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大主宰:新课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20:44

新课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

[作者:俞刚  



 

新课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

【摘  要】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外辅导、教学评价分层次进行,提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各类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针对基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目前,由于扩大招生,生源的质量下降,学生的思维能力差距加大,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别也很大,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成了必然的选择。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与快慢班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快慢班的做法,基本上是从各方面来保障快班学生的学习条件,这就势必打击了慢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而分层次的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并可以根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层次,在师资的分配上是相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大课堂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探讨

2.1在高中物理课标下解读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这体现出课程目标具有分层次的特点。在课程结构上体现出了选择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学校有课程自主权,物理老师也有对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组权和选择权。这为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课程资源的环境。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出了选择性,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分为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系列的模块。对于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对于选修系列——选修l一1、选修l一2:该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对于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该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对于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该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2 对高中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挥人性,追求自我实现,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经验为研究的主题,认为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内在的意识经验与动机,而非外在的刺激或潜意识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类具有实现自我及潜能的倾向,视人为主动的、理性的成长,其最终目的是在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实现自己的各种潜能,基于这些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协助学生发展人性,并促进自我实现。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有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充分的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策略,引导、协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新课程主体性教育理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主体性。而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它有如下主要特征:①科学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基础是其“生理一心理一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局部发展。②民主性: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③活动性: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究其实质而言,可以抽象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活动不断地将“人类现实据为己有”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3.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2.动态性原则:分层中要注意防止给学生“贴标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切忌以静止观点看学生,既要看到差异,也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教学。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动态的调整和动态的评论,使进步者得到鼓励,退步者得到警示。

3.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不包办、不强制不同情况的学生同向发展:同时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发展长项,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做到“有教无类”。

4.主体发展性原则: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于明天。教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态度的养成。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促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不断完善各自的学习方法,找到一条自己独特的有效学习途径,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3.2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3.2.1 了解差异,分层次科学建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力的水平当然会有差异,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会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方面。在诊断时,不仅要反映出认识结果上的差异,而且要着力于反映掌握新知识途径上的差别和掌握速度的差别。

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

第一是通过问卷(附录1)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是弄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征等。对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得来的学生情况要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以及教学中的日常表现特征,为教学中尊重差异、分层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二是通过访谈法,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为教学内容进行实验。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比较充分了解,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第三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测试定量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了解学生能力的差异,是为了给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能力是发展变化的,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具有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分析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由高到低的A、B、C三个层次。这样的分层是师生磋商的、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要防止对学生“贴标签"、“定成份"。为便于着重指导、帮助、及时反馈,按AC、CB、BA搭配方式编座,这样安排给教师分层次教学带来便利,同时也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学困生,教师能巡回了解学困生的学生情况及优良生的表现。根据一个阶段(单元学习结束、每周、每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的提高程度及时实行组间调整:进步了的由原来等级组依次调到上一等级组(A—B—C),退步了的也由原等级组依次调到下等级组(C—B—A)。分层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应是隐性的或二者结合的。例如对一些敏感的、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可将其拔高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分层(即显性分层),而在教师心中对其应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可低一层次(即隐性分层)。有必要时又可将A、B、C三个组以单双行分为两个队来进行学习、练习、复习、评价,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对抗性、竞争性、趣味性。

3.2.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材、新课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课时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长期目标分层。这些分层,对教学活动中的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作用。例如课时目标分层,先是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层,然后对本节课应培养的能力分层:对哪一(或几)组培养机械记忆能力,对哪一组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综合能力:阶段目标分层则是这几组这一阶段力求掌握哪些知识点,那几组又应结成怎样的单元知识结构。长期目标分层则是对哪几组培养良好的记忆储存习惯,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哪几组提高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哪几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能力等。教师根据这样的分层来分层设计课堂、单元、阶段学习中的提问、作业、练习、测试。这样,对一些由于精神涣散、意向不定的学生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使其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将精力集中到固定的可以达到的方向(目标)上,学会独立安排,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增强意志力,形成持久内驱力。

3.2.3 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备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巩固训练到作业布置,都坚持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果说前两个分层是备课环节中的备学生、备教材活动,那么这个分层施教则是教与学在上课环节的结合活动,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方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各方的“分"环节,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分层中,要首先处理好小组的分与全班的合。教师要借鉴复式教学的模式,在一定阶段,将学生由传统的“单车道”运行,按分层分成“两车道’’或“三车道"运行。即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师的直接教学——动;另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或口述的学习要求,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静;还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静。教师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的结合点上,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协调好“动”、“静’’的对象和“动"、“静"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动做到“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且相互促进,互不干扰。

其次,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一些共同的内容实行全班同时听讲、阅读、思考、练习。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时30分钟全班授课,15分钟分组指导;有时A、B组只听课15分钟,30分钟自学、提问、练习,而C组听30分钟课,练15分钟。再次,教师使用板书、幻灯将全班共学内容、各组异学内容分别展示,分别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内容完成自学并鼓励其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超层次目标内容的学习,尤其要注重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使学生分别获得适合其个人需要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按分层后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及延伸段开展适合各层学生差异的教学活动,利用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努力做到整个课堂的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再次,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面向全班统一标准,课外作业分层设计。最后,考查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每份卷都分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类,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

3.2.4 课外辅导分层

学科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分层次辅导。如帮助A组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帮助B组学生成立互助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帮助C组学生成立补差辅导小组,进行补偿性辅导。辅导实行分类型、多样形式的辅导,使自学、讨论、上课、讲座、选修、竞赛;课内、课外相结合,或个别指导、或分层补救、或小组互助,灵活安排,对症辅导,讲求实效。

3.2.5 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加以鼓励,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例如在同一份试卷中,设计A、B、C组共做题60分,各组易做题40分,选做高一等级题(如B组同学选A组题做)正确无误者酌情加卷面分2-10分,并要求学生在姓名后写上组别,以便于评卷批改。

4.结束语

在学习有限,发展无限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务必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务必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务必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发展空间,满腔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公正地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有障碍者,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沟通的育人过程。这样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有效的教育和有效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在分层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自我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新元.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J].成功(教育),2008(05).

[2]王巧珍.运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J].教育科研论坛。2008(08).

[3]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4]林正富.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学科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8(06).

[5]陈伟.运用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J].中国民族教育,2008(06).

[6]张冬毅.对素质教育之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学大众,2008(04).

[7]常晓东.注重因材施教彰显学生个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8(04).

[8]黄婕,资芸,陈依灵,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02).

[9]陈宇新.分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10]刘延民.浅谈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J].职业技术,2008(06).

[11]宋林,杨莹.浅析分层次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

[12]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2).

[13]张润彬.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J].职业技术,2008(02).

[14]许杰.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15]徐绍山.谈新课程实施中的“分层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16]王丽娟.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