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富基金:秦文君:一个不关注成绩的另类妈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43:27

秦文君:一个不关注成绩的另类妈妈


 
 

不过问成绩、不报一个课外班、业余时间带着孩子四处玩、凡事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这似乎和一般妈妈的做法不太一样。“另类”背后,是一种更智慧更包容的母爱。

 

秦文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入围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林格伦纪念奖”第一人,著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会跳舞的向日葵》《你好,小读者》等。近期又与女儿戴萦袅合著《宝贝书女》《亲爱的书橱》。

 

戴萦袅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女孩。钢琴十级,曾获“白雪杯”全国儿童简笔画大赛二等奖、上海儿童博物馆“现代儿童想象画大展”一等奖,长篇小说《被磕疼的心》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目前在美国某知名大学读数学硕士。

 

戴萦袅曾由衷地称赞道:“秦文君是我崇拜的好作家,也是一个我很爱的好妈妈。”秦文君为何能得到女儿如此盛誉,她又是如何培养出优秀女儿的呢?
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秦文君的教育理念比较“另类”,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和大爱。

 

多活动多体验,保持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

 

虽然戴萦袅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但秦文君没有给她报过一个课外班,唯一从小就开始学的钢琴,也只是抱着“陶冶女孩情操”的目的。秦文君还经常拖女儿后腿,跟钢琴老师说:“老师,我们每天只学一点,不着急,不学太多的技巧和方法。”她在家不规定固定的练琴时间,对女儿的成绩也很少过问。

 

对学业和技能没有要求,秦文君注重的是女儿的实践和社会活动能力,让她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课外时间和周末,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看电影看话剧看画展,参加朋友聚会,出去郊游,到广场上和小朋友一起画画、骑车等。

 

看电影时,年幼的戴萦袅对舞台上的灯具感兴趣,秦文君会鼓励她自己上前观察。戴萦袅对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产生兴趣时,秦文君都会敏锐捕捉到,并且支持她去探究。

 

有一回,秦文君带女儿去饭店和朋友吃饭。饭菜都上桌了,戴萦袅却不在座位上,而是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看蚂蚁搬家。朋友准备叫戴萦袅过来吃饭,秦文君却笑着制止了。秦文君没有打扰女儿和蚂蚁的交流,更没有强硬地拉她来吃饭,而是在一旁悄悄为女儿打包一些食物,保证戴萦袅探究完毕后,不至于饿肚子。

 

“其实,每个孩子最初都是对世界充满兴趣的,只不过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家长压制了。有很多家长太注重成绩、学业,扼杀了孩子体验和探索的机会。一个孩子只有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时,才会如海绵般吸纳到各种营养,滋养他的心灵。”采访之中,秦文君感叹到。

 

而她的做法确实和一般妈妈不一样。戴萦袅对生物课十分感兴趣,课外作业经常是解剖和观察小动物。很多孩子会参照书本直接填上答案,但秦文君会让孩子亲自实践。比如买来蜥蜴,让戴萦袅观察它腿上的绒毛,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填写答案。有一次,生物作业是观察牛腰的横截面。家里不吃牛腰,但秦文君专门买回来一块。结果戴萦袅解剖得不到位,位置有一些偏离。虽然答案写上了,但戴萦袅不太满意。于是,第二天秦文君又买回一块,让女儿重新解剖。

 

保持一颗好奇心,需要体验和实践,也需要广泛的阅读。为了培养戴萦袅对阅读的兴趣,秦文君十分用心,方法也比较独特。

 

戴萦袅小时候特别不爱看书。秦文君为了勾起女儿对书籍的兴趣,特意将书从书橱抽出,搁在地上,结果戴萦袅却将玩具放到书上玩。秦文君绘声绘色地读书给戴萦袅听,她也只是偶尔从玩具里抬起头,根本不能完整地听下去。几番思索,秦文君根据女儿爱探索爱体验的特点,决定让书籍“动”起来。全家人一起和戴萦袅扮演书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女儿爱上读书。果然,戴萦袅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兴冲冲地为自己选角色。而爸爸妈妈会全力配合她,为了表演得更逼真,还会专门买来面具等道具。扮演“彼得•潘”时,4岁多的戴萦袅幽幽地说:“妈妈,彼得•潘被长大的文蒂忘记了,真可怜。”通过将书里的内容演出来,孩子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和当时的情境,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适合孩子的方法,为戴萦袅开通了一条爱上阅读的路。之后,她沉迷书中,成了秦文君的“宝贝书女”。每晚,戴萦袅都会要求妈妈讲一个故事,“枕着”故事酣然入眠。等戴萦袅能自主阅读时,她就会自己选择书籍阅读,幽默或优美的文学作品、植物昆虫、历史百科。广博的知识面,使戴萦袅得到一个美誉:会走动的百科全书。在美国参加面试时,戴萦袅出众的口才和广泛的知识面,令她脱颖而出。

