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星光大道:飞翔的骑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7:43:08



   

1918年4月22日,法国波坦格尔的墓地里,一个肃穆而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六名澳大利亚空军军官肩扛一具素雅的棺木,缓缓走过两列荷枪致礼的仪仗兵,迈向鲜花簇拥的墓坑。远处,几名军官则行举手礼。在战火纷飞的一战战场上,你绝对想不到,这位被给予如此高规格葬礼,备极哀荣的人,竟然是协约国空军的敌人,让人憎恨却又不得不佩服的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李希特豪芬(Manfred Richthofen)。

 

从骑兵到飞行员

 

1892年5月2日,曼弗雷德·李希特豪芬出生在德国不列斯劳的一个普鲁士贵族家庭,他的父亲阿尔布列谢特·李希特豪芬是一名普鲁士少校,其姓氏李希特豪芬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钦赐。作为家里三个儿子中的长子,曼弗雷德·李希特豪芬继承了父亲的男爵勋位,并按照普鲁士贵族传统在11岁时就进入军校,然后又进李歇特菲尔德皇家军事学院深造,在学校里他的课业成绩远不及他的运动天赋,他喜爱打猎,特别是他精湛的马术,足以堪当一名骑兵军官。

1911年4月,他被派往第一长枪骑兵团服役,到1912年,他已经是一名快乐的骑兵中尉了。但1914年8月,快乐的生活到了尽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注定要夺取数百万计的生命,而被这场战争改变了命运的人则无以计数,李希特豪芬也是其中之一。

战争最初的时光彻底粉碎了李希特豪芬的骑兵梦——野战中机枪的出现把骑兵彻底淘汰出了作战行列。在凡尔登战役后,李希特豪芬只能做些送信和后勤的差事,这可不是他的期望。

战争进行到1915年,李希特豪芬开始以渴望的目光注视堑壕上空那些越来越多的驾驶着崭新战机的飞行员,比起地面上僵持的战事和堑壕里的污泥浊水,飞行员令他艳羡不已:初期的飞机如同板条箱般简陋,然而飞行员们却每天都能住舒适的营房,吃上热饭热汤,睡干净的床单。李希特豪芬盼望能够进入这兼具冒险和荣耀的战场,这一年他果真得到了进入空军的机会,因为担心战争在他完成飞行员的训练课程之前结束,他选择了双座侦察机观察员的位置,因为观察员的训练教程最短。9月,作为观察员服役的李希特豪芬在空战中同一架法国飞机交火,这架法国飞机坠落撞地,但李希特豪芬的战果却没能被军方认可,原因仅仅是那架法国飞机坠毁在前线的法国一侧。

此后不久,李希特豪芬开始希望成为一名飞行员,他说服一位飞行员朋友教给他一些驾机技术。在学习中,他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仅仅经过了24小时的粗略学习,他竟然就能够单飞了!这一天是1915年10月10日,遗憾的是在着陆时他摔坏了飞机,所幸自己并未受伤。5个月后,他终于如愿以偿的作为一名飞行员回到了中队,尽管他很希望能够驾驶新型的“福克”单翼机,但他的飞行生涯却必须从双翼的“信天翁”D Ⅱ开始,这种飞机的上翼临时加装了一挺机枪,作战性能平平。1916年4月24日,李希特豪芬驾驶该机击落了他作为飞行员的第一架敌机,这架倒霉的法制“纽波特”竟然鬼使神差的又一次坠毁在法军防线后方,结果,李希特豪芬的战果只能继续维持零纪录。

 

“红色男爵”的由来

 

在东线服役的李希特豪芬对战果很不满意,但很快他获得了一个机遇,德国当时的头号王牌奥斯瓦尔德·波尔克邀请他加入自己的JG(Jagdstaffel)2联队。在这位受人尊敬的优秀飞行员指导下,李希特豪芬很快大放异彩,他将波尔克的教导和空战理论牢记在心,这使他不久便会超越这位前辈。

