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海阔天空伴奏:傈僳族民风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38:02

傈僳族民风民俗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对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可分为生产调、逃婚调、打猎调、盖房调、打官司调等10多种,多以叙事诗的形式即兴演唱。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作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傈僳族人民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美丽大方,上穿右衽短衣,下着衣裙,头上戴用红色料珠和贝壳穿成的饰物,颈上佩戴由彩色料珠穿成的项圈;男子一般无领对襟短衫,裤长至膝,外出时,一般佩砍刀,挂箭袋。但是现在大多的传统的失传了,后人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傈僳族人主食为玉米、荞麦。无论男女均善饮酒。

僳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源于生产和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娱乐与健身于一体。较为流行的有顶杠、荡秋千、爬刀杆、摔跤、砍竹杆、溜索竞渡、拿石头等。而我们家乡最常见的就是荡秋千。

荡秋千是僳僳族最普及、参与者最多的体育与娱乐活动。僳僳族的秋千又分“荡秋”、“车秋”和“磨秋”三种。“荡秋”是以绳子或藤条为荡索,将其悬挂于高大树木的横枝或特设的秋千架上即可。荡法有单人、双人两种。竞赛方法是以咬下规定的树叶或荡得最高者为优胜。“车秋”因形似纺车而得名。“车”用两个长方形木框十字交叉而成。交叉处横穿一轴,可横架木桩上转动。与轴平行的四条框架上各绑一吊凳。比赛方法:4人一组,分别坐于4个吊凳上,随“车”绕轴旋转,转到地面一侧时用力蹬地,使“车”不停地转动,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转圈多者为胜。“磨秋”由立柱和一根横木组成。立柱高1.5米左右,其顶端削出一个小磨轴。横木长约五六米,中间打一小洞,套在立柱顶端的磨轴上,即可作旋转运动。因转动时两端如秋千般上下摆动,又如推磨状环周运行,故名。使用时,横木两边人数相等,同时手握横杆,趴于其上。脚着地者使劲蹬地,磨秋便飞转不已,且两端会交替上下,惊险而有趣。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

  傈僳族的婚姻习俗 
   傈僳族男女青年虽享有较大的社交自由,但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盛行,加上姑舅表优先婚配及兄弟妻媳转房制等习俗,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并不多。解放后, 傈僳族的婚俗逐步得到了改变,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逐渐减少。现在傈僳族的青年男女基本上已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建立家庭。
  各地的结婚仪式大同小异,结婚那天女方备好酒肉,带上女儿穿的衣服和织麻布用的工具,请亲友将女儿送到男家,伴送的人越多越好。在新娘来到男方家时,新郎站在门前,由守门司把门推开,支客司即端来两碗酒堵在门口,新娘新郎必须各碗喝一口,人们送新娘进屋后即算正式成婚,没有拜天地习俗。华坪一带保傣族还有在结婚仪式上给新郎新娘取婚名之俗。婚名一般夫妻相对的,如男的叫"夫黎扒",那么女的就叫"夫黎玛"了。结婚仪式完毕后,年长的围坐火塘畅饮喜酒,新郎新娘和其他青年男女则尽情歌舞,视贺新婚夫妇地久天长,新婚幸福。婚后三日,新婚夫妇携带酒肉回娘家拜望父母,并住三五天,但不能超过一个月。

      傈僳族的丧葬习俗 
  傈僳族除凶死者和在外死亡者实行火葬外,其余都行土葬,并用棺木盛尸,到家族墓地挖穴掩埋,其上堆砌坟头。不论谁家死了老人,全寨人都要停止生产和其他活动,参加吊唁和帮忙。死者人殓牌子火塘边,吊唁者唱祭歌,跳丧葬舞。人死后当天或三天后,要请祭师"毕扒"举行送魂礼,唱诵"开天辟地"、"人类来历"、"伦理道德"和保傣族的迁徙过程等22章长诗。葬礼要选好"皇道日",如果连续几天日子都不好,就在夜间埋葬。随葬品不入土,有的在基前烧毁,有的悬挂木桩上,通常为死者生前常用物,如弓箭、烟袋、挎包、女子的背箩和织具等。人死未葬前,亲友及村里人忌食辣椒。

傈僳族酒文化

     同许多民族一样,傈僳族同胞也喜欢饮酒。他们的酒有水酒和烧酒两种,过去多自行酿制。水酒是一种发酵酒。制作方法,是先将玉米、高粱、荞麦面或稗子等原料捣碎、蒸熟,晾凉后拌上酒药,然后装入大罐中,令其自然发酵七八天。饮用时兑水、过滤即可。这种酒酒汁微浊,呈乳白色,酒精含量不高,醇香微甜,有健脾开胃,提神解乏之功效。一直深受傈僳族人民的喜爱。烧酒,傈僳语称“力基”,是把发酵后的糟水放入锅中蒸馏而得的蒸馏酒。此酒清澈透明,度数较高,较水酒辛辣爽口。

     傈僳人认为,“无酒不成礼”,酒是他们宴宾待客必不可少的饮料。按传统习俗,饮宴伊始,主人要先将自己的竹筒杯斟满,并往地上洒倒少许,表示祭祖先。接着自己先举杯略饮,表示酒是好的,然后才将客人的酒杯一一斟满,双手捧献给客人饮用。

     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同时流进主客双方嘴里的饮酒习俗。饮用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进行。过去常用于招待贵客、签定盟誓或结拜兄弟等场合。 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酒席宴中,如果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朋友。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的是人情好客,待人和善,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更来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