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福 迅雷下载:页岩气:撬动全球能源变局新支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14:20
2011-9-20     【打印】
编者按:“2011年注定会出现更多关于能源危机的言论,但能够对能源格局改变产生持久影响力的,不是中东的政治冲突,也不是日本的核危机,而是地质学与技术的悄然结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如此预言。
眼下,能源价格高企和中东政局不稳,都会促使全球许多能源进口国开始在本土开采页岩气这种新天然气。美国的页岩气产量10年来增长了11倍,美国能源市场发生的变化也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
美国能源情报署4月发布一份调查报告,首次公布了对32个国家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的估值,总储量高达660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阿根廷、墨西哥以及北欧的储量都相当丰富。仅报告中提到的国家的已探明页岩气储量,就将使全球技术上可开采天然气资源总量增加40%,而在中东、俄罗斯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还可能发现更多的储量。
页岩气开发的繁荣,必将为撬动全球能源格局带来新的支点,为大国能源博弈增添新的变量。

2010年全球主要天然气贸易活动 (单位:10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1)

美国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
● 地缘政治
页岩气开发打破“均衡”
因为全球天然气贸易具有跨区域性特点,所以很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而消费国往往是“天然气大战”的直接“受害者”。近几年俄罗斯、欧盟和乌克兰之间的“斗气”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2010年的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可以看出,全球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西欧各国、日本、韩国等是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国,美国2010年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天然气是页岩气。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美国页岩气开发将持续影响区域性的天然气生产、需求和定价,将有助于缓解天然气消费地区对他国天然气的依赖,尤其是将削弱俄罗斯和伊朗在主要天然气消费国家的影响力,使能源消费国在与“天然气欧佩克”等潜在对手的长期博弈中占有一定优势。
导致俄罗斯“天然气武器”失灵
俄罗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在不考虑页岩气生产的情况下,俄罗斯将维持其天然气出口霸主地位,其2010~2020年在欧盟天然气市场中的份额将保持在20%以上,之后将保持在19%左右;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将占有约16%的市场份额。然而,若将页岩气开发考虑在内,情况则将发生较大变化。
假设页岩气开发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一定规模,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仍在持续增加,但其在欧洲、东北亚的市场份额将减少。2010~2020年,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将在20%以下,到2040年将减至13%,其在东北亚的市场份额将维持在12%左右。
当页岩气开发产生影响时,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方向不再是欧洲,而是远东地区。至于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目前该国在摩尔曼斯克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是以其巴伦支海、喀拉海和亚马尔半岛地区的油气田开发为前提的,但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油气还没有市场,因此液化天然气出口很难在2030年之前形成规模。
因此,页岩气开发将使欧洲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分依赖,从而在与俄罗斯的博弈中占有更多主动权,欧美将能够更直接地涉足里海和中亚事务,俄罗斯的“能源武器”将不会再对欧盟造成威胁。
降低欧盟对中亚资源国的依赖
连接中亚和欧盟的纳布科输气管道项目已讨论了近10年。欧盟提出该管道项目,一方面是想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希望以此打开里海地区资源出口的缺口,加强里海国家和欧盟的联系。
尽管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在2009年7月就该管道签署了政府间协议,但高昂的项目投资、对其可行性的质疑、气源以及供气时间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欧盟诸国,成为该输气管道项目实施的最大障碍。如果再将欧洲页岩气开发因素考虑在内,该管道建设将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开发页岩气比花巨资修建输气管道更有商业价值。
页岩气开发也会对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天然气出口产生负面影响。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预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页岩气开发的情况下,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在2040年前后会有约15%的增幅,其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欧洲和亚洲,但假设到时全球页岩气形成一定开发规模,那么中国将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主要买家。
同样,页岩气对阿塞拜疆也有类似影响。总之,页岩气发展将像影响俄罗斯一样影响里海地区的主要资源国,减少它们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同时,这也意味着欧盟建立连接里海和西方的“能源走廊”的难度增大。当天然气不能在加强欧盟与中亚国家关系上起决定性作用后,将会有新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形式出现,以实现双方国家战略目标。
让伊朗雪上加霜
目前,国际社会对伊朗一直实施制裁,阻碍了该国的天然气项目开发,包括之前计划以巴基斯坦和印度为目的地的南帕斯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另一个管道项目。由于当下完全看不到伊朗与西方国家和解的迹象,所以伊朗的出口项目重新上马最早也要到2020年。
