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级大黄蜂变形:谈谈我为什么支持人民币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29:49
首先列举目前经常被说到的人民币升值的坏处:
一:还是老生常谈的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的问题,大致的说法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后,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就会相对应的减值。我这里要阐述四点:
1:人民币只是兑美元升值,前段时间兑欧元甚至还保持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不代表美元兑所有货币都贬值。3:外汇储备是不能在国内进行二次汇兑消费的,只能在国外进行投资消费。如果国外美元保持稳定,中国的三万亿外汇储备也能保持稳定,如果美元兑世界所有货币都贬值了,那么央行的外汇储备肯定要贬值,央行就要进行外汇储备的投资,以增加收益。4:外汇储备不是央行的资产,是原外币持有者早在中国需要按央行制定的汇率去用外币去换人民币,这部分外币就是央行的外汇储备。原外币持有者到一定的时间会拿人民币到央行去换取外汇,如果人民币升值,央行就拿不出足够的外币,这就是央行的损失。并不能转嫁到国民身上。
所以人民币升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显然是被夸大了。如果真有损失,错的是在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升值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从而影响出口制造业,进而影响就业。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制造业肯定是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出口商和制造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材料的上涨,人工费用的上涨以及物流成本和税收的过高。

接下来谈谈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一: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出口的外汇盈余和FDI,从这几个月看,真正的热钱是在减少,而不是增加。热钱等于外汇占款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FDI,这几个月看,这个结果是负数。
央行收到外汇就要按央行的汇率来对冲,人民币越是升值,流入市场的流动性就越少,对缓解通胀是有利的。

二: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胀。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大部分的原材料和农产品都需要进口,人民币升值后,进口成本就大大减少,能够缓解制造业成本上涨的压力,也能抗击通胀,对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时间有限,粗略的谈了几点。有时间愿做补充。  政府为什么不让人民币升值,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保持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发人民币。稀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

我为人民说话。。。。。。 对内贬值一个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天量信贷以及央行收到的外汇按央行的利率来来对冲,这两个因素造成流动性的泛滥。商品少了,钱多了,对内自然贬值。

比如央行收到100美元,按照央行的汇率1:7.那么央行就要发行700人民币。如果汇率是1:5,央行只要发行500人民币就可以了。这样进入流通的人民币少了,老百姓手中的钱就值钱了。人民币升值恰恰可以收缩流动性。 我就按照你的话来说吧:贫困阶层就那么点钱,稀释不起。资本对于人民币多多益善,钱能生钱。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阻力会这么大,而且还挑动民族情绪,反对升值。 一个国家货币的价值,我拿中美来对比:这几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是10%,美国GDP的增长速度我们就按3%来计算。那么中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三倍。相差一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就应该是2%,一年就是6%。四年就是24%。所以别人批评我们人民币被低估,于实际价值不符。

至于我们的GDP是不是有水分,这个就不知道了。
 一:我要说的一点是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胀。中国所需要的原材料,大宗商品:(比如说铁矿石,石油。)农产品等都需要进口。从前段时间得出的资料来看,影响企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原材料的上涨,而并不是人民币升值。企业的成本少了,自然生产的积极性就提高,转移到老百姓身上就是商品价格的降低。当然价格降低还需要进行第二次的税制改革,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赋负担,还要创造一个公平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中国出口主要是靠人为控制汇率以及出口退税来维持。控制汇率的结果是人民币的流动性进一步的泛滥。出口退税的结果是中国的商品是国内重税,国外免税,这样企业就更不愿意开拓国内市场。靠这样的政策来鼓励出口,一方面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大,另外一方面是国内的流动性进一步泛滥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遥遥无期,产业升级和转型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商品少了,钱多了,不通货膨胀才怪。

三:富人还有财产性收入,穷人没有,只有工资性收入。况且工资性收入还需要还需要向国家缴纳一遍个人所得税,而财产性收入是隐性的,国家的征税还伸不到这里。就算神到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避税措施。所以,穷人的钱稀释不起。还有新增发的人民币大都流到了富人阶层,富人用这部分钱还可以去继续创造收入。第三点回答你上述的疑问,其实你的观点和我没什么两样。日本和我国不一样,他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电子类,汽车类等具有自己知识产权,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和转型,日元升值,对日本的经济提振会有影响。而且日本是个岛国,是外向型经济。他们这样的岛国也适合外向型经济。而他们这些产业也关乎国家经济的命脉。而一些普通的消费品日本是恰恰需要进口的。所以日本的出口经济并不妨碍国民的日常生活。
可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有庞大的人口,资源也比日本丰富。现在的关键是完善社会保障措施,鼓励内需。还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减少税收,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
其实,从金融危机开始,中国的经济就更加转向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政府是做蛋糕,而不是市场的监管者。

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是因为可以鼓励美国的出口业,创造就业。这项事业关乎奥巴马的前途。其实美国的这项政策在美国国内批评的声音就很大,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至于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如果美国进行一次QE3,美元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就会贬值。对外汇储备就有影响,至于我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现阶段,还是可行的,当然了,现在升值确实晚了,早几点升值就美元现在CPI的高涨。(补充一点:CPI的高涨和天量信贷,税收,流通渠道,融资环境等都有关系。) 内需不提振,中国经济就不是良性的。

现在的情况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糟,企业原材料上涨,融资成本的提高,人工费用的上涨。
(金融危机时候的4万亿财政政策和天量信贷80%都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 一: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鼓励个人创业,鼓励办乡镇企业。当时具体体现在:金融资源的分配倾向于私有企业,金融机构的管理民主化,农村信用社由社员自己选出,允许非国有的机构提供贷款,甚至办理储蓄业务。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很多农户要搞非农业的创业都会受到金融支持,当时的情况是,农户家庭有干部党员或没有干部党员,在接受民间金融上没有区别。国家放开管制,由市场来决定。让国民自己去摸索来形成契约,政府只是起到一个监管者的作用,并不具体参与其中。所以,当时的财富相对来说还较平均,GDP并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还不存在人民币贬值说。(货币的价值参照我前述关于一国GDP的增长速度对应另外一个国家的GDP增长速度来决定货币的升值空间。)

二:用权利发家致富,初始于90年代,但90年代时期权利和市场还是相等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一个公平(相对)的环境中竞争,国家的政策也并没有过分的向国有企业倾斜。在这里我阐述下90年代的发展模式:政治背景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民营经济相对来说还是可以得到资源)经济分配原则,变成了相对的政治分配资源。后来的模式就是转向以土地财政、强迫征地、大规模城市规划。在这个时候,国家发展经济的模式变了,但还至于权利决定胜败,当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开放的。

三:后来的阶段:政府过度的干预了经济,催生了大规模的行业垄断,形成了大量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滋生官员的腐败,已经在阻碍良性的经济发展,并且损害老百姓的福利提升。政府自己在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

以上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