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装甲车:欢迎您来到黄山新闻网—科教育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35:03
    一向因落后“闻名”的利辛教育,近年来却突然发力,面貌全新,堪称“利辛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一个人引人关注。他就是中共利辛县委书记梁栋。近日,记者赶赴利辛,对梁栋书记进行了专访。

    利辛县地处淮北平原,总人口154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县里,有这样一位县委书记:他拿出县城的黄金地段兴建多所设施一流的学校,自己却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一栋红砖楼里;他关于教育的“语录”在利辛县教育系统乃至街头巷尾广为流传,为人称道;他推动出台了利辛第一个教育五年振兴计划,使全县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他就是梁栋,利辛当地老百姓眼中的“教育书记”。

    发展好教育能提升千家万户的幸福感

    记者:在利辛,很多黄金地段被用来建学校,而在其他不少地方,当地的领导可能更愿意把这些地皮卖给开发商,利辛的这种做法是出于何种考虑?

    梁栋:公共资源的使用要让大多数老百姓都受益。建设几个高档的楼堂馆所,利辛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能力来消费的,可如果把这些资源投入到教育上,能使大多数利辛人得到实惠。我2006年来利辛任职,那时利辛县是安徽省最后一批通过“两基”验收达标的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利辛由于历史上教育欠帐太多,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令人困扰。

    面对当时的现状,利辛县布局谋变,把教育上升到事关全局发展的高度,采取增、减、并、招、优等一系列办法,增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实现集约化管理,引进民办学校,扩充城区教育资源。我们之所以把最好的地段和最好的房子交给学校,就是把教育事业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整体考虑、运作和优化的结果。

    记者:增、减、并、招、优这一系列办法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梁栋:为了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县克服困难,投资1.2亿元在城区新建了占地227亩的利辛二中新校区。建成后,新校区可容纳120个教学班,接收7000名高中生。老校区将改为独立初中,可扩容初中学生2000人,进一步满足学生接受优质高中和初中教育的需要。

    2009年我县还加强了城区每所小学的建设,为利辛师范附小和城关镇逸夫小学分别增建了教学楼。此外,滨河新区占地300亩的利辛一中西区工程也已列入发展计划,新的校区建成后,将从源头上解决“利辛县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够”的问题。

    在扩建新校区的同时,我县在充分调研、实地查勘及征求乡镇意见的基础上,撤并了51所规模小、生源少、效益差的中小学。撤并学校学生、教师得以合理分流,撤并学校资产没有造成流失,教育形势稳定,初步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相对集中。

    为吸纳民资创名校,我们给有意来我县办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划拨专项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为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按每5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的比例,选派大批公办教师前去支教帮扶。民办学校的进驻,进一步缓解了城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记者:教育投入大,见效慢,在利辛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为什么会优先选择发展教育?

    梁栋:实现富民强县,人才是核心,基础在教育。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教育同时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利辛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少家庭为了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为孩子挣学费,甚至有靠捡垃圾卖破烂供孩子读书的。父母再苦再累,只要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成绩上去了,这些家庭的幸福感就会上升;相反,即使挣再多的钱,做再大的官,如果孩子没有培养好,都会是父母终身的遗憾。因此,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教育强县”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利辛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利辛人民的幸福安康。

    百姓会记住那些好校长、好老师的名字

    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利辛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进步?这其中有哪些事情给您的印象比较深?

    梁栋:围绕振兴利辛教育这个目标,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教育投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形成了强劲的办学合力,解决了教育部门多年想干没有干成的工作,调动了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校长的责任感、紧迫感,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利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三次利辛之行:2006年,利辛是全省最后三个尚未通过“两基”达标的县,程艺来利辛检查工作后说了两个字——“揪心”;2007年,利辛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达标验收,程艺再次来到利辛,这次他的感受也是两个字——“舒心”;2009年12月14日,程艺第三次来到利辛调研教育工作,这次利辛的二中、六中、“两局三校”正在大建设、大发展中,一中也比以前更成熟了。程厅长高兴地用“振奋”二字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他指出,利辛作为国家贫困县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地方就没有理由做不到。程厅长的话让我倍感自豪和鼓舞。

    记者:就现阶段来看,利辛的教育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梁栋:虽然利辛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教育比较薄弱。我们县最好的学校中考平均成绩能达到600分以上,而最差的学校平均成绩只有200分。考试只能考到200分的教育,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呢?

    当前我县教育战线上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切实把教育质量提高上去。继续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探索一条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培育优势特色教育的路子。

    要想提高教育的质量,离不开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对教育的认识,要多一点理性思考,少一点心浮气躁;对于教育实践,要多一点科学认识,少一点盲目蛮干;对教育工作,多一点积极进取,少一点无所作为。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办好学校,校长是关键,教师是基础。一名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学历也许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原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说:“学历、文凭并不等于知识;文凭、知识也不等于才能;知识、才能更不等于贡献。”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必须自觉守住“良心”这个道德底线,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多年以后,利辛的百姓或许记不清曾经的书记县长们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那些好校长、好老师的名字。

    记者:目前利辛在师资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梁栋:在教职工编制的问题上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略有空间”的原则,实施实名制管理、动态管理,鼓励名校、名师、名校长支援薄弱学校。

    在财政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县财政按教师培训总额1.5%的比例拨付师资培训经费,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行。并从2009年1月1日起让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样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2009年起,我县开始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先进学校和优秀校长、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强化全县教师队伍建设。

    2009年年初,利辛县教育局和县委组织部面向全县公开选拔、招考中小学管理人员后备人选,并建立了校长信息库,校长队伍的活力、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

    把好事做好,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关于这个定位,县委县政府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其延续性?

    梁栋: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自2009年实施了教育振兴工程,出台了教育振兴工程五年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四年上台阶,五年争先进”的工作目标,坚持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从“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做起,力争用五年时间,彻底改变我县教育发展落后面貌,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实现利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教育五年振兴工程是利辛的民生工程,时间长规模大,涉及多个部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

    梁栋:把教育振兴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进行实施,是我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求每个乡镇、每一所学校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教育五年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计划制定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年度,确保教育五年发展计划落到实处。

    教育振兴工程的实施目前已接近深水区、关键期,进一步实施的难度加大。一件好事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要干、要落实;要想取得长久的、更大的效果,就必须有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受损,但是这代表了全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一往无前,脚踏实地做下去。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我坚信,办好教育不会挨百姓的骂,利辛的教育必将实现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