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图片大全:西周的玉礼仪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6:25:36

礼仪、祭祀用玉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周礼》中最早记载了玉器使用的规章制度。周代的玉器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开辟了玉器“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

古代玉器的研究、兴起较早,始于汉碑上的《六玉图》,宋人聂宗义的《三礼图集注》,其后的《宣和博古图》以及吴大徵的《古玉图考》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发掘数量众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内外的传世品,西周玉器的数量相当可观,我们仅对其中的礼仪玉器(六瑞、六器与其他礼仪器)予以探讨。

一、“六瑞”与“六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即是指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六种器物。瑞,《说文解字》释:“瑞,以玉为信也。”郑玄注解说:“人执以见曰瑞,……瑞,符信也。”《典瑞》云:“若天子受命与天,诸侯不得受瑞与天,唯受命与天子,故名‘瑞’。‘瑞’,即符信也。”这就是说,“六瑞”是以玉制作的用于朝聘的信物,在君臣间表示等级,在邦国交往之间表示礼节。

《周礼·春官·大宗伯》又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六器”即是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六种器物。这里的器不同于瑞。何为“器”,郑玄注云“礼神曰器”。 六器所指璧、琮、圭、璋、琥、璜之形状、功能、用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里作者根据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佐证文献记载分析如下:

·璧·

何为璧,说法各有不同。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其形状为圆形扁平体,中部挖空。《尔雅·释器》云:“肉倍好谓之璧(图1、2、3)。好倍肉谓之瑗(图4、5),好肉若一谓之环(图6、7)。”《尔雅》是将肉好比例不一的三种圆形器分别冠名。考古材料中所见到的璧 (或暂称之圆形器)能与此相符的绝少,笔者非常赞同夏鼐先生“我建议把这三者总称为璧环类,或简称为璧”的提法。统称之为璧,乃是目前最好的办法。璧主要作为礼器,当是不争的事实,有《尚书·金滕》所记周公祭祖一事为证。而作为礼器使用的玉璧,质地与制作均较精美,且多有纹饰,此一类璧为璧中上品。玉璧用途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器(图8、9);四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说文》曰:“璜,半璧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玄磺礼北方。”郑玄注云:“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其实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璜的用途,一是前引《周礼》中所说的,“以玄璜礼北方”,即用来祭祀北方之神“玄武”。“玄武”是一种龟蛇相缠之形的神,璜的形状也是将其高度抽象化后的结果。璜的用途可分为四类:一、大型璜作礼仪玉(图10、11);二、中小型璜广泛地作为装饰品(图12、13);三、作为财富的象征(图14、15);四、当作玉含使用。

·圭·

圭,《说文》曰:“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关于圭的形状依《说文》所言,圭之形制,至少有两种,一为上圆下方,可称之圆首圭;一为上尖下方者,可称之为尖首圭。二者下部皆为方形,唯上部不同而已(图16、17、18、19、20)。

《周礼·考工记·玉人》还提到一种命圭。命圭当与册命礼有关。有学者提出西周时期的命书应是由朱砂或墨写在玉圭、璋上,如果玉圭、璋上无命书,便无所谓命圭。笔者认为此说很有道理。虢国墓地M2009所出数十片上有墨书的玉遣册,这种上下端皆为平齐的长条形玉片,或许就是命书的载体,我们或可以将其称之为平首圭。东周时期盟书开端,书有“圭命”一词,也是一种左证。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玉圭是权利、等级的象征,是镇国之宝器;二、玉圭常被作为贵重的礼物是财富的象征,由周天子赏赐给大臣;三、玉圭作为礼器,与璧在一起,用于祭祀祖先或神;四、玉圭作为陪葬品以表现墓主人的身份。

·璋·

璋,《说文》谭字条下云:“璋,刻上为圭,半圭为璋。” 关于璋的形状依《说文》所言半圭为璋。据此,圭之形制有几种,璋之形制也应有儿种(图21、22、23、24)。

《周礼·考工记·玉人》于璋之一器,述之甚详,提出名字者就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但其中只言及玉璋之种类、尺寸与用途,而对璋的形制、纹饰等少有涉及。郑玄作注时认为大、中、边璋是有纹饰的。

文献资料有关璋的记载尚有如下几条颇为引人注目。

《周礼·考工记·玉人》载:“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此处所记为行灌礼所用璋之形状。瓒,有注云:“勺也,如盘,前有流口,以圭为柄者,谓之瓒”。

《礼记·郊特牲》云:“周人尚臭,……灌以圭璋,用玉气也。”郑玄注云:“灌地降神,……盛以玉璜,以圭璋为柄也。”由以上两条可知,圭、璋还是有区别的,至少行灌礼时是如此。考古所见玉柄形式中是否已有行灌礼时所用之物,待考也。

《周礼·考工记·玉人》云:“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气。”

《周礼·春官·典瑞》:“嶂邸射,以祖山川,以造赠宾客。”邸,《尔雅·释器》谓 “邸,谓之柢。”郭璞注:“根柢,皆物之邸,邸及底,通语也。”射,郑玄注云:“剡也。”剡有削之意,剡为尖角也。邸射即射邸之意,意即将底部削去一部分减为斜杀或稍杀之状。

以上两条,言及璋之形式,即璋柄底部作斜杀状。言及功能,一为祀山川,二为造赠宾客。柄底部作斜杀状,或有意将底部减去一部分作稍杀状的玉器。

概括璋之形状:其首或尖、或圆、或平、或斜杀不作正锋,其身作长条状、或上窄下宽作梯形状,其柄底或方平,或斜杀、稍杀,或作钮牙之饰。

·琮·

琮,《说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车缸。《周礼》注云:“琮之方宗也,八寸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就考古发掘品而言,是一种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有的器形高大,有的比较矮小。琮起源于良渚文化早期的兽面纹高镯,器形由圆而方,由低而高,是目前对玉琮演化的一般看法。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沟通天地的功能(图25、26、27);二、是重要的礼器之一(图28、29);三、小型玉琮作为装饰品(图30)。

