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远坂凛mod:戴季陶《日本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01:01

戴季陶《日本论》

◆学者看日本◆

◇《日本论》目录

1、胡汉民序
2、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
3、神权的迷信与日本国体
4、皇权神授思想及其时代化
5、封建制度与佛教思想
6、封建制度与社会阶级
7、日本人与日本文明
8、武士生活与武士道
9、“町人”和“百姓”的品性
10、“尊王攘夷”与“开国进取”
11、“军阀”与“财阀”的渊源
12、维新事业成功之主力何在?
13、现代统治阶级形成的观点
14、国家主义与军国主义 
15、
军国主义的实质
16、中日关系与日本南进北进政策
17、桂太郎
18、秋山真之
19、
昨天的田中中将
20、今天的田中大将
21、信仰的真实性
22、尚武、平和与两性生活

  戴季陶(1891~1949)

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据说是指“与清廷有不共戴天之仇”之意)。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

早年留学日本8年,主张“把欧洲的文化全部运到中国来,改革我们的中国”,在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2年9月,戴季陶被孙中山任为随从秘书,直到1925年3月逝世,期间“几乎无役不随”,戴季陶做过12年半的孙中山的秘书,可见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与器重,以及他对孙中山的忠诚。

1917年由上海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

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专门介绍社会义义。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

戴季陶在蒋介石身边前后辅佐了23年之久,他们既是上下部属关系,也是结拜兄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
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
戴先生说:“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工夫。

(参考吴筝《戴季陶——国民党的“文胆”》)日本论坛_日本中文站
 林语堂:中国人与日本人
日本与中国同为种族的实体,它们不愿给人贴上一些标志或公式便服帖地给放在一旁。种族的特性是一种极度复杂的东西。有时甚至在同一个民族中会发现矛盾的特性,因为这样的特性是那些不相同的潜势力之流,在那个民族的历史上,在同一个时期或不同的时期里的产品。
一个最令我大惑不解的现象,便是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幽默感之歧异。在艺术及文学方面,日本人显出很优秀的幽默感,他们有一种独出心裁的幽默文学(如“理发店闲谈”及“浴室闲谈”)。这种文学,即使不能胜过中国人的幽默,至少也能够跟它相比。然而在行动和民族生活上,日本人似乎难免跟不懂幽默的德国人相似——他们都是拙劣的,笨重的,愚蠢地跟逻辑相合,而且无可救药地官僚化起来。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正是懂得幽默的人民,然而,在他们的古文里,那静静的笑声和哄堂的大笑似乎很难得见。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民族里的矛盾,在这个事例中无疑是由文学的传统说明了。困难的一点是:一些事物当接近地观察起来常常不会是简单的。只要想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的本家,却是那以哈佛大学代表的广大的学术自由的产生地!

我们既然知道要提防把事情太过容易一般化起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种族上的特点,观察它们的异同吧。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歧异到足以使他们成为不和的邻居,同时他们也相同到足以增强他们互相的憎恶。正如美国人跟他们的英国人表亲一样,我们不喜欢看见我们太相似了。可是,那是人生之美呀:在歧异之中发现类同,在相同的东西里发现繁复的分歧。我并不是说日本人在种族上跟我们有关联。

首先,让我指出这两个民族的相同之点吧。在许多显明的文化情况上,日本跟中国是相同的,因为日本本来是中国的一个颇伶俐的生徒呢。一直到现代,据我们所知的日本文化的整个结构,基本是中国的以及从中国输入的。

中国给与日本的东西,包括:陶器、绘画、丝、漆器、印刷、写作、铜币、纸窗、灯笼、爆竹、祝火、佛教禅理、宋代哲学、儒家的君主政体、唐诗、茶艺、试泉水、艺花、亭,以及假山。中国又把她的大部分节日给与日本,例如,正月的十五,七夕,以及重九。至于欣赏萤火一事,是否中国传授给日本,我却不大清楚。

中国确曾指导过日本怎样训练较佳的主妇,养成她们更有礼貌,更加温柔,比较中国女子更为热诚。唯一的一件东西,中国人不能传授,日本人也不能吸收的便是道家哲学那种“无为”思想。日本人身体上并没有道家的血液,我们从教育哲学上知道,要从一个人的身上提出他原本并不具有的东西是办不到的。这一点的结果,便是日本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最可惊异的歧异。因为,一方面日本人是圆满论者,而中国人却是一个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的民族。这样的歧异的含义是很广的,尤其是在一个工业时代里。

