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常见问题:"最坏"的时候到了吗?近期大盘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5:40

"最坏"的时候到了吗?近期大盘解析

2011-09-14 01:46  作者:博览资讯·

 现在到底是不是“最坏”的时候呢?

随着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全球市场刚刚经历了一个极端动荡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数据或现象来证明危机没有结束,同时,也可以找到同样惊人之多的数据或现象来证明这已经是“最坏”。所以,预测,永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我所跟踪的全球风险指标出现了“异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场“与08年金融危机级别相当”的金融动荡正处于爆发“前夜”——时间跨度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1月前后结束。

    从历史数据来看,外围市场动荡趋势往往领先或同步于A股。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A股与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趋势的相关性已明显提升。所以,作为A股中期趋势的“前瞻”指标,我们必须注意提前规避中期“可预期”风险。

    “有意义的固定序列”

预测危机很容易,预测危机爆发的时间很难;发现泡沫很容易,判断泡沫何时破裂很难——任何时候,时点判断都会是一道难题。

依据过去五年历史规律的总结,试图解答这道难题。不过,逻辑合理性不等于结论可实现性(反之,逻辑不合理不等于结论不可实现),所以,希望各位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最坏的打算一定是最稳妥的策略。

近期,有两个数据引人关注:

其一,美元指数在近一周内强烈反弹,一改此前萎靡震荡的盘局;
其二,短期美债收益率创出史上最低点,书写了世界金融史的新篇章;

    这两点变化预示着什么?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这代表了欧债危机进入了“新阶段”;代表了避险预期继续“升级”;这代表了欧元正走向崩溃等等……不过,如果我们把过去五年的数据放在一起来看——将“看到”一场金融危机开始发生——现在开始,大概持续5个月。

美元与美债镜像监测图中所展示的是,美元指数与美债十年期收益率在过去五年的价格趋势。或许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两条无序的线条。不过,如果锁定“特殊时间段”,就会发现一些趋势变化的“固定序列”。
正是基于这一“固定序列”——推论是:未来五个月,我们将身处于一场全球氛围的金融动荡,可能性已经超过50%。

为什么我会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固定序列”,而不是无意义的偶然事件呢?

其一,美元指数代表着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锚”;
其二,美债收益率代表着全球流通资金的“流向锚”;

“锚”这个概念,我曾反复强调,简单来说——基准,一切行为的参照系。

要判断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趋向或趋势,首先我们需要找到持续有效的“锚”,并形成共识。否则,基于不同的锚,则会存在完全截然相反却合理的不同判断。当然,最终实现的只可能有一种结果,但结果的选择却是随机出现的,所谓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确定了两只“锚”——“价格锚”与“流向锚”,我们就可以“清晰”看到,过去五年内,两次危机时,金融市场是如何反应预期的“全过程”。进而,找到下一场危机爆发前金融市场反应预期的“行为前兆”。

从原理而言,就是这样。

因此,从行为层面而言,“2011年9月”与“2008年7月”、“2009年12月”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处于一场危机,某些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前夕,“危机模式”序列的循环初期。

请注意,“一个月后”雷曼倒闭了;“一个月后”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一个月后”,这一次会发生什么呢?

上帝兴许知道。

上述推导有一个前提,就是“锚”依然有效。金融市场本身是一个渐进变化的市场,有一天锚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基于锚所做的判断,某种意义上也是有预测边界的。

上述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未来是否真的出现危机”,而是我们既然能够“看到”——为什么不做好准备呢?

