量减速,二是进口价格回落:国内投资减速一般都意味着贸易条件改善),贸易顺差从年初负值回升到6、7月分别为260亿美元和278亿美元相对高位。再如,用电量的增速也显著回落至9%。

  8月份35%的房地产投资速度一直为外界质疑,因为与微观层面信号呈现背离:水泥市场在旺销季节到来之前出现价格下跌,尤其是8月中旬华东市场的水泥开始降价。投资可能确定减速了,企业预期的信号往往是最灵敏的、最真实的。

  保障房的高开工率不等同于进度,开工剪彩仪式是很简单的事,实际进度才是真的。目前反馈的信息,政府计划机制或远不如市场有效率(经济学老问题),重庆第一期保障房推出7万多套,可申请的人才两万多;今年计划推40万套,让低收入者住到郊区,他们如何工作养家?其他城市见状,如何敢推进?这样的房子大量建出来,卖给谁?卖不出去,会都砸在政府手上,成为新的债务负担。开发商多认为是一个不具备商业利润的项目。最近出炉的 “轮候制”,改变了之前“一刀切”式的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的思路。说白了,就是根据实际需要的数量来筹建。

  中国宏观政策的核心是财政,不是货币,而货币是从属财政的。因为中国货币创生主体是政府经济活动,关键是财政扩张态势有所收敛转向中性,货币和通胀压力才会减轻。

  随着政府经济活动逐步弱化,即便现行锁定资金的政策不松动,企业部门融资高度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相对松弛。

  如果坚定既有方向,抑制资金流向政府经济活动,若更主动一点,高企的存准率开始下调,自然地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那么经济将更可能导向软着陆。因为随着成本下行,企业部门投资意愿的恢复上行,将逐步平滑政府投资减速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影响。而改善私人部门的资金供给,提高效率增加供给,是形成通胀治理的正向经济逻辑。

  当然,地方政府项目出现下马和停工有可能造成银行体系坏账大幅上涨,中央政府有必要采取一揽子综合性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案,将商业银行从梦魇中解脱出来,以避免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  

民间高利贷疯狂:温州89%家庭60%企业玩拆借

http://money.msn.com.cn 2011-09-27 13:40:25 来源: 东方早报 

  民间借贷新特点:

  ■ 正从两年前的苏浙等沿海地区,扩展到山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

  ■ 正从制造业企业扩展至商贸流通企业乃至普通家庭,一些地方甚至有“全民放贷”之势。

  ■ 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超过20%,而很多中小企业年利润不到10%,导致资金抽逃实体经济。

  早报记者 徐益平 综合新华社报道

  温州中小民企老板集体“跑路”,折射出这座“借贷之城”民间高息借贷的疯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二季度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截至调查时,温州已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调查也显示,目前,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有70%左右的主要资金源于民间借贷。

  疯狂的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指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以生产性用途为主的资金拆借行为。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民间的借贷行为本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不过,在今年信贷紧缩、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下,由于贷款利率水涨船高,民间借贷市场随之变得疯狂起来。

  “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的民间借贷发展非常火爆。”中融联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高杰说,民间拆贷正从两年前的苏浙等沿海地区,扩展到山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从制造业企业扩展至商贸流通企业乃至普通家庭,一些地方甚至有“全民放贷”之势。

  央行研究局日前的一份调查表明,在去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开始抬头之时,这一市场的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5%以上。而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南方周末》调查发现,在畸高利润的诱惑下,眼下杭州从事高利贷业务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地下钱庄等,据业内人士估计不下2000家。

  警惕资金抽逃实体经济

  “民间借贷所具有的特征决定它很容易陷入借新还旧、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只有在利率不断上升的预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资金链断裂,就会面临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的局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根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份相对保守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各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

  “先不说这一水平是否被低估,单是超过20%,并且上涨如此快速的融资成本,对于很多年利润不到10个点的微利企业而言,几乎等同于慢性自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过高的融资成本加速着企业、资金从实体经济的抽逃速度,而“温州跑路事件”成为抽逃的明显标志。

  “沿海金融办工作人员说,只要是一直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资金并没那么紧,出事的企业不少是把精力大量投入房地产、买矿以及民间融资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