日本人在过去从中国学到的东西,有些做得很好,有些却不成。在他们整个历史里,他们没有产生一个哲学家。可是在许多别的东西上,他们能够跟他们的师长竞争,常常还胜过他们的师长。在艺术的领域里,包括诗歌绘画,莳花,以及房屋装饰,他们本质地获得中国的精神,而且当中国已经忘记了时,他们仍然能够保持着,在许多例子上,并且创造出他们自己的风格和派别。在这东方艺术的领域里(概括地可以说是对于一刹那间的诗意的领略以及对于普通地方和人生的细微事物的美点的领略),日本人也有他们独擅的地方。那种十七字俳句的发展(用以表现或仅仅提示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便证实了他们的优长。

不要拍那苍蝇;它正在搓着它的手和脚呢。

或如:

一只青蛙跃入一个古老的池塘里的声音。

那正如中国的诗歌里所表现出的中国人的情感那样,或者甚至更丰富些。

在幽默故事或随笔的发展上,正如我已经说过,日本人完全无须模仿中国人——例如,在一段旅行随笔里所创造出的一个人物,在这篇东西里,那个无赖汉在一顶轿子的坐垫下拾起一串铜钱,他一声不响便把它收藏在衣袖里,然后大模大样地拿出来替他的朋友们付酒资。

这种幽默在日本人的卡通(Cartoon)里也曾发现,关于这种东西,他们具有八百年丰富而复杂的传统,现在又在他们的著名的木刻中表现出来。在卡通、随笔以及木刻里的情感,仍旧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平常作为的敏捷感觉——两个下棋的人是这样的聚精会神,一个孩子竟能把一些东西放在其中一个的头上,而他却不觉到,或是一个可怜的书塾的教师,无意中给在戏玩中的小学生的皮球打中了他的头颅时,面上那种表情。日本的艺术家最喜欢便是这些东西,在那方面,他们比较中国的艺术家更富于中国气味。

当日本人能够这样优美地了解,感觉,以及表现出我们心中的情感时,我怎能够不对日本人的艺术意识和诗意感到钦佩呢?首先,他们了解简朴之美,那种简朴之美很可以从日本人的居室内见到,等于中国人的“明窗净几”这个理想,而且又可以在他们喜欢把不加油漆的木器的表面揩拭得很洁净这一点见到。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表达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不同之点,我要说日本人缺乏明理精神,缺乏广大的眼光,缺乏和平主义,以及中国人的民主观念。这些特性是联结在一起的。日本人有的是较中国更大的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更严格的纪律,更大的生活下去的决心,以及——这里是一个惊人的结果——更墨守礼法。日本人比较忙碌,可是中国人比较智慧。

我有这样的见解,也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当你要探求深邃和创作力——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工作的最后的试验——日本人在这一方面的成绩却很令人失望。然而,一个民族并不需要深邃和创作力才能生活下去,因为世界上尽有许多人缺乏深邃和创作力,可是却生活得很顺适。我所说的是关于那些文化上的较奢侈的现象。在艺术上,有一种现象便是:许多日本人的东西是可爱的,而很少是美丽的。日本人了解精巧这一点,一种褊狭的精巧,他们也许要比任何的国家更为了解小型的,细小的,轻的,极小的东西的美点,可是我仍旧要在他们的艺术里找寻一种对神秘的深邃和伟大的感想。据我的一般印象看来,一切都是像他们的木屋那样轻浮而不稳固。

这个“明理的精神”一语——那精神上圆熟之母——究竟能解释上面所举出的异点吗?也许它能够的。日本人的好战精神,日本人的决心,日本人对皇帝的热烈的忠诚,以及日本人的高度的民族主义,便是缺乏明理精神的表现。一个明理的人决不会好战的;一个明理的人决不会坚决的;一个明理的人决不会狂热的。

中国人太明理了,所以不会好战;太明理了,所以不会坚决;太明理了,所以不会赞成任何一种热狂;而且太明理了,所以不会成一个十足完美的人。中国言语中,两方面争执时最动人的一句话便是:“这个有理吗?”承认不合理的一方面便已经是失败了。

例如,这种明理的精神调和了中国人的墨守礼法观念,调和了中国人对女子的态度和对君主政体的态度。一般人假定中国人交际时是很拘礼的,这种假定是极端错误的,所以会这样子。是因为外国人从中国的一些客套的称呼推论出这一些夸张的见解,事实上这种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毫无意义,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些客套罢了。

事实上中国人是我所知的人类中,生活之道最为自由的民族——最自由是因为他们是最能随遇而安。他们讨厌日本人喝茶时那种墨守礼法。日本女子现在仍然在他们的现代女学校里学习怎样合度地鞠躬和低头徐行。现在试试去教中国女子怎样鞠躬吧——简直难以想象!

