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51:25
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课题组#TRS_AUTOADD_125187624059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1876240590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1876240590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1876240590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1876240590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摘要: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进教材的编写质量。调查围绕四个基本维度展开:知识、思想与文化,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编辑制作水平,适用性与特色。从调查结果来看,课标教材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标教材;调查研究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截至2007年7月,共有五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标教材在使用。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了解教材的实验情况,有利于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而且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会对提高教材研究和编写水平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为了客观地收集实验教师的反馈信息,科学地分析各个版本教材实验的效果以及实验教师对教材的评价,我们进行了本项调研。

一、调研工具

本调研采用自制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略)。调查问卷包括四个基本维度:知识、思想与文化维度(从学科内容角度看教材),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维度(从学生发展角度看教材),编辑制作水平维度(从编印质量角度看教材),适用性与特色维度(从教师教学角度看教材)。

知识、思想与文化维度主要考虑教材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逻辑框架去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的问题。作为课标实验教材,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当然应该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要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既有基础性,又要有发展性,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的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是否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教材作为精心组织的教学素材范例和学习的工具,在内容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上必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教材应当反映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教材的组织和设计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中的障碍;教材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学、教师教留有空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编辑与制作水平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文字和插图的编写制作水平。作为高中数学教材,教材的文字应该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文字简练准确,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教材的插图应该含有丰富的教学信息,与文字内容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成为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适用性与特色维度主要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特色。新课程提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强调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和学生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材的多样化。而教材的多样化是以特色为前提的。教材应当能够针对现实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教材功能的发挥,还有赖于一定的物质配套条件,这就必须从我国幅员辽阔、教师群体的水平差异等现实情况,考虑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们在每个基本维度下又划分了二级维度,并配置了具体的调查问题。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参加“课标教材”实验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经过实践,他们对教材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看法,本次调查又是希望从整体上得到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因此,在制作调查问卷时,我们采用了可以考察教师对教材评价倾向的选项用语。

二、调研过程

本项调研分为两个阶段:

1.调查阶段(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收集问卷);

2.研究阶段(整理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做出推断)。

本课题组的成员大部分为教材编写人员和省、市教研员。在他们从事教材研究编写以及日常指导教师进行教材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教材培训、回访、教研活动等机会,通过个别询问、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材实验资料,了解师生在教材实验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他们对教材的各种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访谈得到的素材,结合我们上述对调查问卷应包括内容的分析以及课题组前一阶段进行文本分析得到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需要实践检验),归纳整理出我们最关心的70个问题,制成调查问卷。

本次实验调查我们针对5套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使用面较广的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江苏教育版等4个版本。根据这些版本教材的使用情况,考虑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选择天津、辽宁、安徽、江苏、山东、广东等6个省(直辖市),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间,利用各级教研部门,通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进行调查。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99份。有效问卷中,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和江苏教育版各占41.68%、28.48%、15.14%和14.7%。

问卷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时,除了给出每一个问题各个选项的频数和频率外,我们还分别就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教师教龄、教师学历、教材版本与其他各个问题列出交叉汇总表,进行卡方检验,以检验他们之间相关性统计上是否显著。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下面分各个维度进行说明。

(一)知识、思想与文化维度

1.1 知识内容与要求

总体来看,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多数教师认为各个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认为教学内容一致的占72.75%,教学要求一致的占65.58%)。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偏多(21.52%)和要求偏高(22.89%),教龄长的教师认为内容偏多、要求偏高的比例高于教龄短的教师。

1.2 知识的体系结构

关于教材体系结构,教师认为教材采用模块化方式编写对教学弊大于利的比例(52.58%)稍高于认为利大于弊的比例(47.42%)。必修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顺序主要为“12345”和“14523” 两种(其中采用课程标准模块自然顺序“12345”的比例最高,占44.41%)。关于选修系列3、4的开设,大多数学校(74.38%)是按高考的需求进行开设,而按学生的需求进行开设的比例很小(7.16%)。课标教材用新的方式处理一些传统内容,有一部分得到教师的认可,对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螺旋上升”“先学空间几何体,再到点、线、面”“降低综合法的要求,用空间向量处理立体几何”,教师认为利大于弊的比例分别为59.1%,64.07%,69.33%。但是,也有一部分处理方式多数教师并不认可,对于先讲函数,再讲映射”“概率之前不安排两个计数原理”“在不讲极限的情况下讲导数”,教师认为利大于弊的比例分别为20.38%,25.42%,31.76%,而且教龄越长的教师越不认可新教材的这些处理方式。对新增加的统计案例的内容,有过半数(52.22%)的教师认为教学有困难,认为容易的比例很小(12.48%),学历高的教师认为这部分教学有困难的比例要低于学历低的教师。

