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妖鬼的办法:扬州八怪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1:19:10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15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15人的雕像。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县 ,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为〖朱草诗林〗。是金 农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 ,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作品面目有多 种,尤以画鬼著名。《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 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 漫画。袁枚、姚鼐、钱大昕、翁方纲均为之题咏。兼能诗,有《香叶草 堂集》。妻方婉仪,子允绍、允缵皆善画梅,有〖罗家梅派〗之称。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 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 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 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 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 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 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 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 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 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 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 〖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 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好游历,〖足迹半天下〗。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但不少作品由罗聘代笔。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 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刻印。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黄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 ,福建宁化人。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 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 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 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亦善画山水、花鸟。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 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高翔(1688--1753),号西唐,又号樨堂,一作西堂,江苏扬州人 。终身布衣。晚年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书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 为友。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云:〖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 死弗辍〗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 左 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 诗集》。

高凤翰(1683~1748),原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自幼能诗画,诗宗陆游,画先从父,后从胶州李世锡、淄州靳秋水、安邱张氏父子等,早年即已成名〔清雍正六年(1728)以前的画,现各地珍藏多幅〕。19岁时,中秀才,后应乡试不第。雍正五年,应“贤良方正”特试,名列第一。赴任前,漫游山东、河南、江西等地,广交名人,并有诗集《击林集》、《湖海集》。金石书画造诣很高,治砚更有独到研究。