中国人轻视女子,可是,至少当他们看见日本做丈夫的带歌妓回家,要他们的妻子来款待她们(日本做妻子的总是乐于听从),他们会认为是不合理的。中国的妇女也不像日本的妇女那样,对男子称呼时,用另一种自抑的言语,日本妇女甚至做母亲的对儿子说话时也是这样子。

所以,儒家所主张的女子顺从男子,平民顺从贵族,以及人民顺从皇帝的制度,在日本实行得很严格,可是在中国却从来不会这样。日本人对皇帝的崇敬,在中国人看来只觉得是一种热狂心理,一种热狂心理无疑对于民族力量有功效,可是,它成为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思想。日本产生一个武士阶级,在中国却不会产生。结果,甚至在中国的君主政体下,精神仍旧本质地是属于民主的。

令人惊异的一件事是:虽然经过了二千年的历史,幕府的变迁是这样频繁,日本却有一个继续不断的皇朝,同时中国已经有过二十多个朝代。甚至在诸侯争雄战乱的时代,例如一三三六至一三九二年及一四六七至一五八三年这两个时期,日本皇帝的权力已濒于消灭,皇族系统和皇朝的宝座却始终安然无恙。总之,日本的皇帝是一种半神圣的人物,这种特点中国皇帝从来不会有的。中国人太富于明理精神,决不会承认这样的一个人物。中国的历史学者推定出一个理论,认为皇帝都是受命于天,统治天下,他一旦统治不善便是放弃他的权利,这一来,叛乱便成为合理的了。这种思想在日本要被认为是“危险思想”的。

不久前,一个日本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曾发表过一个震动全国的论调,他认为“皇帝是国家的一个器官,而不是国家本身”。据我记得,这个教授后来终于要撤回这句话。这样的思想简直是中国人所难以想象的。

这一点便解释日本这一个民族的团结力。日本是一个比较有秩序,比较有纪律的民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要是对一个中国人说起团结的利益和纪律的美德,他便要掩口窃笑了。

你不能使一个旷达的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照现在的世界那样地组成,民族间的冲突这样剧烈,说不定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一些头等爱国者,总比较有一些过着合理生活的明理的个人更好呢。中国人最后说不定会跟这种见解适应。可是他们这样做,只是对于这个他们不幸生于那里的世界的一种让步罢了。你必须费许多唇舌才能使中国人相信民族伟大的美点。你可以叫他观看一场热闹的游行,或是观看一队令人生畏的舰队,他会承认这是美丽可观的。有一队舰队来看,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日本人很适合变成一个好战的法西斯民族,像机械一般地动作,中国人却很不适合。困难的一点便是中国人的个人太会思想了,你决不能把一些会思想的个人,构成一个法西斯的民族,用着“鹅步”走路。人类用“鹅步”走路,总是没有意思的。

我以为思想统治在日本简直是多余的,因为一切日本人无论如何都是同样思想的。

这一点便说明了我所说的中国人的较大的明理精神,广博的观念,较大的民主思想以及和平主义是什么意思了。中国人究竟推翻了他们最后的一个皇朝,可是日本的皇帝显然要永远继续下去。至少,它在理论上已经继续了差不多二千年了,一直回溯到太阳女神的时代。

要轻视现代的日本是不中用的。日本的突然飞黄腾达,成为一个世界上强国,并非一件偶然的事情。民族团结力、纪律、组织的能力、改作的(也可以称为模仿的)能力、勇武精神,以及强大的劳作能力——这些都是重要的特点。要显示出日本具有真正的民族力量,更切当的也许是指出她每年出版的书籍超过美国和英国,只逊于俄国和德国。

可是,由于缺乏“明理的精神”,缺乏圆熟、机敏,以及自由批判精神的缘故,现代日本却也有她的危机。日本已经用“鹅步”步伐走上各民族的前列,可是踏步时也用“鹅步”,未免太疲乏了,永远地用“鹅步”步伐而不稍用思想是危险的。

日本无疑已经达到前列。我认为她达到这个地位,纯粹是由于性格的力量,可是没有什么思想。明治天皇的维新,便是用“鹅步”的步伐,使日本变成一个现代国家,当你把现代的、工业的、科学的,以及军事的利器,放进那些短小的富于团结性,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封建社会现成的勇武、忠诚、民族性精神等等特点的岛国人民的手里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这便是一个显明的例子。

