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香溪郡位置:董、巨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2:05
董、巨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的影响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2004-04-11

巨然作《万壑松风图》

  董源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李思训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巨然曾从其学习水墨山水,并有所变化,后世并称为“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的主要代表,其风格影响后世至深。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龙宿郊民》等图。   

  董源开创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风,经门人巨然的传扬,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和完整的艺术语言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代至北宋,受到董源画风熏染的还有一位道士画家,俗姓刘,画史称“刘道士”,与巨然的生活时代相仿,两人的画风同出董源,难以辨别。相传区别的方法只有从各自画中的点景人物入手,刘道士山水画中的道士一定出现在左侧,而巨然画中的僧人则绘于右面。虽已无实证可资比较,但从中可推测出,两人的画风如此相近,以致于要凭借特定的识记方可辨验。今传有刘道士的《湖山清晓图》轴,确属董、巨一派。

  董、巨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几乎与荆浩、关同的北方山水画派同时开宗立派。先是南北并峙,至北宋初,巨然将其派推向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在画风上特别是构图和造型方面力求适应北方的地貌特征,但孤掌难鸣,虽有赏者,最终还是消沉下来。而一直立足于北方大山大水的荆、关画派,代代不乏名手,如五代至宋初的李成,随后有范宽、燕文贵、许道宁、郭熙等北派山水画大师,他们在艺术上进一步丰富了北方山水画的造型语言。

  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之外,一般论者对董巨的评价并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风气渐开。元代著名文人画家赵孟頫被元廷邀入朝中,主宰了文人画坛后,使董、巨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风再度得到尊崇。汤垕认为:“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如(董)元又在诸公之上”,对董源有了新的认识。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更奉董源为典范,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黄公望说:“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王,舍此则为外道”。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

  董、巨的山水画风不仅滋补了赵孟頫本人的山水画,而且向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合称“元季四大家”)展示了传统绘画的根柢和生命力,明代以沈周、文徵明等为首的“吴门画派”和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八大、石涛、髡残、弘仁)等无不经过上追董、巨的过程,才各取其景,各显其才,各造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