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精致的庄园:高考作文辅导:高考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高考作文-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5:39:45

高考作文辅导:高考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08-05-12 15:02 来源: 河北教育网 2008高考作文备考方略:正确应对三大题型   08-05-09 名师提醒高考作文三忌(图)   08-05-05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失分   08-05-04

【专题】2008高考专题

 

  曲径通幽

  四川省新津中学余尹洁

  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清新吸人,一缕阳光慵懒地撒下来。每一处都氤氲着自然的气息,无限熨帖,又无限惬意。

  人生就是一杯味道浓烈的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暾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启自己内心的潜力。

  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倾洒热情,实际上,山脚的世界同样洋溢着自由和奔放。

  越往上走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静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石阶的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柔弱的它们仿佛会因承爱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著地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调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

  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蔓延。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寺,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无人语,恐惊了天上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依然充满哲理。

  敲开古寺的大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另一世界却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然已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老者为什么执拗、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箫,山中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却是另一个世界。

  【点评】本文语言优美,立意新颖。一般的同学立意要么在山腰,要么在山顶上下功夫,而作者聪明的地方刚好是跳出命题者设置的范围,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采取俯视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站在哪里看世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统一,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来,个别句子晦涩。得分:18+17+17=52

  人生四步曲

  四川省新津中学 赵娟

  幼年

  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原的广阔,森林的蓊郁。我特别想翻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青年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洞晓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我渴望到达顶峰,一饱眼福。再后来我又了解了李煜“无言上西楼”的寂寞悲伤,我质疑了:山顶难道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中年

  人一到中年,总会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计数的成就。而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点是山底,终点是云层上面的巅峰。中午的时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着,我见到了数不尽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也很少驻足听听山上的鸟叫,赏玩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里面蕴含的语言。我的眼睛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朦胧的山巅,满脑子里都期盼着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终于到达山巅了,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浓雾中,海拔高得连青松也不愿与我作伴,雪莲的形迹也藏匿于漫天的雾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山底上还有人衷心的羡慕我,山腰上还有人不断地重复着我的脚印,但我却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体如雾般消散时,彩虹也不愿现身弥补一下我今生的遗憾。

  在我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短暂的一生中,我的精神升华只为世人显现了匆匆忙忙的攀登过程,没有起点,亦没有终点。

  站在山脚却只能滤过云雾看见山巅的人,遗憾伴随左右。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对胜利那一天的希望与等待,这样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终将以凄凉的末音收场,曲中老年人的哀怨与悔恨之声将会响彻云霄。

  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界。对于人生,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

  【点评】本文将山喻为人生的四步曲,爬山亦如爬人生,这种构思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对扣题的处理很恰当,前面的幼年、青年、中年都是铺垫,在老年这个阶段作者宕开一笔紧扣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界。本文纵向递进不够深入,题目虽很形象,但作文未构建表意的“象”。得分:18+18+17=53

  八、【推荐文题】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年冬天,爸爸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死树,把它挖掉了。到了春天,令人惊愕的是,树干周围绽放出新芽……爸爸看了看我说:“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不要在情况恶劣时,作出消极的决定;也不要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做出你最重要的决定。等待,耐心地等待。暴风雨终会过去,春天也将会来临。”

  请自定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其实,远与近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也有心灵情感之间的距离。请以“远和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阅读下面的一首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冠华作文网)

  化实为虚写“岸”情

  一、【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妙联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佛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们常说“抵达成功的彼岸”,当下人们更关注海峡两岸……请以“岸”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思路点拨】

  “岸”的字面含义是指江、湖、河中的陆地,但这不是笔者命制本题的初衷,本文不宜写实。笔者是想从“岸”的背后含义来考查学生,“化实为虚”是对付这种话题的最好方法,在审题立意时可以从所给材料进行突破:

  ①“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意思:不管大海如何宽阔,但它总得有一个边,天就是它的边际(岸),因此这里的“岸”可以理解为“约束”、“制约”、“限制”等,拟制出《接受约束,享受自由》《生命因约束而精彩》等题目。

  ②“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意思:佛教认为人的欲望似苦海,如果人一旦沉溺于功名红尘之中就会陷入无边的深渊,对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要及时矫正,才会有自己的出路和盼头,“岸”可以理解为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可以拟制出《为人生立岸》《第三条岸》等题目。

  ③对“抵达成功的彼岸”的含义加以理解,人恰似一叶扁舟漂流于人生的长河中,它总得找到心灵的港湾,回归精神的城堡,把“岸”理解为成功的停靠点,人生的归宿站。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从“此岸”向“彼岸”飞奔和泅渡的过程。可以拟制出《彼岸花》《人生恰似岸》等题目。

  ④对“关注海峡两岸”进行切入,把眼光投射到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上来,主要对诸如陈水扁之流的“台独”份子进行理性批判,特别是针对某些人抛出的“去中国化”问题要用心反思,仔细琢磨,揭露其荒谬的本质。“岸”,就可理解为精神之根,民族之魂。拟制出《浅浅的海峡,深深的根》《写给阿扁的一封公开信》等题目。

  当然,在审题时最好对所给材料全面兼顾,把握住命题者的命制意图,然后找准最佳切入点,重点突破,用心开掘。

  除了“化实为虚”的技法外,下面两招也管用:其一,大题小做。方法是在话题核心词前加修饰语,比如《人生之岸》《理想之岸》《精神之岸》等;其二,两相比对。建构一个“象”(意象)来与之对举,让它们两两照应,互为补充,比如《水•岸•风景》《悠悠黄河水,巍巍中华岸》等。

  三、【借鉴实例】

  第三条岸

  四川省新津中学文科外语班唐峰

  一天,一个落魄的诗人来到长河的左岸。当时已近黄昏,还有最后一朵红云在天边飘移,但马上又要落下去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唉!人生如梦啊!”

