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哲中国官网电话: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3:54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

(2011-02-19 17:30:19)转载 标签:

高考

教育

试题

文学

分类: 试题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1~4题。

 

辘 轳

伍中正

乡里要打井了。

这事风一样地传遍了村里。乡长急了,找谁呢?乡长想到了村主任。乡长就对村主任说,找个人来打井。村主任说,不出两天,我给你找个人就是。

找谁呢?想来想去,村主任就想到了刘书臣,他妈的刘书臣不是在外面打井吗?

刘书臣在外面打完井回来,太阳的光线还很明朗,照着他肩上的辘轳和身后的女人,那女人是刘书臣的。刚到屋前,村主任就一把拉着刘书臣说,我还以为你不回呢,急死我了。女人站在刘书臣旁边,静静地听,也不插言。刘书臣轻轻地放了辘轳,回,啥事?村主任说,给乡里打口井,就这事。

就这事?乡里有自来水,还打井干啥?刘书臣又问。村主任说,我也说不清楚,他说打就打。怎么,你刘书臣以前不问东问西的,这回咋了?刘书臣摇摇头说,那我不去。村主任劝,去。东家是打,西家也是打。他乡长会让你白打?刘书臣说,这事我得和我女人说说。女人在一旁忍不住插话,不用说了,打!辘轳就不搬进屋了。村主任瞥一眼刘书臣女人,你不如女人开窍。刘书臣站在一边,不再跟村主任说话。

天一亮,刘书臣肩上背着辘轳,后面还跟了一个女人,女人不让手闲着,提了一只铁桶。刘书臣跟女人只顾走路,不说话。早晨暖暖的阳光照着刘书臣和身后的女人。到了乡里,不等刘书臣开口,乡长问:来打井?刘书臣想,不打井我还不来呢。刘书臣看了一下乡长的脸色,只点了一下头。乡长用手指指女人,又问,那女人也会?刘书臣说,不会,但会提土。乡长就在屋前的一块空地上指了一个地方,说,就打在那里。刘书臣赶紧走过去,脚一站定,又问,就这?乡长肯定,脸上一笑,就在那里。刘书臣不再看乡长的脸色,把辘轳轻轻地放下来。乡长走的时候说,只管打,不要担心工钱。不会亏你和女人。懂不懂?

刘书臣只管挖土,再没跟乡长说话。刘书臣挖土,挖出来碎碎的土,女人就一次次装在铁桶里,然后提走。井有两米深了,女人就在井口架了辘轳。刘书臣在下面挖土,女人就在上面提土,辘轳让她摇得吱嘎吱嘎地响。乡里的院子大,也安静。刘书臣就对女人说,井这回要打好。女人就回一句,是要好。天一黑,刘书臣从井底爬上来,衣服上全是黄土,说回家。女人就赶忙倒掉桶里的土,收拾工具。

天亮了,刘书臣又来了。又拿工具下了井。女人照样提土。打了三天,还没打到水。刘书臣疑惑了,咋的?刘书臣说,要打不出水,对不住乡长。女人在井口说,也是。你就使劲挖,一天多挖点。

乡长回来,一手搭在辘轳上,两脚站稳,对着井下的刘书臣用力地喊,刘书臣!刘书臣!在井底喘气的刘书臣说,乡长,在挖土呃,下来一趟不容易。乡长又对着井底说,我要你上来,我有话对你说。刘书臣爬了上来,疑惑地问,咋了乡长?

乡长说,不打了,这是给你的钱。乡长边说边从衣袋里拿出钱来。刘书臣背起辘轳就走,蔫蔫的样子。

打完乡里的井,刘书臣就把辘轳搁在屋里,天一冷;刘书臣再不出去打井,坐在家里跟女人一起烤火。刘书臣出神地看着辘轳。外面的北风,呜呜地吹着。

有人在敲门。那人进来说,县纪委的,你是刘书臣?刘书臣从辘轳上收回目光,不停地点头。你给乡里打过井?刘书臣又点头。给了你多少钱?三百块。那人要走,回过头来说,他在乡里账上报了三千块。

刘书臣一惊,呆呆地站着。女人喊,还愣在那干啥?门边冷呃,过来烤火。

刘书臣找出砍刀,朝辘轳劈去,连劈了几下。女人拦他不住,说,书臣你疯了?

刘书臣说,是我害了乡长,我要不打井就好了。

往后,刘书臣再不打井。

村主任看见刘书臣,顺便说了一句,好好的咋不打井了?

刘书臣一字不说。

1、有人认为该文题目取名“辘轳”不如取名“打井”,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答:“辘轳”好,它是打井用的工具,小说中多次出现,是小说的线索;另外,它骨碌骨碌地转,象征了乡长为贪污公款而精心盘算。

2、“乡里有自来水,还打井干啥?刘书臣问”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设置悬念,引人思考;也埋下了伏笔,打井纯粹是乡长为贪污找路子。

3、给乡里打井前后有两次截然不同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太阳的光线还很明朗”“早晨暖暖的阳光照着”;“外面的北风,呜呜地吹着”。

前面烘托夫妻劳动的快乐,移情于景;后者烘托乡长贪污堕落的悲凉。

4、分析刘书臣的性格特征。

提示:正直,善良,勤劳,认识不足,过多自责。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三缺一

吉丕林

三口之家,幸福之家,壁上大幅彩色合家欢照相:爸爸潇洒,妈妈漂亮,儿子伶俐。此时,正在晚餐。

爸:“小宝,比赛开始吧。”

儿子见小碗中饭不多,便说:“好。”

妈:“预备——吃。”

三人比赛吃饭,爸妈故意落后,获胜的儿子满口含饭,手舞足蹈。

对面左邻阳台上男人高喊:“大林,三缺一。”

对面右舍阳台上女人大叫:“小丽,三缺一。”

大林小丽夺门挤在一块。

大林:“小宝谁管?”

