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合作条件:刘伯承:与彭德怀的个人恩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1:14

刘伯承与彭德怀的个人恩怨  

2011-09-23 08:20:15

                                                                                                                                                      1939年的彭德怀(左)和刘伯承(右) 

刘伯承与彭德怀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与职业军人生涯中,他们之间存在着鲜为人知的误会。

一、在井岗山第四次反"围剿"时刘伯承批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等是不能打正规战的“游击主义”

历史的暗角依然是1933年2月开始的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毛泽东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接替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政委的周恩来以及朱德具体指挥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战役。

此前,关于毛泽东的去留问题,宁都会议上曾发生激烈争吵。林彪、彭德怀、朱德等极力主张毛泽东仍留在前方指挥军事,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洋派主张毛泽东离开军队。争论中,刘伯承投了洋派一票。随即,他又发表了针对毛泽东、彭德怀等关于"游击主义"战术的理论文章,点名批评他们的右倾倾向,指斥他们在战略上存在着不能打正规战、大兵团集群战的弱点。

林彪、彭德怀读到文章后,对刘伯承认识偏颇、脱离实际的军事观点颇为不满。尤其是彭德怀深以为恼,不满地说:"按他刘伯承的说法,我们这几亩田早卖光了。","其他人不行,就他行。"林彪也说:"我们的游击战为什么不好哇,打正规战,拿么子打?他刘伯承一个人去打就行了。"

洋派的教条主义者在军事上一窍不通,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却犯了不顾实际的兵家大忌。1933年2月4日,苏区中央局作出了"书生决议",命令红军实施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的战略,实行进攻作战击溃敌人,并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苏区大川边的桥头堡--南丰。2月12日黄昏,红三军团第三师向南丰发起了猛攻。激战一昼夜,仅夺取了城西南、西北的外围工事。清点战场,红军歼敌不足一个营,损失却有三百余人。不要小看这三百人,这可是第三师经不住的损耗。敌人据城固守待援,构置了强大的火力网,封锁住了城外那片开阔地,红军根本无法接近城墙。

彭德怀接到第三师的急报,急忙赶到前线。见此情景,不禁火冒三丈:"这样打下去连我们三军团的老家底都要打完。啥子正规战?主动出击?全是刘伯承在瞎参谋。他这样弄下去,打得赢个鬼。"

彭德怀将中央局包括南丰攻城在内的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战略计划与实施,都记在了刘伯承的账上。"实际上刘伯承也不同意“洋派”脱离实际的"书生决议",因此他没有“参”也没有“谋”。

事后,传话的人又传走了样,刘伯承颇为不满地反驳道:"红军本来就存在着游击主义嘛!老彭的红三军团也需要在战术上提高一下。"话又传回去,刚直易怒的彭德怀是何种反应?可想而知。他们在军事理念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歧见。

二、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批彭德怀发起指挥的百团大战

抗战爆发后,国共捐弃前嫌,一致对外,并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接受蒋介石国民党名义上的领导,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刘伯承担任了下属的一二九师师长。他们二人在角色上同红军时期相比,恰好进行了置换。

1940年3月至9月,彭德怀领导了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百团大战,一举歼敌四万三千余人,拔除据点千余个。

1943年9月,中央发来通知,刘伯承与彭德怀双双返回延安参加第二期整风运动。

次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开始按地区和军队系统召开座谈会,总结历史经验,检讨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月30日,在晋冀鲁豫区和相关军队系统的座谈会上,刘伯承作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冀鲁豫地区抗战七年来的工作。

这个报告犹为敏感的是,它无可避免地提到了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百团大战"问题。

刘伯承的报告肯定了"百团大战"成绩,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缺点。他认为百团大战前后,由于对"从内战转到抗日游击战之舵掌握不紧,过分强调正规军,犯了‘编并’与‘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在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们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

他的报告一出,历来主张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毛泽东觉得刘伯承对百团大战失误的认知是准确和恰如其分的。以八路军的实力来看,打一个这样的大战未免太过冒险,同时,至关重要的也是毛泽东一直忧虑的一点,是过早暴露实力会引来国民党蒋介石的忌惮。此外,他对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上的临机专断是有不同看法的。随即,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把刘伯承的那份报告交与大家讨论,这就有了百团大战以后纠缠不清的争论。

打了胜仗的彭德怀对此当然想不通,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后来,他还是就百团大战的战略战术作了一些检讨和认识,中央对此也未有什么异议。谁知,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上,这成了刘少奇清算彭德怀一贯反对毛主席的罪状。