日本把西洋的文化整个吞咽下去,它的军国主义,它的资本主义,它的民族主义,以及它的权力的信仰,把它加在一个封建社会上面,没有时间替自己思想。这一来,给她的文化一种机械的,缺乏幽默的,不近情的特点。这种机械的,缺乏幽默的特点,可以从日本税关人员和警察那种令人讨厌,爱好规律,以及极度严肃的态度,从军人的虚荣梦想,以及从“日本高于一切”式的对世界(包括大不列颠)的外交挑战的傲慢态度看到。

我想这种傲慢态度一定时常使西园寺公望以及几个老年的政治家感到头痛。由于她的完全而不和谐的傲慢声调和态度,日本使自己投入一个国际孤立的地位,然后把法西斯的德国拉来做同盟者,连她自己也感到惊异。这样便证明了我所说日本人缺乏机智这一点。纯然信仰权力是不会有结果的。

我很抱歉地说,日本甚至连“武士道”这种可敬的精神也丧失了。我希望日本人会有更大的机智,而不至于要求中国人去压制那种由日本自己的行动所引起的完全自然的反日情感,并且有更大的机智,而不至于派遣战舰和轰炸机去消灭反日情感。日本人完全是抱了诚意希望消灭反日情感这一件事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认真态度,使这件事显得很悲惨。他们没有明白,有些东西即使用轰炸机也不能消灭的。他们跟反日情感斗争时,不啻跟自然的动力和反动力斗争,跟自然斗争是愚蠢的。甚至大炮也不能跟自然斗争。

所以,结果是日本在中国所成就的正跟她所要做的相反。日本人性格上的最不愉快的一面,不幸在近日的日本支配着。而且在政治上握了权力——日本人性格的这一面是由军人代表了。日本的进步主义分子当然看到这种“跨在虎背”,趾高气扬,向着毁灭前进的愚蠢,而更安稳的结果也许会由较温和的方法而获得成功。

中日两国的接近,必需日本政府的内部发生变化,文治派领袖能约束军人,才可以想象到。这一点不成功,即使世界上最佳的战争机构也不能把日本从自然的动力和反动力拯救出来。   《周作人论日本》

不可小看日本鬼子

中国人但凡谈到日本,马上就会咬牙切齿,恨得不行。这主要是日本人侵华的时候,奸淫烧杀,“三光”政策,所以开口就要骂他们是“倭寇”、“日本鬼子”。中国人恨日本,还有一个暗含的隐痛,即日本人让中国人太伤自尊,不光是二战,还有鸦片战争中日海战等,我们都被日本给打得大败,颜面扫地。在中国人看来,日本是个弹丸小国,日本人个个都是些“小矮人”,挤在东洋那个狭长的小岛上,什么资源也没有,还一年到头闹地震,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跑出来强取豪夺的。至于这一百多年来究竟为什么老打不过人家,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只说日本人是中国种,长点本事也全是从我们这儿学去的,是忘恩负义之辈,儿子打老子,徒弟揍师傅。

小小日本为什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强,敢于张牙舞爪四处欺侮人,日本人自己有一个说法,说他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别人都是猪狗不如,只配被他们奴役或任意宰割。鼓吹其优秀论最有代表性人物叫做芳贺矢一(1867-1927),日本明治时期学者,他写了一本书《国民性十论》,书中列举了日本人的十大优点:忠君爱国、敬祖爱家、现世的实际的、爱草木喜自然、乐天洒脱、淡泊潇洒、纤丽纤巧、清净洁白、重视礼节、温和宽恕等,把他们说得个个神仙似的。虽说有自吹自擂之嫌疑,但平心而论,这些优点咱中国人倒是有所见或有所闻,只是不愿承认,不想认真去研究罢了,因为妄自尊大惯了,继续坐井观天吧。外国人好些跟日本人一样有虚怀若谷之美德,纷纷研究起日本文化来。还是在明治时代,有一个叫Lafcadio Hearn 的爱尔兰裔英国人,是个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慕名去到日本揣摩他们的文化,并因此而由衷喜欢上那里,住下来就不走了,于1896年加入日本藉,还把自己的大号入乡随俗,改称“小泉八云”。他也写过一本书:《日本与日本人》,又着实将日本国民性煲扬一番。二战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了弄清楚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便占领以后对症下药,曾派出一个以非军事情报人员构成的特务小组潜入日本,主要从事日本国民性方面的研究,许多年多以后他们的研究报告被整理成书公开出版。我读过这本书,感觉写得不怎么样,有点不伦不类,所以书名也忘了。然而,他们毕竟还是下了不少功夫。