小丽:“明天我管。”

大林:“今晚你管。”

小丽:“我们划拳。”

大林:“说话算数。”

俩喊拳令划得起劲。外面催声再起。

儿子:“爸爸妈妈别争啦,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小宝真乖!”大林小丽左右夹击给儿子两个感激的响吻,奔出门。

左邻客厅。四男吞云吐雾“筑长城”。

右舍客厅。四女叽叽喳喳“砌砖头”。

电视中,一对男女“啃嘴巴”,小宝害羞的调台,“下面播报晚间新闻……”

右舍客厅。女主人打出一牌:“九万。”

“放炮,我和啦!”小丽兴奋地摊牌,“庄家炮,开钱。”

放炮的女人支出一张拾元票。

左邻客厅。烟雾中的大林眉头紧皱,打出一牌:“九筒。”

“放炮。”男主人兴奋地摊牌,“杠上花。”

大林无奈递过一张伍拾元票。

电视中,一群蒙面杀手杀得血肉横飞,眼皮打架的小宝吓得起身出门,步履蹒跚下楼,出楼门。花园里路灯下,哗哗水声,下水道张着黑魆魆的口……

女人桌。小丽正兴奋地进钱,敲门声响起,小宝探进头:“妈妈,我怕……”

妈:“去去去,别扰了我的财气,去找爸!”关上门。

男人桌。大林又丧气掏钱。门被敲响,小宝探进头:“爸爸,我要……”

爸:“去去去,正倒霉!去找妈!”强行关上门。

昏暗的廊道上,小宝哭着出了楼门。花园里,小宝蹒蹒跚跚,踉踉跄跄;黑魆魆的下水道口,水声哗哗哗;宿舍区狂喊“杠上花”“海底捞”“我和了” ……

黎明。疲惫的大林小丽惊悸地扑进洞开的家门:“小宝!小宝!……”

合家欢照片特写。叠映着大林小丽群赌徒扭曲的脸,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疯狂叫喊:“三缺一!三缺一!……”

1、写出题目“三缺一”的多重含义。

答:打牌邀人,四人中缺少一人;幸福的三口之家缺少了一人——儿子。

2、写出“吃饭比赛”情节的作用。

答:写打牌前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何等幸福,为后文的悲剧作强烈的反衬。

3、写出“大林小丽”人物形象特点。

答:年轻,生活安逸,好赌,沉湎玩乐,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现代小夫妻典型形象。

4、写出本文的主旨。

答:通过大林小丽因打牌而家庭残破的故事,批评了社会上沉湎玩乐、打牌赌博的恶劣风气,警示读者要有家庭责任感,切勿沾染打牌赌博的恶习。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都是人才

凡怡

李总的公司与许多要害部门有着业务联系,这就要求非常称职的公关小姐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他高薪聘请了不少漂亮女孩,可试用后均达不到要求。她们要么小家子气,要么语言表达欠缺说服力,要么脸皮太薄,要么没有耐心,要么应变能力差……李总为此很是苦恼。

星期天,李总正在家玩电脑,突然听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一听就明白又是推销的,便没应声。可敲门声却锲而不舍,依旧轻轻地响着。于是,他板着脸打开门,严厉地道:别在这儿敲了,我家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他面前站着一位皮肤晒得有点发黑的年轻女推销员,样子很精明能干。她冲李总笑道:先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您怎能说什么也不需要呢?反正已经打扰您了,不妨再耽误您点宝贵时间。你是推销什么的?李总只好问道。

推销员看一眼李总嘴边的胡须说:首先我要送您一只精致的电动剃须刀。不要钱是吗?好的,谢谢了。他知道她在施迂回战术,便将计就计接过剃须刀,准备关门。女推销员急忙用手挡住,笑盈盈道:先生您误会了,是这样的,剃须刀当然免费赠送,但这前提是您必须买一盒这个化妆品。哦!原来不是白送啊!李总装着才明白的样子:可我从来不用化妆品的。您可以给您老婆买呀!她都四十多了,也不需要。那您还可以给您的小情人买呀!像您这么英俊洒脱的先生,不会没有情人吧?

李总把脸一沉:不要胡说,我老婆正在家里,要是她听见了……噢!对不起。不过这更能证明您的优秀嘛!您的夫人肯定为拥有您这样的好老公而幸福骄傲的。先生,您看天气这么热,一个女孩站在这里费了半天口舌,您总该发发慈悲,让我进去喝口水吧?

李总想,让你进来?恐怕你不达到目的是不会罢休的,便吓唬她道:我不会让你进来的,你走吧,不然我就要报警了。不会吧?这怎么值得报警呢?先生,您有钱有势,生活富裕,家庭幸福,悠闲自在,多么让人羡慕呀。不像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还要遭白眼,比如现在,您不是正在驱逐我吗?他实在说不过她,便换句软话欺骗她:其实我下岗了,没有闲钱买你这么贵的东西。噢!您下岗了?这说明您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既然不太好,肯定会缺少什么的。比如,降价的日常用品和打折的一些服装等,本公司应有尽有。您想想看,到底缺什么,我明天再送来。

李总简直忍无可忍,他怒吼道:我什么都不缺,除非你给我找个能公关的小姐来,这回听明白了吗?说完强行把靠在门边的她推出去,随即将门关上了。他回到电脑前,回想着刚才的经历不由得苦笑起来。这个女孩,脸皮厚得真可以,不过倒也能说会道,应变能力强,还很有耐心……想到这里,李总突然一拍大腿,对了,我公司就缺这样的人才,何不聘她当我的公关小姐?像她这样百折不挠,毫不气馁的女孩真是少见,而且长得也不差,一定能胜任的。想到这儿,他不由哈哈一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李总相信她还会来的,她的工作不容许她放弃任何微小的机会。再说,她一旦被我公司聘用,岂不比当推销员强百倍?她知道后肯定欣喜若狂,那工作会更卖力的。李总乐滋滋地开始起草聘书……

第二天,那女孩果然又来了。她说:先生您好,不好意思又打扰您了。不过今天我不是来搞推销的,而是给您报喜的。说实话,我敲了无数家门,还从来没遇到像您这样心硬如石的家伙。是这样的,您不是下岗了吗?昨天我把您的表现向公司老总汇报了,我们公司缺少像您这样的守门人,老总已同意高薪聘您担任本公司的门岗负责人……