事关"百团大战"的问题原本是一场普通平常的工作总结,可在两位老帅中间经此风波,却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掺杂其间。

三、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讽刺刘伯承最讲战术不会打败仗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从西北边地应召,临危受命,很快就带领志愿军入朝稳住了阵脚,打破了美、韩席卷北方的美梦。

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1951年5月,志愿军三兵团六十军一八零师,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部队被美军分割包围,该师大部被歼,被俘人数达六千余人。这支部队正是来自刘伯承的二野部队。

打了败仗,谁也不好受。尤其是作为主帅的彭德怀,他在志愿军司令部总部批评三兵团司令王近山时,含沙射影道:"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部队吗?刘伯承是最讲战术的,怎么会打败仗?"

 

  刘伯承得知后,颇为自责地说:"彭总批评得对,部队不讲战术素养,瞎打蛮干,怎能不败?"

四、57年彭德怀批刘伯承的教条主义

山雨欲来风满楼。1956年2月,苏共中央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报告一出,举世震惊。中共中央从感情上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个报告。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编辑部文章,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著作,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向外国学习,指出“学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都还有教条主义”。6月,党中央再度发文通知全党,克服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解放初,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全盘苏化。军事学院也不例外。不但有苏联军事顾问,而且连课程设置和训练安排都照搬了苏联那一套。

刘伯承敏感地预感到了什么。

10月,刘伯承返校主持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学员这时对两个问题反应强烈:一是六小时一贯制的课业制度,二是三堂会审的考试,太过严格,有三名中将衔的学员嘴都念歪了。对此,个别人不满意,越级上告,给北京写了告状信。除上述两条外,一些人嫌对学员要求太严,指名道姓指责刘伯承摧残这些战功卓著的年轻"老干部",学校里甚至还有下级给上级擦皮鞋的现象。

中央军委对此非常重视。彭德怀身为国防部长,他立刻赶到了中南海,与毛泽东长谈并征得同意后,于1957年2月特地派出了以陈赓、黄克诚大将为首的包括甘泗淇、陈士榘等三个上将在内的十二人工作组,颇有声势地开进了军事学院。工作组采取两人一组,每天谈两三组的办法分别找战役系的同学谈话。

调查组给军委的报告称:"他们在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缺点,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我国我军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太适应"。尤其是报告的最后还特别提出:"……学院中的许多同志已经感到有反对教条主义必要之后,而院党委仍然徘徊、犹豫、拖延,未能下定决心。"

报告这样定调,明眼人一看,就认为身为院长兼政委的刘伯承难辞其咎。

中央军委看过报告后,彭德怀一锤定音:"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就在军事学院,司令部在我们训练总监部(肖克)。"

1957年8月,刘伯承身体已每况愈下,鉴于“身体”及“反教条主义”原因,刘伯承抱定"退避三舍"的宗旨,选择了激流勇退请求免任高等军事学院之职,刘伯承的请辞,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廖汉生中将接任院长,钟期光中将任政委。

树欲静而风不止。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进入了决策中枢的林彪以中常委、党的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会议,召开了有一千多名高级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再次把反对军队工作的教条主义的斗争推向了高潮。

林彪不点名地批评说:“有人一提学习就想到外国,专学外国的东西,以为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观点”。

6月,毛泽东对军事工作中有无教条主义公开表态,他说:“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没有,一种说有;一种是说很多,一种是说相当多。说没有教条主义是不存在的。究竟有多少,这次军委会议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彭德怀却没有忘记当年的旧事,他板着面孔在军委的主要领导会上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肖克)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长征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草地后,四方面军主动提出送一些军、师一级的高级将领到刘伯承任总教官的红军学校受训,以图接受较高较新的军事知识。李先念的军事搭档、时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长的余天云到刘伯承任总教官的红军学校受训,在好几个战术问题上与刘伯承等教官发生了争执。这种争执发展为他公然拔枪威胁、谩骂刘伯承等教官的严重违纪事件。校长何畏将他关了短期禁闭。然而,谁也没料到,心理素质不好的余天云事后想不开,不久,在部队行至大金川激流时跳崖自杀了。

不久,在彭德怀的具体"指挥"下,这场批判教条主义的斗争被推向了高潮。对刘伯承是否要在会上作检查的问题,毛泽东曾关照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之下,刘伯承不能不带病出席,在会上作了检讨。毛泽东也曾说过彭德怀:"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彭德怀还不满意?"

一年后,彭德怀因得罪的人太多,以同样的方式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