雍正八年至十一年,高凤翰以安徽歙县县丞试用。十一年,调安庆府监修学宫。后经两淮盐运使卢雅雨保荐,以县丞职任泰州坝监制,即巡盐分司,直至乾隆二年(1737)。其间,曾往来于扬州、泰州两城,画《邗沟春风》、《岳台春晓》、《大耄图》、《小五岳图》、《坝上图》等名作,创作《屠户谣》、《捕蝗谣》、《苦灶行》等状写生民疾苦的诗歌,并于泰州琢砚90余方,将所蓄165方砚拓为砚图,辑为《砚史》4册。后因卢雅雨案牵连入狱3年,并染风痹,右臂病废,即以左手作画、写字、刻印,自号“尚左后生”“废道人”等。乾隆二年至六年,主要在扬州、苏州度过,曾借住卢雅雨未结案时的住处董子祠,以卖画为生。乾隆六年,返故里,以养病为主,间有画作,并汇辑汉印约5000方,补充完成《砚史》,收集齐鲁先贤书画为《桑梓之遗》3册,集本人诗稿2366首,分为6册、39卷,后人雕为《南阜山人全集》。乾隆十三年冬,殁于家,葬于胶州西辛置岭。10年后,郑板桥为其书墓碑文。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号墨仙、苇间居士等,淮安人,寓居扬州。一说“扬州八怪”之一。21岁时,中秀才,后屡试不第。初以教馆谋生。能诗,参加曲江文会,为“曲江十子”之一。中年以后弃教从画,名声日噪。擅画芦雁,时称“边雁”。雍正为亲王时,室中曾悬边氏所绘4幅芦雁画。雍正初年,作《苇间主人泼墨图》,每与文士唱游,便请其题句,先后题咏者达80人。他曾在扬州虹桥舟中作画,若干游人便驱船聚来观看,传为美谈。雍正年间,他曾游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经常往返于淮安、扬州之间,与扬州诸画家交往甚密。
乾隆二年(1737),边寿民苇间书屋筑成,华新罗等6人各作《苇间书屋图》1幅,有50位名流题咏其上。69岁时,逝于寓所。有《苇间书屋词稿》,收词27阕。又有《苇间老人题画集》1册,为后人从其画幅中录出,收其诗70首、词35阕、跋语3则。 杨法(1696~?),字已军,号孝文、孝稚,又号白云帝子,南京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同金农、汪士慎、高翔等人有交往,常往来于南京、扬州之间。他颇有学问,眼界很高,布衣终身。工书法,篆书多用曲笔与颤笔,笔意高古;隶书与金农之漆书类似,古拙冷硬,布局奇特;行书则疏朗灵动,极有章法。他曾为扬州盐商徐氏所藏周太仆铜鬲写释文(华喦为鬲作图),为扬州五亭桥南侧的“贺园”题名(同题者尚有龚半千、李鱓、金农等人),亦曾在扬州东城“黄园”书写“桐间月上,柳下风来”联。 李葂(?~约1755),字啸村,安徽怀宁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少年时考中秀才,名列第一。作诗迅捷,新警隽拔。安徽俞姓巡按曾试其诗,他立成七律30首,俞大惊。卢雅雨官皖时,最常识的文士,一为高凤翰,一为李葂,后卢官两淮,李葂便来扬州。卢后因故获罪,李感知遇之恩,留连扬州,以才名为盐商所罗致。他曾云游苏、浙、皖等地,但常住地为扬州和南京。卢重任两淮盐运使后,李仍在扬州,并请卢为其《啸村近体诗》作序。后受卢之荐,应博学鸿词试,未取。清乾隆十六年(1751),李又受卢之荐在龙潭面见皇上试才,受赐荔枝色缎1联、荷包1对。十九年后归里,病逝。
李葂诗书画均佳。郑板桥罢官归来,他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联见赠,一时目为绝对,流传久远。有诗集辑诗160余首,秦大士称其诗“娟秀宜人,刻镂工巧”。 华喦(1682~1756),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扬州八怪”之一。出生于工匠之家,少年时即为工匠,为窑瓷绘画。家乡祠堂有他的壁画,至清道光年间依然完好。21岁时,至杭州,曾作《爱鹤图》、《啖荔图》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去京师、承德、津门等地谋求发展,落拓而归,定居杭州。42岁时,妻亡,为生计所迫,只身至扬州卖画,常住扬州员果堂之“渊雅堂”。一度卖画生意不好,一年除夕不能返里,员氏以300铜钱为其压岁钱。后因他花鸟画受恽南田的影响,有清新、秀丽、疏宕、空灵情致,号称“新罗派”,求画者盈门。其山水画与花鸟画意境相似,有清疏空灵气息;人物画,因其诗宗宋人,有宋代文坛故事多幅。
华喦40~71岁间,常奔波于扬州、杭州之间。客居扬州时间一长便想念故乡,回家后生计无着即赶往扬州。70岁那年,又来扬州卖画,当年生了一场大病,次年返里,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病逝。代表作有《列子御风图》、《松韵泉声图》、《寒竹幽禽图》、《银湖吹梦图》、《村童闹学图》等。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陈撰(约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因居杭州,有“钱塘陈撰”印。一说“扬州八怪”之一。曾从毛奇龄学,与杭世骏等友善,早年颇具才华。后以诗画流寓扬州,先依商人项氏,后住程梦星之“筱园”10年。晚年被盐商江鹤亭延入“康山草堂”,直至80岁时归里。
陈撰一生为富商门人,画作不多,但章法奇妙,清新简淡,具淡远之致。尤精画梅,间作山水。清雍正二年(1724)曾作《水仙图》,乾隆七年(1742)作《花卉册》。故宫藏其《菊石图》,上有题句“高枝疏叶耐霜寒,不与凡花一样看。若遣青衣供俗眼,任他墙角闹鸡冠”,为其一生之写照。 闵贞(1730~约1787后),字正斋,江西南昌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12岁时,父母相继过世,他便学写真,追写父母遗容,并悬挂致祭。他曾游历汉口、京师、扬州等地,在扬州卖过画。其人物画近于黄慎作品,扬州博物馆所节藏他的《八子观灯图》,粗笔写意,粗看与黄画无大区别。亦擅花卉、山水,作品不多见。他不愿随便为人作画,对贫贱知己常主动着笔,对富豪骄人则多方推托。工书法,行草潇洒流畅,为人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