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注意事项:毛主席身边的两位美女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8:00
',2)">
',1)">
搜狐通行证登录
[关闭][打开]

登录|注册
离开|帮助


大杂烩
大杂烩 |BT搞 |FUN肆娱乐 |闻博识女人 |情感牧场 |麻辣校园 |游戏动漫 |同城友约 |星座命理 |体育看台 |文学艺术 |健康养生
时尚生活 |图片摄 |户外旅游 |吃喝玩乐 |谈车论驾 |经济理财 |IT数码 |影音视频 |社会人文 |天龙八部 |新手上路 |版务 |活动
搜狐圈子 大杂烩 听风阁 浏览帖子
来自圈子:听风阁 (79 人)
圈子描述:只要你愿意去倾听,就一定能听到花的低语、鸟的鸣唱,还有秋虫的吟哦。连风都会是不一样的吧?我能听见它急促的脚步声,穿越松林,一阵阵远去了,又一阵阵走近了。
圈子标签:随笔散文 诗词楹联 旅游摄影 人生感悟 世事风情

圈主:韵------
副圈主:冰清小站
【听风阁-网摘】毛泽东的两位女翻译40/221
分享
标签: 唐闻生 王海容
日志原文:http://blog.sohu.com/people/!bmNxZnh5QHNvaHUuY29t/162239901.html
毛泽东的两位女翻译
     现在50岁以上的人,都能够记起唐闻生。她一口纯正的英语,万里挑一给毛主席当英语翻译。常年伴随毛主席左右。每当毛主席接见外宾时,她给毛主席当翻译。白晰的脸庞,梳剪整齐的短发,穿一身灰蓝色的列宁装。在给毛主席做翻译的十多年中,这一身装扮几乎没有变化过。

唐闻生(女) 汉族,1943年3月生于美国纽约,广东恩平人,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之女。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4月参加工作,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译审。早年侨居美国。1950年深秋,当随父母回到未曾谋面的故国的时候,唐闻生还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
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2年9月至1965年4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2年仲夏,正当豆蔻年华的唐闻生告别美丽的师大女附中校园,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    1965年4月至1974年3月为外交部翻译室、美大司科员。1974年3月至1977年9月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
1977年9月至1978年11月在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11月至1979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1979年3月至1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11月至1984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
1984年3月至1986年4月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86年4月至1989年5月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1989年5月至1994年3月任铁道部外事司司长。1994年3月至1998年6月任铁道部对外合作司司长、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其间:1994年12月当选为部侨联副主席)。
1998年6月至1999年7月任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1999年7月起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江青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观看“革命样板戏”。那时不满29岁,端庄恬静的唐闻生是那个“不爱红妆爱武装”,“铁姑娘”流行的年代少有的柔美女生。)
唐闻生是新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之一。1971年,唐闻生出任毛泽东,周恩来的英语翻译。
唐闻生参与过中美之间的历史性外交会谈,是中美建交历程的见证人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与对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并和其他四位女翻译员一起被誉为中国外交界的“五朵金花”。
1984年起任中国唯一的一家英文大报《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后任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1999年任全国侨联会副主席。2006年8月3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二届北京·东京论坛中,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驻日特约记者就举办这个论坛的意义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采访到了参加会议的唐闻生先生。对于记者这一代人来说,唐先生是一个传奇。唐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先生的“千金”,唐闻生的母亲张希先女士曾是燕京大学未名湖畔“最漂亮的姑娘”。唐先生在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说:“父亲是一位很正直的人,非常讲究原则,但又很讲道理。他的言传身教是我终生的财富。”参加过一二九爱国运动,后来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之后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唐闻生先生出生于美国纽约,1952年随母回国,唐闻生的母亲张希先女士曾是燕京大学未名湖畔“最漂亮的姑娘”。在父母亲的悉心教导之下,唐闻生先生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在中国70年代的外交史中,唐先生亲身见证了许多影响世界格局改变的重大事件。

80年代以来,唐先生历任中国日报副总编,中国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侨联副主席等职。几十年工作岁月的起伏,炼就了唐先生“她在丛中笑”的洒脱气度。作为经历过中日恢复邦交这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唐先生在目前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和许多热心的有识之士一同为推动尽早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望着先生一头华发和一脸充满信心的笑容,怎能不让人感动和佩服。