·琥·

琥,《说文解字》:“琥,发兵瑞玉,为虎文。”《周礼·春官·大宗伯》言其“以白琥礼西方”。郑玄云:“琥,猛,象秋严。”清代学者孔广森于此另有高见,云:“琥作虎形(图31),疑未必然。六玉之名,半圭为璋,半璧为璜,琥当为半琮耳(图32)。盖琮之制,处为捷庐,若锯齿之半,则背上有齿刻者,似伏虎,故谓之琥。犹爵之象爵,亦非作鸟形也。”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9墓葬中确实出土了一件半琮,且不是残器。由此印证了清代学者孔广森的解释,这是第二种说法。笔者也认为此种说法比较接近战国到汉初的礼学家对事物的认识,且有考古发掘实物为证。

总之,“六瑞”与“六器”的作用和用途如下:

1. “六瑞”、“六器”在西周时期 (至少在中、晚期)均是作为礼器使用的。

2. “六器”,确实存在于西周时期,半璧为璜、半圭为璋、半琮为琥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3. “六器”,均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与用途。即同样之器,用于不同场合,则具有不同的功能,而其功能是可以转移的。

4. 圭、璋的形制都有多种,各种不同形制的圭、璋应分别用于不同的事由与场合。不同等级者执有同类圭、璋时,尺寸、质地、纹饰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均是别等级、明身份的标志。

5. 通常所言玉戈中的偏锋斜刃,内底部有减杀,或周边两侧及底部作牙之饰者,应为璋族中之一员,戈与璋同时存在,两者之间没有早、晚或替代关系。

6. 西周礼制中用于区别权势、等级者,唯有用鼎制度,而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区别身份贵贱者,可能存在着用璜之制。大型多璜组玉佩中用璜之多寡为别身份、明贵贱的标志之一。

7. 一件完美的玉器的使用时间可能延续数个王朝,甚至数个时代,以至千年。这种玉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玉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改作 (玉为前朝,纹为当代)现象亦应予充分注意。

二、其他礼仪器

《周礼》中提到了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大型活动时还有其他的礼仪用玉,如戈、刀、匕、戚、斧、钺、镞、矛等,现择其主要介绍如下。

·玉戈·

戈早在商代就被应用于礼仪器,杨建芳教授对玉戈的分期指出,商代早期玉戈援较长(援长与援宽比大于3.5),中部不起脊,内呈不规则长方形,除简单并行线外,缺乏其他纹饰;商代中期玉戈援仍较长,甚而有特长者,中部通常无脊(偶而有‘减地平’作成之平钝脊),援、内相接处两侧端间或有棱牙或显著之阑,内有呈尖首圭或刻锯齿纹者;商代晚期玉戈出现短援式(援长与援宽之比小于3.5)玉戈,甚且有短似者,援中部多有显著尖脊,内之形制变化较多,除常见的不规则长方外,或雕成平行凸弦,或刻兽面纹,或内末端刻锯齿纹,或呈鸟头状。玉戈到了西周时期,呈现器形规整、多样、饰纹的风格。春秋之后,除了方国如广东地区之外,玉戈的使用逐渐衰微(图33、34、35、36、37、38)。

·玉刀·

古人类在懂得使用锐利石器时,原始刀具就出现了。较早的刀无柄,以刀背为握,以孔为系,刀刃有直刃、外弧刃、内弧刃。从出土的翘尖、曲背或曲刃、带柄玉刀看基本未见有商代中期以前,周中期以后的。商代晚期玉刀刀背饰有“T”字形镂空扉棱、“T”字形双阴线扉棱、横“C”形扉棱、菱纹。刀身饰有凤纹。西周以后刀身不再雕刻花纹,且翘尖转平直,一直到汉代,基本器形变化不大(图39、40、41、42、43)。

·匕·

匕首即短剑,是藏于身应急用的格斗武器。玉匕的使用者,多为高级贵族(图44、45)。

·斧、钺、戚·

斧(图46)、戚(图47、48)、钺(图49)。郑玄注《尚书》:“钺,大斧。”《说文》:“蓔,大斧也。”段注:“俗多金旁作钺”。“戚”,传曰:“斧也”。可见钺、戚本都是斧形器物。一种是平面呈梯形,底端两面斜刃,近背部有一或二或三穿;第二种平面多呈梯形,少见长条形者,底端钝刃,两侧边有扉棱齿牙,中部透一较大圆孔;第三种平面略呈椭圆形,弧形刃分四段,背部亦作弧形,两侧近直,多数有大齿,中部有一大圆孔。

“扉棱”是玉戚的重点特征,也是分期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的扉棱为平顶、平谷、平槽、直壁,横竖间以直角,其中齿谷逐渐演化为横“C”字形,再演化到斜“C”字形,分隔槽则由“ㄩ”字形演化到“U”字形,再到“V”字形;“V”字形则由深逐渐趋浅。

·镞、矛·

镞为弓、弩之矢首(图50、51、52)。矛是一种可以横击、直刺并配于战车上的长柄武器(图53)。发掘出土的玉矛、玉镞,都很少有使用痕迹,而且制作精美。可以推知它们并非实用器,而是礼仪用器。

总之,六瑞与六器及其他礼仪器最基本的用途在于区贵贱、别身份,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因此被沿用数百年,我们在研究古代礼仪器的时,务必要把考古发掘与古代的书籍记载相结合,才是研究玉器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