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球直播里约在哪看:识诚岂止在板荡(作家论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9:49
顾伯冲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8日   24 版)
唐太宗在《赠萧瑀》中有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这是这位千古一帝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之谈。的确,无数的史实证明,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够真正检验出人格的底色。但是,识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在“板荡”之际来检验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识诚,重在平时,难在平时,也贵在平时。
披阅中国历史,在政局动荡的“板荡”之际,有多少政客、兵痞等在左右摇摆,察言观色,“忠诚”两字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眼里只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更有甚者,还会乘机反水,倒打一耙,另树一帜。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盛唐时期的安禄山曾对玄宗是那样恭敬有加,还竟然称杨贵妃为干娘,全然一副忠诚的模样。然而,天宝年间,这位封疆大吏,勾结史思明一起与朝廷分庭抗礼,那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安禄山这个盛唐时期的“怪胎”、“妖魔”,何以能够如此兴风作浪,最主要的责任在于唐玄宗,是他平时对其疏于考察,被他假忠行为所迷惑。史上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为政之道,要在用人。忠诚既是官员职业道德的第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成就的人格素质和政治品格。换言之,忠诚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忠诚的空白。对于官员的忠诚度,主要是靠平时的考察和识别,而不能把“宝”押在风起云涌的“板荡”之际。在官员的管理上,识与用是个有机的整体。识是前提,也是用的基础;用是识的归宿,也是衡量识是否准确的有效载体。正是在平时的细节中,最能折射出一个人最真实、最本质的一面。
客观上讲,平时识人不像危难时识人来得那么直接,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真正下了功夫,还是能找到甄别忠诚与否的办法。有鉴于史,这里不妨找出这样几块“试金石”:一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欧阳修曾说:“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那些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的人,一定会对各项工作措施考虑得愈周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唯上是从的人,对下就另一副嘴脸了,老百姓也就在他们的“阴阳脸”上,慢慢地对上失去了信心。二是琢磨事与琢磨人。凡琢磨事的人常常如痴如迷于事业上,并且披肝沥胆,竭心尽力,始终以赤诚之心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而琢磨人的人往往口蜜人前,腹剑人后,对妨碍他自身利益的人,会使出浑身解数整之,并且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大凡史上的奸臣,都有这样的特征。三是说的与做的。言行一致,是为官从政者应有的基本品格,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要素。朗朗吐真言,荡荡无私心。那些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的人,平时常常公德失范,大道不行,在危难时刻、重大的考验面前,必然会见风使舵,顿起二心。四是高调与低调。高调和低调是做人处事的两种态度。对于一个对国家和事业有忠诚之心的官员来说,必然选择的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低调做人则是放低姿态,平易近人的睿智表现。反之,心中必然缺乏“忠诚”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