 

适时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

 

尊重孩子是家长都懂的道理,但在执行中,有很多家长却总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比如,漫长的暑假,大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会让孩子做大量的作业,很少有家长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自主安排。

 

但戴萦袅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自己制定暑期计划了,计划精确到几点起床,几点看电视。而且她的计划琳琅满目:暑假里睡几次懒觉;要去看大海,在沙滩上晚餐,等待夜幕中的星星出现;要逛逛书店和百货商场;去同学家玩;按烹调书学做日式甜点;到电影院看大片……

 

没有提到作业,也没有说到练琴,孩子渴望自由的心可见一斑。秦文君也不强求,只要戴萦袅能完成学校的暑期作业即可。

 

当然,作为母亲也不能完全置身其外。秦文君和戴萦袅协商好,暑假中,平时按她的计划执行,双休日是“家庭日”,全家一起活动。比如,一起游泳、看画展等,还邀请戴萦袅的同学到家里做客,由戴萦袅和爸爸采购,妈妈掌勺。邀请的人有戴萦袅的好友,也有曾闹过别扭的“冤家”,在放松的氛围之中,女孩子之间特别容易和解。每年的暑假都是如此,既给了戴萦袅自我空间,又制造了她与父母、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

 

暑期的时间由戴萦袅自主支配,平日的学习也由她自己负责。秦文君很少要求她考多少分,占第几名。妈妈的放手,反而让戴萦袅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学得更好,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但小学四年级期中考试,戴萦袅的数学和英语考得很差。当她哭哭啼啼回到家中,迎接她的不是父母的呵斥,而是温柔的劝慰,之后妈妈还帮她分析失利的原因。经过一番了解,发现一些同学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提前学过,所以他们上课时不太注意听讲。而戴萦袅是第一次听,她也分心了,结果就一知半解。在父母的引导下,找到原因的戴萦袅上课更专注,最后数学和英语学得很好。秦文君让女儿准备一个错题集,将易错的题型都记下来。父母的放手和信任,还有出现问题后的及时帮助和补救,都让戴萦袅特别感动,也让她对自己更负责,从那以后成绩再没有出现过波动。高三时,她主动向父母提出补习物理,秦文君全力支持。

 

当然,秦文君偶尔也有纠结的时候。比如,戴萦袅在高三时狂热地写作。有时,已经深夜,她还在灯下奋笔疾书。眼看高考临近,作为母亲,秦文君内心也有小小的担忧。但她没有阻止戴萦袅,因为她知道阻止不了。孩子即使当着你的面写作业,可等你离开,肯定会继续她的爱好。身为儿童文学作家,她也能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女儿这样的举动可能是高考重压下,一种放松和发泄的方式。所以秦文君为女儿煮好夜宵,除了提醒她早点休息外,不多说一句话。结果,戴萦袅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她高三时挤时间写的小说《被磕疼的心》也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奖”。

 

在美国期间,戴萦袅的业余时间,也常常是在图书馆看书至深夜。有时间她会独自去艺术馆看展览、去听乐团的演出,身边的同学都在忙着未来的职业,只有她相对自由散淡。但秦文君对女儿这样的状态十分放心。“我也是那样的人,在最忙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去看电影,但什么重要的事也没有耽误过,因为心里有谱。”

 

这个有谱的女儿难道就没有让妈妈烦心的时候吗?难道她没有过青春叛逆期吗?面对记者的逼问,秦文君笑着回答:“青春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但我们之间没有大的冲突。即使有矛盾冲突,也都是我自己慢慢消化掉情绪,绝对不会对孩子发脾气。”

 

多年前,秦文君应邀去大连参加一个笔会,想到女儿尚未去过大连,便跟主办方协商好,准备带女儿过去,机票也已订好。但她出发前告诉女儿时,戴萦袅却拒绝了妈妈的美意,因为她约好了同学,有自己的安排。秦文君很沮丧,很多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强迫孩子去,而不管他去后是否开心。但秦文君很快平息心情,尊重了孩子的选择。通过这件事,秦文君也会自我反思,懂得以后有安排要提前和女儿沟通,而不是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流畅沟通,做女儿最亲密的好友

