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粉做面包发不起来:书评:英式日本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58:09
《日本小史》书评: 《日本小史》被加拿大历史学者肯•科茨看做“继《菊与刀》之后日本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实际上这两本书之间在着重点与方法论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文化人类学家对日本文化模式的探讨,而韩歇尔的《日本小史》是历史学家对日本历史过程以及形成于该过程之中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展现。与前者美国式的先锋性、创造性不同,后者表现出了英国式的严谨、理性与从容。

董炳月

肯尼斯•韩歇尔此书中译本是作为“大学入门丛书”的一册出版的。非常成功的出版。其一是这本书作为“印刷品”很出色。显然是为了适应该书的“准教材”性质,该书的用纸、开本、配图、版式、字号等等十分讲究。用的是优质纸张,版心大小适度,字号比一般的图书大,再加上精心设计的封面,看上去清新别致,读起来神情舒畅。其二是这本书的内容编排方式具有教科书性质。“导言”和“结论”之外,该书主体部分共六章,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三项内容:1.该章内容综述;2.该章所述时代的编年简表;3.同时代的主要价值与做法。这种编排是教科书式的,能够帮助读者“复习”刚刚阅读的内容,把握要点,深化理解。所以,确如出版编者在该书前勒口上的介绍所言:“此书可说是研读日本史的最佳也是最新的教材,对普通大众而言,更是一本了解日本的轻松读物。”

不过,“轻松”决不意味着“简单”、“浅显”。相反,这是一本完整讲述日本历史的书—如书名A History of Japan:From Stone to Superpower(日本历史/从石器时代到超级强权的崛起)所示。更重要的是,在对于日本的理解和认识方面,这是一本具有相当深度的日本论。在此意义上,将“A History of Japan”翻译为《日本小史》也许有些轻了。如果是为了避开“日本历史”这个过于一般化的直译而是希望译得别致一些,那么译为《简明日本史》也许更正规。完整地、有深度地叙述日本历史而又能够叙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得力于著者鲜明的“读者意识”,即他致力于把这本书写得适宜阅读。他在该书《自序/我们愈是了解日本历史,我们得到的愈多》中开宗明义,道:“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叙述日本的故事。这些故事必须从头说起,必须用平衡的、全面的方式叙述,不可造成混乱;必须以一种方法让日本史可以为人所理解,但又不至于简率或肤浅。”“因此,易读成为撰写本书的主要考量;另一个相关的考量是鼓励读者研究他们感到兴趣的主题。”

《日本小史》对日本历史的叙述开始于日本神话中的古代历史、日本国家的出现,经中世国家体制的形成、德川时代的锁国、明治时代的维新、太平洋战争的扩张与失败,直至战后的复兴、1990年之后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历史就这样被完整地呈现出来。著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这种历时性的叙述始终与对具有模式性的日本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探讨紧密结合。在该书《结论/给胸怀大志之强权的教训》中,针对西方人在描述现代日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经常使用的“奇迹”一词,著者指出:“但真正的奇迹没有逻辑的解释,日本的成就有逻辑的解释。纯粹的机遇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日本的成就往往是因为借着日本对形势的反应而产生的。这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日本自己制造运气,利用好运,摆脱逆境。一般来说,日本对形势反应的模式基于其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价值与做法”。著者将这种“基于其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价值与做法”的反应模式称之为“弹性原则”,曰:“基于弹性原则,日本对每种形势作出反应,而不受某些抽象的预先决定的行动路线原则所束缚。”“尤其日本人总是准备尝试不同的事,融合旧与新、本国的与外国的,直到达成最佳的融合。此外,日本人似乎有一种伟大的能力,将新的外来的东西予以日本化,让外来的东西较容易与传统相融合,使其可以被接受。”实际上,在我看来,这种“伟大的能力”也正是起源于“弹性原则”。在《日本小史》的叙述中,由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与对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分析相结合,因此日本不同时代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历时性的时间关系,同时也是价值观、行为方式层面的多重因果关系。日本与日本人就是形成于这种时间过程之中,同时也是形成于这种因果关系之中。换言之,该书中的“从……到……”不仅是历时性的时间,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因果。在资料的运用与解释方面,《日本小史》同样成功。一般说来,历史著作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有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新的排列方式、新的解释呈现出新的意义。《日本小史》即通过一些简单的史实对某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了新解释。比如,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被看做太平洋战争的开端,战后,这场偷袭也成为历史研究的热点和文学创作的好素材。但是,《日本小史》强调,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对西方国家的首次攻击并非针对美国的珍珠港,而是针对英属马来亚。在日本舰队对珍珠港发起攻击之前的大约90分钟,约5000名日军对驻扎在吉兰丹苏丹国(Kelantan Sultanate)新城(Kota Bharu)的英军发起攻击
并且速战速胜。韩歇尔通过这一事实揭穿了日本人所谓攻击珍珠港并非“偷袭”、而是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将宣战通告晚送达半小时之类的谎言,并且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当时日军的战略部署、把握历史全貌。就我所见这一十分重要的历史事实只有少数历史学著作曾经给予强调。而且,如果确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珍珠港被日军“成功”偷袭是当时美国政府将计就计、制造参战理由并动员美国国民的圈套,那么,战后历史学研究对于珍珠港事件的过度强调,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历史叙述的谋略。再如,日本言论界存在着所谓美国对日本而没有对德国使用原子弹是种族歧视这一指控,这一指控还被日本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在《日本可以说“不”》中发挥。对此,《日本小史》指出:“这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原子弹直到1945年7月才试爆成功,那时德国已经投降两个月了。”