唐闻生喜欢一身藏蓝色西服套装,灰色高领羊绒衣映衬着花白的头发,仪态端庄高雅。从她从容不迫的谈吐中依稀还能见到当年的风采。
唐闻生现在除了担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外,还是中国侨联顾问、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去年亲自率领由七十多名大陆大学生和部分教师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台湾。“两岸学生文化的底蕴相同,互相感情很深,还共同谱写了一首曲子,很好听的。”唐闻生愉悦地回忆去年与对岸的大学师生进行亲密无间交流的情景。从中美关系转折的历史时刻,到今天海峡两岸日益广泛的交流,唐闻生似乎都没有缺席。人生如大海,总有潮起潮落。
毛主席在世时,唐闻生由翻译升至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年龄不过20多岁。毛泽东主席谢世之后不久,唐闻生便从老百姓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唐明照曾向周总理夸赞女儿唐闻生:“小唐英语比汉语说得好”。据说,仅仅因为这一句话,曾招来“崇洋媚外”的批判。也许,岁月留给唐闻生心灵的痕迹太深太重,她至今未婚。
唐闻生曾经说:中国改革开放始于一九七八年,但中国开放源头应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算起。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都希望能够走出国门,广交天下朋友。但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封锁政策,令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了种种阻挠。直到六十年代后期,尼克松竞选总统时释放出了要与中国交往的善意,当时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中美关系历史转折的契机,终于在尼克松上台后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上海公报》。从此,中国逐步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在进入这个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后,唐闻生的英语潜力得到超常的发挥。唐闻生用3年时间就读完了5年全部课程:在一、三年级各跳了一级,让众多师生刮目相看。 当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唐闻生。
早在60年代中期,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的周恩来总理未雨绸缪,跟随着自己10余年的第一任英语译员冀朝铸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在周恩来的敦促下,此事进行得非常顺当,冀朝铸在地处京郊的“北外”校园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
1965年暮春时分,唐闻生迈着轻捷的步伐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不出数年,唐闻生便脱颖而出,成为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唐闻生的译技以及她天真可爱的活泼性格给来访的外国贵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6年7月,年逾古稀、雄心不已的毛泽东离开山雨欲来的北京,南下武汉三镇。7月9日,由浪漫大诗人郭沫若先生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稍后,参加会议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一路观光游览,来到中南重镇武汉,恭候毛泽东的召见。外交部有关部门为毛泽东的接见配备了3名翻译: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和英语翻译唐闻生。这显然是冀朝铸这样名震海内外的“大腕”译员方能胜任的“活儿”。只是冀朝铸当时下乡参加“四清”,其他要角、主力一时也分身乏术,这才想到让天真可爱、一脸稚气的“小丫头”唐闻生扛大旗。唐闻生紧张害怕得要命。“主席的湖南话听不懂?没关系,廖承志、刘宁一都在场,可以提词……”齐宗华、郑达庸、唐闻生一行星夜直奔云横黄鹤的中南重镇。武汉。当毛泽东在长江万顷碧波里潇洒自如地游一回之际,正是唐闻生坐立不安之时。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次日清晨,接见即将开始,齐宗华、郑达庸和唐闻生在下榻处匆匆用完早膳,就在准备就绪,整装待发的当口,唐闻生愈益焦虑躁动起来。顷刻之间,巨人毛泽东就将出现在唐闻生眼前,就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唐闻生仿佛已能感受到灼热……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意想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一直在忐忑不安中捱过分分秒秒的唐闻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吓得几乎要晕了过去。“你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左右声急切地呼喊。唐闻生微微睁开双眼,在齐宗华等人相拥搀扶下,跌跌撞撞来到接见大厅。又是一个意外的消息,胖墩墩的廖承志走过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这时才如释重负,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领袖与伟人那种曾经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的宏大气度魄力和不可名状的魅力,使唐闻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在此后的五六年中,她不止一次地有幸聆听之。在当时,毛泽东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谈话实际上已经勾勒出未来中美关系的蓝图。唐闻生和当时的另外一位著名青年女士王海容深深地感受到他老人家胸中奔腾起伏着一种改变世界格局的宏伟构思……唐闻生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虽然无可挑剔,但是由于生活环境、阅历和学养等方面的原因,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背景的掌握和熟悉稍有不足。如此,唐闻生给后来持续毛泽东作译员有时不免“卡壳”。这只是白璧微瑕,无法掩盖唐闻生那出类拔萃的译技,上述问题每位译员都在所难免。


王海容(左一)和毛泽东在北戴河
王海容出身于一个知书识礼的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王季范,是一个比较有名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上世纪50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后来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他对王海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王季范与毛泽东的亲缘关系,使王海容得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王海容的母亲,叫肖凤林,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王海容这个名字,是她爷爷给起的。海容二字乃是取自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此可见,王家希望这个女儿,胸怀四海,博学广闻。

王海容于1960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王海容读的专业是俄语系,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俄语老师的。但是,王海容一开始就另有一番抱负。她并不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这些知识。她涉猎很广,除了她的专业外,她对哲学、文学、数学,甚至军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即使是语言,除了俄语外,她对英语、法语、德语,也都拼命地学习。这为她后来“跳龙门”进入外交部工作,打下了较好的语言基础。
毕业以后,绝大多数的同学被分配到中小学当老师去了,王海容则青云直上,这就使得她的同龄人更没有勇气攀附她这个“高枝”了,这也许是造成王海容至今仍是单身的原因之一。