当然中国人也不全是白痴,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一部分中国人以微弱的力量进行着真正的日本研究,其中心人物就是周作人,而且作为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周作人可以说是划时期的。”另有一位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说周作人“是最能够理解日本民族的长处的人。”不过周作人本人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在《看待日本文化须一分为二》一文中指出:“一个民族的代表可以有两种,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所谓英雄,一是艺文学术方面的贤哲。此二者原来都是人生活动的一面,但趋向并不相同,有时常至背驰,所以我们只能分别观之,不当轻易根据其一以抹杀其二。如有人因为喜爱日本的文明,觉得他一切都好,对于其丑恶面也加以回护,又因为憎恶暴力的关系,翻过来打倒一切,以为日本无文化,这都是同样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周作人(1885-1967),是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和文学翻译家。1901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始比鲁迅的名气还大。可惜的是后来他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门读书”,提倡什么“闲适幽默的小品文”。周作人对日本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特别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的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真知灼见,就是在今天读来,仍不无借鉴的警醒的意义。这便是《周作人论日本》,虽说由研究性短文组成,不太系统,但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书。

周作人直言不讳地说:“说起日本来,差不多没有几个人敢说知道”。他认为中国数十年来留学日本的虽不少,但大都学的是日本从西洋承受过来的东西,不是日本自己的东西,日本的历史地理文学美术宗教等真正日本的精神文明,从来没有人问津过,因此至今还是一个谜似的,因此中国对于日本的毁誉都不得当。“这是一个莫大的缺憾。我们认为这个缺憾是可以填补的,而且填补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并认为中国在他独特的地位上,特别有了解日本的必要与可能。但事实上并不然,大家都轻蔑日本文化,以为古代是模仿中国的,现代是模仿西洋的,不值得一看。日本古今的文化诚然是取材于中国与西洋,却经过一番调剂,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正如罗马文明之出于西腊而自成一家,所以我们尽可以说日本自有他的文明,在艺术与生活方面最为显著,虽然没有什么哲学思想。我们中国除了把它当作一种民族文明去公平地研究之外,还当特别注意,因为他有许多地方足以供我们研究本国古今文化之参考。在《不可小看的日本文化》  一文中,周作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实利这一点来说,日本文化也是中国人现今所不可忽略的一种研究。”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性都有其优劣性,任何一个民族都具其民族精神。如果说起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我们自然也可以列举不少,因为这里毕竟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国之一,日本反而不如我们。我以为日本文化中最明显的不足是鲜有思想和哲学的内涵,而他们最大的优点还不是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却是他们的学习与创造精神。过去日本从中国古代学去的东西的确不少,从文字、宗教、军事、建筑、艺术、服饰直至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但他们学会了之后不是亦步亦趋,一成不变,而是加以改造加以创新,变成了他自己的文化,好多方面反过来又超过了我们,结果形成看似古代的日本打垮了现代的中国。他们紧接着拜“武功”更高的西方为师,如渴地吸收西方近现代生存竞争文化,学习他们的政治理念、高新科技和先进管理,经过创造性的发挥,很快又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在某些领域又打败了当代的西方世界。

日本人这种学习的态度,我觉得倒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附:试收录关于日本文化的部分名词解释

大和魂:即日本精神,是明治之后日本武士道精神和西方生存竞争文化畸形结合的产物。它是日本狭隘民族主义者鼓吹侵略战争的麻醉剂。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扶持国家,守护国民全体的安全。

神道:简称神教,日本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为主,属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祉,也赋予日本天皇神性。公元五至八世纪吸收中国佛家与佛教学说后,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明治前由于佛教盛行,神道只处于依附地位,明治后被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成为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战败后裕仁天皇发表宣言否认自己的神格地位,遂成为民间宗教。

大念佛:日本藤野统治时期民间宗教净土教的形式之一,亦称“空也念佛”、“踊念佛”。以口唱阿弥陀佛“和赞”(和式偈文),身随鼓乐起舞狂欢为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色彩。

追傩:又称为驱鬼,每年除夕夜于皇宫中举行。逐渐演变成现在每年春分撒豆驱鬼的节日仪式。

日本地区:日本地区划分由8个地区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关东地区、东京都、近畿地区、中国·四国地区和九州·冲绳地区。

