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发育过程:飞翔的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31:14
张长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05日   24 版)
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珙桐,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被当作名贵观赏树种广为栽培,在它的故乡中国却鲜为人知。我也是多年前才在昆明植物园一睹芳容。看见鸽子花,才会又一次赞叹造物主的伟大:它什么形状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珙桐是一种高大乔木。树高可达20米。开花时两片(也有三片)长7—15厘米的洁白的大苞片仿佛白鸽的双翼,那棕色的头状花序又像鸽子的眼睛和嘴巴。微风起处,白羽翩翩,确实像一群竞飞的白鸽。
这种花连周恩来也是1954年4月才在日内瓦第一次见到。当时他正在日内瓦湖边散步,见到路两边盛开的珙桐花如一群飞翔的白鸽。他惊于那美丽的形状,停下来仔细欣赏。随行的人告诉他,这叫“中国鸽子花”,来自中国。这更使周恩来大感惊奇:中国的城市里怎么见不到这美丽的行道树呢?
这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珙桐的确长在中国。它是第三纪孑存的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大部毁灭,躲过劫难者残存在中国的四川峨眉山,湖北的神农架,贵州的梵净山,湖南张家界和天平山海拔1200—2500米的森林中。在云南西北部的维西、贡山、兰坪,东北部的镇雄、彝良、水富等县阴湿的阔叶林中也可以找到这些“白鸽”栖息之地。在植物分类学上,珙桐系单科(珙桐科)一属、一种。这很罕见。加之树种的古老,被植物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可见其珍贵。
珙桐英文名为Davidia inuolucrata,是用一个叫“戴维”(1826—1900)的法国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1886年戴维在四川穆坪首先发现盛开的鸽子花。上帝怎么把伊甸园里这奇特美丽的花朵给了中国,而不是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呢?他惊异又不解。随着戴维回国,“中国鸽子树”的消息不胫而走。1903年英国园艺公司决定派一个叫威尔逊的人来华采种,带回英国后居然繁殖成功。从此,“中国鸽子”便飞遍世界,成了珍贵的观赏林木。
外国人可以为一粒种子不惜远涉重洋,而作为珙桐原产地的中国,如果不是周恩来曾经问过这种树,恐怕照样“养在深闺人未识”。据说当时周恩来问:“为什么我国原产的鸽子花在欧洲早就引种栽培,花开得那么好,而在国内却很少见到?”
虽然是总理50年代早就这样问过,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才在各地园林部门引种栽培。
80年代后,国家教委统编的《初中生物学》第一次采用了鸽子花做封面,国人——特别是后代才算认识了我国的山林中还有这么个宝贝。
此前,只有珙桐生长的地方才知道这种树。云南的维西人叫它“酸枣子”,傈僳人叫它“蜡比子”,贡山怒族人叫它“欧拉”。他们都知道它花好看,树干高大,木质又好。在湖北秭归,甚至还有关于珙桐的民间故事。
传说汉代王昭君远嫁塞外的匈奴国王呼韩邪单于。因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常常写下一封封家书让白鸽子带回她的故乡——湖北秭归。一只又一只白鸽子飞越千山万水,飞到秭归附近的万朝山下,疲惫不已,停在一株巨大的乔木上,突然一夜风雪,白鸽冻僵枝头,化作了美丽的花朵,宛如白鸽的精灵。
还有一个传说是,古代一个皇帝,有个独生女儿叫白鸽公主,公主不爱门当户对的皇亲国戚,偏偏看上了一个叫“珙桐”的勤劳勇敢的农家小伙,并折断一根碧玉簪各持一半,誓不二嫁。国王知道后勃然大怒,为使公主死心,他杀了珙桐。公主闻讯悲痛欲绝,穿上白色孝服,逃出宫来,在珙桐受害处哭得天昏地暗。突然,在泪水浇洒处长出了一株形同半截碧玉簪的嫩芽,转眼之间长成一株大树。白鸽公主知道这就是她的珙桐,便一头扑了过去。白鸽公主撞死树下,树上刹时开出了形同白鸽的花朵。树和花从此成为一体,永不分离。
伟大的爱情常常会创造奇迹,王昭君为了自己的祖国,远嫁塞外,成了中原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友谊的纽带。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王昭君自己大约不是心甘情愿的。这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似乎通过传书送信的鸽子的死暗示出来了。而白鸽公主的殉情更是明白无误地为爱情而献身。两个传说都体现了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爱是一种奉献,这种牺牲是不朽的。
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郑州一个叫张家勋的人,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搞园林管理工作。航空工业和园林管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压根沾不上边。他本人也非在对口的科研单位,按说管好学校里的花木就完全可以算他尽职尽责了。偏偏张家勋不满足,当他了解了珙桐这一珍稀植物和周恩来50年代的愿望生前得不到实现,便决心为珙桐的栽培、繁殖作出贡献。在1972—1985年间,张家勋先后六次到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大小凉山和云南维西、贡山等地考察鸽子花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最终得出了我国共有6个省36个县生长珙桐的结论。更为可贵的是,通过他的大胆尝试和科学管理,居然把只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阴湿森林中的鸽子花树引种到海拔只有103米的郑州平原,为这种珍稀植物的进化、繁殖作出了贡献,他因之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个在航空工业部门的人作出这样的成果,没有那点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如果没有张家勋六次跋山涉水深入高山密林考察,不可能把群群“白鸽”引入平原;如果没有那个叫“威尔逊”的英国人为一粒种子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今天“白鸽”也不会飞遍全世界。张家勋和威尔逊都不满足于城市那舒适的然而平庸的生活,偏要自找苦吃。姑不论他们各自的目的,这种奉献精神总是植根于爱——起码是对事业的热爱。
对事业的爱也罢,对故乡、亲人的爱也罢,或者,纯粹是男女之爱,毕竟使得大地生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朵。在传说中是如此,在现实中也是如此。
因之,白鸽带着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和愿望而迅速飞遍全世界也就是一种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