1.3 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数学史、数学文化的介绍是比较充分的(分别为61.69%和51.27%)。但这个比例不是很高,各版教材还须加强这方面的渗透和介绍。

(二)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

2.1 知识的衔接配套

对于课标教材与初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与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的配套,多数教师认为做得一般。其中课标教材与初中相关知识的衔接的选择分布呈现明显的偏态,认为衔接不好的比例(35.54%)明显高于认为衔接好的比例(9.31%),而且随着教龄的增加,认为不好的比例也在增加。说明教材在知识的衔接上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2 内容的呈现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各个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都作了很大的改进,教材中都设计了一些引导学生思维的栏目,注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选材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对教材的这些处理还是比较认可的(认为设置栏目有作用的占76.17%,认为栏目数量合适的占66.13%,认为探索交流空间适当的占60.91%,认为联系实际问题处理适当的占61.75%)。但是,尽管教师认可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并不显著(分别占19.74%和17.38%),对这两个问题大多数教师选择了一般。

2.3 数学基础知识的处理

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认为训练偏少(44.47%),而认为训练合适的不到一半(48.14%)。对于使用课标教材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接近半数的教师认为掌握得一般(分别为45.10%和48.72%),而认为掌握差的比例都稍高于认为掌握好的比例。从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认为教材针对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少、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差的比例也在增加。

2.4 例题习题的处理

对于教材例题的处理,多数教师认为一般(58.94%);对于教材习题的数量和难度,多数教师认为基本适当(分别占63.78%和61.77%)。同时,我们看到,教师对于例题的处理选择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偏态,认为好的比例(31.47%)要明显高于认为不好的比例(8.59%);对习题数量的选择也呈现一定的偏态,认为太少的比例(20.99%)稍高于认为太多的比例(15.23)。

从学校所在地来看,城市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教材例题的处理不好、习题偏容易。从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教材例题的处理不好、习题数量少、习题难度高。

2.5 弹性内容的处理

对于体现教材弹性的选学内容,教师认为有用(50.72%)和没用(49.28%)的比例各占一半,并且这部分内容大多数教师(71.68%)都是有选择的在课堂上教学,这种处理比较得当,也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吻合的。

2.6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

对于教材安排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要求,有相当比例(44.98%)的教师认为要求偏高,而认为基本适当的比例(42.92%)不到一半,并且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认为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要求偏高的比例也在增加。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是偶尔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经常用和基本不用的各占1/5左右。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几何画板和科学计算器。

2.7 学生能力发展

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是通过对教师的调查来获得,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调查结果综合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评价倾向于负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都有一半左右的教师认为“普遍降低”或“有些降低”,而认为“有一定提高”或“普遍提高”的比例则比较低,都在25%以下。尤其是运算求解能力,认为降低的比例达60.89%,而认为提高的只有15.58%。而对本次课程改革,从课程标准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比较重视培养的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教师认为能力下降的比例也高于认为能力提高的比例,其中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其明显。这与我们预期会得到正面评价有一定的差距。

(三)编辑制作水平

3.1 文图表述

对于教材的文字表述是否语言清晰、简洁流畅、表述规范、具有示范性,教师选择否定的比例很小(7.07%),这说明教师对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还是基本认可的。但是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这种认可度在下降。对于教材的装饰性插图,多数教师(57.51%)认为对学生理解数学或提高学生兴趣还是有一定作用。

3.2 印装印色

对于教材的编辑、印装质量,教师还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好的占62.24%,认为差的仅占7.79%)。对于教材的印色,教师选择“彩色”“双色”“黑白”“无所谓”的比例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四)适用性与特色

4.1 配套教学资源

从统计结果来看,多数教师还是认可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的(认为内容适当和丰富的占61.39%),但认为内容太少且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比例也很大(38.6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参考习题集的比例最高(49.81%),其次是课程标准(28.77%)。可见习题集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提醒我们需要注意有些低质量的习题集可能给新课程的教学带来的误导。

