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什么要苏岩礁:嘴瘾与营养缺乏有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5:45

古语云,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现在,大量营养学研究证实,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爱吃肉类——氨基酸不足

  说明体内缺乏氨基酸或铁等矿物质不足。很多人面对肉类和油脂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毫无招架之力,导致吃得太多,引发代谢疾病。

  对策:可用蘑菇、芝麻等香味食物代替。香菇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能预防慢性疾病;芝麻也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此外,花生、大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想吃巧克力——缺乏B族维生素

  可能意味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和B12。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一旦缺乏,人容易感到疲劳、情绪低落。巧克力可以通过释放血清素让人感知快乐。

  对策: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葡萄、梨等水果,此外牛奶、豆类、坚果类、菠菜都富含维生素B12。B族维生素能提高食物的口感,新上市的玉米、大米感觉更好吃,就是因为其中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

爱吃甜食——能量缺乏

  一个人很想吃甜食,就表明他体内能量缺乏。甜食主要为人体提供糖分,是补充体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需要提醒的是,爱吃甜食也可能是胰岛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对策:甜食主要补充能量氨基酸,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吃瘦肉、鸡蛋、鱼类、山药、豆类、藕等来补充。

  儿童一定不要贪吃糖果、饮料、雪糕等甜食,甘味会助湿生痰,容易引起咳嗽。家长可以做点荷叶绿豆粥、水果羹来满足孩子对甜食的欲望。

想吃咸的——压力太大

  并不是因为他们体内缺钠,而是因为压力太大。生活中越是压力大、疲劳的人群越爱吃咸。而重口味会使味蕾变迟钝,导致越吃越咸的恶性循环。也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低钙食物的女性比一般人更爱吃咸的东西。有实验表明,缺钾、钙、铁都会导致实验对象渴望摄取食盐。

  对策:其实青菜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氯化钠,哪怕炒菜的时候不放盐,细心体会也能吃出一点盐味儿。专家建议保持清淡饮食,炒菜时可用醋、辣椒、葱、姜、蒜等来提味。

“嘴瘾”的真相:下午3~6点瘾最大

  美国味觉和嗅觉研究机构莫奈儿化学感觉中心玛西亚·列文·派尔特博士发现,突然非常想吃某种食物绝大多数发生在下午3~6点。此时体内的血糖在降低,人开始变得慵懒。为了重新打起精神来,吃点东西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多项研究表明,压力大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容易多吃。甜食尤其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血清素,缓解我们的焦躁不安。女性月经前胃口大开,也与此相关。女性通过吃东西来缓解经前综合征导致的坏心情或情绪低落。

 

甜食吃多的坏处

德国研究发现     甜食吃多记性差

美国《赫芬顿邮报》10月24日报道,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吃太多甜食容易导致健忘。而保持较低血糖水平有益大脑健康。
该研究发起人为柏林查理特大学附属医院的阿格尼斯·福里奥博士及其同事,他们对平均年龄为63岁的141名没有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的参数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测试了参试者血糖水平,并让他们接受记忆技巧测试,然后还对参试者进行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测试以测量其大脑海马区域(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血糖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参试者,更可能在记忆力测试中获得较高得分。研究还发现,血糖水平高的参试者在听完15个单词后,30分钟内很难记住这些单词。参试者糖化血红蛋水平每增加7毫摩尔/摩尔,能记住的单词就会递减两个。
福里奥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血糖水平升高会造成认知减退,导致记忆力减退。即使血糖水平属于正常范围,适当降低血糖也是有效预防与衰老有关的记忆力问题和认知能力减退问题。不过,研究人员告诫,血糖正常人群切勿因为这项新研究结果而擅自服用降糖药物。▲《 生命时报 》


