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奇缘的演员表:苏作乱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41:24

苏作家具这词,说的是苏州工的家具,更确切地说是苏州工的硬木家具,有藏界的朋友对我讲,以前,外地人听见苏作这两个词,眼里就会放光。但是,如今的苏作,在家具圈里有个另外一个别有意味的名字,仿古家具。打个比方说,现在去各处红木工坊里兜一圈,便会以为自己是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了。

 

这是正宗明款的,那是原版清宫的,当代苏州人在盛世的当下依然坐在明代文人的椅子上,睡在清朝状元的床上,这多少有点是把苏州人自己当成了假古董,把家当成了明清博物馆,真要命。

 

有点层次的人现在知道了,全达芬奇那种家叫“杯具”,清一色红木那种家叫“餐具”,混搭似乎是一件很长脸的事情,在一大堆洋品牌里,放上一个明清人的设计品,让中为洋用,沾沾自喜,其实,就是在一大堆白人里,挤上一个黄种人,冒充“海龟”而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欧的设计师汉斯•维纳尝试将现代元素注入中国明代家具的时候,全国人民还在上山下乡破四旧,苏州人还在割猪草,撑泥船;九十年代,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国扩张商业版图的时候,苏州人尚且满足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当荷兰设计师本•范•伯克尔从中国太极图案中获得灵感,制造出获得德国红点大奖的概念沙发时,苏州人正在无比羡慕洋品牌,爱上现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达芬奇们。

 

以前曾有朋友困惑地问:宜家家具的品质并不好,为什么转了一圈,那么多人还是买了?我说,真正感染你的是宜家表达出的生活方式,简洁的家具线条、小碎花的窗帘、柔和的灯光、精美的餐具。那些日子,宜家一度有点像“文化大革命”,有人就是买个晾衣杆也要冲去宜家,那时长三角一带人人都很北欧。

 

现在,北欧人还在,却还多了“八国联军”,美式的餐厅、法式的客厅、北欧的酒吧、日韩的卧室,在那些家里,每一个主人都是沦陷后的圆明园,但是,每个人都傻不楞登,喜气洋洋。

 

什么才是当代苏州人的家,什么才是当代苏州人的生活方式,时到如今,鲜有大师能真正回答。苏州人,无法不面对传承至今的经典作品,但是,更有责任去发现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新的生活方式。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太湖的风帆,大运河的号子,真心实意地热爱生活、表达自己,就要用现代的手法,表达我们的传统,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苏作。

 

真正的苏作或许有两个极端: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看都不看。其实,这才是真实,因为人们的生活态度不同,每人各有喜好,这是生活的丰富。

 

苏作是家的细胞,家是社会的构件。要说传承与创新,我看,还不如从重新考量苏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