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喷泉是化学变化吗:出版的未來,雲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5:56

出版的未來,雲知道?

发稿时间 5月 18th, 2009 周浩正关闭作者: 周浩正 姓名:
Email: chouning@gmail.com
网站:
关于: 周浩正,笔名周宁,1941年出生于中国江南小镇南翔。9岁时,随母经香港赴中国台湾与父团聚,并在台完成学业。1974年自军中退役后,进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从此开始文化工作生涯。从最基层工作起步,一路走来,做过出版社的丛书编辑、主编、总编辑、顾问,以及报纸副刊及杂志主编等不一而足,直到2003 年 4月荣耀退休。近卅年的编辑生涯,停留过的地方不少,计有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书评书目》、幼狮文化公司、侨联公司、《台湾时报》、《中国时报》、《新书月刊》、时报文化出版公司、远流出版公司、正中书局等十几个地方。曾任《台湾时报》文艺组主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总监;与友人合办过枫城、长鲸出版社,并主编过《幼狮少年》、《小说新潮》、《新书月刊》等各种性质不同的刊物。翻译作品有《成长的极限》,著作有《橄榄树》,《编辑道》等。查看作者的文章: (32) 发稿 于 TOP 栏目

「网路已经朝向最极致的架构发展,就是所有资料都放在网际网路上……整个世界已经发展成同一个网路了。」*註1
──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

「碰到问题,就是一个新机会的开始。」*註2
──蔡明介(联发科董事长)

「十几年前,互联网突然闯入生活,惶惑、惊喜,甚至夹杂着一丝恐惧的你我,如今再也无法离开它。科技总是超越人的想像在发展,而这一次要迎接的不速之客是『云计算』。」*註3
──王瑞斌(《南都周刊》特约记者)

亲爱的朋友:

先来破题吧。
──什麽是AG25年?什麽是「云」?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耶稣诞生那年,划分为「纪元前」(BC)与「纪元后」(AD)来记载事件。可是,大前研一认为现在应该增添一种新的纪年方法,来表述新时代快速变化的面貌。他提倡以比尔.盖兹(Bill Gates)在1985年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那年,定为「盖兹元年」,因为从那一年起,我们开始迈入真正的看不见的新大陆──网路时代(U时代)。在「盖兹元年」之前为BG(Before Gates),之后为AG(After Gates),推算下来,2009年,即AG25年。
大前研一说:「进入AG纪元以后,常听到『犬年』(dog year)的说法。」所谓「犬年的说法」,意谓狗的年龄和人相比,约为1:7倍率。狗活一年约等于人寿七年──这个隐喻在这儿,是在说明网路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快到岁月更替的「年」,不应以12个月做计算单位,而应以2个月为基准。大前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简单说,原来有一年生命周期的产品,现在两、三个月就得更新。不管喜不喜欢,我们已经置身这样的新经济空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他忧心忡忡地问道:「究竟有多少人理解这个事实?理解的程度又如何?又有多少人能体认问题的迫切与严肃性?」*註4

至于题目上的「云」,指的是「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亦称「云计算」)。
前几年,Web2.0闹得沸沸扬扬,才刚「内化」成我们的生活内容,报章杂志又开始冒出新名词:云端运算,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去年十月,《数位时代》替「云端运算」制作了专题介绍,心想应该是挺重要的,可惜观念太新了,读完之后,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当然更搞不清跟出版有什麽牵连了。隔月,《亚洲週刋》上的一则短讯*註5,才让我有些感觉,但仍没引起我太多关注。直到看完今年四月号《数位时代》封面故事「完全解读『小笔电风暴』」*註6,才蓦然惊觉,「云(云端运算)时代」来了,它藉着小笔电(Netbook;又称「上网本」)的诞生,向四面八方渗透,佔领。回头掂量一下我们的出版界,岂能不动如山,置身「云」外?我终于目睹网路时代所谓「犬年模式的变化速度」的观念演进史,快得令人惊吓。
「云端运算」究竟是啥?
先摘一段《数位时代》记者何宛芳的话﹕

