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陈惠敏:东亚毒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0:13:43

东亚毒夫---毒鸭脖、毒玉米、毒饮料、毒包子、毒牛羊肉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国环境资源人心社会都崩溃 中国叫东亚病夫不太确切,应该叫东亚毒夫。








鸭脖子制作70%靠香精 过量食用或致癌

  近期,鸭脖行业几家知名企业纷纷获得风投青睐,但又相继爆出香精问题。

  新京报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市面上有所谓的“培训学校”,对外公开销售食品“秘方”,包括“周黑鸭”、“久久鸭”等,学做这些仅要2000元,“学周黑鸭,免费送久久鸭技术”,“30%靠技术,70%靠香精”。调查称,香精中包括亚硝酸盐,可致人死亡。

  对此,周黑鸭方面在微博上声明称,从未授权有关公司进行技术转让,所有周黑鸭使用的配方都从公司配送到各地直营店。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在“香精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食品监管部门迅速采取了大动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该种香料网上求购者甚多,这表明市场上存在较多该类问题食品,加上该香精包含品种繁多,可见,该类香料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其背后产业链较长,要彻底铲除该类非法食品“产业链”不能仅靠卫生部门单一力量,工商部门、公安部等多部门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观点

   餐饮业添加剂监管难度大

  近期食品添加剂中被指责最多的是香精。专业人士介绍,香精香料是食品行业中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焙烤食品、休闲食品等食品细分行业中,它能够使本身没有香味的食品产生香味,也能够增强或改善食品本身的香味,甚至能够用来掩盖或修饰食品本身固有的风味。对企业而言,香精香料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但也正是因为其所具备的巨大作用才导致一些小作坊、不法企业滥用香精香料,对消费者饮食安全造成隐患。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虽然添加剂的监管强度和法律法规都在完善,但由于餐饮业“小、杂、乱”的格局,以及即食性的特点,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使监管部门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其次,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仍然采取卫生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多部门分工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容易造成各部门责权之间存在灰色地带,进一步加大监管难度。

鲜榨饮料多为色素香精勾兑 过量食用或致癌


鲜榨饮料多为色素香精勾兑 过量食用或致癌

  

  近日,四川省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重点加强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此 番之所以将自制饮料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是因为近年来餐饮场所所谓“自制鲜榨饮料”是添加剂的“重灾区”。一般餐饮场所没有鲜榨饮料的资质,无生产许可证,既不规范又不能保证质量,安全隐患大,甚至有些酒楼、火锅店提供的自制豆浆、花生浆和所谓“鲜榨饮料”,仅仅是“添加剂混合液”,堪称“食品毒瘤”。

  现象一

  添加剂制成各种“鲜榨”饮料

  近年来,各地媒体纷纷曝光鲜榨饮料制作黑幕。综合报道显示,大多餐饮场所的所谓鲜榨饮料,如豆浆、各种果汁、花生浆、核桃浆等,基本都是用少量水果、花生、核桃等,掺入多种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不仅没有任何营养,经常或长期饮用还会危害健康。

  据成都某媒体报道,在成都府河、西南食品城等各大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浆、核桃浆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都可以买到。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记者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看到,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已二稀酸铀钾等,但单单没有一个“橙”字。而在另一种制作花生奶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葡萄糖、麦芽糊精、白糖、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着色剂等,唯独没有花生!

  据卖添加剂的老板介绍,这些添加剂制作出来口味绝对像真的,餐馆再象征性地洒点真果肉在里面,就更像了,据这位老板介绍,某些大酒楼、大火锅店、水吧也是在他那里拿的货。

  现象二

  黑作坊造“鲜榨饮料”流入中高档餐饮场所

  据 了解,除了用添加剂勾兑外,有些中高档酒楼的“自制饮料”从出身开始就极具欺骗性,事实是大多数消费者以不菲的价格买到的“鲜榨饮料”,其实都是外面一些既不卫生、又不合法的小作坊的产品。他们将豆浆、花生浆、核桃浆等做好后送到各大酒楼,由服务员以酒楼的名义高价推销给客人。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这些小作坊往往藏身在一些城郊结合带,其加工场地简陋不堪,污水横流、蝇虫乱飞,有的甚至旁边就是臭气熏天的猪圈。而那些低价招来的小工操作随意性很大,在使用添加剂上更是肆无忌惮,致使不少“自制饮料”存在大肠菌群超标、霉菌及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消费者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为了增加隐蔽性和欺骗性,许多中高档酒楼还将自制饮料业务外包给一些私人老板,酒楼提供场所让其销售,但其性质仍然属于小作坊模式,利润双方按三七或四六分成。而那些在酒楼里穿梭的“榨汁工”、“果汁妹”,其实根本不是酒楼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这条暴利链条上的其中一环。

  隐患

  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

  不仅在食品和饮料中添加诸如苏丹红、甲醇、甲醛等非法添加剂会致癌,不少正常的食品添加剂过量也会致癌!

