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包括哪些环节:透过“赵氏孤儿” 看晋国政局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6:17
  《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写的杂剧,《赵氏孤儿》的故事因此传播开来,而故事的原始资料正是出自《史记》。

赵氏一直是晋国的重臣,到晋襄公时赵盾任国政,左右晋国的政局。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欲立襄公的弟弟雍。当时雍还在秦国。太子母日夜啼泣,叩头对赵盾说:“先君何罪,为什么放着亲生的儿子不立,反而另求君主?”赵盾害怕其宗室与大夫的反对,只得立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晋灵公逐渐成熟,而且变得骄横。赵盾多次奏谏,灵公不听。有一次,灵公吃熊掌,宰熊的人没有把腼煮熟,灵公就把膳食的人杀了,让人把尸体拖出来,恰巧被赵盾看到了。灵公生怕赵盾把这事说出去,因此欲杀赵盾。有人向赵盾报告了这一消息,赵盾得以逃跑。此后,赵穿杀了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这就是成公。有些史书上说“赵盾弑其君”,是不真实的。赵盾返回,再次任国政。到晋景公时,赵盾已去世,他的儿子赵朔任国政。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以“弑君之罪”欲诛赵氏。屠岸贾曾受到晋灵公的恩宠,到了景公时官职为司寇。他遍告诸将说:“尽管赵盾不知道弑君之事,但他是贼首,不可逃脱弑君之大罪,现其子孙在朝,请诛之。”大将韩厥表示反对,说:“灵公被害时,赵盾在外,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诛杀他。今诸将听信了你的话,欲诛赵盾的后代,这并不是先君的意思,而是制造混乱。臣有大事国君却不知道,是无视君主。”屠岸贾不顾韩厥的反对与诸将杀害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氏满门遭斩。

其时,赵朔妻即成公的妹妹,有遗腹,不久在宫中生子。屠岸贾知道这个消息,在宫中搜索。由于程婴、公孙杵臼的竭力协助,采用调包计,并以公孙杵臼和另一个婴儿的牺牲为代价,才得以保存了赵氏孤儿。这就是后来的赵武。

15年以后的一天,晋景公做了一场噩梦,惊恐异常,大叫而醒,但却从此一病不起。当时在桑田有一位神巫,晋景公就召其入宫占卜,神巫所卜和晋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晋景公惊惧地问他该怎么办。神巫无可奈何地说:“这鬼是先世功臣,是有威德的大厉鬼,又正值愤怒之时,制伏不了。”晋景公又问:“那寡人的病体吉凶如何呢?”神巫说:“小人冒死直言,您的病很重,恐怕吃不到新麦了。”这时屠岸贾在旁边,他生怕晋景公“丢车保帅”牺牲自己追祭赵衰,就厉声呵斥道:“你这完全是妖言惑乱国君,君王若能吃到新麦,你当死罪。”即刻把神巫轰出宫去。晋景公还是不放心,就又占了一卦,结果说是兴大业的功臣中有不顺心的后代在作怪。晋景公就问韩厥,韩厥知道真正的赵氏孤儿还在人世,就对晋景公说:“在晋国断了香火的功臣大概就是赵氏吧?从古时一直到晋成公,赵家世代立功,但是在您这一代却把他们给灭了,老百姓都很可怜他们,所以占龟也是这样显示的,请您认真考虑这件事。”于是景公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诸将对景公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你身体有这样的小毛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出来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于是,赵武复出,与程婴遍拜诸将。这一次是诸将反过来与程婴、赵武一道攻屠岸贾,灭其族。赵氏重新登上晋国的政坛。

以上是赵氏在晋国政坛上大起大落的史实。

为什么赵氏在晋国的政坛上会出现如此大起大落的局面?笔者认为绝不仅仅是屠岸贾所为。

从杀害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赵氏家族,到到处搜索赵氏孤儿的整个过程看,责任好像都在屠岸贾,其实背后有晋景公的活动。如同秦桧与宋高宗谋害岳飞一样。设想没有国君的命令,屠岸贾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吗?15年后,在即将重立赵氏前,诸将对景公说过一段话:“昔下宫作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何为“矫以君令”?可以理解为对君王的命令在执行时“扩大化”了。也可以理解为“假传圣旨”。这是大臣们为晋景公开脱的。中国历来“为君者讳”,就是君王了的再大的坏事,也不能说是君王做的。赵氏孤儿赵武被解放出来,赵氏重新登上晋国政坛,表面上看源于君王的一句话。其实,景公是将杀害赵氏的罪责转嫁于屠岸贾,“丢卒保车”。

屠岸贾是王权的牺牲品。

透过“赵氏孤儿”,我们看到晋国的政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经过15年,晋国内的形势已大不相同,人们对赵氏的仇恨不仅由于时间的长久早已淡化,而且由于赵氏所受到的打击普遍产生同情心理,相反的对得势者屠岸贾的所作所为产生厌恶心理。用现在的话说,屠岸所推行的政策引起公愤,人们反而怀念起赵朔时期的政策。景公欲立赵的后代,并不仅仅是景公的疾病起因,实际上只是一种顺势而为。巫师敢说话了,韩厥也敢说话了。

中国历来有好多事都是借迷信起事的,陈胜吴王的起义,不是派人在鱼肚里藏字,又派人躲里庙喊“陈胜王,大楚兴”吗?元末农民起义,将一个刻字的石人藏在黄河泥土中,上书“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此处也是。

这个历史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请看下面一段叙述:“赵武续赵宗二十七年,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十三年,吴延陵季子使于晋,曰:‘晋国之政卒归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在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新兴地主阶级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又重新集聚了力量,终将取得政权,三国分晋是历史的必然。赵氏孤儿被解救出来,是应运而生。没有赵武,也会有几国分晋。从“赵氏孤儿”这出历史剧中,我们看出了历史进步的端倪。

同一个当权者,时间长了他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这件事具有典型意义。赵氏的大起大落,中途并没有变换国君,一直都是晋景公。一个人的思想15年时间的前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设想一下,15年前如果找到赵氏孤儿,景公是立他还是杀他呢?答案应是不言而喻的。

任何事物都会走向自己的另一面。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月亏则盈,只是有待时日而已。

此外,作为赵氏有一条教训应当记取:树大招风必致摧毁。屠岸贾为什么那么积极地要诛杀赵氏,这不仅是景公的需要,也是诸将的共识,因为赵盾在晋的权力过大,尽管没有做什么坏事,但不整他整谁呢?于是就找到了足以治赵氏之罪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