李总目瞪口呆,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文中的李总想要找一位非常称职的公关小姐,年轻的女推销员想替公司寻找一位铁面无私的守门人。结果,双方都成了对方看中的人才。这样的结局幽默诙谐而又耐人寻味。“都是人才”正是对小说内容的高度概括。

2、李总与女推销员各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请联系文章作具体说明。

答:李总是公司的一名老总,他精明严厉、心硬如石。他听见敲门声,知道是搞推销的,就没开门;无奈开门后,他沉着应对推销员的劝说,始终不为她所动;最后还把推销员赶出了家门,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脸面。

女推销员能说会道、有耐心、善于应变。她能锲而不舍地敲开李总的家门;她先是向李总推销胡须刀,然后又推销化妆品……面对李总的推托,她能耐心而且有礼貌地劝说,始终没有放弃向李总推销自己的商品,最后逼得李总忍无可忍。

3、“星期天,李总正在家玩电脑,突然听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一听就明白又是推销的,便没应声”。这句话中的“又”字表明了什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1)“又”表明女推销员和李总见过面,李总知道她的身份;“又”还表明女推销员有锲而不舍的公关能力;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李总熟悉敲门的声音,能从敲门声判断来者是谁;李总打开门就说“别在这儿敲了,我家什么东西都不需要”。

4、小说的结尾写 “李总目瞪口呆,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李总本想聘请女推销员做自己公司的公关小姐,却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女推销员看中的守门人,这是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无怪乎李总有这样的神情了。

文章这样的结尾出乎意料,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

【新题速递】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一套从未成交的二手房

宽军

我是一名职业炒家,炒过股票、期货,也炒过古玩、字画,如今瞄上了房子。房子这东西,只要看准了,保你赚个盆满钵溢。

最近,我看中了一套二手房,18层,带电梯,建筑面积120平方,公摊8个平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这人,时不时地还会蹦出一两句诗,也许你不相信,我以前可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

我炒房已有五六年了,如今一看到房子,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条街上的房子,有些买进卖出已好几茬了,只有这套房有点特殊,因为它已经在这里挂牌出售好几年了,却从来没成交过。更令人叫绝的是这套房没有标价,上面写着“价格面谈”。中介所的小姐一提起这套房,脸上就露出鄙夷的神情,说那套房闹鬼,说以前有位买主,曾出到70万,这可是那个楼层里卖得最高的价了,可那老头儿就是不卖,说非得80万,真是神经病,10万可是一辆车的钱。

我笑眯眯地说现在不是值80万了。那小姐诧异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能知道两年后发生的事?除非你是鬼。我嘿嘿一笑,没吱声。

我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那老头儿的情报,男,68岁,是某大学退休教授,几年前沉溺于股市,据说赚了七八十万,有个儿子,定居国外,妻子几年前死于非命,据说是自缢,死因不详。对于老头儿的生活起居,我也了如指掌,没看出什么异常,每天有来自天南地北的购房者从他屋里进进出出,却始终没能撬动他的嘴,着实令人兴奋。不过,我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高手对决,一击毙命。

我掰着手指等那个黄道吉日。也真是神,一个月没下雨,那天却阴云密布。

老头儿瘦瘦长长面容清癯,眉目之间透着几分儒雅,他给我沏了杯茶,开始东拉西扯,我边陪他神聊边打量这房子,三室一厅,布局合理,装修豪华,果然是件宝贝。

大爷,你开个价吧。我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看样子,这是个难缠的主。

你报个价吧,我掂量掂量。老头儿见招拆招,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大爷,18层,你不觉得楼层不吉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地狱,单凭这一点,减2万。

你砍价还真有一手。老头儿呷了口茶,笑眯眯地说。

屋子死过人,阴气重,减5万。我咄咄逼人,虽然触人伤疤不道德,可生意场上与人为善等于找死。

你打听得还真周全。老人目光黯淡了下来,笑得有些僵。

老伯,还有一点,不知你清不清楚?我咽了口唾沫说。我准备使出杀手锏,成败得失,在此一举。

愿闻其详。老人不慌不忙地回答。

明天起开始征收个税,也就是说今天你卖不掉房的话,至少损失5万,给你考虑的时间还剩3个小时,也许只有两个小时,因为还得除去交割的时间。

你煞费苦心想买这房,是自己住吗?老头儿漫不经心地问。

实话跟你说吧,我是个专业炒房手,三个月前就盯住了这套房,一个月前就联系好了下家。我得意忘了形,差点陷进沙发里去。

这破沙发,不知陷进过多少像你这样的人,小伙子。我也实话跟你说吧,这房子,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

不卖?那你上中介公司挂牌干吗?我急得跳了起来。

你看,这么大的房子,一个人住还真觉得寂寞,一直想找人聊聊天儿,打发打发时间。老头儿讪笑着解释。

你骗谁呢?别卖关子了,给个实价吧。我差点冲他吼起来。

小伙子,我本来可以出个天价,把你唬走,今天就破回例,告诉你真相。老头朝我挥了挥手。

他随手打开卧室的门,里面竟布置着一间灵堂,灵堂上挂着一幅女人的画像,和蔼慈祥。

我妻子,死于抑郁症。那天,我抛掉了所有的股票,准备跟她安度晚年。小伙子,奉劝你一句,有时候,钱买不来幸福。老人神情凄惨地对我说。

我目瞪口呆,手机里,传来下家急切的催促声。

1、小说开头极力铺写“我”这“职业炒家”的本事有什么作用?

答:铺写的“我” 的精明、作为“职业炒家”的本事,说明“我”对拿下这套房子充满信心,与后文意想不到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文章波澜起伏。

2、写老人的妻子“死于非命”“死因不详”有什么作用?真正死因是什么?