  全国著名分析化学专家叶建农认为:现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是普遍现象,一般成人每天吃进的各种添加剂达80多种,而目前绝大多数添加剂的毒理作用都并不清楚。比如,三聚氰氨,之前根本没人做过毒理实验,但添加到食品中却能增加蛋白质含量,于是有人就铤而走险的添加了。即使是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果超量使用,甚至可能引起致癌等严重后果。

  而在被调查的酒楼、火锅店,媒体记者亲眼看到小工将大量各种添加剂用水搅拌在一起,然后再象征性的洒点果肉,一扎果味“鲜浓”的自制饮料就制成了。这种全靠添加剂制成的鲜榨饮料,其添加剂用量惊人。

  根源

  高额利润驱使自制饮料屡禁不止

  用添加剂勾兑鲜榨饮料对健康的危害可想而知,然而却屡禁不止,究其根源,高额利润的驱使是主要原因。据了解,一包(桶)重约5斤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出50斤—60斤各种“鲜榨”饮料。而在成都某中档酒楼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鲜榨饮品价目表:豆浆28元/扎、花生浆48元/扎、核桃浆58元/扎、雪梨汁78元/扎、木瓜汁98元/扎……其间的利润可想而知。而每销售一扎这类“鲜榨”饮料,相关的服务员就将得到5元—10元的高额提成。因此,尽管媒体频频曝光,有关执法部门三令五申的禁止,但某些中、高档餐饮经营者为了高利润还是硬着头皮卖力地向消费者推荐他们各种“鲜榨”饮料的真正原因。

  

香精包子的“定时炸弹”何时拆?

  如果每天都在吃,但却不知道吃的是什么,你害怕吗?

  如果闻着香,但这种香气不是食物本身发出的味道,你害怕吗?

  如果用“香精”提香欺骗顾客嗅觉,但实际上是用劣质原料加工成的食品,你敢吃吗?

  如果使用的香精是国家不允许使用,且安全性无法考证,你还敢吃吗?

  如果专门培训如何使用香精欺骗老百姓,这样的连锁店遍布街头巷尾,你担忧吗?

  ……

  这些是这个九月我一直在苦寻答案的问题。

  食品安全无小事。直到这个香精包子“黑色产业链”一个一个被揭开,我才深刻感觉到潜在民众身边的危机,这种危机就像“定时炸弹”。

  相比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这种食物在短时间内不会给食用者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影响。也许,它对你的危害只是食用之后肠胃不适,而你却找不出原因。

  但二三十年后,你的身体还能否经受这种考验?谁也不知道炸弹何时会爆炸。

  “我们自己从来不吃自己做的包子。”这句话像电影台词一样,出自一包子铺老板之口。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使用香精,却不知其是否具有危害。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能少加就少加,能不加就不加。但很多人疑问,包子馅料中为何添加香精呢?

  一名业内人士解释:“其实也是无奈,没有这个东西,生意就会被使用这种香精的人抢走。”

  也就是说,一种商业竞争的关系,让这些商贩不惜选择这种方式,去获取更多利润。

  更恐惧的是,这种畸形商业模式,很快得到复制,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我的同事在“蒸功夫”老家江镇调查发现,从来没见过一条大街上,像卖矿泉水一样卖香精,而且很多香精是国家禁用。

  这些香精店在平时顾客少。他们主要会给位于全国各地的包子铺物流送货。

  这些香精来源于哪?至今连当地政府都解释不清。

  由此形成的盲区,让造假者作乱。作乱的最后受害者,还是普通民众。他们花钱为了买个饱,但没想到花钱买来了更多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安全与其他犯罪不一样,造假者的水平已大大超过了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国家出台的标准远落后于造假行为,这让执法部门有些“不适应”。

  因此,对于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并给予充分解释,给民众一个说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行业规范,重建健康的安全食品体系。

  采访中,丰台区培训“香精包子”的学校,被工商、公安部门调查之后,存在涉嫌商标侵权行为。这个每年能培训两万人的学校,培训内容是教如何违法使用添加剂,受训之后的学生会到全国各地开设连锁。

  不敢想象,到时候将会有更多民众接触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但政府最终未定罪食品安全,该公司并未关门,而是重新换了地址,悄悄开始营业,继续招生。

  不解的是,“拆弹专家们”,对于这些放在全国各地的“定时炸弹”,是不是要等它爆了,才去拆呢?