  “人生如梦?”问话的是个老船夫。

  “哎!人生如梦啊!”诗人又看着老船夫,“老船夫,你能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吗?哎!算了,我想你不会知道的。老人们一生都活得一塌糊涂。”

  老船夫没有说话,也不因被对方贬低而生气。

  诗人续道:“人生的意义,我以为则是找到第三条岸。生的时候,我们在左岸,但我们却不断地眺望右岸。而右岸是一场巨大的死亡,人一辈子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这之间只是一条河流横截的一段。我们的人生,只是这样一段;河水瞬间便要消失,只留下我们的起点——生,我们的终点——死。然而,除了生的左岸,死的右岸,我们没有更为永恒的第三条岸么?难道人生如幻梦么?”

  “小伙子,你找到第三条岸了吗?”

  “没有。许多人没有找到。至于我,肯定也不行。这注定是一场无果的找寻。”诗人有些悲伤,“但我可能会继续找下去。”

  “小伙子,还是先上船吧,说不定我可以帮你找到第三条岸。或许河中央会突然耸起一方巨石,那就是第三条岸啦!河水干涸了,左岸右岸留下来了,巨石还在呀,那算第三条岸么?”

  “巨石,巨石,船就是第三条岸。”诗人自语。

  “船,我这船可不算第三条岸。我这船只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我这辈子,也都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如果这船是第三条岸,那么我不是一直就在上面么?我这辈子不都在这三条岸上么?不可能吧!”

  “不,有可能。是的,我一直在第三条岸上。我的人生,是的。”

  “真的么?那么,小伙子,上船吧,到岸上去。”

  诗人上了船——上了岸。

  点评:本文切入话题快,对“岸”的思考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生不仅仅是从左岸到右岸的过程,还得想办法给自己找寻第三条岸。全文借助诗人和船夫的对话来阐释主题,构思新颖,显然这种写法是受贝克特《等待戈多》的影响,文章到结尾都没有道出第三条岸是什么?也许它存在,也许它不存在,给读者留下巨大的补白空间。全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不错的高考习作。得分:18 + 18+ 18 =54

  彼岸花

  四川省新津中学文科外语班江 露

  一

  生命如同一条灵动的河流,河流的此岸刻着生,彼岸刻着死。死往往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霸道地站在高处傲视人世的纷争,就像用死寂沉沉的黑夜来诠释光明,用无声的世界来聆听音乐的美,死用其恐怖来彰显生命的意义。继而,我们才会问苍茫大地,为何生我?那么,在我们淌过这条河流到达彼岸时,我们得学会理解。

  还记得骇人听闻的9.11么?当世贸大厦轰然坍塌,多少生命在那一刻回归自然,带着他们实现或未实现的梦想,带着他们的爱恨情愁,带着亲人的痛哭流涕,化为缕缕青烟。此时,活着的人才会更相爱,才学会大海般的宽容。我们还经常听说矿难,当不幸发生,瓦斯爆炸,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矿工相互拥抱着,承受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一齐化作亿万年后的化石,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没有。任凭人间几号文件的颁布,此时已与死者无关。

  还有庞贝古城,一座被火山吞没的城市,千百年后,我们仍可以从冻结的时间中读出人们脸上凄苦的表情。据说地球已存在140亿年,但再过50亿年,太阳化作一颗白矮星时,便会将地球吞没,倘使那时,我们无法到另一个星球定居,人类也面临一场大灭绝。

  事实证明,彼岸刻着死,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死,我终会化为一具枯骨,埋藏在河的对岸。

  二

  既然我们淌到彼岸收到的礼物是死,那人们为何还不惧怕死呢?为何死不是一种解脱,一种对生的否定,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呢?不,决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我们在这条河流中对意义的一种探求。个人的生死是对意义的探求,人类的生生死死就是对终极意义的一种探求,并且必须以一种实践的形式,这是任何哲学都无法穷尽的。这种探索必须以一种有限的时间存在才能获得最大的意义,于是才有了有限,才有了岸。我们便不在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想法拓展它的宽度。

  那么,对岸埋藏的骨灰一定不是我,那只是我枯萎的容颜,曾经的寄托,没有特殊性,只有普遍意义的存在。

  我期待永恒,我要做喜马拉雅山上的贝壳,证明曾经的沧海桑田。我要做南极大陆的煤矿,显示大陆的漂移,这还不够,我最后必须以某点为质点,精神爆炸,体积无限的膨胀,密度无限缩小,我成了宇宙的精神,宇宙成了我永恒的载体。

  于是,对我来说,生命的两岸,此岸镌刻着生,彼岸镌刻着死。

  ぁ ∪

  原来,任何一种岸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行走才是一种超越了意义的到达,我们永恒地踩踏着此岸,岸边开满鲜花,而那形式上的岸,在比荒凉更荒凉,比永久更永久的地方,给人以生的希望。

  点评:本文对人生作出了另类的思考,生命的两岸,此岸镌刻着生,彼岸镌刻着死。作者用三个部分来结构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精美。前面两个小节主要阐释人生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我们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更可贵的是第三个小节,作者宕开一笔,对“岸”的认识上升了一个档次:岸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行走才是一种超越意义的到达。这种写法一石二鸟,既提升了文意层面,又扣住了话题。全文述例精当,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得分:19+18+18=55

编辑: 柳士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