1916年9月17日,李希特豪芬终于成功击落了一架能够被军方认可的敌机。此后他娴熟的驾机和空战才能更显露无遗,一架又一架敌机在他的机枪火舌下坠落。10月,他的偶像和英雄波尔克在空战中因飞机相撞而丧生,其击落敌机战绩总数为40架。11月23日,李希特豪芬击落了英国王牌飞行员霍克尔少校,那是他的第11个战果。到1917年1月4日,李希特豪芬击落敌机的总数达到16架,成为击落敌机最多的活着的德国空中王牌。12日,他被授予大蓝十字勋章。这是专为击落16架以上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所设立的,他的前任波尔克曾经在击落8架敌机时获此荣誉,而在那之后,标准被提高到了16架。此时,德国军方感到波尔克留下的头号王牌的位置真空必须有人填补——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士气上,于是李希特豪芬被选为波尔克的继任者,被委任为新组建的jasta 11 大队指挥官。

随后,他的战绩和名望开始一路飙升。随着德国宣传机器的大肆张扬,他成了数以万计的德国妇女的偶像,他的照片出现在德国的明信片上,崇拜者的信件如雪片一样从德国各地飞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刻,这位中队指挥官开始决定让自己的飞机有个醒目鲜明的标志,开始他将飞机局部涂成鲜艳的红色,到后来他干脆将飞机全部涂上鲜红。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对当时战机传统的卡其色和伪装色的公开挑衅,但李希特豪芬其实有自己的苦衷。从他的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曾在陆军服役的他,深知困守堑壕的步兵的处境,早期飞机糟糕的观察瞄准设备让他们吃够了被误击、误炸的苦头,而单调乏味的堑壕生活让他们竟然以开枪为乐,不论什么飞机从西面飞来,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开火射击。这明亮的红色将成为他的个人名片,对友军是这样,对敌人也一样。从此他被人们敬畏地称作“红色男爵”。与此相对,战争后期有些英国飞机则涂上了红鼻子,以表示他们要打败“红色男爵”的决心。

李希特豪芬率领的编队总是能大获全胜,同伴都把能够与他共同执行任务视为幸事,而他们在空战中也的确幸运。李希特豪芬总是努力向同伴传授空战经验,这使得他的中队里出现了很多王牌。在他出色的领导下,他的大队战果辉煌,他的兄弟卢瑟在加入他的大队后仅仅一个月,战绩就达到了20架。但他的队友们开始担心他们卓越的指挥官驾驶的红色“信天翁”会成为敌军显著的目标,于是他们要求李希特豪芬准许将其它飞机也漆成红色,李希特豪芬欣然同意,但为区别起见,队友们的飞机虽然也以红色为基调,但同时在某些部位还使用了其它颜色,如卢瑟飞机的尾翼就是黄色。在空战中,李希特豪芬率领的这群花花绿绿的“信天翁”很快就获得了一个绰号“飞行马戏团”——除了它们鲜艳的颜色,还因为整个中队的飞机都使用帐篷式机库,而且他们还经常在夜间利用火车进行转场。

 

旗鼓相当的空中对手

 

1917年1月24日,李希特豪芬的“信天翁”D.Ⅲ型飞机在飞行中下翼断裂,这是该型飞机的普遍问题。4月8日,另外一名中队成员所驾驶的“信天翁”D. Ⅲ型飞机下翼在飞行时再次断裂。这使李希特豪芬怒不可遏,直接写信到柏林告状。于是飞机的设计师安东尼·福克亲自来前线调查,他固执的钻进战壕去观察他的飞机的战斗表现,在那里他同样见到了著名的英国“索普沃斯”飞机。此次调查促成了闻名世界的福克Dr I型飞机的出现。

尽管他大多时间驾驶着部分涂红的双翼“信天翁”,但只要提起“红色男爵”,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那架鲜红的福克Dr I。该机由安东尼·福克公司天才的首席设计师雷因霍德·普拉茨设计成功,尽管这种飞机制造数量极少(320架),而且速度等性能并不优于当时双方公认的最棒战斗机,但这仍不妨碍它成为一次大战中最为著名的战机。福克Dr I的设计最初是针对英国的“索普沃斯”三翼机而进行的。“索普沃斯”三翼战斗机的出现让德国人吃惊不小,当坠毁的它落入德军手里后,许多德国公司就开始研制对付它的飞机了。狡猾的荷兰福克公司打通关节,成功地将坠毁的英机运回工厂,经过仔细研究终于设计出了福克Dr I。就飞行性能而言,该机虽然不是当时最快的战斗机,但绝对是机动性最好的飞机。其上翼翼展7米,下面的两翼稍窄,安装在机身上部及下部,上翼安装在两个倒V形的支架上。在福克本人亲自驾机进行的试飞中,发现翼尖有轻微震动,为了加强又在上下机翼间加装了流线截面的木制垂直连杆。而且不像“索普沃斯”飞机那样在三个机翼上都带副翼,“福克”飞机只是在上翼安装副翼。武器装备包括两挺7.92毫米的“斯潘道”机枪,借助福克研制的先进机枪射击协调器,机枪子弹能够安全穿过螺旋桨旋转面。福克Dr I的动力来自一台110马力(80.85千瓦)的活塞发动机,这使福克Dr I立即成为很受前线部队欢迎的战斗机。

