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窗帘挂钩穿法视频:导学评练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8:34
                                            

     在每一位教师尝试“学案导学-六步教学”的应用以后,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的提高,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总结会。会上每一位教师积极发言,与同组的教师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和疑惑。每组都总结出的本组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努力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去研究、去改进、去提高。

我门学科组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

一、在本次活动中,发现有以下优点: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备课,严格按照六步教学模式来备课、上课。每一位教师的学案设计都比较实用,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再是满堂灌,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但因学案导学正在探索阶段,所以不免出现许多问题。

1、一些导学案的设计不合理,有的看上去就象是课堂达标题、单元检测题,缺少学法指导。有的看上去像教师的教案,丝毫看不出学案的“学”是学什么?“导”是“导”什么?为什么要“导”?谁学谁导的思路一点也不明确;有的看上去虽然有那么回事,但是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或者撇开导学案另行一套,或者只是机械的照搬,不敢在课堂上大胆整合、大胆发挥。

2、学案教学的容量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容量特别大,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有的学案容量太少,一节课干不了什么。

3、对于时间的把握问题。一节课45分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测试、课堂小结,这六个步骤时间如何合理分配,还需要时间的摸索,不太好控制。

4、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去,尤其是后进生,他能不能学到点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融入到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去,这也是个难点。

5、新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期待着进一步的转变,新的学生观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重教师讲解传授,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还很严重。相当多的教师虽有学案,但仍不敢放手,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思考的时间太少,训练的时间太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使用不到位,课堂上不能真正地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总是部分“活跃分子”主宰着课堂。

三、教学的困惑:

1、分层教学如何落实。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目前编写的导学案,在这方面仍有不足,是存在缺陷的。

2、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以免师生产生厌倦心理。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的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教师稍不注意,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不欢迎,老师自己也厌倦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是一份导学案,甲教师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效果显著,可乙教师运用起来却别别扭扭,进退维谷,难以奏效。所以,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通过补充、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3、如何教给质疑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导学案上设有质疑释疑环节,但在课堂教学中未落实或落实的不到。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改进的方法、措施:

 1、首先是观念的改变。“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是实质,“导学”是目的,“学案”是手段,是凭借。老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学习方案,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老师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

学案导学与其说是一种模式,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以学为本,以生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导学的理念要重于导学的形式。教材年年变,如果观念不变,新教材一样上成旧教材。学案人人搞,如果不具备“生本”“学本”的理念,导学学案的推进也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学案导学呼唤课堂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案教学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种手段。利用学案教学,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思考、讨论和探索上去,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主人,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授课更有针对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3、学案设计一定要结合学情。

落实学案导学就是要求教师更要做到“心中有人”,这里的人就是指学生。教师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学生,把学生学习的“冷暖”放在心上。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急学生之所困,忧学生之所虑,乐学生之所喜,使学生乐学、爱学。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用好学案,让学生把学案看作语文课学习的辅助性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练习,指导学生把握每一课的预习关,引导学生把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展现在学案上,以备上课探究时用;监督学生很好地完成达标检测。

4、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即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个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有利于产生智慧的磁场,或用一种充满信任和期待的力量,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完成与教师、文本、作者的对话交流,激起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实施时间虽短,但是已经突出了他优秀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学案有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通过系列训练、当堂达标就能看出,学案导学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案的作用是长期的、且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影响。学案导学法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当然,在实践操作中,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

 1、各科都使用学案导学,时间一长,学案太多,不利于保存和复习使用。常常是上课几分钟了,还没找到学案,或是用过的学案下次再用就再也找不到了。学生烦,老师也难办,毕竟学案不如书本好保存。

2 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对“学案”的操作最难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评价,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要鼓励学生发言,注重生生评价,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学困生参加讨论,注重低重心教学,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4、质疑释疑阶段,学生提的问题可以结合学案上预测的问题一块解决,达到一题发散、融会贯通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摈弃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敢放手,不能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交流,“学案”中清楚明了的问题链,教师不放心地一遍一遍地重复,导致学习时间紧张,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开展理化组成员在“学”中得到到了成长,在“习”中感悟到了升华,都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