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任千行:什么是“明心见性”?- 放生心语(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0:45:11

  

2008-01-25 15:17:37|  分类: 放生心语 |  标签:明心见性  明如居士  放生心语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心的作用和功能;所谓“见性”,就是见到心的本性。凡夫之所以遭受种种痛苦,都是由于不明白心灵的奥秘;之所以产生种种执著、在生死苦海中轮回,都是因为没有见到心的本性。佛陀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心见性”,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把“明心见性”作为学佛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当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白心的作用和功能、并且见到心的本性,我们就能够保证自己走在正确的学佛道路上,并且朝着更加彻底的“明心见性”——证悟无上菩提而前进。

总的来说,“明心见性”大致可以分为“外、内、密、极密”这四个层次。下面,我们就简略地介绍这四个“明心见性”的层次。

怎样才算是外义层次上的“明心”呢?当一个人通过“闻思修”佛法,真正明白了如下两个道理,就可以算是外义层次的“明心”。第一,在内在的能境上,深刻明白人的本质实际上不是肉体,而是心的状态。心快乐,我们的生命就处于快乐的状态;心痛苦,我们的生命就处于痛苦的状态;心忧愁,我们的生命就处于忧愁的状态;心美好,我们的生命就处于美好的状态……,我们的生命状态完全是心的“舞姿”,是心对外境的一种反应状态,心怎样,我们就是怎样的。第二,在外在的“所境”上,也即外境上,深刻明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美丑、好坏、善恶等二元对立,美丑、好坏、善恶等一切二元对立只是心在外境上的添加、增益和捏造。

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外义层次的“明心”状态时,就可以同时达到外义层次的“见性”状态——也即,在所境上了知美丑、好坏、善恶等一切二元对立的空性,在能境上了知心的美丑、好坏、善恶等状态也是无常的、迁变的、刹那性的。

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外义层次的“明心见性”状态时,内在就会产生很大的功德。一方面,这样的人不会再去对外境产生很大的执著,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外境上的可爱也好,可恨也好,只是心在外境上的捏造,外境本身是不存在这些属性的,这些属性的来源是心。另一方面,这样的人,也不会再去抱怨外境、埋怨外境、嗔恨外境,而会自觉自愿地将内心调整到正确的状态。当一个人达到外义的“明心见性”状态时,就可以承许其真正进入了佛门,成了一名真正的佛子。因为,其信念和所作所为,将不再可能偏离正道。

达到上面所说的这种外义层次的“明心见性”状态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好好地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思维上面所说的这些道理,就会渐渐明白心灵的初步奥秘,见到初步的实相,并会深切体验到这些道理都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心里也会生起很大的信心。所以,一个初学佛的人,应该首先把达到外义层次的“明心见性”作为努力的目标,然后再向更深层次的明心见性迈进。

什么是内义层次上的“明心”呢?当一个人明白了外界所境上的一切,也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内在的“六识”在外面的幻变,而内在的六识乃至执著于自我的染污意识,都是从内在阿赖耶识中生起的,那么这个人就达到了内义层次的“明心”。一言以蔽之,当一个达到内义的“明心”状态时,将彻底明白自己的身体乃至外境的一切,都是自心幻变出来的。

当一个人达到内义层次的“明心”状态时,也会有内义层次的“见性”与之相应。此人一方面将体验到外境的一切显现都是空性的、没有任何自性的,一方面也会知道内在的六识也是空性的,是从更细微的阿赖耶识中幻现出来的。此时,亦能“隔云见光”式地了悟觉性本体。

如果将外义和内义的“明心见性”相比,外义的“明心见性”是认识到了外境上的执著——美丑、好坏等是心捏造的、不存在的,而内义的“明心见性”则是认识到外境本身是心幻现的、不存在的。

外义和内义层次上的“明心见性”是显宗层次的明心见性,而密义和极密义层次上的“明心见性”则是密宗层次的明心见性。密义的“明心”,则是深刻了达心的本质是心轮周围极其细微的业风,外境的一切都是这些业风的幻变;密义的“见性”则是使得这些业风融入中脉界,外境的一切幻现净化为报身佛的坛城。极密义的“明心”,则是佛的尽所有智;极密义的“见性”,则是佛的如所有智。

从唯识三自性的角度来说,达到外义层次的明心见性,实际上就是认识了“遍计所执”的空性;达到内义层次的明心见性,实际上就是认识了“依他起”的空性;而密义和极密义的明心见性,则是证悟了“依他起”的“圆成实”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想一下子达到密义和极密义层次的“明心见性”,可能暂时是困难的。但是,通过认真仔细地闻思修中观和唯识的法义,达到外义和内义层次的明心见性,则并非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任何人,只要肯闻思,并且方法正确,肯下功夫修行,则一定很快可以达到外义和内义层次的明心见性。

心——这个神奇而奥秘的存在,幻现了世间的一切快乐和痛苦、美好和悲伤,幻现了世间的一切山山水水、土石树木、房屋村庄;然而,心却宛若虚空,丝毫没有任何自性。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让我们不断观察心的奥秘和本性,不断向更深层次的明心见性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