「说穿了,『云端运算』就是经由网路,将龎大的运算能力提供给使用者的服务。此外,使用者的资料也不需储存在终端硬体上,而是存至远端、以伺服器或资料中心架构出来的『云』中。」*註7

假设我们约略明白它的意思了,不禁起疑﹕这又干出版什麽事?
亲爱的朋友,我将手边零乱的资料稍作整理,出版的处境立刻暴露出来。这起「云风暴」,早来也好,晚到也罢,我们将被全面冲击,躲都躲不掉。若长此下去,我曾拥抱的编辑生涯与出版产业,会变成陌生的业种吗?
我们不妨从「云端运算」这根藤,顺手摸摸,看能摸到些什麽瓜果。

「云端运算」的想法很早就有了。
大约六年前,Google看到U-World之中,「云端」上蕴藏着无限商机(这些人太厉害了!),开始积极鼓吹,推动。思科(Cisco)、IBM等大企业不甘雌伏,纷纷加入竞争,都表示志在必得。
「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大约在两年多前,发现「云」的出现将给自己的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危机,但也让他看出新的、更大的发展契机。
以他生产的资安产品来说,一旦电脑使用者将自己的资料分储在不同网站的虚拟空间,「趋势科技」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提供下载防毒码来保护个别电脑不被病毒入侵。因为,游戏规则改变了,与病毒作战的战场移向云端,这是个全新的市场,不改造自己就无法立足于未来──张明正说,两年来,光为了因应新的情势,成立研发单位,投下两亿美金,找出「聪明网路」概念,希望未来「每个使用者一个click,我们立刻在瞬间检查至少2,000个相应的网页」,以确保安全。他估计未来每天必须检查30亿个网页,而且一定要在云端完成,让电脑使用者,既安心又满意*註8。请想想,这里头的商机有多大?

除了「趋势科技」看到明日世界的大商机,「华硕电脑」(Asus)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突破点。它看到有些没及时加入「云端」竞争的世界各大电脑公司,拼命往「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方向奋进而出现的空隙──那些国际大公司,不断追求功能更强、更尖端的电脑时,事实上已脱离大众的基本需求,因为强大的功能,远超出使用者的需求,许多高阶软体与配备,可能完全使用不到。
更重要的是,「云端」的潜在价值一点一滴被挖掘出来,它那不受限制的虚拟空间,在不久的未来,将可容纳所有电脑软体功能,供一般使用者下载,运用。因此,未来电脑本身可以简化到只需行动上网(mobile internet)、线上游戏及浏览,其他商业功能(如检索、支付、配送等),云端全都承接了。
终于,一个被强者遗弃的市场出现了。
华硕决定採取「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策略,逆向而行*註9。不在高阶电脑市场争强斗狠,它将主战场移向人家不屑一顾的低阶电脑市场(做人家不做的),展开品牌战。
2008年,华硕成立「易电脑事业处」,针对市场新潜在需求,简省不必要的配备,降低成本,推出价亷物美的8吋小笔电Eee PC,甫一上市,立刻狂卖,全球出货量达500万台*註10。被美国《连线》杂志(Wired)专栏作家汤普森(Clive Thompson)誉为「向上逆流」(trickle up)的创新典范。*註11