“水晶线”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拥有一个能够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不过,现实是,水晶球往往正确的时候和错误的时候一样多。

多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丁•阿姆斯特朗通过统计学画出一条全球经济“水晶线”。有趣的是,2009年3月以前,这张图所揭示的“未来”,基本上都灵验了。

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这家Princeton economic instituete 经济预测公司提出的“水晶线”指出,美国经济将在2007年见顶。有意思的是,他们所绘制的水晶线,时间序列周期非常整齐和有规律。而后的十年中,很多投资人都一直关注着这张图表,令人惊奇的是,很多时候,它一再神奇般的灵验。

我想说明什么呢?当然不是说——水晶线是万能的。事实上,2009年以后,我们会发现,事情正在起变化(QE改变了这个市场的一部分)。

我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市场,我们的经济,甚至于危机,都存在着一些潜在规律。大部分的时候会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去推倒。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改变的只是周期的长与短。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时点预测是有可能成功的。

    索罗斯的“警告”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索罗斯给出了一个“可选项”——希腊“破产”导致欧洲银行受到“狙击”,甚至比雷曼倒闭所引发的金融动荡要更严重。作为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学习者,我相信,看到了“相同的未来”,而进一步锁定的是这一幕将发生在“未来五个月内”。

与索罗斯看法相同的是——欧洲只有“统一”的央行,而没有“统一”的财政部,没有政治联盟,货币联盟是无法生存的。(详见《不要脸的危机》)要么,德国(或德法)“统一”欧洲,要么,欧元区彻底分崩离析。

在政界大佬们做出判断之前,欧洲银行业将面临“流动性危机”。所有投资人都会眼睁睁看着它们一步步走向死亡,而不会施以援手,甚至于欧洲银行之间也不愿去救助对方。

雷曼之死就是这样发生的。

要知道,雷曼虽然死了,但其他银行能够得到救赎,原因来自于美国联邦体制的“健全”,而欧洲诸国则不存在这一先天条件。所以,一旦出现危机,只可能发生自己国家救自己的银行,比如现在传言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拟定希腊破产后德国银行的救助计划。

这意味,一旦希腊破产,欧洲“雷曼”不是一个,而是一批。相信这是索罗斯认为比雷曼倒闭所引发的金融动荡要更严重的分析依据。

希腊,还能够熬多久才破产呢?当希腊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了100%,我们似乎可以认定,这一天只在朝夕。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这些——过去三天,全球金融市场究竟为什么陷入激烈动荡?原因就非常清楚了。 
  A股继续“迷失”等待十月“转机”

    毫无疑问,时下主导A股趋势的预期来自海外市场的金融动荡。

  幸运的是,A股市场内部流动性已经陷入低迷,无论上涨或下跌都缺乏持续动力,表象是抗跌或抗涨。另一方面,希腊债务危机尚未演化成为全球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而只是在预期层面上来回拉锯,进而,对于A股来说,缺乏直接传导的变因。

  不过,未来数月,这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抗跌”先锋,也是“抗涨”斗士

   我们八月判断《八月预测:稳守反击 静待下旬“脉冲”行情(可点击下划线再次阅读)》“失准”了——八月下旬并未出现当月高点。主要原因在于,预期中的资金脉冲量级远远小于此前判断。尽管对于催化剂的短期判断给予了正确的方向评估,但量度评估出现了较大误差,导致了最后的结论“失准”。

  从时间周期来判断,当A股错过了八月底这一时间窗口,那么下一次再发生趋势转化的时间窗口要递推一个月之后。在此之前,A股保持当前趋势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问题是,A股当前趋势是什么呢?

  从“V底”到“双底”,从“双底”到“双头”,从“双头”到“三底”……最后发现原来是“箱体”。这不是一个关于技术分析的冷笑话,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现每一天都很重要,似乎趋势总是决定于下一个判断,如果我们只是依赖技术分析去猜测,在过去十几天内,就会陷入上述这般的“猜谜”游戏。

   一般处于这种状况下,我更倾向于把时间周期拉长来进行判断:

   其一,从过去一个月来看,A股涨跌短周期波动频率、波动方向与海外其他市场基本同步。假定主流预期不发生偏移,这意味着,未来市场方向选择将跟随海外其他市场。

   其二,A股市场内部产生新的预期,取代海外预期影响,则可以自我选择方向。比如,内部流动性状态的进一步改善,或出现超预期的政策层面“催化剂”,或宏观层面形成“共识”预期。

   目前来看,后者得以实现的概率偏小。因此,倘若海外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即便A股目前非常“抗跌”,但依然会选择相同的突破方向,而并不理会所谓“估值偏低”。

