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凤凰网电话: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3:14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

方法、知识清单

   来源: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

 

 

考纲解读:

1、选材以小小说为主,但也包括长篇中篇的节选。

2、古今中外都在涉及,但又以中国当代小说为主,近年外国小说的考察呈现上升趋势。

3、传统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

4、现代派小说是一种强调表现危机感、荒谬感、困惑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失衡、对立并寻求突破、谋求和谐的文学作品。

5、小说阅读考查的能力与散文相比,侧重点不一样。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考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等。

 

一、考人物形象

人物鉴赏要注意分析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要注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形貌神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牲;要注意联系人物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1、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

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见《三·二》P272)

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三·二》P275)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⑴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2008宁夏、海南,欧·亨利《二十年以后》)(《三·二》P275)

答案: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③企图逃避法律。(1点2分)

再如: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2009辽宁卷《遗璞》)(《三·二》P273)

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1点2分)

 

二、考故事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通过对曲折情节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的深刻性;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把握,了解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同时要注意情节的发展对展示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一)问答模式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

如:(2010广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分类详解》P63)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

3、情节作用式

如:(2010全国课标,11莫泊桑《保护人》)(《分类详解》P55)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答: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总结: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比如说照应前文某个情节或标题、为后文某个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卒章显志等等。

 

三、考环境描写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审美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考环境描写的题,考查模式往往是:手法+景物特点(概括性短语)+作用。答案也要由手法+景物特点+作用几方面来构成。

如:(2010年安徽卷,三)(《分类详解》P59)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答: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2009浙江,大卫·洛契弗特《魔合》)(《三·二》P27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其作用。(4分)

答: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如果景物描写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境氛围,就直接答出其作用。

如:(2008宁夏、海南,三)《二十年以后》(殴·亨利)(《三·二》P274)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①回到原文,照顾前后语段。

第一次出现在小说第1自然段,前后语段是:“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第二次原文语段是:“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②认真分析。

第一次“冷飕飕的风”是出现在第1自然段,小说展开的情景是夜间10点了,而且又挂着冷飕飕的风,因此“街上行人寥寥无几”,正是这样,在昏暗灯光下站着的那个男子才尤为引人注意,因此警察才会“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这此冷风的出现烘托了环境,使得故事情节得以展开。

第二次“冷飕飕的风”出现带来了“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因此,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了。这次风的出现,使情节发生了转变,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组织语言表达。(注意使用术语)

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推动)情节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揭示主旨。

 

四、考写作技巧

小说的写作技巧是指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运用的技能、表现手法。

小说中常见的方法如下: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行为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波澜、悬念、伏笔、逆转等

布局谋篇:线索、顺序、倒叙、详写、略写、过渡、照应、详略等

语言辞格: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比拟、夸张,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

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注意:如果题干中已经点明了具体手法,则答案由内容和情节两方面的作用来构成。如果是叫我们任找一种手法来鉴赏的,还要点明其具体手法是什么,答案由手法+内容作用+情节作用3方面来构成。】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三·二》P272)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文章的表达技巧涉及多的方面,但是本题题干有明确的提示,所以难度就降低了。这道题明确指出的是细节描写。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三点:①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情感特征(如“咬了咬牙”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突出文章的中心。“每晚到湖边闲坐”这个细节,是董师傅经常性的行为,可以看出董师傅是一位具有平常心的人,同时正是因为他每天都到湖边闲坐,所以下文的碰到小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答案就可以从这样两方面来整合。

答案: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五、小说阅读方法

1、众观全篇、把握主旨。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4、综合分析、全面考查。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