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诗歌表白: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2011年09月05日 17: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0:50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

2011年09月05日 17:30
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张聿温

字号:T|T
15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林彪之所以“不想干”,并不是说他没有权力欲,没有个人野心。或许在他看来,这种角色只不过是“附庸”和“陪衬”而已,毫无实际意义。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4年04期 作者:张聿温 原题为:“文革”中毛泽东林彪的分歧与裂痕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并非时时处处都和毛泽东的认识完全一致,也非时时处处都耍了两面派,他们的分歧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

林彪关于“政变”的讲话令毛泽东担心和忧虑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未到会,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会议在5月16日通过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5月18日,林彪发表了长篇讲话。林彪在讲话中,除继续宣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外,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各种政变的例子,制造中央有人要搞反革命政变的恐怖,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政变经”。

林彪说道:“世界上政变的事,远的不说,1960年以来,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亚非拉地区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发生六十一次政变,搞成了的五十六次。把首脑人物杀掉的八次,留当傀儡的七次,废黜的十一次。这个统计是在加纳、印尼、叙利亚政变之前。六年中间,每年平均十一次。”随后,他又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十几个朝代政变的例子,有儿子杀老子的,有兄弟相残的。他说:“这些历史上的反动政变,应该引起我们惊心动魄,高度警惕……野心家,大有人在。他们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想推翻我们无产阶级政权,不能让他们得逞。他们想冒险,他们待机而动。他们想杀我们,我们就要镇压他们!他们是假革命,他们是假马克思主义,他们是假毛泽东思想,他们是背叛分子。毛主席还健在,他们就背叛,他们阳奉阴违,他们是野心家,他们搞鬼,他们现在就想杀人。”

在作这篇讲话时,林彪没有忘记赞颂毛泽东。他搜罗了一些美好的词句,宣扬毛泽东的天才和伟大。

林彪的这篇讲话稿送到毛泽东面前后,毛泽东表示了某种程度的保留,这体现在1966年7月8日他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毛泽东写道:“我的朋友?穴指林彪?雪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此时的毛泽东,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其头脑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清醒。相对而言,他对林彪是信任的,但他对林彪的某些提法和做法,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警觉。在他看来,林彪是为了打彭?穴真?雪罗?穴瑞卿?雪陆?穴定一?雪杨?穴尚昆?雪之“鬼”,才借助他这个“钟馗”,林彪是在利用他。在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曾对胡志明说:“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究竟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他特别叮嘱胡志明说:“我劝你,你们的人是不是都忠诚于你的?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是只在口头上叫你‘万岁’,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一个党不分裂?没有那回事。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毛泽东同胡志明的谈话和给江青的信,用薄一波的话说是“意味深长”的,“看来他当时对自己选的接班人也并不那么自信”。

林彪成为无可争议的接班人后,却“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种角色”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毛泽东主持。会议的气氛很紧张,在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批判之后,会议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由党的中央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改组,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林彪的地位升为第二位,刘少奇则由第二位降为第八位。全会没有重新选举主席和副主席,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原来的副主席职务,以后不再提及,而林彪原来的副主席职务却照提不误。

林彪原来是请了病假不出席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当时他在大连休养。在全会日程延长之后,毛泽东要汪东兴给林彪打电话,让林彪参加下一步的会议。林彪于8月6日到了北京。由于天气热,汪东兴安排他住进有空调的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林彪一到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就赶来看望,和他谈事。会后,林彪取代了刘少奇。毛泽东选择林彪表明:尽管毛泽东对林彪不那么自信和满意,但他对林彪总的来说还是放心的,或者可以理解为形势使然,或者很可能是一种权宜和过渡。

毫无疑问,八届十一中全会确立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这对于林彪来说,情况显得有些突然。

此时,党内并非没有不同意见,比如陈毅就对林彪当接班人不满。他认为要选接班人,应当是周恩来。大概针对林彪并不完全服众的情况,1967年9月24日,毛泽东谈到召开九大问题时说,接班人当然是林。在1969年4月1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九大上,林彪当选为唯一的副主席,他的接班人地位写进了党章。

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后,据他的卫士长李文普说,林彪“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种角色”。李文普是跟随林彪多年、深得林彪信任的警卫,在私下的谈话中,林彪没有必要同他说假话。“不想干这种角色”很可能是林彪的真实想法。

林彪之所以“不想干”,并不是说他没有权力欲,没有个人野心。或许在他看来,这种角色只不过是“附庸”和“陪衬”而已,毫无实际意义。就权力而言,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并没有多少实权:他在党内的职务是副主席,但党权方面有毛泽东把关;他在政府的职务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但行政权力却受周恩来制约;尽管他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军权却被毛泽东牢牢控制。这样看来,“接班人”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林彪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权力的回旋余地。难怪后来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叶群发牢骚说:“林彪多少年了,不就是个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嘛!”

