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歌意大利语伴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看病之1、问2、切3、大医精诚(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1:31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中医看病之“问、切”

曲黎敏开讲养生经典

1、中医看病之“问”:中医问诊要义——“工”

2、中医看病之“切”:“切”是对生命的体验与把握

3、大医精诚  

=========================================

1、中医看病之“问”:中医问诊要义——“工”

    问诊,就是“问而知之谓之工”,这是需要医生做得很细致的一个层面。能够问出很多的问题的,就叫做“工”。“工”是什么概念?在某一行当中,很拔尖的人物,就是“工匠”。

  比如说中医问二便,实际上就是在问心肺的功能;问小便,实际上是在问肾的功能或肺气的功能。

  比如上楼,如果在上楼的过程中,小腿肚子痛,那么应当是属于膀胱经痛。因为膀胱经一直贯穿的是小腿;如果下楼时大腿痛,就应当是属于胃经痛,因为胃经正好走大腿的前缘。

  问病人头痛一定要问是两边痛还是前后左右痛,是表面痛还是中空痛。

  比如牙痛,也要分清楚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上牙痛就属于胃经疼痛,可以在胃经的足三里穴或者是脚面的陷谷穴上扎针,很管用。如果是下牙痛,就属于大肠经痛,可以针刺合谷穴。

  头痛分了方方面面,腿疼也分了方方面面,其他疼痛和不舒服肯定也是方方面面的。医生不仅要问得清楚,病人自己也要尽量描述清楚。这都是中医问诊里边很核心的内容。

  从“咽喉要道”看中医问诊之术

  “咽喉要道”一共涉及八条经脉,咽喉疼痛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是哪儿的问题。咽喉分为“咽”和“喉”。两边为咽,当发“咽”这个声音的时候,实际上用的是两边的劲。如果发“喉”这个音,用的是中间的力气。凡是病已经到了咽喉的话,就要格外小心,因为它很快就会上到脑部。

  同样是咽喉的问题,怎么去判断它是哪条经脉的病症呢?

    如果是喉痹,就是喉出现了疼痛或干痛的时候,是大肠经的问题,因为大肠经属于阳明燥火盛。为什么会出现干痛?阳明燥火把液全都津出去了,所以会造成喉干痛。

  如果是“颈肿喉痹”,就是脖子都粗了的喉病,这是属于胃经的病。因为胃经是循喉咙走一圈的,胃经也属于阳明燥火,它如果出现阳明燥火盛的话,也会津过度,把液过度地津出去,形成肿痛的现象。

  如果是两边痛,就属于脾经和心经的问题。心是“挟咽嗌干”,嗌的部分在喉结以上,这个在男人身上显现得比较清楚。心火盛,就会造成上半部的疼痛。

    像喉结以上部位的疼痛以及腮帮子的肿大,就是小肠病。

  如果咽已经肿,且上边干痛,就是肾经的病。肾经也循喉咙。

  同样是“嗌干”,也可以是肝经生病。不过肝经喉部的症状,基本上偏喉咙的后部。

  所以同样一个咽喉,涉及了这么多的经脉,不是说“大夫我嗓子疼”就完了的一件事,医生一定要问得很清楚才可以。这就是中医问诊里边很宽泛的一个方面。

2、中医看病之“切”:“切”是对生命的体验与把握

    “切而知之谓之巧”,指的是切脉的问题,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方法,它相信人的身体对生命的感悟,比如手指一搭在脉搏上,就能够感悟到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人生命的认知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现在的中医一般是切寸口的脉,就是左右手腕处的。而古代比现在复杂多了,古代是切“三部九候脉”。

    三部九候脉是什么?