想当然耳,聪明的Google可一点也没闲下来,它早已悄悄地展开佈局,准备独揽「云世界」,一统江山。
它发现,既然U化的网路,蕴藏着无主的、无限大的空域,提供完善的服务,那麽,如何进驻并设法拥有最大客群(独佔或独大),就成了不可退缩的底线。
这麽一想,问题出现了。
我们目前贩售的电脑,从开机到上网,有一连串的动作要完成,而这些动作都得依赖微软和英特尔(Intel)的作业系统执行。将来「云端运算」成熟之后,所有软体全移到「云」上(电脑硬体少了它们,变的更轻盈、更便宜),到那时候,谁还能忍受「Win-tel帝国」*註12在云端再剥削一次?Google更不允许有人骑在肩上。
Google展开迂迴攻击。
它选择与「宏达电」合作,由宏达电替Google生产手机。
Google的目标只是手机吗?
不!当然不!Google要的是取Win-tel而代之,打造全新的帝国。Google结合宏达电,在Google主导之下,共同开发出一种新作业系统架构Android,今后毋需经由微软和英特尔繁复的作业系统即可上网执行工作。
而Android是建立在既有的、开放原始码的Linux基础上,更重要的是,「Google无条件免费公开Android的底层程式语言架构」,「号召全球众多开发者投入,塑造一个环绕着Android核心发展的大产业环境」,「在微软仍苦思无法将作业系统势力伸入小笔电、家用电话、手机、电视机上盒、数位相机……等硬体时,Google却有机会透过Android一网打尽」*註13。Google透过开放Android原始码,运用蚂蚁雄兵,群策群力,创造一无阻碍的上网空间,彻底抛开雄霸二十多年作业系统的Win-tel。到最后,亲爱的朋友,我们很快就明白,掐住我们咽喉的手,由Win-tel 换成了Google。
从抄摘的这些话里,即可嗅出云端上的火药味有多浓厚了。
然而,可能又有人会问,讲了这麽多,这些又干出版何事!

在正式面对问题之前,仍需澄清一些观念。
今年三月底,读到萧富元一篇特稿<大断裂,新机会>*註14,她开宗明义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断裂的年代」。她引述以色列TIM管理学院学术院长迈塔(S.Maital)的话﹕「全球遭逢的危机并非经济衰退,而是新一波的全球典范移转(paradigm shift)*註15。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产业、每一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将全面改写。」萧富元在文章中,把「断裂」界定为「典范移转」,也就是我们再也不能延续过去的经验来传承了,一切将从头开始。
萧富元以「典范移转」概念,描绘当今社会、科技与人的处境。简言之,新典范正在成形,旧典范也在剥蚀,而「云端运算」的出现,或许就是其中加速变化的重要枢纽。
出版这一行,当然也一样深受冲击。在典范移转中,未来出版的新典范将由什麽组成?在「云」的世界里,实体与虚拟将如何「化」?如何「合」?
在旧典范往新典范移转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检验点﹕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根据《文匯读书周报》记者谢雪艷4月10日报导:

「北京市民在其可支配的时间里,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和所佔比例都小于上网的时间。城镇居民日均阅读书刊时间22分钟,上互联网时间32分钟。……近九成网民养成了网络阅读习惯;读过电子书的网民超过九成,其中20-30岁之间的网民是最活跃的群体。……网络阅读范围广泛,一大
批新型网络出版平台的诞生,燃起网上看书的熊熊烈火……,『起点中文网』拥有4,000万註册用户……吸引传统作家也不断加入试水。山西作家李春平去年 10月13日将新作《玫瑰花苑》放在新浪绸上供付费阅读,不到一个月便得到10,100元(RMB)的分成收入。……收费阅读将是一场新阅读革命。」*註 16

