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价格查询:迷时靠师度 悟时要自度 修行在修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3:00:12
佛教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是无缘大慈,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幸福与快乐;“悲”是同体大悲,拔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与痛苦。慈悲不只是对有缘人,对冤与亲都平等,无分别心,把他们的痛苦看作自己的,如是推广到一切有情动物,都能生起怜悯与爱护。
佛教视:修“六度”为主,成佛先度众生是最高目标。“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六个方面。第一度就是布施,是由凡夫入圣位,到达涅盘彼岸的必行之路。布施有三层意义:一是法施,即是佛法的传播;二是财施,即以财物济贫供需等福利事业;三是无畏施,即给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安慰和鼓励。无论是法施、财施,或是无畏施,作为布施者,不求功德,不期回报,将布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成就佛道之基础。

大仁大爱首先体现在自身的身体力行上。大仁的大爱需要没有分别的心。慈善救济,实际上救济的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或多或少荒废了的那份善良,救济众生,体现佛门或红尘修行者的大勇大智大仁的慈悲精神。我的《花仙子》必将会连载,闻温州好心老板施粥铺无奈停办,心生感慨——如果众博友能把目光从名门争才夺子的喧闹事件抽回些来,关注更期待关注的人、事、梦想,该多好。 布施不只是由富裕的人,或等待自己富裕起来时,才去实行。佛经上记载有许多例子,如贫女布施,她只是用一盏油灯,供养佛陀,得到很大的福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把慈悲心化为动力,无论是贫是富,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布施者。
“六度”中“智慧”居最后,然前五度也步步难离智慧。法师说:智慧布施,贫富均沾。不仅要救助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财物,而且还需给予心灵上的支持,用佛法来净化人心。
我曾经写过《海鸥飞处彩云追》,讲到佛祖拈花微笑,女子的一言一笑也是功夫,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用慈悲的眼光、慈悲的语言、慈悲的面容给人家方便,给人家欢喜,这也是布施慈善。佛祖慈悲,让我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赋予我犀利的笔锋,清丽的容颜。我将用智慧去统率它们,继续播撒爱和温暖。
贫穷者简单归纳为两类:一者、物质贫穷,二者、精神贫穷。对物质贫穷的人,可以透过金钱和物质,去减轻或解决他们身体上的痛苦;但精神贫穷的人,用金钱和物质是不能解决的。智慧的布施要对口,要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对物质贫穷者,在施予金钱和物质的同时,精神上亦要使他们获得利益,启发他们要自强,用自力来改善自己的贫困问题,并告知要有报恩心。贫困山区的小孩同样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我更喜欢寄送丰富的课外书籍给他们,应试教育只是基本,还应请老师熏陶和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礼仪,对人谦卑,互相尊重,爱护公共财物等教育。山区教学条件限制,农村孩子技能学习起步会晚于城里孩子,但,德育方面,完全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
至于精神贫穷者,要关怀他们心灵上的需要,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如何找到人生的真实意义,金钱物质的占有,不是快乐之定义,真正的快乐是心灵得到净化,发挥他们慈悲喜舍的作用。作为爱心志愿者,我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工作和学习关系,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家协会的众有为之士。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我曾扶助或将想扶助的物质贫穷者,桥的另一头是我的“忘年交”——物质富余但心常有失落的企业家们。这里,想说句题外话,女孩子一定要见世面,修行在修心,见到花花绿绿的世界并不见得就会变坏。有些企业家白手起家打拼至今难觅真心真意,商海博弈的现实性让内心逐渐苍白、疲惫、受伤、痛苦。我告诉他们:“美国心灵女王奥普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受伤,就去抚慰受伤的人;当你痛苦,就去帮助痛苦的人;当你迷茫,就去带领别人走出迷雾。”我想再添上一笔:当你希望幸福,就去帮别人寻找幸福。解救别人,也是解脱了自己。
综上所述,财法二施,使受者身心得益。
修行在修心,修心能成佛。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靠近我,温暖你。帮助人不但需要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所求,没有居功的用心,这才是清净的布施行为。倘若一个人的给予是有所求的话,则不论所求为何,均非完美,因为只有无为的爱才是由清净心所发出的爱,才是自我实现所发出的真爱,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的本义。
靠近我,温暖你。感谢受施者,因为众生给我带来丰足感和自在感,让我变得智慧。


 

 

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五祖弘忍大师将法传给他,并送他过江南行。

 

五祖说:“我来摇船让你过去。”

 

六祖说:“不要,我自己来。”

 

五祖又说:“你都要走了,我来送你,我渡你过岸。”

 

六祖就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1、天上地下我独尊,爹有娘有非本真。一切皆禅禅一切,无住发心清净门。// 度人终须人自度,自度他度贵开悟。滴水穿石天籁音,水到渠成菩提树

 

2、迷时师助,悟时自度。事须渐修,理可顿悟。——求佛不如求己,拜师不如拜己。可是,为什么还要求佛拜师呢?因为只有他们会告诉你:“求人不如求己。”(新西兰牛牛

 

2、“三分师徒,七分道友。”修道悟道,凡事要靠自己。反观,观自己,要像观自在一样,要观自己在不在,这是禅的精神,所以禅是智慧的。

 

看到观音菩萨像的手上也拿一串念珠,有人问:“我们拿念珠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念珠念谁呢?”“还是念观音!”“观音为什么还要念观音呢?”“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升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自修自度很要紧。(星云大师)

 

 

 

1、真禅在世间,随缘道真言。活用生妙有,静心耕福田。(《禅的妙用》)

 

2、“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禅也!(《一切皆禅》)

 

3、名缰利锁皆自作,点点滴滴心田播。解铃还须系铃人,何必处处求解脱?(《自我解脱》)

 

4、小小蜘蛛有神通,爬上跳下传密功。一切皆禅禅一切,原来名师在心中。(《好老师·好学生》)

 

5、成功者自救,自救者,静心,净心,尽心;成功者救人,救人者,天助,地助,人助。(《成功者自救》)

 

6、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天大地大不如心灵大。不过,迷时,佛陀是增上缘;悟后,践行是必修课!(《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