林彪鼓吹毛泽东是天才。毛泽东说:“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从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到1969年党的九大,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总的说来是融洽的,他们两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至少没有公开发生过“顶牛”现象。然而到九大,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在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期间,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了。

毛泽东决定让林彪在九大上作政治报告,并说:这次报告不要事先写出稿子,口头讲,然后整理一下;如果需要对外发表,就摘用记录稿。林彪提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正式报告,最好请中央文革小组给写个稿子。如果必要,可以像七千人大会那样,他另作一个口头报告。但对外发表,还是以中央正式通过的稿子为准。毛泽东同意了,决定由林彪负责,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人组成起草小组。

然而,在起草政治报告的过程中,陈伯达和张春桥、姚文元发生了分歧。陈伯达不愿意和张、姚合作,自己关起门来单干。张、姚则在康生、江青的支持下,另外起草了一个稿子。在讨论张、姚的稿子时,陈伯达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还是应当搞好生产,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尽搞运动,运动,就像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是一切,而目的是没有的’。”陈伯达的意见其实是林彪的意见。陈伯达的意见激怒了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他们批评陈伯达按照林彪意见撰写的报告是在鼓吹“唯生产力论”,而毛泽东最终采用了张、姚的稿子,并作了多次修改。不但如此,毛泽东还严厉指责陈伯达“脚踏两只船”,意思是陈伯达在他毛泽东和林彪之间搞政治投机。

林彪当然也不肯轻易让步,他对毛泽东肯定的政治报告根本不看,没好气地批了一句:“不掠他人之美。”他只是在九大上念了一遍,敷衍了事。甚至他在会前说过这样的话:“念错的越多越好。”

“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三个副词,最早出现在1966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上。林彪在1966年12月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中照抄了这三个副词,他上来就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1967年由陈伯达、姚文元执笔的《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一文,多处用“天才地”这一副词。此文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批示“可用”。

可是,到1968年,情况有了变化。1968年10月,在八届十二中全会讨论九大党章草案时,毛泽东两次提出删去草案中出现的三个副词。当时有人报告毛泽东说这是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新党章不写不好吧。

 

毛泽东说,党的代表大会有权修改以前的任何文件。因此,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公报、九大的政治报告和新党章都没有再用这三个副词。1970年讨论修改宪法时,为写不写这三个副词,吴法宪张春桥发生了尖锐冲突,吴法宪还拍了桌子。吴法宪将此情况报告了林彪,得到林彪的支持。吴法宪还得到了陈伯达的支持。然而,毛泽东却是支持张春桥的。

1966年7月5日,毛泽东在中宣部的一份文稿上,作出了关于不要用“顶峰”,“最高指示”,“最高、最活”一类语言的批示。毛泽东所不同意的这些语言,恰是林彪自鸣得意的创造。早在1959年9月至10月,林彪就在全军干部会议上大讲“顶峰论”,他说:“现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什么?就是我们毛主席的思想。它今天在世界上是站在最高峰,站在时代思想的顶峰。”以后,林彪在多种场合反复讲,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

1967年,毛泽东对林彪“发明”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四个伟大”题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表示不满。他在上海指着报纸上林彪题写的“四个伟大”问身边人:“谁封我四个官呀?”“什么永远健康,难道有不死的人吗?”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毫不掩饰地说,“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

林彪似乎并不在乎毛泽东的反对。1970年8月23日,在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他抢先讲话,其中不但重申了三个副词,还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鼓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本是林彪得到信任,威望提高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对待个人崇拜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却是变化的。他一方面说过要搞正确的个人崇拜,但同时,他又有多次不同意对自己过分吹捧。这一点在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中说得十分明白:“在过去几年中,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这种必要了,应当降温了。”

在1970年8月的九届二中全会和后来的南巡谈话中,毛泽东改变了态度,否认自己是天才。他说:“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与林彪在外交、战争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分歧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面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攻势,毛泽东感到腹背受敌对中国不利,便考虑进行外交战略的调整。他首先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四位老帅研究国际战略格局,向中央提出战略性建议。