1965年11月,王海容进修学习结束后,由周恩来总理指示,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工作。开始,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与总理的文电收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从职务上看,她因为刚从学校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充其量也只能是个级别最低的秘书而已。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由于她的特殊关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份量”。
王海容到外交部之后,的确春风得意。从她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短短的时间里,她接连升了好几级:1965年11月,她作为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跻身外交部办公厅工作,按一般的情况,顶多也只是个科级秘书而已。其后,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轰轰烈烈”搞了三四年。这期间,她出入中南海,活跃于毛主席身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位,但其“活动的权力”则与高级干部一般。到了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负责人”不是什么职衔,虽然权力在握,毕竟比较虚浮。到了1971年7月,王海容被正式任命为礼宾司的副司长。1972年,接着又一道任命下来,王海容被提为外交部“部长助理”。再过一年多一点,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了。此后,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4年多。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了!这一天,王海容和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倒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不已。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被宣布隔离审查。王海容也由于她的特殊关系,被宣布停职,并在外交部接受审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交代,她说清楚了自己的问题。1978年12月底起,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撤销了,移交到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中央决定让王海容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3年学习结束后,她又回到中组部等待分配,一挂又是3年。1984年,王海容才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副主任。参事室是国务院的一个直属局,从职务上看,当然要比她原来的外交部副部长低些,但级别上仍保留她的副部长级待遇。
自从她到参事室工作之后,由于单位不大,人不多,她不但和几位领导朝夕相处,平时跟一般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一起交谈说笑。这样一来,原来围绕在她身上的那神秘的光环消失了,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王海容曾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周总理每事躬亲的工作风范使她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到参事室工作后,她把周总理的工作作风也带了过来。虽是副部长级“高干”了。但她事无巨细,都爱亲自过问,亲自动手,因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半开玩笑地说:海容跟一个行政处处长差不多。
王海容性格坦率,心直口快,还带点儿湖南妹子的“辣味儿”,年纪大了,但本性难改。她性子急,办事情总爱雷厉风行,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要求工作人员也做到办事迅速、准确。你要在她手下工作,总会有被动受催的感觉。看到你捅了“娄子”,或是出了毛病,她总是瞪着眼镜片后的那双颇为严厉的眼睛,望定了你,连珠炮似的“扫”你一通:“你是怎么搞的?你的脑瓜子又犯糊涂了?”但说完之后,脸上却是微笑的。
王海容跟周围的工作人员,相处得比较融洽,平时,大家在一起,开开玩笑,聊聊天,她也有一份。有时,大家对时下的物价上涨问题议论颇多,她也同样会发几句牢骚。说到兴头上,她还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哎,你们给我参谋参谋,看我怎样才能发点小财,脱贫致富啊?”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半开玩笑地“怂恿”她,说:“嗨!你呀,想发财还不容易?你认识那么多人,凭过去的老关系,弄个批文什么的,还能不富?”王海容立即沉下脸来,说:“不义之财,我饿死也不要!”旁边的人又立即“开导”她说:“要不,你就写回忆录,你如今大有新闻价值,就凭你的那些经历写个几十万字,最好拿到国外去发表,起码也能挣它个几千几万的稿费花花。”王海容听罢,故作姿态地说:“那倒也是啊!要得,要得!”
然而,这毕竟是玩笑话,王海容一直没有对这“几千几万的稿费”动过心。据说,迄今为止,已有数十种报刊找她约稿,海外有些出版社还许以高稿酬,请她写回忆录,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都婉拒了。
王海容已步入晚年,但她至今没有结婚。她之所以没有结婚,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大学期间,她年龄尚小,虽然也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了,但以她的身世,她那时的心境,她能看得上谁呢?自从“白马王子”求爱受挫之后,几乎所有的男生对她更是敬而远之,不敢生发“恋爱”二字;在她风华正茂之时,她正春风得意,处于同龄人难以达到的事业高峰,尽管她并非就是那种“眼睛开到脑门上”的人,但也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而后来,她突然从高位上跌落下来,此后便是数年之久的门庭冷落,那时她既无心思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恐怕也不敢面对向她求爱的勇士;待她重新走进社会生活,白发已经悄然爬上了她的头,再说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决不愿轻易委曲求全。
今日的王海容虽然没有结婚,但她并不孤独。她有一个幸福热闹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个亲人: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斐震坤,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她们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边,住房是过去的某外国使馆的一部分。一条僻静的小巷,隔开了繁华的闹市,一座欧洲风格的雅致的小楼,显得格外清静、幽雅。
2010.11.07

投诉与举报专区>>崇拜楼主 | 分享 |引用 |回复 | 发表时间:2010-11-07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查看全部>>
qfxy
积分:6375 体力:250 头衔:4级 结朋识友加为好友向他打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