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网民评论古力娜扎:中国千年中秋文化在挑战中传承家国情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5:45
 

 

    9月9日,南京江宁区秣陵敬老院的孙功惠老人领到月饼后对红十字会和捐赠企业人员说:“我今年90岁了,身体很好,感谢大家关心我!”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中秋3天假期太短了,回去一趟时间都花在路上了。”中秋节自古讲究月圆人团圆,可对于老家在东北的韩丽来说,这已经是第7个独自在杭州度过的中秋节了。每当杭州的大街小巷悬挂起庆祝中秋的各种布景装饰时,韩丽更觉孤单。她告诉记者,中秋节对她来说是个可以短暂休整的小假期,然后就得迎接更紧张的竞争与压力。“这就是生活,”韩丽笑道,“生活总有许多无奈。”

    中秋前夕,某网站做了一项调查:“中秋大家回家过吗?”被访网民中表示“回去,跟家人一起吃月饼”的仅占20%,回答“不回去”的网民数量是其2倍,这些网民大多在距家遥远的陌生城市打拼,即使是最让人萌生思乡之情的中秋,他们也不得不选择“千里共婵娟”。

    纵使时空的阻隔为异乡客的中秋蒙上了些许伤感色彩,但更多的民众则在对中秋文化和历史习俗的传播推广中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中秋文化、感受传统氛围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新民俗”。记者在互联网上看到,有的网民自发在微博上对中秋节的风俗进行知识普及,有的网民分享自己制作月饼的过程,还有的网民在博客上倡议,中秋节当天关闭公共灯光,“哪怕只有一个小时,为市民营造赏月的好氛围”,并希望“当天家长关掉电视,陪孩子过一个充满月光的中秋节”。

    今年上半年,韩丽用自己的工资给父母买了一台配备摄像头的电脑,这次过中秋就派上了用场,“与家人望着同一轮圆月,从摄像头中团圆,聊天、问候、祝福,不也是现代社会的非典型浪漫嘛。”

    在韩丽等人通过种种方式与家人共享中秋团圆的同时,一些人却在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中把对“家”的认识不断升华。记者中秋假期在苏州、常州等地的爱心献血点看到,不少夫妻、情侣、同事等结伴参加无偿献血,成为这个中秋节中充满爱心的时尚过节新方式。

    在苏州古城区的一家爱心献血屋,不愿透露具体名字的湖北籍沈先生一大早便在妻子陪伴下献血400毫升。他说,选在中秋节献血,就是希望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不能与老家的亲人团聚,就通过献血为祖国大家庭做点事”。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中秋节以独特生动的民俗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节庆图式,传导和承载了一种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发掘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的中秋节庆方式,有助于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