四位老帅向中央提交的报告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苏美矛盾大于中苏矛盾。苏美矛盾比较集中在欧洲和中东,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四位老帅建议:应从战略上利用苏美矛盾,举行中美高级会谈,打开中美关系。

老帅们的建议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思,他接受了老帅们的建议,决定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采取了两项决策:一是同意苏联总理柯西金同周恩来9月11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会晤,促成了10月20日开始的中苏边界谈判,把中苏关系从战争边缘拉了回来;二是利用尼克松刚刚上台的时机,先是在天安门上接见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后又开展乒乓外交,同意安排尼克松访华,希望尽快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对于毛泽东的这两项决策,林彪均持不同意见。他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要与苏联对抗到底。

几十年领导和指挥军队的经历,使毛泽东对军队问题异常重视。九大期间,他特别指出:军队,我不相信就那么太平无事。那么太平吗?太平只能太平一个时候。此后不久,有两件事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第一件是林彪先斩后奏,向全军发布“紧急指示”,即“第一个号令”。“九一三”事件后,“第一个号令”被说成是林彪“背着毛主席、党中央,借口‘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擅自发布”的,“实际上是一次篡党夺权的预演”或“反革命政变的预演”。从“九一三”事件发生多年后陆续披露出来的材料看,“第一个号令”的发布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上述说法未免失之偏颇。

除开“第一个号令”之外,“缔造”与“指挥”之争也大大刺激了毛泽东,引起了毛泽东对林彪的怀疑。1970年7月,在起草纪念“八一”建军节的社论时,有人对两种提法发生了激烈争论。一种提法是“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缔造和指挥的”,另一种提法是“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缔造的、林副主席指挥的”。7月29日,毛泽东与周恩来、黄永胜谈话,明确指出: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

 

然而,“两报一刊”刊出的社论并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概括,仍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对此极为不满。1971年毛泽东南巡中,多次提到两种意见的争论,他认为关于军队的缔造者与指挥者的争论,关键在于指挥权的归属。他一针见血地说:“缔造的就不能指挥呀!”

中共九大上,毛泽东突然说:“林彪同志当主席,我当副主席,好不好?”林彪慌忙无比,连连摆手推辞

1970年3月6日,毛泽东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的意见。他建议不设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接受了他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

3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中央政治局成立了宪法修改小组,组长是康生,成员有陈伯达、张春桥、纪登奎、吴法宪、李作鹏等人。在宪法修改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康生、张春桥提出宪法只搞三十条至五十条;人大常委会只设主任委员,不设委员长;不设国家主席;并且还要把“四大”、罢工写进宪法。

会后,吴法宪立即打电话向北戴河的叶群报告了情况,叶群立即报告了林彪。林彪很生气地说:“不要听康生的!你们要坚持设国家主席,设委员长!宪法条文也不能少。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要坚持毛主席是全军当然的统帅!”

林彪继续说:“我们是个大党大国,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不设国家主席能行吗?设国家主席名正言顺嘛!世界各国宪法都是有元首的,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有元首?毛主席是我们当然的国家主席,为什么我国宪法不设国家主席呢?”叶群把林彪的原话,传达给参加宪法修改小组的吴法宪、李作鹏,交代他们:“林彪要坚持设国家主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你们无论如何要坚持,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你们可不能松口啊!”

4月11日,林彪提出了设立国家主席的三条意见。他的秘书是这样记录的:“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职务。”

毛泽东坚持不设国家主席,林彪不会不知道。毛泽东早在1958年就公开发表声明辞去了国家主席职务。国家主席,仅担负繁重的迎来送往的外交礼仪这一项,以毛泽东的年龄、体力、精力就吃不消。林彪的意见,显然没有从毛泽东这边出发。

4月12日,当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的建议时,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仍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其中包括周恩来。对于周恩来和政治局多数成员来说,设不设国家主席,只是个形式问题——因为无论毛泽东是否担任国家主席,他的最高权威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当然,这件事最后还要报毛泽东决定。然而,当政治局讨论情况的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后,毛泽东当天就断然批示道:“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

但林彪却对设国家主席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固执。在毛泽东两次告诫他不要再提设国家主席之后,5月中旬,他仍然对吴法宪说,他主张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儿,名不正言不顺。他要吴法宪和李作鹏在宪法修改小组会上,提出写上国家主席一章。

