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月溪你的爱逆光而来:死亡阴影下的珠三角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30:31
 

死亡阴影下的珠三角制造
 


 

  也许这种艰难正是产业升级的契机

 

  “大多数企业都感到绝望了。”香港中小企业总会名誉会长、东莞润田服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启辉这样来形容他的行业眼下的状态。

  7月1日的出口退税调整,8月23日“44号文”的正式实施,使像洪启辉这样的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主明显感觉到了经营压力倍增。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港商张树鸿的自杀事件,又令这个行业染上了些许悲凉的气氛。

  死亡可能是个意外,但对于活着的众多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必须面对的是在越来越清晰的政策导向下自身的一场艰难的转型升级。

  一个玩具厂老总之死

  平佛加油站后的利达工厂门口,偶有一两人进出。留守的保安说,这里的工人已经全部遣散。工厂门口对面的墙上,贴着一些其他工厂的招工启事。据说在张树鸿死后的那两天,工厂门口就有不少其他工厂过来招聘劳工,不乏远在东莞、深圳的外地企业。

  8月2日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召回96.7万件铅含量超标玩具。8月11日,张树鸿被发现在位于南海工厂的仓库里上吊身亡,警方未公布张树鸿自杀原因,但传闻此事与玩具被召回有直接联系,召回玩具让公司的损失达3000万美元。

  工厂门口一名中年男子用手指了指天,“顶天柱没有了,大家都各奔前程了。工人们都舍不得他,老板确实人好。”这个昔日佛山第二大玩具厂和最大的“来样加工”玩具厂在轰然倒塌之前已经达到最鼎盛的时期,三个工厂的工人多达数千人。

  珠三角是中国玩具出口基地,仅南海一区就接近中国玩具出口的半壁江山。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玩具厂之间价格竞争激烈,此间玩具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日趋微薄。玩具企业似乎是整个加工贸易企业的一个缩影,加上贸易壁垒、关税增加、政策调整等因素,令这类曾经成就珠三角昔日辉煌的企业处境堪忧。

  企业三年没钱赚了

  洪启辉的日子显然也不好过,2003年是他企业的一个转折点。

  此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鼓励来料加工,既免税又免台账,当时办企业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1987年以后,国家招商力度更大,土地也开始可以买卖,因此有更多人尤其是外资进入,他就是在1995年进入内地市场的。

  但是,从2003年开始,洪启辉就感到来自政策、劳动力、电等配套设施供应的不稳定。

  政策上,政府从2003年开始收紧。紧接着,2004年开始调整退税,这两年又一再调整。洪启辉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玩具产品为例,从去年9月,出口退税率就从17%,改成13%,最后改成11%。而一般工厂的毛利率大概是15%左右,纯利可以做到4%的话就不错了,加上人民币升值、工资上升、政府费用增加等各方面的费用成本上升后,企业可以赚到2%的纯利,也算很好的了。但退税减少两个点,就把他们的利润全部吃掉了。”而且“从我们知道这个政策到执行,才两个星期”,为此,他损失了一份合同总金额50万美元左右的订单。

  而在今年7月我国最大的出口退税削减政策实施未满一个月,国家又宣布了将于8月23日起开始实施最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政策紧缩方案,使洪启辉的公司更加雪上加霜。因为方案中“台账保证金实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大的影响,“以我们企业来讲,一年1000万元左右的保证金,占流动资金的8%到10%,公司压力很大。”而且现在也不能由银行担保。

  再加上电费增加、工人工资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些使企业在过去三年可能都没钱赚,而是处于‘挨’的状态。”洪启辉表示。

  根据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数据测算,广东全省预计有加工贸易企业近8万家,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港澳台资企业就约有6万家。因此,洪启辉的公司正是加工贸易企业境况的一个典型缩影。

  升级过程中的阵痛

  在此背景下,加工贸易企业纷纷谋求出路。政府和专家学者也大力鼓励转型升级。但是近30年形成的加工贸易现状要改变绝非一蹴而就。

  如果想转移生产基地,比如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建议往工业园转移,把东莞模式、深圳模式复制到这些地方,但实际上很不一样。洪启辉做过假设,物流上,从东莞搬到湖南或江西,由于出口都要经过深圳盐田港,成本将比留在东莞高很多——原来运费将从占成本的4%提升到10%,他宁可将这个成本用于提高工人工资;人才上,现在的企业大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人越来越难招到,如果去了其他地方更招不到人。至于迁到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这对中小型企业基本不可行。一个明显的障碍是:“越南请工人更难,而且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怎么能一下子找到这么多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洪启辉说他很多朋友曾去越南投资但都失败而归。

  在企业感到很受伤的背后,是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各贸易大省的利益得失。同时,有关人士在对照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后发现,加工贸易政策每20年左右就会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目前就处于第一次重大调整期。

  因此目前一个普遍共识是,长远来看,如果珠三角不利用当前的契机进行产业升级的话,未来的发展非常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