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传导机制:从脚下的比基尼扯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8:07
记得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穿着拖鞋到处逛了,那是70年代末吧,彼时的中国国产拖鞋大部分是笨拙的浴室塑料拖鞋,既不舒服也不美观,显然无法穿到盛夏的街上去。那个年头的干部们,多会配置(或说是发放)一双皮凉鞋,这显然高贵多了,尤其在上海特别流行——黑棕色皮凉鞋上还有条高至膝盖下的深色袜子,这在当时大抵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微微带着一股体制内风情。
但在青少年中可就不一样了,那几年,由南洋的商人经广东沿海尤其是汕头、湛江等口岸带进来的人字拖,很快就风靡了学生市场,那厚厚的泡沫底让丫片子异常舒适,色彩斑斓的图案成了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每个人的脚背上,也晒出了浅深分明的人字印。满校园里都是叭嗒叭嗒的拖鞋声,校长不得不宣布禁止穿拖鞋入校门。讲时髦的同学不得不就范,可有些寒门学子就惨了。记得班里一位只有衬衣没有冬装的可怜儿,寒冬里也只能穿起那双三块五的人字拖,长了冻疮也没辙。这种夹脚的拖鞋对俺们不仅仅意味着自由、凉爽和花俏,也是当时最经济的脚底选择,其中最便宜的蓝白拖鞋最能体现人人平等、兄弟无间了。
许多年以后,俺忽然恍惚猜测台湾人在大陆创办的廉价“蓝与白”快餐,以及那曾经出过很多台湾风格歌手的“蓝与白唱片”,是不是在向蓝白拖鞋致敬?来自台湾的朋友对我说过,蓝白拖是台客族的圣品,地位相当于基督教徒的圣经或回教徒的可兰经。看看那些从澎湖到高雄的打工仔,穿着拖鞋骑着摩托在常年的炎夏中招摇而过,实在很侯孝贤。又有人考证说,蓝白拖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和东南亚外籍劳工的涌入,被这些无产阶级们迅速传播到南海各岛,成为台湾文化的一大输出。
起源何在的争议,俺管不着。在向南洋的探索中,俺总是经常换上当地的人字拖,穿行于城市乡村,河潭绿野。每当看到俺比当地农民还要黑的脚丫子时,村口摆着饭菜摊档的大妈,常会怜悯地多给我加一块咖厘鱼肉。
在泰国曼谷、菲律宾马尼拉这样的都市,人字拖也是相当程度的阶层象征。轻轨里的办公室女郎和西装革履的新晋青年,绝对不可能裸出天足了,甚至在曼谷的夜店,马尼拉的赌场都会禁止人字拖入场。只有在淫逸放松的海滩,守在酒店门口的侍应生才不会盯紧你那双貌似已经踏了无数尘土历经沧桑的拖鞋,因为这时劳工本色的人字拖已经转换角色,成为脚上炫耀的斑斓比基尼,有那种不管不顾的劲儿。而解放了的天足,实在也是受不了不管是DOOPIE还是丑鳄鱼那样奇奇怪怪凉鞋的束缚的。
说起海滩和比基尼,俺想起了20年前在大理旅行的日子。那时候大理刚刚有了洋人街,来旅游的男士们总想去看看下关的洱海浴场,原因是尽管本地女孩还穿连身泳装,但所有洋人街的女孩都会穿三点式扑通入水。俺在想,大理的姑娘比那些眼馋的男孩幸福,可以早早就有漂亮的示范,激励人去实现身体解放之妙。
不过,今年俺还是碰到过一个比基尼禁区。俺当时住在马来西亚新首都的一家新落成六星级酒店,这里有着极其完备的文体设施,那4.4米深的泳池也非常棒,住客免费。然而看到女孩们都穿颜色保守的TEE和短裤下水,甚至男士们也穿快到膝盖的短裤,俺不由得为这穆斯林的腼腆而踌躇了片刻,犹豫着要不要穿着俺那五彩的三角泳裤出现。。。最后决定,得了罢,还是做个臭不要脸的外国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