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也因家里死人,房子不吉利,以便“我”压价。

老头儿原先热衷于炒股,很少陪伴妻子,她因孤独抑郁而死。

3、根据“我已经收集”的许多有关“老头儿的情报”,用三四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老人的形象特征。

答:高级知识分子   儒雅  富有  孤独

4、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示:通过老人奇特的“卖”房行为,表现老人的孤独寂寞,突显亲情的温暖、可贵,告诉人们金钱买不来幸福、要珍惜亲情的道理。(答炒房及关于房地产等方面不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你那边什么声音

肖潇

这一天的黄昏显得特别长,夕阳像是卡在工地的脚手架上了,迟迟落不下来。

老路蹲在工地前面的小卖部里给老婆打电话。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要抢在年前把楼房的第十二层封顶。工头为了在年前完成一期工程验收,要求工人们加班加点,还想方设法缩短工期。这是最后一个施工的下午了,工人们马上就可以回家过年了。蹲在小卖部打电话的老路可以听到工人们欢快的歌声,这些歌声里充满了回家团聚的喜气,他甚至觉得这些歌声像长了翅膀,飞得远远的。

老路进城打工两年了。第一年是一个人,第二年把大儿子也带来了。现在儿子正在十二层的楼顶上忙碌着,那些从楼顶飘下来的歌声里一定有儿子的。儿子天生有一副好噪子,声音嘹亮。

儿子叫小路,今年二十三了。爷俩已经合计好了,今儿散了等包工头把账结了,拿了工钱就搭夜车回家,第二天天黑就可以到家了。回去就再也不出来了,在村里的路边开个修车铺子,靠力气挣几个小钱。开春就让小路把媳妇娶过门,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在外头虽说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太累人了。再说了,出门在外,家里也没有照应,不在自己的地盘上怎么活都觉得不是滋味。

老路是刚刚从十二层的施工楼顶上跑下来的。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在下面喊:“老路,老路,你婆娘打电话来了,快下来接电话!”老路才匆匆忙忙下来。

老路一听是老婆打来的,就没命地往楼下冲,冲到楼下气喘吁吁地抓过电话就问:“你是在哪里打电话啊?在镇上?太阳都落山了,你还跑到镇上打什么电话?”

那边说:“都年二十九了,明儿就大过年的了,还不见你们爷俩回,我着急哩,我一个女人家在家里一点底都没有,心里空空的。”

老路说:“莫急,今儿晚上把账结了就可以走了,明天一定赶到家。”

“那就好,你们回来别乱买东西,东西我都买好了,空着手回来就是了,我等着你们吃年夜饭。”说着说着,电话那边的人要哭了。

“晓得,晓得,你早点回去吧,再等一会儿恐怕就没车了。我还没有散工呢。”

那边就问:“小路在哪儿?他不跟你在一起吗?”

“他在楼顶哩,在楼顶忙着活计。这两个月都没有歇,工程赶得急,工头说了,工程不验收就不能结账。不过,这下好了,马上就完工了。”老路一抬头,清楚地看见了挂在顶层的那两条巨幅标语,一条是“封顶大吉”,一条是“加快速度,提前完成任务,迎接新年!”那两条横幅飘在夕阳里,血一样扎眼。

“他还好吧?你们爷俩没什么病吧?”电话那边的人哭出声来了。

老路就冲着那边喊:“你莫哭了,莫哭了,我们明儿就到家了,你还哭什么?儿媳妇还好吧?小路可是每天都念叨着呢。”

“好,好着呢,人家姑娘也想着小路哩。这姑娘好着哩,能干又亲近,一点也不认生,比闺女还听话。又帮我磨豆腐,又帮我担水,家里的活计全靠她哩!”

“那你早点回去吧,太阳快要落了。我不说了,电话费贵着哩!”

“你们爷俩快点回,快点回!天黑了,你们快点回呀!”

“好了好了,你快点挂电话,我们马上就可以结账回家了,行李都收拾好了。”老路觉得回家的路突然铺到了眼皮底下,他心里乐着哩。

老路正乐呵呵地说着话,突然身后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老路在这惊天动地的巨响中看见十二层高的楼房突然塌下来了,楼顶连同那些歌声和其他各种响声突然塌下来了,就像天突然塌下来了。天突然黑下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接着是一阵死寂,时间不走了,一切都凝固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很久以后,有人尖叫起来了,有人哭喊起来了。救护车、消防车、面包车、小轿车突然就聚拢过来了,它们像乌鸦一样把整个工地堵得水泄不通。老路觉得眼前的这群乌鸦让他眼睛发疼,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世界,除了乌鸦的黑到处都是苍白的一片。他像是倒在一个巨大的病房里了,怎么也走不出去……

那边的人“喂,喂”地问个不停,老路没有听见。

那边的人不停地问:“你那边怎么了?怎么那么大的声响啊?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老路感觉喉咙里堵满了东西,呼吸都困难起来了,半天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那边的人焦急起来了:“你怎么不讲话?你那边怎么那么大响声?”

老路吃力地抓紧电话,静静地告诉那边说:“快过年了,工地上放鞭炮呢,刚刚工头为我们点了好大一个爆竹,我耳朵都震聋了……”

1、文章两处写到夕阳,试找出来,说说都有什么作用。

答:“夕阳像卡在工地脚手架上了”,写景,以夕阳老是不落下去这一民工的感觉,表现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艰辛劳累;

“两条横幅飘在夕阳里,血一样扎眼”,以“血”作喻,鲜明的色彩给人很强的冲击感,设置了典型环境,为下文悲剧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两处写到歌声,试找出来,说说都有什么作用。

答:“蹲在小卖部打电话的老路可以听到工人们欢快的歌声”,写人们欢快的歌声,为能马上回家与家人团聚而高兴,欢乐气氛与后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对比;

“楼顶连同那些歌声和其他各种响声突然塌下来了”,写楼顶连同那歌声突然塌下来,以歌声反衬灾难,以乐写悲。

3、女人交代“你们回来时别乱买东西……空着手回来就是了”,有什么含义?