赤穗四十七义士:日本人心目中武士道精神的楷模。1701年3月14日,赤穗藩主浅野与幕府司仪吉良发生冲突,浅野藩主因刺伤对方遭切腹和没收封地处分。家臣大石为替主君报仇集合四十七义士于1703年12月24日夜杀死吉良,结果四十七人被下令集体切腹。他们尽忠尽孝的壮举受到人们的盛赞。

浪人:日本浪人也称大陆浪人、国士、义盗,是离开主家到处流浪的穷困武士,为恢复昔日的权威具有疯狂性和冒险性。他们以天皇的亲兵自居,秉承日本军国主义的意旨,参入对中朝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活动,侵华时充当谍报队、先锋队和别动队的角色。

和服: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又叫“着物”,其含义有宽窄之分。狭义的“着物”只指“长着”(类似于长袍),广义的则应包括“襦袢”(内衣)、“羽织”(短大衣外套)、裙裤、腰带等。男士和服色彩比较庄重、单调,多在背后饰有“家纹”即家徽。女式和服比男式和服更为艳丽,腰带要宽,打结处好象是一个大包袱。

和纸和千代纸:和纸是中国古代所发明的“纸”传到日本后,以日本独特的原料和制作方法生产出的日本纸。千代纸是用木版手刷形式将“和纸”印上图案制成的,常用于制作和纸偶人的和服以及工艺纸盒等。千代纸又分为京千代纸和江户千代纸两种。

《源氏物语》:成书于1001-1008年间的日本文学名著,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浪生活。该书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

《枕草纸》:又称《枕草子》,与《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时代的文学双璧之一。作者清少纳言,11世纪日本宫廷女官,才女。写作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10世纪末开始陆续写成的一部描写宫廷生活的随笔。

俳句、短歌、和歌:日本三种诗歌形式。俳句一般以“五七五”三句共17个音节构成。它原是连歌(日本诗歌的一种体裁,由两个以上的小组轮流咏上、下句,通常以100句为一首)的发句,后来从连歌中分离出来改称俳句。从连歌中还派生出一种短诗叫“俳谐”。“ 俳谐”的本意是滑稽,最早出自中国。俳句里要有季语即能够表达春夏秋冬四季的词语在内。俳句诗人以俳句写成的文章统称“俳文”,滑稽的俳句等通俗文艺形式通称为“杂俳”。俳句的另一种形式是诙谐讽刺短诗,由17个假名组成,称为“川柳”。短歌以“五七五七七”五句共31个音节构成。和歌即长歌,则是以“五七五七五七七”七句共43个音节构成。

净琉璃:指伴以“三味弦”演奏的戏剧说唱,兴盛于15世纪中叶。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剧目是反映三河国诸侯的女儿净琉璃御前与牛若丸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故事。由于反映这段恋爱故事的说唱十分流行,所以这门说唱艺术的总称便成了净琉璃。

日本相声:日本也有相声,其中单口相声称为“落语”,对口相声叫做“漫才”。

大和风绘:即大和绘,也叫倭绘,指描绘日本山水风物的绘画,以后被用来泛指具有日本式画法的绘画,是相对于唐绘(以唐画为模本,描绘中国山水风物的绘画)而言的。主要形式有:障屏绘、绘卷、大和绘性质的肖像画和似绘。

浮世绘:日本江户(东京)时代(1615-1868)的风俗画。“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指代眼见耳闻之社会百态,17世纪末它被日本文人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制作方式包括较昂贵的肉笔画(纸或绢本的彩绘原作)和木刻版画两种。按内容可分为以美人为中心的风俗画和描绘“歌舞伎”演员的艺人画。

小吹:一种日本乐器,类似北京的三弦。

日本四大古典戏剧: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形式是歌舞伎、能乐、谣曲和狂言。“歌舞伎”为日本通俗喜剧,兴盛于17世纪末江户时期,从民间艺能“风流”演变而成。早期歌舞伎演员均由男性担任。“能乐”由“猿乐”发展而来,舞台简单,与演员艳丽的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能乐最著名的是面具,分青年女子、老人和恶魔三种,一般只有主角才佩戴面具,伴角和儿童角不用面具。最常用的道具是折扇。从根本上说,能乐是一种象征的舞台艺术。“谣曲”则是能乐的台本,简称“谣”,所用文词典雅优美,讲求韵律音节。有日本学者认为“谣曲”是模仿中国的元曲,由禅僧作词,由能剧演员谱曲。“狂言”以“狂歌”(日本古代诗歌形式之一)为台本,是一种鄙俗的滑稽戏。

