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电影图解:八正道.六度简介.“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15:16

八正道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勤 正念 正定
八正道与身语意三妙行的关系如下表∶身妙行---正业, 正命, 正精进语妙行---正语, 正命, 正精进意妙行---正见,正思惟, 正念, 正定,正精进 八正道与戒定慧学的关系如下表∶戒学---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定学---正念, 正定, 正精进慧学---正见, 正思惟, 正精进.

1、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通过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静寂)来鉴定见解的正确性;

2、正思维。

又称正志、正思、正分别等。通过正见的原则使得心中勿起贪、嗔之念,这是清净意业的功夫;

3、正语。

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这是清净口业的功夫;

4、正业。

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这是清净身业的功夫;

5、正命。

顺从佛陀的教导,远离五种被认为不正当的职业(相互标榜、乍现奇特、占卜巫术等),从事正当的职 业来获得生活的来源。

6、正方便。

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盘的理想境地;

7、正念。

系念正道,不起邪念;即是以不净观等方法,摄心制心,使之不受外物欲念所动摇;

8、正定。

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即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的教义。佛教并不反对其他的宗教,凡是能有助于个人修行的都可以融汇与佛教中。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要的一道,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



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印经是法布施生智慧.放生是无畏布施。救济病苦是财布施,也是无畏布施。


勤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六度简介

第一是布施(Dāna)
有三种:(一)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二)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三)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īla)
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指要遵守方法,遵守戒律.

第三是忍辱(K□anti)
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四是精进(Vīrya)
即不懈息地努力,不断的进步.

第五是禅定(Dhyāna)
即心有主载.有定力.不会被外界而动摇.

第六是般若(Prajñā)
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一切布施中 法布施第一
诸供养中 法供养第一
诸多功德 放生第一 .
一个人要做 大的功德 需要有因缘才行
而放生 只要时间 地点允许 都可以做 而且其功德巨大
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放生功德三种布施,一概俱备。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什么意思?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报恩无尽啊!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问:为什么说末法时期的众生,大多数要修净土法门才能获得解脱?

    答: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他在《大集经》里面,也等于现在人讲的预言,他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说的。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仔细观察,末法时期修学其他法门能不能成就?我不必说,诸位心里都知道,修其他法门能不能把贪瞋痴伏住?再告诉你,贪瞋痴纵然能伏住,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贪瞋痴要断掉才能出六道轮回。那你就想想,断贪瞋痴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净土法门最殊胜的地方,就是贪瞋痴不要断,伏住就能往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都没有的。伏烦恼容易,断就太难了,这是自己可以试试看,你就晓得了。我们只要这一句佛号能把贪瞋痴压住、伏住,就能够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教”非常重要,教理要不透彻,修行人大多数都是盲修瞎练。佛法修学,清凉大师讲的四个阶段,“信、解、行、证”。现在人多半修行,信,不是真信;解,没有理解;换句话说,半信半疑又不懂得经教,他就修行了,这样当然盲修瞎练的多。真正能有成就,真正能开悟,不容易!非常非常困难。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看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天天讲,比我们辛苦。他老人家在世一天讲八个小时,我们今天讲四个小时,还只有他一半,比不上。经论里面记载,佛陀在世每天“二时讲经”,二时,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所以它一时等于我们现在四个钟点。我们现在叫小时,印度的时大,白天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三时;夜晚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它是这样分的。所以二时讲经就是八个小时。我们才知道佛陀那个时代,大家真的是精进,每天听讲经八个小时,自己用功修学八个小时,每天十六个小时,天天不间断,他才会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