答:家境不好,挣钱不易,节省钱,为娶媳妇要用;女人对丈夫、儿子急切思念,只求平安。

4、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农民工生活艰辛、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最好的生意

诵诗

认识一个老板,是做电器、建材、化工等生意的,拥有两幢营业大楼,几千平方米的库房、门面房,每天的成交量很大。在这个县城,他是个很出名、很会做生意的老板。

老板已经五十多岁了,貌不惊人,言语也不多。原先闯过东北,被人当成过盲流,干过木匠,做过油漆工,承包过土地,在海边搞过养殖,什么脏活儿重活儿都干过,什么苦也都吃过。后来,到这个小县城租了一间门面房,卖起了油漆,慢慢发展,慢慢做大,终于成就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直到现在,他还每天起早贪黑,在门市打理着。

我和他很熟稔,经常在一块儿坐,但很少听到他谈过去的事。他做生意很活络,凡是顾客要求的,没有不成的。一次,我在他门市玩,来了一位顾客,提着一桶内墙立邦漆,盖子已经打开,显然已经用过了。那位顾客说:“老板,这种立邦漆质量不好,我得退掉。”老板没有一句怨言,痛快地说:“行。”他喊来营业员,按原价把钱退给了那位顾客,顾客高兴地走了。

目睹了这件事的我,很有点不平,就说:“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漆已经用过了,怎么还能退呢?”老板笑笑,对我说:“老弟,做生意嘛,要朝远处看,我虽然损失了一桶漆,但没伤了和气,没伤了信誉。”我从心底佩服地说:“你是最好的生意人,这是最好的生意。”

没想到,他摇摇头,不赞成我的话,他说:“我最好的生意不是这些,挣点钱不算什么。我感到满意的最好生意,今天跟你拉拉吧。”接着,他向我说起了他的最好生意。

他收的第一个营业员跟着他干了三年,进货、配货、销售、收钱,全是这个营业员。这个营业员很聪明,也很能干,业务越来越熟。干得正得力的时候,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大笔钱,对他说:“娘家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你也成熟了,出去闯一闯吧。”这个营业员恋恋不舍地走了,现在他在另一个城市做木材销售,资产大概有几千万了。

第二个营业员脑子好使,也很勤快。对内部情况熟悉后,这个营业员开始不安分了,每天收那么多的钱,他有点眼红,于是今天拿几十,明天拿一百,晚上出去潇洒了。老板心知肚明。一次,这个营业员在朝自己口袋里装钱的时候,被老板撞见了。老板没有发火,把他叫到跟前,心平气和地说:“人在社会上活着,要行得正,做得正,真正是一个人,叫人家相信,这一辈子才没白活。”然后,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些经费,让他出去做生意。后来,这个营业员没给他丢脸,在一个县城销售瓷砖,生意很红火。

第三个营业员高考落榜,家里很困难,就到他这里打工。每月能挣近千元,吃喝不愁,还能贴补家里,慢慢地也就安于现状了。老板对他说:“你不能像我这样一辈子待在家门口。你还得考大学,出去见世面,做大事情。”于是老板让他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功课。这个营业员也很听话,平常刻苦学习,第二年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求学期间,老板每个学期都要资助他学杂费、生活费……

说着,老板指着大厅里的几个营业员说:“在我这里干,是临时的,一个一个,我都要把他送出去,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意。”

1、题目中“最好的生意”到底指的是什么生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答:指的是主人公(老板)培养出有经济头脑,品行优良,有进取心的人才。

2、小说中对退油漆这一情节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用具体材料表现主人公做生意很活络,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小说情节曲折,掀起波澜。

3、小说中的三个徒弟在“老板”这里分别学到了什么?

答:第一个徒弟学会了如何经商,敢于去闯;第二个徒弟学会了做一个正直的人;第三个徒弟学会了拼搏向上。

4、结合全文,试分析“老板”的形象。

提示:老板吃苦耐劳,做生意讲信誉,正直,无私,助人为乐,重义轻利,宽容。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我想像你姐

陈永林

那天,晓晓到婺源县的小雨村参观明朝建筑。进村口里,晓晓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紧紧跟在她身后,晓晓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晓晓停下来,男孩也停下来,男孩的眼珠一动不动粘在晓晓脸上。

晓晓问男孩,你为啥跟着我?

男孩说,你像我姐姐一样好看。如果我姐姐不死,也同你一样大。

晓晓说,我毕竟不是你姐姐,你别跟着我。

男孩说,我们能一起照张相吗?我姐姐从没照过相。

晓晓说,同你一起照相行,但你得把你脖子上的竹项链给我。晓晓早注意到男孩脖子上的竹项链了,竹项链做工很精美,一粒粒竹珠子磨得圆溜溜光滑滑的,做这条竹项链得花不少时间。

男孩摇摇头说,这竹项链是姐姐特意做给我的,我不会给任何人的。

男孩很失望地走了。

晓晓一连游了几个景点,晓晓走了不少路,感到累。走到小雨村村口时,晓晓就在村口的河边坐下来。晓晓的脚伸进河里,河水柔柔地滑过晓晓的脚板,晓晓酥痒得直想笑。后来晓晓又把手伸进河里,可挎在肩上的手提包掉进河里了。晓晓急忙伸手捞,却够不着,手提包随着河水越流越远。

晓晓见河堤有十几个小孩,晓晓急着求他们,小兄弟,你们谁会游泳,帮我下河捞一下手提包吧。晓晓自然急,那包里有她的身份证、火车票,还有一千多块钱。

一个男孩说,帮你拿到手提包,你拿啥给我?

晓晓说,你想要啥?

那男孩说,想要你脖子上的项链。

晓晓自然舍不得,项链花了她一千多块钱。晓晓说,你的心太狠了,下河捞个包就要项链。

男孩说,你的心不狠?开初,木子想同你照张相,你竟要他姐姐送给他的项链。

晓晓这才知道那个想同她合影的男孩叫木子。晓晓说,要不,我给你100块钱吧。

谁要你的100块钱!

