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情报局: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54:10

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李 俊 2011-09-09 星期五 大 中 小 默认
文章免费订阅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0条 )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李俊: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将是怎样的?改革的道路如何走?我们有什么思考?


 

多年前。洋务运动这场改革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不过却成为留着辫子的改革。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翻译西方书报,此后经过由上至下的改革,但是这场改革并没有成功。有一些学者观点人为,中华民族错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萌芽期,因而受到欧洲列强的侵辱。其实,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时间上的错过,而是这场官方主导的经济改革,采取是官商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了一场国进民退。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把从清末开始的经济现代化之旅分成三个阶段。她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上谈论到,“第一阶段是从清末开始到民国结束的官方主导模式下的市场化努力,第二阶段是1949年以后政府以计划经济追求国强民富的过程,第三阶段是起始于1978年的民间自发保护产权与财富的努力和官方大规模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改革的结合。”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培养了不少企业家。当时,很多私营企业经营得很好,也赚了很多钱。这个时候,清政府就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国有化改革。比如,盛宣怀坚持铁路国有化,从而导致了民间的企业家集团与朝廷的彻底决裂。路权回收令颁布后,各省商民群起反对。

1949年以后,政府将以计划经济方式国强民富,但是政策上的失误,从而导致国家和人民长达几十年的贫穷。当时,10亿人口,其中8亿农民种粮食,都不能让中国人民吃饱饭。1978年人均收入不到134元。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2008年5月10日在珠海演讲时谈论到,“大量的人口积聚在边境地区要往香港跑,这也是60年、61年,国内饥荒人都活不下去,当年的保安就是今天的深圳曾经集结10万人要逃港,最后中央派周恩来去处理,当时6万人都过去了,港英当局动用了武力进行截留遣返,这个又出现了中国和英国冲突事件,因为当时香港在他们的手里。”

就这样,改革开放被逼出来。因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无法生存下去。尽管这场改革开放是官方决策的,但是却是民间力量自发的。要是不改革,日子就无法过,越来越多人偷渡香港。虽然民众从口头上拥护这种制度,但是选择用脚投票,无非就是对制度一种否定。

2008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9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可以说,1992年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没有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最自由阶段。那时,没有最低工资,政府也逐渐放弃对市场干预。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政的90年代,中国经济不断深入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分税制改革、货币政策改革等。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有失误地方。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确实增加了中央收入,但是也导致如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奇迹,这点是不可质疑的。比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动不动单项全球第一,眼镜、袜子、鞋子,60亿双鞋子有30亿双在世界上是中国出产的,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有个女人叫做董明珠,她的格力集团的空调全球第一。现在,中国产品在世界上拿了不少的“全球第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一席之地。一直以来,很多观点解释Made in China能够在世界舞台有一席之地,都是说到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对此,周其仁教授这样认为的,“要是单凭劳力廉价就可以克敌制胜,天下发展中经济岂不早就出头?以中国为例,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工成本更为低廉,1980年城市国营工人薪水不及欧美工人的1%,而农民收入更低到微不足道!可是那个时候,满世界哪里可以看到‘中国制造’?”

针对这个问题,周其仁教授有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开放重要。经济不开放,不同成本的产品不放到同一个产品市场上竞争,劳动力再廉价,也不是竞争的一项优势。闭关锁国,劳力廉价不过是关门受穷的同义词!开放更重要的含义,是大幅度降低信息成本。”确实,再廉价的劳动力,要是面临是昂贵的制度成本,最终都会被对冲。可以说,改革开放就不断降低制度成本。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关键就是在于如何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这也是中国经济在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到底改革将往何处去?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住房、医疗、教育等三大问题并没有处理好,民众意见依然是非常大。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也面临各种阻力,各种保守力量崛起。新左派对这个国家政策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扭转了。2009年,山西掀起一场煤矿的“国进民退”的运动。“国有化”成为新左派的呼声,并且影响着这场改革。

1998年,人们称它是房改年。这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并没有真正市场化,反而纠结于政府干预之中。2003年以后,政府开始调控房价,但是越调越高。高房价将提高人们住房成本,同时也让地方政府感觉高处不胜。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确实一定威胁,对制造业是一种打击。

跌荡一百年,我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将是怎样的?改革的道路如何走?这场改革争议,我们有什么思考?2006年6月,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在中山大学演讲时,他认为中国经济至少能够保持20年高速增长。他的理由,人口红利还可以维持20年。

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我们现在到农村里走走,就发现整个村庄里,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妇女,真正年壮的劳动力,基本上是没有。珠三角一些工厂,也出现非法移民的劳动力。这说明,中国人口红利将逐渐走向消失了。

从洋务运动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变革跌宕起伏,这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应该从这一百多年里,反思一些东西。我觉得政府对经济改革,不要仅仅凭着激情,而是从这百年的经济史里寻找一些思考。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