美国和欧洲的页岩气如果得以顺利开发,伊朗将更难从天然气出口中获利。即使结束制裁,伊朗的天然气最终可以出口,欧洲的需求窗口届时可能已经关闭。这个前景可能为美国及其同盟提供了一个长期牵制伊朗的机会,从而使中东能更亲善美国及其同盟。
如果美国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页岩气开发受限,则未来几十年里,美国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增,伊朗极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对比数据显示,在有限开发全球页岩气情况下,到2040年伊朗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幅增长,比全球开发页岩气情况下的出口量高出75%。
因此,长期来看,页岩气的开发可以明显削弱伊朗将天然气资源用作地缘政治工具的能力。研究还表明,页岩气的开发可以令外界对伊朗天然气的需求推迟10年左右,这为美国寻求解决伊朗核武器问题的对策赢得了时间,同时还能使伊朗无法落实通往印度的管道项目,避免了美国与印度之间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
有助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分析普遍认为,无论全球页岩气是否得以顺利开发,中国都将成为通过管道或液化天然气形式进口天然气的主要国家之一。实际上,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兴盛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长。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在分析天然气地缘政治时,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是研究重点。分析表明,中国与美国一样,也将受益于页岩气的不断开发,减少对中东国家天然气的依赖。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报告认为,如果全球的页岩气未能顺利开发,那么中国未来对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分析认为,伴随强劲的天然气需求,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空前加强。虽然这并不一定直接损害美国的利益,但中美之间的能源合作势必受到影响。对管道天然气的依赖可能会使中国降低对中美双边能源消费关系的兴趣,而中俄之间关系加强,还会影响到美国在东盟的稳定性。(卢雪梅)
● 市场影响
冲击全球天然气市场
2000年初,大部分分析家认为,全球尤其是美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因此中东和非洲很多产气国或开始投入大笔资金提高出口能力,或加入美国的再气化终端建设。然而,事情并没有沿设想的轨迹发展。
受金融危机和美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2009年全球液化天气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天然气液化能力将达到历史高位,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将增至9.6亿立方米/日的水平。2012~2105年,全球每年将有约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过剩,其中绝大部分是液化天然气。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由于页岩气产量激增,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传统的能源进口区成了能源供应区。美国天然气市场目前正处于供过于求和高库存状态,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使用率极低,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前景黯淡。
加拿大也正在为其天然气寻找买家,液化天然气在北美市场已没有竞争力,卡塔尔等原来以美国为主要对象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不得不寻求欧洲和亚洲买家。
预计今后会有更多中东的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能导致这两个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过量,使现货和长期合同价格降低;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管道气的依赖,使俄罗斯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天然气价。(朱文妹)
● 北美现状
全球页岩气产业“引擎”
近10年来,多个研究机构对北美和全球的页岩气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2003年的评价结果显示,北美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2005年,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的北美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约为4万亿立方米;法维翰咨询公司2008年发布报告称,北美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高达11万亿~25万亿立方米;美国潜在天然气委员会2009年公布的北美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则为19万亿立方米;2011年,先进资源国际公司称,北美的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约为55万亿立方米,其中有50%在美国。
虽然不同机构得到的评价结果有出入,但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值在不断增大。
北美页岩气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目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页岩气开发仍处在起步阶段,加拿大在2007年才开始进行页岩气商业开采,墨西哥今年年初才开始在页岩区钻探。美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相对成熟,产量快速增长,已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预测,今后30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仍会持续增加,到203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可能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到204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是2010年的3倍。
美国目前的页岩气产区大多位于接近终端用户的地区,具有供应安全和经济的双重优势。页岩气产量的增加既可以帮助该国摆脱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依赖,又减少了燃料的运输环节并降低成本,从而使天然气价格处于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