晓晓看着越漂越远的手提包,急得直跺脚。晓晓这时看见木子了,晓晓惊喜地喊,木子兄弟,你会游泳吗?你快帮帮我,我的手提包掉进河里了。

那些男孩都喊,木子,别给她捞手提包。

晓晓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木子,帮帮我,你拿到了手提包,你想同我照多少张相都行。

木子很快拿到了手提包。

晓晓接过手提包,激动地说,木子,谢谢你!晓晓又从包里掏出200块钱递给木子,木子不接。

晓晓说,你不要钱?哦,我知道你是想同我合影,来,我们合影。晓晓说着拉木子。木子挣脱了晓晓的手,摇摇头,我现在不想同你合影。

晓晓问,为什么?

木子看了眼晓晓的脸说,你只是相貌长得像我姐,其他地方一点也不像我姐。

晓晓又问,你既不要钱,又不想同我合影,那你为什么下河帮我捞包?

木子说,我想像我姐,我姐总是乐意帮人,她帮人从不要回报。我姐就是为救掉下河的小孩淹死的。

晓晓羞得脖子都红了。木子看都不看晓晓,就往村里走。

晓晓喊,木子,木子。

木子站在那儿。

晓晓说,木子,你信不信,我今后会越来越像你姐。

木子说,我信。

1、小说中提到的两条项链各有什么寓意?

答:竹项链:是木子姐姐特意做给木子的,寓含木子姐姐纯朴、心灵手巧,它是无价的。

金项链:是晓晓花了一千多块钱买的,是物质化了的,它是有价的,带有铜臭味。

2、小说中对晓晓请求男孩们捞手提包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答: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对晓晓的讽刺  ③衬托出木子善良纯朴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后来木子说“我现在不想同你合影”了?

答;因为木子发现晓晓只是相貌像自己的姐姐,其品行修养一点也不像自己的姐姐。晓晓缺少了姐姐的善良和无私的品质。

4、简要分析小说中“姐姐”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答: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①通过木子之口展现“姐姐”的善良无私之美。

②通过细致描写竹项链的精美做工表现姐姐的纯朴、心灵手巧。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虚构的车祸

崔立

李斯眼看着妻子林丽拿着菜刀扑向情人小梅却不敢去阻止。毕竟,林丽手里拿的是明晃晃的刀啊。林丽的刀落在了小梅身上,李斯就看见一团血红在眼前晃,水一样溅向自己……

李斯轻轻拭去满身的冷汗,原来是一场梦啊。李斯摁亮了灯,看见妻子正平静地睡在身边。李斯却怎么也睡不着,拿了包烟,去了阳台。

阳台外,路灯璀璨。悄然隐在一片夜色中,李斯猛劲地连抽几支烟,依然心有余悸。一边是妻,一边是情人,总有一天要出事的。或早,或晚,只是个时间问题。

与小梅分手?不行不行,李斯脑海里刚闪出这个念头,就很快不住摇头。一想起小梅的温柔,李斯的心就痒痒不已。离婚?要么就离婚,可李斯很快又开始打退堂鼓了。妻如果知道自己外面有女人,是绝对不肯离婚的。妻的个性李斯了解。

李斯刚想到这儿,就看见妻站在自己面前。妻说,干吗呢你,深更半夜地也不睡!又想哪个野女人啦?妻的话呛得李斯哑然。李斯看着妻走进房内,忙把烟掐灭了。其实妻对李斯一点都不好,整天对他大呼小叫的。李斯外面有女人,很大程度上是妻的责任。

妻做的早餐,又是咸,咸得李斯死劲去喝水。昨天也是咸,李斯忍不住,就喊妻,你这早餐,咋又是咸呢?妻被李斯从卫生间叫出来,叉起了腰,瞪了李斯一眼,爱吃不吃,不爱吃老娘还不伺候了呢。说完,夺过李斯手里的早餐,转手扔进了垃圾箱。

下班后,李斯不想马上回家,就在马路上漫无边际地开着车,又想起了妻的蛮横,小梅的温柔。可离婚,总是不现实的问题。妻肯定是不愿意的。除非……妻说过要离婚除非他一无所有了。他一下就有了主意。

李斯把车停靠在路边,用手机拨了家里的电话,听见妻那声嗓门儿很大的“喂”后,李斯就装出非常虚弱的声音,说,老婆,我出车祸了,我撞死人了,都是血,我估计这次非赔个倾家荡产不可……你快来啊!李斯以为妻会骂他几句,却一下听见电话被挂断的声音。李斯估计妻这回一定巴不得和自己离婚呢。

李斯正美美想着时,腰间的手机一下就响了,把他吓了一跳。李斯一看号码,居然是小梅。

李斯一下变得温柔起来,说,小梅,是你呀,怎么了?想我啦?

小梅的声音更让人发腻,当然啦,不想你想谁呀。今晚,你来吗?

李斯刚想说来啊,忽然又打住了,说,小梅,我出车祸了,我撞死人了,都是血,我估计这次非赔个倾家荡产不可……你快来啊。李斯以为小梅会安慰他几句,却一下听见阵阵忙音。李斯想小梅一定是赶来了。

等了半天,天已慢慢黑透,却不见小梅赶来。李斯按捺不住打小梅手机,只听见: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又打小梅住所电话,打了半天才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说,你谁啊?李斯刚说,我找小梅。那边就说,没这人,你打错了。李斯蒙了。

李斯刚放下手机想开车时,手机突然响了,李斯一看,是妻的电话。李斯接了,就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问,你是林丽的丈夫吗?

李斯说,是,您是……

男人说,我是交警,你妻子林丽正在医院抢救,她刚在北安路口出了车祸……

李斯脑子“轰”地炸了,他停车的前一个路口就是北安路……

李斯顿时疯了样开车冲向医院……

1、文章开头的梦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揭示矛盾冲突,暗示婚姻与婚外情的矛盾不可调和;为后文悲剧作铺垫。

2、妻子和情人接到电话后反映有何异同,为什么?

答:都是立即放下电话,但妻子是紧张,马上赶往出事地点;情人是关机,立即躲避。妻子真正关心丈夫;情人逢场作戏,玩弄感情,不负责任。

3、文章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有什么?至少写出两点并简析。

答:对比(妻子和情人在自己说谎前和“事故”后对自己态度的不同;对妻子和对情人的态度);欲扬先抑(对妻子)和欲抑先扬(对情人)的手法。

4、作者将“虚构的车祸”变成“真车祸”,为什么?