  论日本:图说两千年中日恩怨史(图文)  我们非常希望日本右翼分子和日本政要能够正视历史,认真反省那场战争,真诚地向中国人民谢罪,让中日两国真正地友好相处。否则,我坚信,日本一意孤行,将难以取信于亚洲国家,日本右翼分子也只是跳梁小丑。
《论日本》是作者受到日本右翼漫画家小林善纪《台湾论》的强烈震撼之后,历时一年的时间,搜寻可以搜寻到的历史资料,全身心投入创作出的一部以民间视角认识直实日本的图说版巨著,堪称亚洲版的《菊花与刀》。
 《论日本》第一部分

《论日本》创作在前面的话史太郎的故事四十七浪人的故事《论日本》第二部分血债累累大战犯东条英机中国政体的引入华夏文明的受益者文字的输入 《论日本》第三部分台湾事件与《北京条约》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中日甲午海战《论日本》第四部分 八国联军和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占领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上打响 《论日本》第五部分 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绥远抗战是1933年后首次胜利生死存亡“九·一八”后《论日本》第六部分 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国抗战南京大屠杀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日《论日本》第七部分敌后游击战广泛开展战争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我国空军和海军《论日本》第八部分 飞虎队: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和中国战区成立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对中国又惧又怕?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高速增长,日本的右翼势力也逐步壮大。在他们的挑拨下,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大幅降低。

为什么现在的日本越来越反感中国?其实这背后,反映出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日本对中国“恐惧”和“害怕”也同步增加。

为什么日本会害怕中国?

在云石君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的重大历史过结,经济结构上的冲突,都是日本不喜欢中国强大的因由。但最关键的是,日本右翼认为:即便中日冰释前嫌,即便二者经济上的冲突可以调和,一旦中国实现崛起,建立起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日本仍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最大输家!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日本位居东亚大陆远端海上,与中国地缘关系相对疏离,自古以来,日本就是华夏文化圈中最不服王化”的地区。而日本的地缘实力虽跟中国不在一个档次,但作为一个较大的群岛国家,它还是有一定的自立资本的,所以不愿靠仰中国鼻息过活。

第二,虽则日本地缘实力有限,但通过对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吸纳,日本将地缘实力转化为现实国力的程度十分之高,甚至,它的现实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基于它的地缘实力所应符合的段位,成为一个“超级”的大国。

虽然跟中美俄之类真正的世界大国相比,日本依然有所不如,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日本的现实国力已经很恐怖了。如果不考虑政治、军事受美国控制的因素,日本已经超越了英、法、德等传统列强,几可坐上全球第四强国的位置。

既然已经修炼到了这个阶位,日本回过头来处理对美、对华关系时,想法跟西太平洋的其他国家已大有不同。

如果日本选择亲华,首先,中日地缘关系要比日美紧密的多,这就决定了中国对日本的天然控制能力,要远胜美国。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日本和美国在地缘关系上的疏离,决定了美国对日本的天然影响相对有限,现在的这种深度控制,更多只是历史和政治层面的后天原因。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不仅拥有亚于美国的地缘实力,与日本在地缘关系上又远比美国紧密。如果让中国把地缘实力变现到接近甚至赶超美国的地步,最后将美国挤出东亚,建立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那日本想摆脱中国的影响将更加困难——这是基于地缘格局的考量。

当然,鉴于现在日本仍被美国钳制。如果中国愿意协助日本恢复政治和军事主权,那日本也未必不乐意亲华——虽然将美国挤出东亚后的中国将更加强大,但对日本而言,至少比被美国拽着命根过日子要强——这是基于现实国情的计算。

基于地缘格局考虑,日本当然应该亲美;但就现实国情而言,日本似乎跟中国走近更有好处。正是规律与现实的分歧,导致日本政坛一直存在亲华和反华两种势力。

就左翼的亲华派而言,他们从日本现实国情出发,希望以帮助——至少是不给中国发展添堵为条件,换取中国支持日本摆脱美国控制。

左翼的立场,符合中日友好与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也受到中国的欢迎。但几经反复,右翼亲美派仍然占据了上风。

按道理说,中国地缘影响力的扩张是远虑;而被美国钳制才是当下大患。日本就算不亲华,也没必要死心塌地站在美国一边。日本这种选择,又是基于何种考量呢?