 

秦文君一直觉得“女儿是上天赐予我的厚礼”。秦文君有两个弟弟,没有姐妹,所以特别渴望能生一个女儿,陪伴女儿一起成长。戴萦袅降临的那一刻,秦文君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决定做女儿无话不说的好友。

 

她们经常一起看电影,手牵着手,一桶爆米花,两个冰激凌,如同两个长不大的孩子。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秦文君时常会弯下腰来,听女儿窃窃私语,两人的笑声常常会感染路人。母女牵手,一路走到女儿亭亭玉立时,依然无话不说。

 

记得上初中时,和妈妈在月光下散步,戴萦袅还会聊自己的择偶标准。今天她喜欢又高又瘦的男孩,隔天她又喜欢长得壮有学识的。秦文君总是在旁边颔首微笑,从不发表评论。但她会以身边好友为例,以家常闲聊的方式告诉女儿:这个阿姨是怎样的人,她的丈夫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在聊别人的同时,慢慢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到女儿心中:“只有价值观一致,两个合拍的人在一起才能幸福。”因为戴萦袅也认识这些阿姨,所以相处之时会留心观察,领悟她们的幸与不幸,修订自己的择偶标准。

 

秦文君家中有一个固定的沟通时间,一直延续至今。丰盛的晚餐之后,在身体能量最充足、精神状态最放松的时候,一家三口不急着离开饭桌,而是畅谈各自当天遇到的人和事。明亮的灯光下,常常说着说着,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身处异乡,想家之时,戴萦袅心中总会浮现出这幅场景,谈话的内容早已经忘记,但那种温馨的感觉却记忆犹新。

 

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就一定要了解孩子,想她所想,做她所做。戴萦袅10岁时,还不太会跳橡皮筋。因为这是女孩最常玩的游戏之一,所以戴萦袅在无意中被女同学孤立,心里很难受。秦文君借着带女儿去南京旅游之机,邀请女儿一个好友同行。这个女孩跳橡皮筋跳得特别好,在旅游之余,她教会了戴萦袅跳橡皮筋。因为跳得好,戴萦袅的自信和快乐又回归了。

 

跳皮筋这样的小事,很多妈妈也许都不会关注到,即使了解到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问题,秦文君却知晓这样的小事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会全力帮孩子去解决。

 

秦文君还有一种和女儿沟通的独特方式,就是“妈妈的亲笔信”。在女儿10岁生日、14岁成长为少年时、去参加学农活动和夏令营时,她都会饱含深情地写一封信,装在信封里从隔壁的书房直接“快递”到戴萦袅的房间。

 

唠叨似乎是母亲的天性,但文字有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因为写信比谈话要郑重,读信比交谈记忆更为深刻。

 

戴萦袅也学会了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她会在秦文君出远门之时,给妈妈的包里装一点零食,写一张小便签。有一天深夜,秦文君乘坐的大巴车坏在半山腰,一群人冻得饥寒交迫。当她翻包时,意外地发现了女儿装进去的巧克力,还有一张画着笑脸的字条:“妈妈,我怕你饿时找不到吃的,给你装了一点儿零食。”那一刻,秦文君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女儿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秦文君很感谢女儿让她体验到了做母亲的满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让她的心变得更柔软,更关注其他的孩子。而戴萦袅一直觉得妈妈是自己崇拜的人,是身边最亲密的好朋友。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年来,秦文君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多封小读者来信。20多年前就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是孩子们向她倾诉的主题。比如“爸爸总想让我考第一、妈妈不让我看课外书、和爸爸妈妈无话可说……”苦恼的孩子们总在信中感叹:“我真想有一个像您这样的妈妈!”

 

“现在,很多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很深的代沟,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太心急,在孩子的根基还没有长好之时,就恨不得它能长出叶子来。”采访结束,秦文君不无担忧地说。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时,妈妈都是满怀欣喜,也自认为将最好的东西给予了孩子。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妈妈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忽视他们的内心需求,越来越多的妈妈因为焦躁不安而缺乏耐心,导致苦闷的孩子越来越多。

 

愿多一些像秦文君这样的智慧妈妈,淡定、平静、包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这样的爱才是孩子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