答:增加悲剧意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花心男人惩罚;揭示小说主题,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指挥有方

韦锦雄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黄金周又快到了。为了迎国庆,县委组织部和所有机关一样响应县委号召,开展一次专题的大扫除。

机关搞卫生除了为美化环境,更重要的还是迎接检查。因为每次这样的活动,县委办不仅事前发出书面通知,事后还要检查评比,发书面通报。为了确保成效,部长们都要到各自分管的科室走走,一是腾出办公室让秘书科的同志进去打扫,二是以示到“一线”亲自督战。

组织科是组织部最大的科室,电教科、组织员办的人都挤在一起,因为人多,堆放的书籍、材料及各类器材杂物也多。别小看这个杂物堆得有点像小杂货铺似的办公室,全县好多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都在这里产生呢。

分管党建工作的马副部长一出现在组织科门口,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办公室一下子严肃起来。马副部长坐到卫副科长擦了又擦的椅子上,微笑着对大家说:“快过节了,大家把环境搞干净点,咱们组织科可从来都是先进啊!”

“啊,老鼠!”突然,一个女声尖叫起来。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只老鼠仿佛一个猛力弹出的黑色圆球,飞快地绕过众人的脚、办公桌椅的腿向门口射去。此时,一直坐着教导大家的马副部长也本能地站了起来,嘴里呼喊着什么。

“呯!”正在擦门的胡科长以狙击手的速度迅速把门关上。老鼠撞到门板又弹了回来,飞快地向光线最强的窗口扑去,“当”的一声,紧靠窗边的李科长又把窗户关死了。老鼠绝望地转回头往原先藏身的那堆旧书里逃窜……

可怜的老鼠哪里知道,死亡正在前面等待着它。邓主任早已手拿一根竹竿,紧贴地面等待老鼠的出现。只见邓主任用力一扫,吃了一棍的老鼠顿时像失了控的破车,歪歪扭扭东摇西晃。说时迟那时快,一直站在马副部长身边的卫副科长冲上去,对头猛踢一脚,老鼠再也不能动弹……

老鼠被打死了,同志们仿佛完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好不高兴。唯有女同志小刘惊魂未定。小刘说,刚才老鼠出来时吓死我了,那家伙差点蹿上我的裙子。小刘刚说完,胡科长得意道,要不是我赶快把门关上,那家伙准跑了。

“我要不及时关上这扇窗老鼠也早跑了。”李科长似乎是在更正。

此时,邓主任有些沉不住气了:“老鼠是十分狡猾的,打老鼠可得讲究方法,一般打法很难打得着它,像我刚才那种横扫的打法,它可是跑不了的。”

老鼠是被卫副科长狠狠一击毙命的,要说功劳应该是卫副科长的最大,可他看了眼马副部长说:

“我看啊,要不是马副部长指挥有方,老鼠还歼灭不了,大家说是不是?”

“对,对,对!是马副部长亲自指挥的结果。”大家异口同声附和,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仿佛此时才注意到了马副部长的存在。

马副部长赞许的目光定格在卫副科长身上。

1、“全县好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都在这里产生”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说明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名不副实,多是组织科根据下面的阿谀逢迎程度,撰写材料而产生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小说中有职位的人物共出现了几位?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答:有马副部长、卫副科长、胡科长、邓主任、李科长等五位有职位的人物。组织科只是组织部的一个科室,就聚集了这样众多的有职人员,这样写反映了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

3、小说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反映了官场上阿谀逢迎、吹牛拍马以及上级官员喜欢吹捧自己,并以此作为欣赏和提拔某人依据的不良现象。

4、顺着小说的结尾,用一句话给它补写一个“后记”。(要求想象合理,不超过50字)

提示:不久,卫副科长升为了正科长。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波奇的愿望

王海椿

波奇今天有点兴奋,边干活儿边算计着,这50元该怎么花。

刚才去倒废品的时候,竟然从一本书里滑出一张50元的钞票,他见没有人注意,就迅速捡起放入口袋里了。他面红耳赤,甚至手心都出汗了。长这么大,他可从没偷拿过人家东西。他自我安慰道,这钱既不是老板的,也不知是哪个卖废品的人的,我不捡将来也是被打成纸浆。

波奇今年只有15岁,到废品铺子做搬运工已有两年了。父亲常年患病,为了替瘦弱的母亲分忧,他不肯再上学了,就出来打工。虽然每月只有800元,但毕竟能帮衬点家用。

波奇从没痛快地花过钱,工资一领就寄回家里。这白捡来的50元,说什么也要慷慨一回。对,下班去吃麦当劳。虽说洋快餐也没什么好的,可自己还没吃过呢。不,还是去买件T恤,夏天到了,自己没一件像样的汗衫。哦,应该先买洗发水,这些日子都是用洗衣粉在洗头呢,头发一点都不顺畅。这回要买一瓶好的,舒蕾?海飞丝?他想来想去,总是没几样东西就把这点钱算没了。唉,到时再说吧,总之,起码要去糖水店喝一杯糖水。

傍晚,离铺子关门还有一个多小时,来了位带着个小男孩的妇女,说是上午卖的废品中有50元钱。她向老板解释,她的孩子把钱夹在一本旧课本里,她清理废品时不知道,就捆在一起了。她说,那是孩子的压岁钱,一直没舍得花,准备攒着买一套画具和颜料,他喜欢画画。可这几天,家里买油的钱都没有了,急得没法,才好不容易找出一些烂铁、破塑料盆以及旧课本,总共才卖了十几元钱。

老板说,我们要关门了,那么多东西,怎么找呀?即使找到了,又怎么知道那些东西就是你卖的?