亲爱的朋友,这篇报导带给我太多感慨:一是「上网时间」大于「阅读书刊时间」的长期趋势已经形成,它蕴含了什麽未来性?一是「起点中文网」四千万的註册用户,这股像未爆发火山的巨大能量,为什么不是由传统出版业者掌握?而更严重的是,在即将来临的U时代的云端世界里,像「起点中文网」这样的内容产业经营者,比任何传统出版业者更容易存活、发展、茁壮。
我想问的是,当年产生网络出版平台的「最佳时机」出现时,为什麽传统出版失之交臂?是自负?是不屑?是昧于情势?是胆怯?是别具怀抱?
也许下面描述的情景一时还不会发生,但若很快成真的话,传统出版走入歷史的时程,恐怕不远了:
一旦云端运算时代成熟,世界又将是另一种风貌。当内容只存活在云端,实体书店还有没有存在价值?或者应当如何坚持下去,这还真需要好好想想*註17;纸本书和电子书阅读器之间的战争,到了云时代,胜负其实已定﹔当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小笔电「聚合」(converging)为一*註18,意思是说,数位化内容替代纸本阅读的转捩点终于出现,传统出版若不先未雨绸缪,到那时必措手不及;当PC只需99美元以下就可购得、当上网漫游打破所有疆界一无阻隔时、当所有媒体都被Google支配的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目睹世界以犬年的速度前进,很快的,那个世界肯定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了。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纳,「云时代」就这样大喇喇地登堂入室,传统出版虽然不是首当其冲,但难逃生死门前一跃(显然不是传统的跳跃方式了)。传统出版应何去何从,当是现在手握经营权的领导阶层最大的挑战*註 19。传统出版和「云端运算」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连,究竟有何牵扯?传统出版要怎么「鲤鱼跳龙门」,跃上云端成龙?也许,以下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认清楚「形势比人强」的基本处境。未来的「内容」,大势所趋,必然移向云端(全世界同在一个网域)。云世界处处是无主之地,谁开发就属谁。那麽,我们要问的是,云上的「内容产业」这一大块,未来谁属?会是现在还活着的出版社吗?你现在若是出版社的负责人,会好好利用云端,成为史上最大的(中文)内容供应中心吗?
第二,假如现在的出版社想继续生存于云上,该怎么跨出下一步?目前看来,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那可是天文数字的投资),恐怕得跨界结合,甚至成为被购併的一方(当然,你必须有被购併的价值)?
第三,即使存活于云端,一切也将大大不同了。产业链必然重组,从生产端到供应端,都不再是现在的运作模式──典范移转之后,将是什麽样子的面貌?
第四,以生产端言,主要是内容来源的掌握。传统观念里的作家,定义更加宽松,我们要问,读者期待的新作品藏身何处?用什麽方法找得到?
第五,以供应端言,主要是如何让读者(客户)得到最佳服务。许多已成为公共财的经典,都已可免费从网路下载,免费是网路最大特点。除了免费,除了贴心的服务,还有什麽是别人没有的?
第六,同时问问自己,未来的获利模式在哪里?
第七,好好研究像「起点中文网」那种经营模式吧!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做个大写的N(关于N,参阅第32信<出版2.0>,p.174),做个与众不同的N,做个有利基的N,做个能让所有小小的n,如同蜜蜂见到蜜汁一样,捨命奔向你怀抱的N。
……信不信由你,来到「云时代」,云端可能孕育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出版之梦。

这些日子,我读了一堆似懂非懂的资讯,基于对出版的关心,杞人忧天地整理成这篇心得。整理过程中,我知道出版所面临的是典范移转的巨变,总结一句话:什麽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认真观察眼前发生的事:「云端运算」是继 Web2.0之后,又一次资讯革命,张明正甚至说,2009年是「云端运算元年」*註20。这麽快速的科技进化力道,既令人痛苦,亦使人欢愉,不禁想起前不久我才抄下20世纪美国诗人康明斯(e.e.cummings)的诗句,置放在这里,还真别有滋味,诗曰﹕