煮玉米中添加香精 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大街上经常会看到有人支起炉子卖水煮玉米,距离很远就能闻到玉米的香气,对过往行人颇具吸引力。近日有(济南)市民反映,街头上卖的水煮玉米很多在制作过程中都添加了玉米香精,这样可以使玉米的香味更浓,口感更好,而且放一整天都不会变馊。

  放了香精后熟玉米不易馊

  24日,记者在英雄山路一个卖水煮玉米的摊位前,以家里老人打算卖水煮玉米为由,向摊主请教经验。摊主告诉记者,煮玉米的时候可以稍微加点香精,这样煮出来的玉米不光香,而且放一天也坏不了。“早晨煮上一锅,一般能卖一整天,放在炉子上就是为了保温。”

  摊主向记者保证,这种香精对人没什么危害。“我都卖了好几年了,一直是这么做的,没出过事。”摊主还给记者推荐了几个可以买到这种香精的批发市场。

  在济南市某综合批发市场,一名卖生玉米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要卖十几筐玉米,很多都是批发给卖水煮玉米的摊贩。“大街上煮的玉米多数都加料,要不然不可能这么香。”这名女士还说,如果生玉米买多了,那些小摊贩就会先把玉米煮熟了留着第二天卖。“鲜玉米放着会变老,煮熟了的不显老,听他们说加了香精也馊不了。”

  香精销量少想要可先订货

  25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市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二楼的调料品区走访发现,不少店主都知道卖煮玉米的小贩会使用添加剂,但因为销量少,储备这种玉米香精、精油的店家寥寥无几。但不少店主表示现在店里没有,想要的话可先交订金再进货。

  记者在一家调料店里找到一瓶玉米精油,这种重量为500克的精油售价为30元。店主从储藏间里拿出来时,其塑料外包装已经被部分压扁,这瓶生产日期显示为“2010年10月”的玉米精油,保质期为12个月,店主信誓旦旦地说:“这种调料的保质期一般都是三年,你放心用就行。”

  在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添加剂专卖店,记者询问店主有没有煮玉米用的调料,店主很快给记者拿出一盒黄色包装、名为“甜玉米”的添加剂,这盒500克的添加剂售价25元。

  打开盒盖,一股浓郁的玉米香甜味扑鼻而来。“这种就很好,很多煮玉米的都用这种。”店主告诉记者,液体香精不如这种粉末香精好。“这个不光味好,而且耐高温,放在锅里煮就行。”

  每次放多少全靠自己把握

  在记者所购买的两种香精的包装盒上,“甜玉米”粉末添加剂参考用量为0.1%-0.5%,而液体的玉米香精标示“根据需要酌量添加”。

  在购买液体玉米香精时,记者询问店主具体用量,店主仿照旁边一种精油的参考用量说明告诉记者,100千克水加0.1到0.2千克的精油即可。“看着加点就行,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

  出售粉末玉米香精的店主告诉记者,煮一大锅玉米只需要放一小勺。“你就看着加,不用太多,这个香味挺浓的,差不多就行。”店主还劝记者说,这个香精一盒能用好几年,一点也不贵。

  英雄山路上那名卖水煮玉米的摊主说,香精不用称量,估摸着来就行,少放。“煮的多就多放点,一般一小勺就行,刚开始没数,慢慢就有数了。”

  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王教授介绍说,任何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都会影响人体消化系统。

  “这个影响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看出来的,长期使用才会有反应。”王教授说,主要反应就是恶心,不想吃东西,而且会对肝、肾、胃肠功能等造成慢性损害。如果孕妇、小儿长期食用添加剂超标的食品,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异常等后果。

长沙一食品厂用鸭肉加香精,制作牛羊肉熟食

  鸭肉加入牛肉精、羊肉精、鸡肉精就变成了牛肉、羊肉、鸡肉,这不是变魔术,而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17日上午,记者将调查的情况反映至湖南省质监局稽查总队。下午3时许,湖南省质监局稽查总队总队长罗纳晚带领执法人员赶到长沙市金爱丽食品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大门紧闭。

  几分钟后,厂房门打开,执法人员对生产车间、产品仓库、冷库等进行检查。在生产车间,执法人员查获了几包已开封的牛肉精和鸡肉精,在原料仓库,执法人员查获了十几桶牛肉精、鸡肉精和羊肉精。

  执法人员随后对仓库内的各种肉类熟食进行抽样查封。当执法人员检查冷库,要求该厂负责人出示鸭肉的检疫证明时,该厂负责人无法出示。

  “这是熟食行业的潜规则,7块多一包的烤香牛肉串,如果用真的牛肉做,会亏死去。”杨某称。该厂办公室内的一本销售台账显示,其生产的熟食销往全省,长沙市内一些大型超市有销售。

  执法人员已现场取样检测,不日将公布结果。率队前往现场执法检查的罗纳晚表示,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鸭肉冒充牛肉、羊肉等制品,涉赚欺诈行为,如果检测结果属实,将对其进行相应处罚。目前,该部门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