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手机mod怎么安装:用镜头说话 用影像表达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8:44

姚大伟:摄影者是用镜头说话 用影像表达思想

 “一个好的摄影者是在用镜头说话,用影像表达思想。”姚大伟说,摄影者永远是躲在镜头背后的思想者,一个好的摄影者一定是个有思想的人。“透过人类历史的一幅幅经典照片,你仿佛能看见那些摄影大师在照片后向你微笑 ...   “一个好的摄影者是在用镜头说话,用影像表达思想。”姚大伟说,摄影者永远是躲在镜头背后的思想者,一个好的摄影者一定是个有思想的人。“透过人类历史的一幅幅经典照片,你仿佛能看见那些摄影大师在照片后向你微笑。”

  摄影者是用镜头说话 用影像表达思想

  ——记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

  新华社摄影记者 姚大伟

  一张从门缝里拍来的《温总理小学听课》,它让人们记住了温总理那慈祥的微笑;

  一张从地震灾区抓拍的《告别北川》,它让人们看到了温总理令人心碎的转身一瞥;

  一张从巴以冲突现场拍摄的《以色列士兵向巴勒斯坦青年示威者开枪》,它让人们感到了动乱地区人们生存的危险与残酷;

  一张从灾区墓地拍到的《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土耳其少女》,它让人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悲痛与无助……

  在一个个让人无法忘却的记忆背后,人们也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新华社记者姚大伟。

  照片,一张张地如是铺陈开来,款款诉说着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戴着镣铐”舞出别样的风采

  走进姚大伟的办公室,跃入眼帘的是办公桌边的窗台上摆放着的摄影作品——

  一张20英寸的照片上,温家宝总理在前往冰雪重灾区的火车上静静地望雪凝思。这是总理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右下角留下的亲笔签名墨迹依然。

  而这张照片拍摄者正是姚大伟。这名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走来的门外汉,十几年前被幸运地挑进新华社,拿起了相机。

  “是工作选择了我。”从此他无怨无悔地在新华社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把自己最光华的青春岁月奉献给这值得永远回味的神秘时空。

  在从事中央新闻摄影的十余年中,姚大伟拍摄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上海APEC元首会议、中非论坛元首峰会、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入白宫、克里姆林宫、唐宁街十号等,足迹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很多人认识和记住姚大伟,更多地是因为他陪伴温家宝总理的那些日日夜夜,这也是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难忘回忆——

  他不会忘记自己临危受命,跟随温家宝总理前往地震灾区第一线,记录了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姚大伟当天下午3点50分接到紧急采访通知,4点半前必须赶到西郊机场。任务紧急,他背起摄影包就出发了。在采访中,他冒着余震,冒着被摔伤的危险,尽职尽责,拍摄了一张张让人们记忆犹新的图片。那些通过报纸或网络上关注地震的人们也许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一张或几张他拍摄的照片——

  2008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上,察看这座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城镇。准备离开时,他忽然转过身,挥起右手和这座成为废墟的县城告别。随后,他默默地环视县城,神情凝重。姚大伟摄

  2008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县曲山镇看望受灾群众。姚大伟摄

  2008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县曲山镇察看灾情时,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小女孩从县城方向跑过来,温家宝和随行人员赶紧让路。姚大伟摄

  《温总理捡起遇难学生的鞋子和书包》、《总理让路》、《告别北川》、《小佳淇,总理惦记着你》……这一张张照片不仅感染了国人,鼓舞了人心,也影响了世界对中国政府的认识。一个个在人们心中抽象的概念也因这些生动的照片而具象化。一张张经典照片也将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他不会忘记自己三次随总理深入冰雪灾区前线,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2008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从湖南长沙紧急赶往郴州重灾区指挥抗灾救灾工作。在火车上,他望着窗外的积雪,神情凝重。姚大伟摄

  姚大伟在前往冰雪重灾区郴州的火车上,拍摄了总理望雪凝思的环境肖像照片,把他那一番忧国忧民的深深思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无不为之动容,堪称经典佳作,被认为是中央新闻摄影的突破。他的采访手记里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我走进总理的车厢。他正静静地坐在车窗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杯清茶。火车开得很快。车窗外,冰封大地,白雪皑皑,铁道边树木上的积雪、冰凌不时在飞速地掠过。间或还能看到远处被拦腰折断的电网铁塔,包裹着厚厚冰雪的高压线……望着窗外,总理眉头紧蹙,神情凝重,但目光坚毅,镇定。他的两只手紧握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了坚定和力量。”

  他不会忘记自己因为独辟蹊径地创新之作,而得到温总理的多次表扬。

  2006年9月7日,第22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姚大伟摄

  一张《温总理到小学听课》就记录着这样的美好回忆。姚大伟站在教室外面,从门缝里拍的这张照片,用镜头语言表达了对课堂秩序、对教师的尊重,构图巧妙、生动自然、主体突出、画面简洁,抓拍瞬间精准,镜头中的温总理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着实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有人说,拍领导人的照片是‘戴着镣铐跳舞’,不仅要求规定动作,而且对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这幅《温总理小学听课》,我对它的评价是‘夹着门缝拍总理’,这好像不符合规距?”在第四届“金镜头”颁奖盛典上,主持人张羽对获新闻人物类金奖的姚大伟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问题。