   简单来说,九月份A股的趋势走向:在我们没有捕捉到流动性脉动的前瞻信号前,A股将跟随全球其他市场的脚步,只是量级上“受限”,而继续表现出抗跌或抗涨。由于我们对于海外市场的风险演化,更趋于悲观,所以,A股策略上,回避风险是首选。

  确定的是“低估”

  “跟着海外走”这一过程会持续多久呢? 不知道。

   我所清楚的是,无论A股内部流动性水平,还是外部流动性水平,都处于历史低点。

  内部流动性水平,参照2008年,当前新增资金强度处于历史地位。由于新增资金强度进一步减弱进而拖累市场趋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外部流动性水平,参照M2历史水平,当前增速处于2005年以来的历史低点。货币紧缩力度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如果现在还不是最低水平,那么除非看到更严厉的收缩手段出现。否则,这一低位水平的保持,本身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假设流动性水平决定了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高估或低估,那么A股当前估值水平必然是严重低估,这没有悬念。

  问题是,“低估”的状态将维持多久?

  按照我们内部的判断,10月15日前后将能够看到宏观层面一些流动性释放的信号。按照我所观察的历史经验,以及过去半个多月公开市场操作来判断,十一长假前后外部流动性将大概率呈现从低谷回升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判断,与中金所作出的市场流动性判断有所不同。

  中金的策略报告认为,9月下旬市场资金面将会明显收紧,尽管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但股市颓势仍难改。三大因素将共同抽紧市场资金。首先从10月起存准基准的调整所导致的准备金补缴量将成倍增加,其次季度末的银行存贷比等考查将大幅增加银行对存款资金的需求,最后临近“十一”长假将导致居民和企业向银行大量提取现金。

  求同存异。十月份外围流动性水平较九月份或八月份出现回升的可能性更大——这一点是可以被确认,并作为策略依据所重视的。

   至于内部流动性观测,仍然依赖我们专业软件的阶段监测结果,暂时没有判断。 
PPI、CPI形同“鸡肋”

     近期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对于A股预期层面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注意到,PPI数据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而CPI数据开始出现预期之中的回落。

  有三个角度可以用来评估:

  首先,PPI和CPI出现“双回落”,从历史数据上来看,对于股市而言,并非意味着“春天”。经济活动“降温”趋势的初期,对于市场而言,并没用太多的积极因素可以给予预期支撑。

 

  其次,PPI-CPI小于2%,两者差值并未拉开,同时考虑PPI传导至CPI的时间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更倾向性认为,对于市场而言,特别是各个板块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以及盈利预期影响非常有限,难以构成周期性信号。

  最后,CPI名义回落,但真实价格仍然小幅上行。这与中央政府强调控制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相悖。所以,CPI“拐点”对于政策倾向的改变,恐怕要远远低于预期。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近期PPI、CPI数据的“积极变化”,对于A股市场层面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构成判断市场趋势的主要依据。

  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宏观数据上,我更倾向于观察一些中观数据所体现出的“积极变化”——比如,近期乘用车销售数据回暖,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回升。

  这里我要补偿的观点如下:

  1.宏观趋势变化显然不是一蹴而就,首先必然从中观趋势特别是需求层面数据的变化为发端。所以,乘用车销售数据以及房地产销售数据等细项数据所体现的前瞻性,需要予以足够重视。

  2.下半年经济数据“看点”,有且只有两块——其一,出口实际数据与预期的重合度;其二,消费需求特别是汽车、房地产数据“回暖”趋势是否确认。

  为什么选择观察这两块?

  首先,PPI、CPI数据出现大幅超过预期的概率已经下降。其次,下半年信贷数据大幅超出预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都已经下降,最后,“铁、公、基”受到政策调控压制的方向非常明确没有悬念,也不存在看点。因此,未来关注点只会落脚在“四季度出口数据会不会低于预期”与“汽车、房地产销售超预期回暖”上。

  这是未来数据观察存在“可预期”变数的关键点。

TAGS标签: 2011大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