那母亲苦苦哀求,老板终于答应让他们找找看。于是那母子就爬上了高高的废品堆。

可那么多废品,要在短时间内翻到自己所卖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母亲的手一个劲儿飞快地扒着,男孩也在旁边帮着忙。

波奇搬着东西,心里却是又后悔又焦急,那母亲的话他都听到了,后悔的是,自己不该拿那钱;焦急的是,他们不可能在废品中找到钱。他真想立即将钱掏给他们,可老板若是知道他捡了钱,藏起来不上缴,会把他骂死的,甚于会赶他滚蛋。

那母亲的汗直往下滴,前额的头发都湿了,那孩子的脊背上也透着汗。

波奇捏了捏口袋里的票子,它像一条小蛇在咬着他。是的,他们也是穷人,和自己一样。要不,就是500元,也不会这样找呀。

老板在那边催道,不要找了,不要找了,我们要关门了。

这时,波奇走过来,声音低低地对那母亲说,不用找了,钱在这里。男孩看着他手中的钱,说,是的,就是这50元。我还记得一个角有点破了。

那母亲和孩子接了钱,对老板和他说了很多感激的话走了。波奇看到老板的脸阴沉着。

果然,老板冲他吼道,你给我过来,那钱真是你从书中扒出来的?他咕哝着,是的,老板。

你胆子不小,竟敢偷铺里的东西,明天不要来上班了。老板吐了一口唾沫,现在就给我滚!

波奇在大街上走着,夏夜有点燥热的风吹干了他脸上的泪。他摸摸口袋中皱巴巴的10元钱,走进了糖水店。也许明天真的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无论如何,也要喝一杯两元钱的糖水。

1、波奇的愿望是什么?

答:在刚捡到50元钱时,波奇的愿望是想要慷慨地花一回钱,如下班后去吃麦当劳,或是买一件T恤,或是买一瓶洗发水;当50元钱得而复失后,他的愿望就是去买一杯两元钱的糖水了。

2、波奇看到那母子俩在废品堆上辛苦地找钱,他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他一开始不把钱还给那母子俩?

答:看到那母子俩在废品堆上找钱,波奇的心里是又后悔又焦急。后悔的是自己不该拿那钱,焦急的是那母子俩不可能在废品堆上找到钱。看到那母子俩汗流浃背地找钱,波奇也想立即把钱还给他们,可是他怕老板知道后骂他,甚至赶他滚蛋。

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的开头写“波奇今天有点兴奋,边干活儿边算计着,这50元该怎么花”,这里用了倒叙的方法。这样写设置了悬念,能很快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阅读的兴趣。同时,这开头的“扬”和结尾的“抑”使文章出现了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4、你喜欢波奇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提示:围绕波奇的诚实和善良作答。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对我一生很重要

查一路

看着他剖鱼,我无法容忍他慢腾腾的速度。只好用反语提醒,你的速度太快了,可能是这个菜市场最快的。

他听了,直起腰,忽然眼睛一亮,你也是这么认为啊,刚才也有个人这么说,看来我还真是慢不了!

我听他这么说,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个卖鱼的男人,苍白瘦削、矮小的身子弯得像一张弓,好像有重重的心事,言谈间多有抱怨。

当他重新蹲下身,我看到了另一种速度。仿佛神站立在他的手臂上,有一种超乎想象的飞快。好像这种速度,在他的双手蛰伏已久,突然间爆发出来。

随后几天,我从他鱼摊边走过,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状态变化很大。他不再向人抱怨,而是埋着头,剖鱼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一招一式似乎都在渲染专业意识。

我再次买鱼时,他很牛气地跟我说,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整个菜市场就我剖鱼的速度最快。他奋力地努着嘴,说,不信你看看,你看看。当他蹲下身子的时候,他停住了手中的刀说,请帮我一个忙。

我能帮他什么呢?我纳闷儿。他说,你能不能把你那天说的话,在我老婆面前再说一遍。我点点头。他站起身,无限醋意地看着老婆和相邻摊位的一个男人聊天儿,忽然大叫一声,拿个塑料袋过来!

词是现成的。我故作惊讶,你这人剖鱼的动作怎么这么快呀?是全菜市场最快的,你太专业了!他蹲下身,用动作配合着我的赞美。眼睛偷偷向一边瞥,享受妻子投过来的欣赏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这男人特别在意妻子对他的看法。

几天后,他见了我,执意要送我几条鱼,我坚辞不受。鱼被重新扔进盆里,哧溜溜向前游去。他叹一口气,你那天说的话,对我一生都很重要。

我跟他开玩笑,我是沙漠中发现了甘泉,荒山里找到了矿脉。

他扫一眼妻子,说,我说的是真话,我老婆总是骂我一无是处,现在知道我很专业啦,对我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啦!

我劝慰他,我老婆也天天骂我。

他摇头否认,扫一眼邻摊的那大汉,说,不是你说的那种。

我只能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别想得太多!

这个瘦小又自卑的男人,我不便去揣测他是否陷入了一场感情危机,或者只是臆想中的妄加猜测,抑或深度自卑导致出悲观结论。但我知道,他确实需要来自外界的某种肯定。

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

1、是什么对“我”一生很重要?“对我一生很重要”是谁说的?为什么对“我”一生很重要?

答:来自于外界的某种肯定(如赞美)对“我”很重要。

“对我一生很重要”这句话是卖鱼的男人说的。

因为他的妻子老是骂他,说他一无是处,而他特别在意妻子的看法。他需要别人的赞美来引起妻子的注意,赢得妻子的尊敬。当“我”应他的要求说了赞美他的话后,他的妻子对他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因此很感激我。

2、卖鱼的小贩是一个怎么样的男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卖鱼的小贩是一个瘦小而又自卑的男人。①文章中用对比法对他进行了刻画。他开始给我剖鱼的速度慢到我无法忍受,当我用反语表达了我的不满之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剖鱼的速度有一种超乎想象的快,而且以后成了整个菜市场剖鱼速度最快的人。②作者还精心刻画了卖鱼小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使这个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含义?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意思是说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特别需要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支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卖鱼小贩的深切同情,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4、此文给你什么启发?

提示:从“我”的角度:围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意思作答。从小贩的角度: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得到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就会重拾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