4.2 教材的使用效果

对教材的使用效果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在课标教材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师的认为容易(选择“容易”或“较容易”)的比例和认为难(选择“难”或“较难”)的比例差不多。对于与生活联系的情景设置,教师的认为容易的比例要高于认为难的比例。对于学生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教师的选择则是偏向负面的,认为不好组织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认为容易组织。从教师教龄来看,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认为教材不容易使用的比例也在增加。

4.3 教材使用的总体感受

从教材使用的总体感受来看,教师普遍感觉工作量加重(85.1%),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75.89%),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比例(39.93%)高于认为提高的比例(14.34%)。重点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和学习成绩下降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中学。城市学校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下降比例要高于县级或乡镇。

总体而言,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满意度偏向负面(认为不满意的比例为55.54%,满意的比例为44.46%)。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满意度在下降。

4.4 教材的适用性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认为课标教材对所教学生适用(49.85%)和不适用(50.15%)的比例各占一半。城市教师认为教材适用的比例要高于县级和乡镇教师。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认为教材适用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教材适用于城市还是农村涉及教材公平性的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超过2/3的教师认为教材适用于城市,1/4的教师认为农村城市都适用,仅有5.76%的教师认为适用于农村,说明教材普遍存在城市化倾向。

四、对一些问题的讨论

1.从第一部分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来看,被调查教师的学校所在地和学校类型和我国高中学校的分布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教师教龄、教师学历也基本符合我国目前高中教师的情况。但是,我们看到,教师任教的班额普遍偏大(班额在50人以上的占76.44%,在60人以上的占38.12%),这势必会对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的实施造成影响。前面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2.从调查结果看到,教师普遍认为课改以来教师负担、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应当说,这与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违背的。事实上,影响教材实验的因素非常复杂,从我们的教材回访、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到,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时采取两个并集:一是对大纲教材、各个版本课标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习题取并集;二是对教材螺旋上升的安排采用一步到位的教学,即对选修和必修作并集,把后续的内容提前。这样一来,尽管实际授课时数远远超过了课程计划的规定(6课时或以上的占77.33%,7课时或以上的占45.97%),但教师仍然觉得课时不够,这也势必造成教师负担、学生负担加重。

3.从调查结果看到,使用新课标教材后,教师普遍认为我们以往教学比较重视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在降低,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通过调查也看到,对于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等,教师认为提高效果并不显著。事实上,由于班额普遍比较大,以及受升学、考试等的影响,尽管教师可能认可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加强启发性及探究性的处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落实,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讲、练”的教学方式,这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4.从调查结果看到,教师教龄对很多问题都有影响。并且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教师对教材的认同度在下降,对于教材的使用效果的评价更倾向于负面。当然,这与老教师更加熟悉老大纲教材,愿意按自己熟悉的方式教学,不愿意接受新的课标理念等有关。但是,从另外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反思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在保持教材体系结构严谨、语言清晰规范、注重双基和三大能力的培养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改进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材编者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5.对于教材是适用于农村还是城市的问题,多数教师认为教材适用于城市。这说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城市化的倾向。而这涉及一个教材公平性的问题。我国广大人口在农村,教材编者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在选材上、在设计教学活动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需要。

6.实施新教材的效果最好应当通过比较性研究来获得,特别是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问题,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得出。但由于各种的原因,对学生能力表现的评价只是调查教师的主观意见,这是本次调查比较遗憾的一个地方。

参考文献

[1] 高凌飚张廷凯. 《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The Investigativ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High school’s Math Textbooks

Zhang Wei-yi Li Hai-do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stitute,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v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high school’s math textbook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will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iling textbook. The investigative research emphasize on math’ knowledge and culture, students’ cognitive power, the level of editing, the applicability and feature of high school’s math textbook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xtbook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have gotten good evaluation from teacher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Key words: high school’s math textbooks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curriculum investigative resear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60029)中学数学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2]本文执笔:张唯一,李海东

张唯一(1977-),浙江宁波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主要从事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研究与编写。

李海东(1973-),河北遵化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主要从事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研究与编写。

(此文发表于《数学通报》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