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通海岸:官场作家为何在单位很低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40:16

官场作家为何在单位很低调

2011-01-03 23:27

  官场小说热是2010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许多官场小说的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的正职是各政府部门的官员。他们的写作,或是为记录自己经历的历史,或是为了留住为官的感悟。尽管他们出版的官场文学引人关注,但他们多数人在单位保持低调。(1月3日《华西都市报)

  作品很高调,为人有些冷,这种官员出版官场小说的现实表现,包裹着特定的文化心态。比如,出版官场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的“小桥老树”,还有写《乌纱》的汪宛夫,都绝对称得上官场文学圈的“腕儿”。但作为货真价实的官员,在现实中他们却竭力地低调处理自己写作的事,恨不得不让任何人知道他们在写官场小说。

  著名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曾说,当前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祛魅”,给官员“祛魅”。人都有探询神秘的好奇心。官场小说很红火,就是因为这些小说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官场这个相对神秘地带的机会。此前有报道称,公务员成为官场小说最大的阅读群,甚至很多人都把官场小说当作“当代公务员的教科书”,这足以证明,官场小说已经成为了解现实社会的一种工具书。

  而书写这样“现实教科书”的作者却极其低调,这实际说明,一方面,他们是在以作品为权力领域“祛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官员身份为权力领域“添魅”。这种表现,从写作的角度说,多少也算是一种“人格分裂”。这种状态昭示着,当前很多身在官场的知识分子,严重缺乏精神独立性。

  不妨先来看一些官场作家的表现。曾挂职担任湖南临湘副市长的姜宗福,在转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之后,推出新书《我的官样年华》,揭露大量官场潜规则,其中提到领导签字——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曾任长春市政府秘书长10年之久的吉林作家李发锁,在转任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后,推出长篇小说《动迁》,并强调“这是一部深度解析城市开发和拆迁过程中潜规则的书”。

  盘点 “官场作家”的现实境遇,发现很多愿意高调拿官场潜规则做“卖点”的官场作家,多是仕途无望,或在官场严重边缘化。相对来说,那些仍在官场重要岗位上的作家则保持低调。比如,“小桥老树”是重庆永川一位副局长,他至今也不愿意向外界公布他的具体身份,并强调称,自己在单位上是骨干,白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写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只能抽晚上和休息日;《芝麻官悟语》作者王敬瑞,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副市长,他也一再对媒体说他的写作是“正事”。

  不难看出,那些敢于高调的官场作家,往往已经无法再把权力资源控制在手上,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贩卖官场潜规则,来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当然,或许他们也希望通过写“官场小说”这种文化行为,在失去权力资源后找到一种心理安慰。而那些身上官场的写作者,生怕自己的官场小说招来“麻烦”与“障碍”。这意味着,当前官场小说,即便是打着贩卖官场潜规则的招牌,也并没有真正出于一种笃定的公民精神与文化自醒,来践行对权力的批评与反思。

  很多官场作家以“人格分裂”的表现,混迹于官场,他们对潜规则或是顺应,或是顺从。他们只是在仁途无望或者淡出官场后,才或是“老去填词”,或是把揭密“官场隐私”当作卖点。文如其人,这是理想的文化状态。受囿于种种客观现实,尽管这里我们也无意于对官场作家进行过多的道德捆绑。但是,官场小说的市场高调,官员出家的职场低调,至少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从中看到那些潜规则在官场是怎样的根深蒂固,官本位的精神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而有这种无法“祛魅”的权力场域存在,有那么多“卧底官场”的作家参与,官场小说又怎么能不越来越热呢?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