在《日本小史》中,“超级强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它是指明治时期至昭和前期日本的军事强权、政治强权,也是指战后日本借助高速发展建立起来的经济强权,并且是指“生活方式超级强权”。日本的军事强权与政治强权已经随着二战的结束而消亡,经济强权也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弱化,新世纪的日本形象改变了。《日本小史》指出:“从平成时代开始,直到最近小泉和他的改革举措,日本似乎没有处理国内问题的真正总体规划,而日本似乎不知道或不想知道如何做世界的一分子:没有梦想,没有方向感,没有目的感。日本的形象已经改变,高飞的长生鸟或上升的太阳已经变成没有舵的船,宛如国家这艘船的舵已经不起作用了。”那么,日本应当向何处去?韩歇尔给日本指明的方向是建立“生活方式超级强权”,曰:“当日本面临新世纪之际,日本必须恢复目的感,并且利用其人民成功的决心与愿意学习的传统长处。接受挑战把日本建造成为一个与当今时代一致的‘生活方式超级强权’,这似乎将是达到这一点与继续获得世人尊敬的一个途径。但这尤其需要日本勇敢地面对过去的行为,与亚洲国家达成适当的和解。”这种叙述表明,韩歇尔所说的“生活方式”并非仅仅是单纯的衣食住行,而是必须包含历史与道德的因素。历史感与道德感能够帮助日本人避免重犯把经济成功转化为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日本人在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都曾犯过。

《日本小史》被加拿大历史学者肯•科茨看做“继《菊与刀》之后日本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实际上这两本书之间在着重点与方法论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文化人类学家对日本文化模式的探讨,而韩歇尔的《日本小史》是历史学家对日本历史过程以及形成于该过程之中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展现。与前者美国式的先锋性、创造性不同,后者表现出了英国式的严谨、理性与从容。对照阅读这两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日本。英国是以欧亚大陆为间隔、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列岛对称的另一岛国,两国在国民性、政治制度方面均有类似之处,因此英国人对日本应当有独到的理解。可以认为,《日本小史》就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英国式日本论。日本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在《从此以后》中将努力挤进列强行列的日本比喻为想长得和牛一样大的青蛙,预言这“青蛙”不久会破裂,在《我是猫》中又对明治时代的“大和魂”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韩歇尔熟知这些并在《日本小史》中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用,我想这无疑与夏目漱石是曾经留学英国的日本作家有关。

最后要谈一谈《日本小史》的封面。封面画用的是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名作《神奈川冲浪里》( “冲”这个日语汉字的意思是“海面” )。画面上近处是滔天巨浪,巨浪中有几只船,船夫们紧伏着船舷搏击风浪。透过浪谷,远方是小小的富士山。这幅不朽的浮世绘名作曾经给了德彪西创作交响乐名曲《大海》的灵感,在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它好像获得了新的含义。3月17日《南方周末》做的日本地震专题总题目为“忍之国”,头版的巨大配图就是这幅浮世绘。无独有偶,美国的双周刊杂志《点名》也对这幅浮世绘进行改造,把画面中央位置透过浪谷看到的小小富士山改成核电站,表达对核电安全的担忧。这幅漫画被3月18日《参考消息》的《副刊天地》转载。《神奈川冲浪里》在3•11大地震发生之后被这样理解,显然是因为画面上的滔天巨浪引起了人们对于海啸的联想。既然这幅浮世绘确实包含着海洋与日本的关系,那么,《日本小史》把它用作封面画倒是无意之中象征性地传达出了岛国日本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命运。画面上从巨浪间看到的富士山是日本人敬仰的神山,并且是日本的符号。

#pages { margin:15px auto; text-align:center; clear:both;}#pages a { padding:3px 6px 2px; margin:3px; border:1px solid #a7a49b; text-align:center; color:#a7a49b;}#pages a.now{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 border:0;}#pages a:hover,#pages a.now:hover {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keyword_f a{margin-left:8px;}——《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