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南空城通缉犯:潜伏的“驻京办”背后潜伏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6:23
国办去年1月29日发文明确: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严禁在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11月9日,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公布。然而,撤销令发布一年之后,地方政府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在京“潜伏行动”。
为什么驻京办撤而不销、令行不止?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此,一些专家给出答案:由于地方政府设驻京办的诉求没变,比如: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还有接访维稳任务。地方政府违规私设驻京办,根源在于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治标没治本,生存土壤还在。
这个分析比较全面,也就是说,驻京办是有问题,但是驻京办的问题又不仅仅是“驻京办”的。病症虽表现在驻京办身上,但是病源却在驻京办之外。
对于这样的疑难杂症,诊治起来是有难度,要根治也需一些时日,仅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够的。现在,撤销令发布已经一年多了,一些本该撤销的“驻京办”却并未消遁,而是“改头换面”仍在办公,这已经说明,要根治真需要一套对症的治疗方案才行。
一方面,先要减轻“病症”。“撤销令”不能止步于“撤”,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可操作的惩戒规定,并且要执行到位。对于查出的潜伏“驻京办”要严肃处理,增加违规的地方政府及单位领导个人的违规成本,令其感到“不合算”而“知难而退”,这样才会有实际的制约作用。驻京办广遭诟病的很大原因就是其财务上不公开透明,滋生腐败,针对违纪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的情况,在《保密法》保护的范围以外,广泛推行财务的公开透明制度,也是“晒”死腐败及违规“病毒”的好方法。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试行,应总结好的经验推而广之。
另一方面,还要去除“病根”。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驻京办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地方、单位或者其领导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然,也不能全怪地方,只要有利益驱动,特别是不均衡的利益,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形形色色的“餐馆跑京办”、“会馆驻某办”甚至“家庭联系点”。对于合理合法的项目拨款、招商引资、接访维稳等地方利益,各部委及在京的上级单位是否做到了公平、公开、透明?如果地方不必“跑部”就能“钱进”,无需“脸熟”就能“办事”,那驻京办无疑会自然“裁销”。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地方与中央政府的良性互动,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公共资源究竟该如何合理、合法地配置,在制度上也应有刚性的规定,以减少资源配置权力者个人在资源配置中的因素,这样才能消除地方“跑”的多,得利多的现象,从利益根本上减少地方建立驻京办的冲动。当然,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也应加快步伐,理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的正常关系,使地方不必再通过“潜伏”的方式与上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撤销令发布一年后 驻京办依旧“潜伏”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月29日发文明确: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严禁在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之后,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公布。然而,撤销令发布一年之后,地方政府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在京“潜伏行动”。(9月19日《新京报》)
一些被撤的驻京办以办公司、开宾馆的名义,在京“潜伏行动”。这不仅造成机构膨胀、浪费公共资源、增加财政负担,也是对国家政令严肃性的挑战,无疑值得关注。被撤驻京办“名亡实存”的消息曝光以后,相关部门或许会进行整治,但是如果不明确被裁撤的驻京办‘潜伏行动”的处罚细则,将之与有关领导的政绩评价与乌纱帽挂钩,这些驻京办恐怕还会继续“潜伏”下去。
更值得思考的是,地方政府为何宁可花费不菲的公帑也要让驻京办“玩潜伏”呢?据业内人士介绍,被撤驻京办千辛万苦潜伏的原因有二:一是“跑部钱进”,跑关系、要项目。二是满足接访和维稳需求(实为截访、控访)。其中接访、维稳是主要原因。
先说“跑部钱进”。从程序上讲,不用基层党委政府“跑部钱进”公关,相关国家部委应该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审批工作,依据各地实际落实相关政策资金。但是由于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过于集中的项目审批权得不到有效制约,再加上有的部委有的司局项目审批过程不够透明公正,导致地方“跑部钱进”络绎不绝。不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的百强县还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找国家要扶贫补贴。还有消息说,河南两家驻京办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余元的假茅台酒。尽管驻京办报警后假茅台销售者被拘捕,但是驻京办在京城大肆公款吃喝,“跑部钱进”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再说“接访维稳”。《国家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上访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温家宝总理表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并亲自接待访民,解决诉求。
但是在现实信访生态中,不少地方“接访”热情不高,“截访”潜规则盛行。由于上访渠道出现“言塞湖”,导致一些矛盾在基层解决不了,民众无奈越级上访、进京上访。但是进京上访又是不少地方的大忌。于是,驻京办的接访维稳功能应运而生。民众进京上访,地方政府驻京办又在首都“守株待兔”,对上访人围追堵截,把上访人送进学习班、精神病院甚至“黑监狱”,追究上访人敲诈勒索罪的例子比比皆是。民众表达诉求的最后一根稻草被掐断,他们还能到哪里申诉?这是对信访制度的讽刺,更会让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深。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因此,被撤驻京办继续潜伏接访维稳,除了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法律意识淡薄以外,更多的是有人心虚,工作没有做好,群众意见大。基层信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又害怕群众进京上访揭了老底。
信访虽不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根本路径,但是在当前体制语境下,尊重群众信访权利,是检验政府以民为本深度的重要标尺,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防线。不可轻易言拆。“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待群众上访,是截还是接,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权力观问题。完善信访评价机制,把信访评价权交给群众,对打压民众上访权利的政府与官员启动问责程序,保证信访渠道畅通,才能让地方不再贪恋设驻京办维稳的畸形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