「进步是一种舒服的病(Progress is a comfortable disease.)。」

多可爱的病,既然躲不了,请享受吧!敬祝健康快乐
浩正2009/5/14
──────────────────────────────────
*註1:引自《数位时代》179期(2009/4月出刋),李欣岳专访特稿<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十年前我们赌Internet,现在我们赌云端运算>,p.94-97。倘若你还没读过这篇稿子,快去找来读读,可吸收更多东西。
*註2:引自《商业周刊》第1120期(2009/5月11日出刋),旷文琪採访整理的<蔡明介﹕我只把注意力放在机会上>,见p.94-96。
*註3:请参阅《南都周刊》特约记者王瑞斌(编辑王延礴/栏目主持王慧琴)的专文<「云」的畅想>,经任殿顺于2008/9/14,转引于「数字出版在线」发表(http://www.epuber.com/?p=675)。他说:「人们可以把各种应用软体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就像天边的云,你连上网才把它拿来用,平常就放在云上,有专人帮你管理。」。这是我读过介绍「云端运算」观念最详实、最全面性的文章,他也将何谓「云」、何谓「端」做了说明(台湾没将两字折解)。
「数字出版在线」(http://www.epuber.com)是很新颖的进步网站,随时关注最新的数位发展,它可免费订阅,我订阅之后,就没错失任何一篇文章了。
*註4:参阅大前研一的两部着作《专业》/吕美女译(天下文化/2006/3/20出版)p.64以及《再起动》/陈光棻、王俞惠译(天下文化/2009 /3/31出版)p.32,这里叙述的文字,均出自以上两书。大前研一的书,基本上是针对日本读者写的,外人昧于日本国情,读起来难免有隔阂,但他的观念真棒!
*註5:根据《亚洲週刊》(2008/11/23出版,p.9),李永峰质疑:「所谓云端运算(大陆译作「云计算」),就是指网民将信息的存储、运算、处理等功能统统交给Google、IBM等巨头设立的计算机集群,自己只保留一个浏览器类做为接入口,就可完成现在需一台完整电脑才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但,云计算真的有这么多的好处吗?早已有人提出质疑,云计算也许将导致更高的垄断!在经济动盪中,Google这么热心云计算,是为了造福网民,还是为了依靠新概念乘机将对手甩开,由自己来主导行业的洗牌?有待观察。」大前研一在《再起动》中,将Google的野心称之谓「Google策略」,大胆而犀利。请参阅该书p.280。
*註6:引自《数位时代》179期(2009/4月出刋),封面故事<颠覆产业的革命,台湾突围的契机:小笔电风暴加速扩大>,把小笔电崛起的来龙去脉,解释的很清楚,我建议大家从出版立场去作理解。
*註7:同註1,《数位时代》179期,请参阅记者何宛芳撰写的<为云端运算起飞/踢进临门一脚>,见p.70-71。
*註8:同註1,这段文字全部摘自李欣岳精彩的访问内容,见p.96。
*註9:同註5。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张元杰认为,小笔电是典型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见p.56。
*註10:随后,台湾的宏碁(acer)立刻加入竞争,成功的行销策略,使它后来居上,在小笔电市场上,勇夺全球第一。不过,暂居第二的华硕,又重新佈局,两雄相争,最后由谁胜出,年底便可揭晓。
*註11:参阅《亚洲週刊》(2009/4/26出版)的封面故事「NetBook魔力﹕台湾掀起热潮/改变全球生活方式」,见p.26-33,张殿文报导。
*註12:「Win-tel帝国」(Windows+Intel),已统治资讯产业超过20年,正面临强力的挑战,它的地位会不会开始松动?会不会被开放的Android,一口吞噬?且拭目以待。
*註13:引自《数位时代》180期(2009/5月出刋)封面故事「超级手机龙捲风暴」<电脑时代看微软/网路时代看Google>、<Android将引爆下一波科技创新>(何宛芳採访/撰文)等,请参阅p.48-79。
*註14:引自《天下杂志》第418期(2009/3/25出刊)。
*註15:典范(paradigm)一词是由孔恩(Thomas 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远流有中译本,已绝版)中所提出。典范又分为两种,一是「典范革命」(revolution),尤指科学革命一类;一是「典范移转」(shift),社会科学通常以典范移转为主,变化幅度大多小于典范革命。
*註16:见2009/4/10出刊的《文匯读书周报》<网上看书渐成一种风尚>/记者谢雪艶报导。
*註17:据记者林欣谊2009/3/22访问实体书店龙头「诚品书店」负责人吴旻洁的报导:「眼前诚品最大的挑战,是找到『新的卖书方式』,总不能20 年、30年用同样的方式卖书下去。只是和大部分企业一样,除旧已然不易,创新更是艰难的挑战。她也承认,现阶段『诚品网路书店』尚无法以销量为经营目标,而是视为凝聚网路社群的平台。诚品作为复合性的生活场所,不是网路书店可取代的。」
*註18:同註6,何宛芳採访/整理的<打破PC与手机的应用疆域>,见p.64-66。
*註19:参阅王亚民先生写于2006年的<电子书来了,传统出版还能走多久?>。文中提到:「2004年全国573家图书出版单位的资产总额不过是 504.4亿元,而7家涉及互联网业务的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盛大、九城、TOM、腾讯,总市值是人民币是613.4亿元。」强弱对比,一目瞭然,他唿吁传统出版领导阶层要有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所处的时代正经歷着怎样的变化(http://www.epuber.com/?p=1376)。
*註20:同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