  “从门缝里拍照片是狗仔队惯用的技法,但并不是他们的专利,把这种技法运用到中央新闻摄影上,就有它的创新,因为过去拍领导人,大家很少这样拍,如果运用恰当,从门缝里拍是应该允许的,而且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姚大伟一语中的,在点出了这幅作品获奖理由的同时,更让大家对中央新闻摄影的创新有了新的认识。

  在姚大伟的摄影世界中,一张张国家领导人图片报道中的创新佳作,打破了中央新闻摄影的常规,给今后如何做好国家领导人图片报道提出了新的思考…… 远方有他的风景,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梦

  诗人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对于姚大伟来说,远方却是永远的诱惑,远方有他的风景,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梦。

  中东,是一片充满诱惑魔力的土地,深深地吸引着姚大伟。在姚大伟的实名博客里,那一篇篇的大漠尘封日记 ,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一丝眷念。

  他的镜头曾跟他一同经历过很多惊险传奇。在姚大伟的眼中,他‘有幸成为这追逐、冒险的中东“乐园”里的一员’。他的相机几经历险,照片里记载的十余年风雨也早已使他脱离出记录者的单纯身份,他更像个历尽沧桑的亲历者。

  1997年圣诞之夜,姚大伟到开罗,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摄影记者。两年里,他揣着两本护照(一为周游阿拉伯世界,一为去以色列国专用),跑遍了大半个中东。等回国时,护照上已盖满签证和出入境的印章。

  看起来平和谦恭的姚大伟,面容上时常挂着一丝淡淡的忧郁,而最能让人记住的是他从内心深处透出的经历风霜的气质。而他的博客文章和发稿照片也无一例外地向人传达着他丰富的传奇经历,尤其是那些见证人类历史的照片,一遍又一遍诉说着那些遥远却又真实的细节——

  1998年12月18日,巴勒斯坦青年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与以色列士兵发生冲突。图为一名巴勒斯坦青年在逃离冲突现场,远处一位以色列士兵正在向他瞄准。姚大伟摄

  在乍得,10万之众的祷告会骚乱险些把一代枭雄卡扎菲淹没。枪声中,姚大伟在人潮中拍摄。

  在耶路撒冷,恐怖分子汽车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去,姚大伟冲到烧焦的尸体前,他说,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狰狞。

  在伊斯坦布尔,大地震遇难者尸体安葬前散发的腐烂气味,透过两层口罩,几乎让姚大伟吐出五脏六腑。

  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一名巴勒斯坦青年在逃离冲突现场,远处一位以色列士兵正在向他瞄准。和在逃离的青年与以色列士兵三点一线,姚大伟按下快门,镜头对准枪口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时刻。

  在巴格达,在安曼,在拉巴特,在的黎波里,在利雅得,在贝鲁特,在黎以边境前线……姚大伟就是这样一次次让自己的人生镌刻下一份份珍贵的记忆。经常逢凶化吉,也曾感到后怕。但每每遭遇凶险,姚大伟又执着于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瞬间。但他又说:生命珍贵,胜过每一张照片。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故事。他爱它们,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汗水和流向心中的眼泪,有时还是他试图对自己极限的一再挑战。

  在姚大伟的眼中,闯荡中东的摄影记者一般都不甘告别这片充满魔力的土地。有些人即使被打断了腿,也不肯离开。那些终于离去者,或变得疯狂,或陷入沉默。

  而他,则选择了静静地沉淀,直至慢慢归于平和。 一个好的摄影记者一定是个有思想的人

  透视姚大伟的成功,不难发现他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对拍摄对象的认真研究,对业务创新的大胆尝试……唯此,他的作品常常直击心灵,摄人心魄,让人过目不忘。

  而他的思考,也如是不断地扩展着、延续着、弥漫着他所有的工作、生活……

  “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就是一首乐曲,就是一段舞蹈。艺术是相通的。”姚大伟说,摄影是一门艺术,可以在其他艺术门类得到借鉴启发,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同一个主题。日常生活中对画展、舞蹈、音乐、文学等的鉴赏,帮助摄影者提高艺术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对摄影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摄影者要在生活中学习摄影,要在摄影中快乐生活。

  “一个好的摄影者是在用镜头说话,用影像表达思想。”姚大伟还说,摄影者永远是躲在镜头背后的思想者,一个好的摄影者一定是个有思想的人。“透过人类历史的一幅幅经典照片,你仿佛能看见那些摄影大师在照片后向你微笑。”

  “那些大师也许已经不在了,都烟消云散了,但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的一张或几张照片的经典不朽而永远留了下来。”

  摄影之外,姚大伟非常健谈,依然轻扬悸动。

  不能不承认他不仅艺术触角敏锐犀利,而且是个颇有思想的才子,甚至可以依稀看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的几分身影。

  “要以人为本,感受被摄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思想情绪,读懂他的心,思他所思,想他所想,要达成一种默契,要注意抓住那些典型细节和人物情感。”在姚大伟看来,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要敏感,要细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想力。

  在姚大伟的经历中,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特质;

  在姚大伟的博客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潇洒飘逸的春秋笔风所带来的俊逸;

  在姚大伟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丝丝充满浪漫气息的诗人气质;

  ……

  时光荏苒,青山依旧。

  在对新闻摄影艺术的探索、实践中,姚大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脚步。一如以往,他在拍摄中见证着,感悟着……
(文:李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