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主播内衣脱:伊拉克:每晚都在等待另一只鞋子落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33:26

    “9·11”事件后,美国以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政权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这场“反恐”战争,令3名普通伊拉克人发生改变,或身体,或心灵。

    “永远忘不了,数千件文物随意散放在地面,我的腿不小心碰上一件5000年前的雕像”——考古专家阿德尔·艾哈迈德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26年,馆藏文物17万至20万件,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文物收藏单位。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

    艾哈迈德4月12日看到博物馆遭洗劫。当时美军已经进入巴格达,尚未进驻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早已撤离,没有任何人执行安保。

    艾哈迈德回忆暴徒洗劫博物馆的场景时说:“这是我见过最恐怖的景象。数千件文物随意散放在博物馆的走廊地面上,我的脚一下子撞上一件5000多年前的大理石雕像。”

    他说,歹徒洗劫时有条不紊地逐个展架搜索,没有放过有价值的藏品,显得“有组织、有目的”。

    艾哈迈德和另外一些伊拉克考古学家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赶赴美军设在巴格达巴勒斯特饭店的指挥中心,请求美军派兵保护博物馆,但没人理睬。

    据统计,这场洗劫导致文物失窃多达1.5万多件,引起世界范围文物市场的震荡,至今仅追回大约5000件,令国际考古界和博物馆界为之惋惜。

    艾哈迈德说:“至今,我常在梦中听到文物落地粉碎的声音。从那一天起,我心中的什么东西也随之粉碎了。”

    “一声轰响,我失去知觉,这之后,我的飞刺不再有滑步伴随”――——轮椅击剑手阿马尔·阿里

    “滑步”与“飞刺”,这两个击剑运动专业词汇常常联袂出现。然而,对2010年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轮椅击剑个人重剑B级冠军阿马尔·阿里而言,飞刺的长剑,永远不再有曼妙的滑步相随。

    2006年至2007年公认是“9·11”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最严峻的两年。2007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向伊拉克增兵3万。

    阿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最能说明巴格达危险程度的是,你每天上下班的路途中,都会在某个街角看到一具被置之不理的尸体。”

    目睹惨景的时候,阿里并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悲剧的主角。

    那个时候,很多巴格达市民逃离这座城市,赴叙利亚、黎巴嫩、阿联酋等邻国避难。阿里没有离开,每天正常上下班,业余在一家击剑俱乐部练习击剑。

    “2007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上班的路上,一枚路边炸弹在身边爆炸。轰的一声,我失去了知觉。醒来后,大夫告诉我,我的脊椎受损,从此再不能行走,”如今,阿里静静地谈起此事,神色淡然。

    之后,是适应轮椅与假肢,坐在轮椅上,在没有滑步的情形下操剑击刺,直至在中国的广州,拿到那枚金牌。

    很奇怪,阿里没有记住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日子,或许他潜意识中选择了遗忘?他说:“我忘记是哪一天挨炸的了。我只知道,那一天前,我不知道害怕,认为不好的事情跟自己从无关系。那一天后,我知道,每天都可能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今天,没有任何伊拉克人相信,“9·11”十年后的伊拉克获得了安全。教派仇杀和恐怖袭击不停夺去无辜者的生命。喜欢萨达姆统治的人是少数,但多数人认同,一个主权独立完整并具备管治力的政府,至少可以确保人的基本权利。这其中,包括生存权。
 “曾经在摄像机前身中7枪,伤好后,我继续扛起摄像机”——电视摄像师哈米德·迈亚希

    在巴格达,新闻记者是高危职业。新闻记者中,电视摄像记者尤其高危。迈亚希就是其中一位。

    迈亚希约40岁,身材略胖,相貌平平。他回忆说,2010年8月的一天,他去鲁巴伊大街拍摄,摄像机刚架好两分钟,就听到枪声越来越近。迈亚希和另外两名同事赶紧回到车里。接着,一辆红色轿车疾驰到车旁,车内几名枪手用装了消音器的手枪朝他们开火。

    迈亚希语气平淡地说:“我中了7枪。一枪在脸上,另外6枪在肩部、后背和腹部。”

    这或许解释了他为何习惯性地把左脸颊朝向与他交谈的人。或许,他是怕人们看见他子弹在右脸颊上留下的伤疤。

    迈亚希说:“伤愈后,我继续从事摄像工作,因为我和我的家庭需要这份高风险职业的丰厚收入。”

    至今没有查明是谁向迈亚希开枪,他在巴格达新闻圈中也没有因为中弹而一举成名。今年的一项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263名记者在伊拉克身亡。偶尔当人们谈起迈亚希时,也只是语气平淡地说他已经够幸运。

    所有在伊拉克工作的记者都明白,大家面临的危险相当多,包括被绑架、殴打、羞辱,乃至被枪杀。

    枪击是最常见的威胁。在伊拉克或者另一个战乱国家阿富汗的城市街道上,电视摄像和摄影记者通常是不穿戴防弹衣和钢盔的。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常识告诉大家,现在还没有装备足以阻挡M16型和AK47型步枪的直射。

    迈亚希的同事侯赛因·祖拜迪说:“穿戴上那些玩意儿(钢盔和防弹衣),等于邀请恐怖分子向你这位大人物开火。”

    他还说,直接站在大街上有时会比躲在车内安全。很多临街的建筑物内有安全部队的狙击手,有时,神经过敏的狙击手看见车内闪光灯闪烁,会误以为是枪口的喷焰,一枪打过来。而站在大街上拍照,起码不会被人误以为在打枪,不会招致“还击”。

    伊拉克安全部队常常禁止媒体报道爆炸袭击现场,原因是无法保证记者安全。恐怖分子眼下越来越多采用二次袭击的方式,即先发动一次爆炸,等救援人员和新闻记者赶赴现场后再实施第二次爆炸,以制造更多死伤。

    暗杀和绑架的阴影也时刻存在。一些武装组织人员为报复媒体对其做“负面报道”,会在记者驻地附近或者外出采访报道途中实施袭击。

    有时,为外国人工作也会成为极端分子向同胞下手的理由。一些外国驻伊新闻机构为不“连累”伊拉克雇员,让外籍雇员与伊拉克雇员在不同地点办公。

    迈亚希说:“中枪前后的我,区别在于,以前我认为别人会中枪但我不会,现在我认为我也会。”

    自从一些原本支持“基地”组织的教派与部族武装开始与政府合作,与恐怖组织作战,伊拉克的安全形势开始好转,导致数十人以上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明显减少。就在迈亚希中枪的同一个月,美军停止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开始逐步撤离。

    但是,伊拉克远未成为一个安全的国家。巴格达的天空几乎24小时有“黑鹰”直升机巡逻。

    迈亚希说:“在巴格达,最常发生的事情是,你在某日下午,听说当天上午你光顾过的一家商店发生了爆炸,然后你庆幸地吐出一口气。”

    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生活在伊拉克,一年365天似乎每晚都在等待楼上的邻居扔下第二只鞋子,才好安心入睡。但其实,这位邻居可能有第三只第四只鞋子。

    根据“伊拉克伤亡统计”网站最新公布数据,伊拉克战争已导致10至11万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