在右翼看来,虽则中国地缘实力不逊于美国,但现实国力毕竟还有老大一段距离,江湖地位更是差的太远。且不说中国的努力能否成功,就算最后大功告成,这过程中也要耗费相当多的资源。

如果日本选择亲华驱美,那对中国当然是重大利好,但这就等于将一大部分的担子,转接到了自己头上。就算日本腰缠万贯,这个大包袱砸下来,也足够让它吐血。

当然,日本还有种选择就是中立。这种立场虽不如亲华,但对中国同样也是求之不得,足以换来中国的既往不咎。但问题是,这只有在日本主权独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以现在被钳制的状态,日本除非选择亲华,获得中国的鼎力相助,否则根本逃不脱美国的魔掌。

基于上述因素,右翼断定:在中美博弈的格局中,日本不存在亲华或中立的战略空间。

甚至,在右翼顽固派看来,即便自己愿意掏出血本,和中国一起驱逐美国,最后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

当然,基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强大国力,只要愿意帮中国一把,胜利后的中国也不可能不兑现让日本主权独立的诺言——否则日本随时可以把美国再请回来。

但就算如此,日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作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获得完整主权后的日本当然不愿意再屈居它国之下。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国力,又决定了日本有这个能力——他虽不足以与中国分庭抗礼,但在自成一派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右翼并不认为中国会接受。在这帮人看来,即便东亚新秩序建成,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没有与美国相等的实力,依然要面临美国的强势打压。在这种情况下,整合东亚,提升板块整体实力,便是中国接下来必将要做的事。

但提升东亚板块整体实力有个先决条件,既它必须是以中国为主导。

可是,日本的现实国力实在太强了,至少在这个阶段,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资本来让日本俯首听命。

所以,在右翼的眼中,过于强大的日本,不仅无法成为中国的助力,反倒会是影响中国整合东亚的最大内部阻碍。只有将日本国力削弱到一定程度,中国才有能力将它融入到自己的东亚新秩序中来。

这下日本就惨了!流血流汗几十年,虽然换来了主权独立,但却还要面对中国的强力打压,以日本一己之力,又如何是中国对手?

这时候的日本就只剩下一条路——将美国请回来,借美制中。但这样一来,不仅之前投入的血本打了水漂,还又跟中国撕破了脸。

这时候的中国可不比当年了。在建立东亚新秩序后,中国的实力已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而此消彼长之下,美国实力则衰落不少。

中国比以前强大,美国却不如当年;如果这时候日本再重新联美抗华,那自己承担的压力,将远远超过上一次美日同盟时——这又是一场大出血!

总而言之,借助中国,日本的确可以摆脱美国,获得自己想要的完整主权。但是这个主权独立的成本实在太过昂贵——要么在出血助华后被中国回过头打压,要么重新组建美日同盟后承担更多抗华成本。不管选哪一条,日本都免不了元气大伤,最后沦为一个普通的二流国家。

被美国钳制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沦为二流国家则更无法接受——里子终究比面子要重要。权衡利弊之下,右翼顽固派宁可一开始就站在美国一边,继续受美国控制。

右翼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当然是愚不可及的。而且,即便其图谋得逞,从长远看,日本的形势依旧艰难。

如果中美博弈的结果是中国获胜,美国最多就是拍拍屁股退回东太平洋,日本却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下场肯定好不到哪去。

而退一步说,就算最后美国能保住东亚,但以中国的国力和发展潜力,将它打压下去的过程也是十分漫长,要花费的成本也必然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美国才是打压中国的主角,日本不过是跟班而已。但问题是,打压中国的花销实在是太贵了,就算美国是土豪,也支付不起,必须要找盟友分担。

而美国的诸多盟友中,日本家底最殷实,与中国的矛盾最大,受美国的控制程度也最深——这等棒槌不用,那天理何在?

所以,美国会用尽各种手段,让日本为遏制中国买单——而日本却无法拒绝。这样一来,就算美国愿意逐步放松对日本的钳制,等到中国消耗殆尽的时候,日本的血也基本上流干了。

中日的血同时放干,这种结局倒是蛮符合美国利益。当然,作为奖赏,美国肯定也会放弃对日本的钳制——反正日本已经耗干,就算主权完整,也挣不脱自己的手掌心,何况到那时,日本的价值也不没这么大了。

但日本右翼岂能接受这样的结局?趁着自家实力还在,一定要想办法挣脱这个囚徒困境。而日本右翼的办法,就是挑起中日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