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御医山寨后续全集:驻京办“玩潜伏”,咋就撤不了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4:14
新华网荣誉出品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编辑:陈静


去年1月29日,国办发文明确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11月9日,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公布。然而,撤销令发布超一年后,媒体调查发现,大量应撤销的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潜伏行动”。专家称,地方政府设驻京办诉求没变,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详细]
驻京办撤而不销的挣扎和彷徨
裁撤令执行之无力,加剧了一些地方顶风违规的冲动。显而易见的是,这是一桩违规成本极低,风险收益却极高的博弈,于是,一些地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一场并不高明的偷天换日的游戏。它们甚至都不必太谨小慎微,因为似乎没有部门来监督或者问责。事实上,也很难监督和问责。原来的驻京办摇身一变变成了酒店、宾馆或者其他商业单位;原来的办公地点招摇过市,现在则隐身寻常巷陌。由此,监督和问责,要么陷入出师无名的陷阱,要么就是成本高耸云天。…[详细]
驻京办不是洪水猛兽,但这些年,驻京办确实又被有凭有据地妖魔化了。囤购茅台酒、频频因腐败落马,加之小说《驻京办主任》的戏剧化刻画,驻京办成了跑关系、走后门、搞腐败的“蛀京办”。但问题是,“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还有接访维稳任务”等,并不会因为驻京办的消失而归于沉寂。道理很明了:即便揪出所有“潜伏”的各色驻京办,地方部门的“公共职能”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换言之,只要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未曾转身,撤了驻京办,只会加大地方政府办事的诸多成本。…[详细]
潜伏的“驻京办”背后潜伏着什么?
被撤驻京办继续潜伏接访维稳,除了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法律意识淡薄以外,更多的是有人心虚,工作没有做好,群众意见大。基层信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又害怕群众进京上访揭了老底。信访虽不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根本路径,但是在当前体制语境下,尊重群众信访权利,是检验政府以民为本深度的重要标尺,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防线。不可轻易言拆。“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待群众上访,是截还是接,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权力观问题。完善信访评价机制,把信访评价权交给群众,对打压民众上访权利的政府与官员启动问责程序,保证信访渠道畅通,才能让地方不再贪恋设驻京办维稳的畸形权力观。…[详细]
为什么驻京办撤而不销、令行不止?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此,一些专家给出答案:由于地方政府设驻京办的诉求没变,比如: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还有接访维稳任务。地方政府违规私设驻京办,根源在于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治标没治本,生存土壤还在。这个分析比较全面,也就是说,驻京办是有问题,但是驻京办的问题又不仅仅是“驻京办”的。病症虽表现在驻京办身上,但是病源却在驻京办之外。…[详细]
应撤驻京办如何才能不“潜伏”
如专家所说,清理整顿只是治标,要真正管住驻京办,必须消除滥设驻京办产生的环境,其中主要是弱化地方在“跑部钱进”等方面方面的需求。改革的方向,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界限,改革仍显集中的资源分配模式,更多让市场发挥效力;整治滥设驻京办,不单是存废的问题,还牵涉到行政审批、权力分配等多方面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等不得,但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过,即使地方跑项目等需求会随着改革逐渐弱化,对驻京办类的机构,仍会有另外的需求,比如,联络同乡、沟通感情,以及服务来京公干的当地领导等。…[详细]
对于满足这类需求的驻京办,就不仅要消除其产生的土壤,还要从根子上给它“断粮”。其实,对于裁撤驻京办可能出现“名亡实存”的情况,国管局在下达撤销令时已有预判。对于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国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要加强经费和编制管理,财政部门不得为违规设立的驻京办核拨经费,编制管理部门不得为违规设立的驻京办审批编制。不过,有人认为,从经费、编制入手治理,依然缺乏约束力,如果确有需求,地方总能想办法“变”出人和钱来。…[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311
扩展阅读
·“穿马甲”的驻京办与“兜圈式”改革
·撤销令发布一年后 驻京办依旧“潜伏”

驻京办“玩潜伏”,咋就撤不了

驻京办为何“棒打鸳鸯不肯散”
话中音
“当务之急,是要廓清权限,将“次规则”从部委配置资源的行政作为中剔除、矫正地方部门“维稳”等公关路径——驻京办,也许不用撤销就自会消亡。 ”
——新华网 邓海建
“如果不明确被裁撤的驻京办‘潜伏行动”的处罚细则,将之与有关领导的政绩评价与乌纱帽挂钩,这些驻京办恐怕还会继续“潜伏”下去。 ”
——大众日报 胡艺
“如果地方不必“跑部”就能“钱进”,无需“脸熟”就能“办事”,那驻京办无疑会自然“裁销”。 ”
——人民网 王兰

要真正给违规设立的驻京办“断粮”,还有赖于地方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如果地方政府的每一笔开支都纳入预算,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职责,并接受公众监督,就不太容易出现违规设立驻京办无人知晓、地方编制内的干部长期“潜伏”在京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