1917年福克Dr I投入前线以后,凭借良好的机动性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好景不长,英国索普沃斯公司的新型双翼战斗机“骆驼”也投入使用,该机能够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在速度和爬升率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有趣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战斗机,许多英国飞行员却说它“如同野兽一般难驯”。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该机重量虽轻,仅为929磅(424.8千克),但它的大部分重量,包括发动机、油箱、螺旋桨和武备等,都集中在机身的前段7英尺(2.1米)范围内,这导致了该机的纵向稳定性不良;除此之外,由于飞机太轻、发动机扭矩过大,而影响了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同时会造成一侧转弯的困难,左转时机头会突然抬升,右转时又会下沉,必须猛力蹬舵才能纠正,否则可能会突然进入螺旋。这对于新手来说,“骆驼”一点也不温顺,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但是,对于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却能够利用它特有的性能和强劲的发动机在格斗中占据上风。“骆驼”的武器包括两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它是英国第一种装备了两挺机枪的战斗机——尽管德国装双枪战机已经出现多时。从1917年开始,“骆驼”的建造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5490架,在一次大战中总计创造了击落敌机1294架的战果,同时该机还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种对抗德国夜间轰炸机的单座战斗机;第一种俯冲轰炸机;第一种具备装甲的对地攻击机。1918年8月,库雷中尉驾驶一架“骆驼”,在20000英尺(约6100米)高空击落了一艘德国的超级飞艇——齐柏林L-53号。总之,“骆驼”和福克Dr I可谓是旗鼓相当的空中对手。

1917年4月29日,李希特豪芬在一天中击落了4架敌机,是他飞行生涯中战绩最好的一天。4月被协约国称为“血腥四月”。在这个月中,英国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观察员,而在此期间李希特豪芬则击落了21架敌机。在战果增加到41架之后,李希特豪芬奉命休假,中队指挥则由其胞弟卢瑟负责。李希特豪芬直到6月上旬才返回中队,在假期里他在家乡打猎消遣,作为德军英雄被广泛宣传,还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接见。

   

王牌中的王牌

 

然而就在他的鼎盛时期,李希特豪芬不可战胜的神话却突然破灭:1917年7月6日,在同40架英国飞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空战中,李希特豪芬被“骆驼”击落,尽管他迫降成功,但头部中弹,伤势严重,从此以后他一直遭受头痛的困扰。三周之后,李希特豪芬康复,德国统帅部意识到不能让他继续在战场上冒险,因为失去李希特豪芬这样的王牌对敌方的宣传机器具有巨大的价值,同时将极大地影响己方士气,因此要求他远离空战,除了极为必要的情况,李希特豪芬甚至被禁止飞行。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急转直下的战局迫使德军高层意识到,无论风险多大,他们也必须让他重新上阵,于是李希特豪芬才又得以回到前线部队。

1917年8月底,李希特豪芬又回到中队,崭新的福克Dr I已经开始交付部队,这种飞机将因为他而载誉史册。和协约国飞机相比,福克Dr I尽管速度不占优势,但其机动灵活,能够像猴子一样快速爬升。李希特豪芬最后的20架战绩大多是使用福克Dr I取得的。9月1日,李希特豪芬的击机总数达到了60架,但第60架是他驾驶福克Dr I型飞机取得的首例战果。