    首先,中国古代认为颈部两侧有脉动,是人迎脉;其次,是寸口脉;然后,有一个趺阳脉,在人的脚面处。趺阳脉针对的是人体的胃经,因为中国古代对胃是非常关注的,所以一定会把一把脚面的趺阳脉。这就是古代的“三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即把每部分为“天、地、人”三种,三三得九,一共是九部脉。

  现在没那么复杂,现在中医基本都是遵循扁鹊的寸口脉法,也就是把寸口。把寸口这里边实际上也有九层。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每当把脉的时候,实际上是要把浮取三部脉、中取三部脉和沉取三部脉,这样就能把出九个层面的东西。而且在中医里,把脉是很要求悟性的一门技巧。因为从脉象里,能看出人气血的大小、多少,这样才能决定药量。药量实际上就相当于火候,就像煮药时是用文火还是武火一样,有相似的内涵在里边。因为过去“传方不传火”,即方子可以传给后人,但是量不可以传,因为量是针对每个人的。每个人的身体、气血水平不一样,就不能用同样的量。所以中医是一门很个性化的医学,它是针对个人的。

3、大医精诚  

    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论》序中,曾经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医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意思是,看现在的医生,不好好去读古书,只凭脑子里已经有的东西看病,只继承家里边的祖传的东西,自始至终按这种方法去治病,只会夸夸其谈,还没有了解对方,没有把望闻问切这四项进行综合分析,就开始下处方了,他认为这是医生很不负责任的地方。

  在“切”上,他也举了一个实例。他说有的医生就喜欢把脉的时候“摁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就是摁了寸脉没有摁尺脉,把了寸口脉,又不把趺阳脉,“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明堂”是指鼻子,“阙庭”指眉间,因为在望诊里边,这一块儿是很重要的,这一块儿可以表现人现在的脾胃和心火的情况。这些都没观察到,想要弄清楚生死大事,实在很难。

  这是张仲景对当时的一些医家不负责任的现象的批评。那么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孙思邈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他强调了医家应具备的素质:第一,要学术精;第二,要有慈悲心,有一份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很重要的。

  生病的四个层次与中医对治

  现在我们来细说生病的四个层次与中医对治,仍以“扁鹊望齐侯之色”这个故事为例子。首先,它涉及一个望诊的问题,扁鹊都是每隔五天去齐桓公那里,为什么是每隔五天?《黄帝内经》认为: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即五天为一侯,三个五天为一个气,这样,十五天就为一个节气。这句话是说每过五天事物就会发生一些很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微妙的变化只有像扁鹊这样的大医才能够透彻地看到。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什么是五行?曲黎敏开讲养生经典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人体五脏之象1(1—5)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人体五脏之象2(6—11)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心”(1—4)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肺” (1—3)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肝”(1—2)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脾”(1—2)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肾” (1—3)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肾”4、常见肾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膻中”代君受过的心包、常见心包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胆”1、2、3、患胆结石、胆囊病的原因 4、常见胆经病及其中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胃”1、胃为仓廪之官2、胃主血3、常见胃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大、小肠”1、小肠为受盛之官2、常见病对治3、大肠为传道之官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三焦”1、三焦为决渎之官:“主枢纽”2、常见三焦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膀胱”1、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2、常见膀胱经病及其中医对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是如何看病的:“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1、问诊 2、三步治疗法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看病之“望”1、扁鹊望齐侯之色2、张仲景预言王粲3、中医“望”之要义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1、中医看病之“闻”2、黛玉临终之声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看病之1、问2、切3、大医精诚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1、肌肤受邪2、经络受邪3、脏腑受邪及其中医对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看病之1、问2、切3、大医精诚(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看病之1、问2、切3、大医精诚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中医是如何看病的:“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1、问诊 2、三步治疗法(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人生智慧与养生智慧:中医“十不治”(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1、肌肤受邪2、经络受邪3、脏腑受邪及其中医对治(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寿限与养生:人活不到自然寿限的原因1、2、3(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膀胱”1、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2、常见膀胱经病及其中医对(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不可轻视的六腑:“三焦”1、三焦为决渎之官:“主枢纽”2、常见三焦经病及其中(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脾”(1—2)(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医学传心录、疾病写在脸上、有病不能乱投医) 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脾”(1—2)(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医学传心录、疾病写在脸上、有病不能乱投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灵兰秘典论》解析:“膻中”代君受过的心包、常见心包经病及其中医对治(相关链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2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 《黄帝内经》白养生智慧1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视频)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9)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6666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00000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参悟《黄帝内经》情志养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