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大小与餐桌尺寸:南水北调,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6:56
南水北调,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图文】    标签:

叶延滨

北京

漕河

渡槽

南水北调

洪烛

长江

黄河

丹江口

文化

【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中国作家诗人“南水北调”工程采风活动照片】 

                 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河南黄河网 新闻快讯

    著名作家叶延滨曾经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干线,走完1277公里的全程。这是在2008年4月,叶延滨与作家舒婷、李敬泽、张者、李洱、洪烛等一行十余人的采风团,从北京出发,逆南水北调路线南行,经过保定、石家庄、安阳、郑州、洛阳、南阳,然后到达湖北丹江口市,沿途参观了惠南庄泵站、漕河渡槽、穿黄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等,实地感受了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实况。如今,面对本报记者,他感慨地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记者:南水北调就是从多水的南方向缺水的北方调水,这听起来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叶延滨:是有点异想天开的意思。但是这异想天开的事情,就将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参与这次采风,充满期待,事先也做了预习的功课。“南水北调”正式成为一项工程的名称,出自伟人毛泽东之口。1952年住在中南海里的毛泽东,大概虽然住在一个“海”里,也感受到了北京的干旱之苦。虽然,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以及“大跃进”里出名的十三陵水库都一个个地落成,但是喜爱“中流击水”的毛泽东,早在此前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茫茫九派流中国”都是东西向,要让长江水调头向北,大概也只有毛泽东这样的大诗人才会有如此豪壮的想法。这个想法,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在2002年才变成了国家正式的方案。

  记者:不知道北方的缺水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需要这么大的工程?

  叶延滨:对于北方特别是京津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在我们沿途考察的过程中,真是触目惊心地领会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严峻现状。

  同行的作家张者在采风笔记《水往高处流》中写道:“更让我们震撼的是那些干枯的‘北方的河’,这些曾经被著名作家张承志讴歌过的北方的河,已经干枯成戈壁滩。那条著名的永定河,在过去曾经因为它洪水泛滥叫无定河,清代才改名为永定河,现在这条河成了真正的永定河,永远地定住了……”作为首都的北京,如今每年地下水位下降3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记得当我们经过“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时,中线管理局副局长指着一片沙砾地说:“这就是史书上那条易水,现在不仅壮士不复还了,易水也不复还了啊。”

  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是颐和园附近的团城湖。据说在北京繁华的西四环大道底下,就有一条巨大的地下水道?

  叶延滨:对。在团城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输水明渠,连接明渠的是一条巨大的地下涵洞。这条涵洞,南接卢沟桥暗涵,在地下穿越了北京西四环路。也就是说,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西四环大道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有了一条巨大的地下水道!

  说实话,如果这个涵洞在野外,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现代的施工技术完全能建设这样的涵洞。但是它就这样出现在我的身边,在我们熟悉的大街下面,而且是要从千里之外调水进京的大涵洞,就让我震惊了。经过32个月施工完成的这个工程,让一条清清的大河悄悄地钻到北京城的地下,这真是一个奇迹。

  采风结束后,我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北京西四环地底的传奇》,这首诗完全表达了我的心情,其中一段是:“今天我要写这首诗,写四环路下那奔流的河/在河水到来之前,我在这四米粗的涵管里/体会一滴水的心情,一滴从汉水丹江涌来的水/也许没有那么远,那跨千座山过万条沟的遥远/也许只是从工地一位农民工的额头落下的一滴/也许只是银行家拧紧的水龙头里节约的一滴/也许只是奥运鸟巢花丛中晶莹着的一滴/啊,当我身处地底,在北京地下像一滴水/我感知到一种久远而深沉的脉动/我倾听到一种无言而深情的呼唤”

  在我们参观后不久,从河北调集的应急水,就从这里涌进了北京,保障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记者: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丹江口的水质怎么样?

  叶延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我们来到丹江口水库的大坝上时,这里也是一派繁忙。我们上到了大坝的顶端,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丹江口一览无余的水库水面,烟波浩渺,碧波荡漾,白鸥飞翔,薄雾浮现。在水库的东北部,有一个水湾,南水北调的水要从那里向北方引去。我们又来到了水坝下面的出水口,看到了河水翻腾着碧浪,水质非常好,用手掬起来一捧,喝到嘴里感觉清凉。

  记者:走完南水北调的全程,除了终点和起点,还有哪一段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叶延滨:很多,比如河北满城的漕河渡槽。河水前行的时候,遇到山峦,需要挖隧洞,而在两山之间或河流之上,就需要建设渡槽。漕河渡槽气势宏伟,22米宽的渡槽如果铺上水泥板,比常见的高速公路也不差。只是在这条高速通道上不是车辆,而是千里外引进北京的水。

  河北满城的漕河渡槽横跨漕河和马连川河两条河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漕河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过水能力还是单跨长度均创造了全国之最,单跨长度仅次于30.8米跨度的印度葛麦力渡槽,为亚洲第二大渡槽工程。

  然而,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漕河渡槽如飞天长虹,在高耸的渡槽下,漕河和马连川河,这两条河的河床却乱石横陈,沙砾漫野,没有流水,成了满目凄凉的荒滩。如果我们的河流能够清水长流,我们的山上树木长青,我们用得着不远千里,耗资亿万地引水救急吗?水是可能用完的,湖泊和河流是可能变成沙漠的,这一点最基本的道理,我们都不能忘。

  漕河渡槽是个警醒的雕塑:自然之河死了,人们架起巨大的渡槽,渡槽里流着从千里外人工调来的水。但愿这是另一个开始,从此之后,这两条在渡槽下的河慢慢地复苏,渐渐地有了流水,有了绿波,有了一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