1918年,一次大战已进入第四年,法国地面被重炮轰击得如同月球表面般千疮百孔,德国空军也损失巨大,李希特豪芬的队友大多战死,而他的旧伤引发的头痛也日益严重。他精神萎靡,变得敏感脆弱,把每次空战的胜利当作是自己最后的战果,他开始疏远同伴,每每驾机归来,他总是径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营房,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和队友接触。

4月20日傍晚,李希特豪芬率领6架飞机升空,在接连几天被恶劣的天气滞留在法国地面之后,他们都急切地想摆脱阴霾的心情。对空战和战绩的渴望激励着他们,这支“飞行马戏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战果,所有成员都相信在李希特豪芬的指挥下,他们能够取得更多的战绩。但没人知道,在这个晚上,传奇式的“红色男爵”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取得的最战果——击落的两架英国“骆驼”飞机后,李希特豪芬击落敌机的总数正好达到80架,也为他短暂的飞行生涯画上句号。

那晚对英国皇家空军第3中队的雷蒙德·巴克尔少校是不幸的,他试图追逐“红色男爵”的座机,结果这位中队指挥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骆驼”被击中后急剧下坠冲向地面,并起火爆炸。然后,几乎是片刻之间,李希特豪芬咬住了僚机路易斯中士的机尾,在一连串拼命但无效的规避机动之后,路易斯成为了这位德国王牌的最后一个牺牲品。他的“骆驼”给李希特豪芬的机枪打成了筛子,机身后段的帆布蒙皮呼啦啦燃烧起来,这位20岁的皇家空军飞行员被迫着陆,路易斯中士费力的爬出机舱,不远之外,可以看到他的指挥官座机残骸还在冒着浓烟。在空中,“红色男爵”那可怕的飞机正低空盘旋,但素来仰慕骑士精神的他并未向中士射击,也许李希特豪芬在考虑是否降落到被飞机残骸处去取些纪念品——李希特豪芬有一个习惯——将被击落的敌机上带有标志的纤维、蒙布等搜集起来,寄回家里,让母亲挂在房间里作为装饰。

尽管战绩卓著,但好胜的本性对李希特豪芬而言已经逐渐淡漠,因为同伴大多已经阵亡,旧伤也时时折磨着他。1918年4月21日,李希特豪芬在空战中驾机追击英国飞行员威尔福莱德驾驶的“骆驼”深入英军防区,此时距离战争结束只有数月时间,德国空军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境地,即英军不断改良的飞机不断出现,而他们自己的飞机正逐渐减少。尽管李希特豪芬自己编写的德国空军作战条令上明确规定:“即使具有优秀的射击和盘旋技术,也不得在深入敌占区的空域与敌人纠缠”,他本人却追逐他的英国对手直到敌占区,并且飞行高度也大大低于调令规定的限度。他跟随的对手——一个新手的古怪航线飞行,试图击落他。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却从背后击中了他,斜穿过他的胸部。有人相信这颗致命的子弹来自澳大利亚的高射机枪连,但也有人称那是前来支援梅的加拿大飞行员阿瑟·布朗射出的。

曼弗雷德·李希特豪芬和他的座机一起坠毁在考比至布雷的公路旁。他的尸体被英军发现并安葬,这一天是1918年4月22日,其隆重的葬礼如本文开头所述。

关于李希特豪芬的死因至今尚有争议,正因如此,在他死后,协约国为此没有向任何个人或连队颁发勋章。

    李希特豪芬的胞弟卢瑟当时正在疗伤,随后他返回中队,继承其胞兄的传统,乘坐一架红色战机继续进行战斗。1918年9月13日,卢瑟在被击落后被迫退役,其战绩为击落敌机40架。值得一提的是李希特豪芬的最后一位继任者——赫尔曼·戈林,他将自己的飞机涂成白色,结束了血红色的德国飞机一统天下的时代。但与李希特豪芬相比,戈林的指挥才能却逊色不少,因此后来史学家认为,如果日后担当德国空军司令的不是戈林而是李希特豪芬的话,恐怕二战中德国空军的战史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无论如何,李希特豪芬死了,协约国将击落他的消息广泛宣传,而德国人甚至动过一个发疯的念头:即出动几个师的兵力去夺回李希特豪芬的尸体。作为一场非正义战争的牺牲品,他的死是可悲的,但如果单从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出色的飞行格斗技术而言,他却是至今无人可比的“王牌中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