关于林彪极力坚持设国家主席的真正动机,叶群后来在同吴法宪谈话时,一语捅破了窗户纸。她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从1970年3月到8月,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代表林彪意见的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等人,在中央的多次会议上,同代表毛泽东意见的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毛泽东关于解决接班人的问题提出较早。1954年,他就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他退居二线,锻炼相对年轻的同志。九大期间,毛泽东曾经制造了一个戏剧性场面。在推举大会主席时,毛泽东撇开事先的安排,突然说:“我推荐林彪同志当主席。”林彪毫无准备,立即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当主席。”毛泽东随即提出更新的建议:“林彪同志当主席,我当副主席,好不好?”林彪慌乱无比,连连摆手推辞。虽然毛泽东继续担任了大会主席,但他这一极其特殊的举动,在林彪心中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影响。

林彪对权力的追求是很强烈的。打倒刘少奇,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文化大革命”的机会,整倒了一度取代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并逐渐把权力集中到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大金刚”手里。他并不是不想当接班人,他只是不愿意当“傀儡”、“摆设”罢了。最令他忧虑、令他感到威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是张春桥。

邓小平虽然被称为“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派”,但他同刘少奇不同,始终没有被彻底打倒。林彪也想彻底打倒邓小平,在1966年秋的一次会议上,他曾逼邓小平当场交权。就接班人而言,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里面,除刘少奇外,邓小平是林彪的最大威胁。邓小平是总书记,有战功,年龄仅比林彪大3岁,身体却比林彪好得多。并且自八大以来一直在一线工作,10年间威望、影响自然不可低估。

但相比之下,对林彪最现实、最严重的威胁是张春桥。党的九大期间,毛泽东就接班人问题与林彪谈过话。林立果对人说过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毛泽东问林彪,总理年龄大了,你考虑过他的接班人没有?林彪说没有。毛泽东说,你看小张?穴即张春桥?雪怎么样?当时林彪一听此话,什么也没说,调头就走。

张春桥比林彪年轻10岁,正红得发紫,是名副其实的“少壮派”。毛泽东既然属意于他,显然对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十分不利。

张春桥深得毛泽东赏识。即使有人反映张春桥有历史问题,是叛徒,毛泽东也未在意,甚至予以保护。林彪也掌握了张春桥是叛徒的材料。九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林彪、叶群把林立果悄悄带上庐山,林立果让上海的亲信带上了张春桥是叛徒的材料,准备在会上把张春桥揪出来。后来由于风云突变,林彪见时机不成熟,这才暂时作罢。

林彪还不能不把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同刘少奇的接班人地位作比较,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如刘少奇。刘少奇还做了国家主席,当过国家元首,并且在一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决意不设国家主席,他自己不干,也打定主意不让林彪干,林彪很可能戴着个“接班人”的高帽子永远接不了班,一“副”到底。这里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林彪和毛泽东的分歧日益增多,林彪担心毛泽东更换接班人;另一个是林彪的身体远不如毛泽东,怕“熬”不过毛泽东。叶群曾经说过,九大以后,“在苏州,他转氨酶高,我们俩人都哭了。他哭政治上的,我哭主要是政治上的,加上责任上的”。叶群还说,林彪的身体“和毛主席相比,差得很远,拖不过毛主席”。

林彪由对自己未来政治地位的前途未卜、惶惶不安而对毛泽东产生的怨恨,是可想而知的,由此也一步步走向了不归路。

1 2 3 4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2011年09月05日 17:30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2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3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4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不想干这种角色”?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下放后为何屡遭打压?2011年09月01日 汪东兴:曾经的接班人林彪为何走上叛逃之路?2011年09月06日 16:59 打胜仗后毛泽东为何要吃红烧肉:吃肥肉可以补脑2011年09月13日 红军长征前夕毛泽东为何主动提出不想走?2011年05月 邓小平谈为何不能阻止毛泽东晚年错误:难于反对2011年09月13日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为何不“北伐”?不是软弱2011年07月28日 09:11 帅气!毛泽东唯一的一张持枪照片 & 重庆谈判:蒋介石从一支烟判定毛泽东是厉害角色2011年02月16日 08:06 毛泽东为何选王洪文当接班人? 毛泽东为何想选王洪文当接班人? 毛泽东为何选王洪文当接班人? 嘉靖当皇帝后为何身体变差:宫内美女太多2011年09月08日 毛泽东为何不想搞掉戴笠墓 张学良亲弟成开国少将 文革惨死后毛泽东为之流泪2011年08月31日 毛泽东五次选择接班人 为何最终选华国锋? 毛泽东为何选择华国锋为接班人 揭秘:毛泽东为何选择华国锋为接班人 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后为何仍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