意大利科学家研究证明每天三杯咖啡,肝癌风险减半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死亡率位居第三的癌症。据“美国环球新闻网”10月23日报道,美国《临床肠胃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咖啡可使肝癌危险降低50%以上。
新研究由意大利米兰大学流行病专家卡罗·拉·维克奇亚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研究人员对1996年~2012年9月发表的有关咖啡与肝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16项高水平研究。新研究涉及病例3153例,研究还包括近期发生的900多原发性肝癌病例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喝咖啡可使原发性肝癌(最常见肝癌)危险降低40%,而独立研究表明,每天喝3杯咖啡可以使该病危险至少降低一半。
维克奇亚博士表示,最新研究证实,喝咖啡有益健康,特别是对肝脏。早期研究证实,常喝咖啡可防止糖尿病,糖尿病正是肝癌的一大已知风险因素。研究还发现,喝咖啡对肝硬化和肝脏酶也有积极的影响。
维克奇亚博士还表示,肝癌主要是由乙肝和丙肝病毒导致的慢性炎症,其它原因还包括:过量饮酒、吸烟、肥胖症和糖尿病等。肝癌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控制丙肝病毒传播和减少饮酒量加以避免。这三大措施可避免全球90%以上的肝癌病例。▲  (陈宗伦)《 生命时报 》  多个品种混着吃 每人每天三瓷勺 油温控制五成热 用油是健康饮食第一步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单从调味品的排序来看,食用油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研究发现,人体必需的八大营养素中,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食用油。因此选对、用对油非常关键。然而,针对国人的用油习惯,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却发出了这样的警示:“中国城市居民使用食用油的问题很大,这是他们膳食结构中最大的健康隐患!”那么,应该如何做到正确用油呢?不妨听听营养和烹饪专家的高招。
  营养专家的吃油诀窍
  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有很多,王兴国指出,不同的油来自不同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因此营养成分也不同。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我们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亚油酸含量高,大约为40%~70%。亚油酸是必需的脂肪酸之一,人体无法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第二类是橄榄油、茶籽油、高油酸菜籽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油酸含量高,含量为70%~80%。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第三类是亚麻油和紫苏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亚麻酸含量高,含量为50%~60%。亚麻酸也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缺之不可,对降血脂也很有帮助。更难得的是,亚麻酸在其他植物油或食物中含量都很少,来之不易。
  正因为各类植物油都有“秘密武器”,因此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就不能长时间只吃一种,各类都要尝试。也许有的人会觉得麻烦,其实不然,“最简单的方法是交替食用,比如先买一瓶花生油,吃完后再买一瓶菜籽油,然后是亚麻油等”。王兴国说,比这种方法更方便的做法是混合食用,就是把上述三类植物油中的一种混装在一个小油壶中,自制一壶“调和油”。“大家可以参考我家用的比例,即第一类油:第二类油:第三类油=1:0.4:0.4。”王兴国补充说,其实,比例不是关键,多样化才是关键。但需要提醒的是,加了初榨橄榄油、亚麻油以及芝麻油等自制调和油,要避免高温加热、爆炒,否则容易破坏其营养成分。
  台湾名厨柯俊年也跟大家分享了他家的用油经验,他家里常备苦茶油、芥花油和芝麻油三种油,芥花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凉拌炒菜都可以;苦茶油很营养,烟点高,既能凉拌,又可以炒菜、煎炸;而芝麻油则用于低温烹调,浓香味美,非常适合做中式菜肴。
  控油温,少用油,避免油炸
  “健康烹调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控油温、少用油,避免油炸。”范志红指出。
  不同的植物油有自己匹配的烹饪方法。如果要用油煎、烧烤、煸炒的烹调方法,可以选择花生油、棕榈油、茶籽油、各种调和油等;炒菜时间短或用红烧、烤箱烤制的烹饪方法,油烟相对少一些,适合用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各种调和油、不含叶绿素的橄榄油(淡黄色,特殊气味淡)、葵花籽油、玉米胚油、大豆油等;极短时间炝锅、炖菜、煎蛋,做各种非油炸面点时,油温不超过180℃,可以用花生油、玉米胚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另外还可以用葡萄籽油,虽然其不饱和脂肪酸高,但其中的抗氧化物质较丰富;焯煮菜、蒸菜、做汤等,温度不超过100℃,可以用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芝麻油、小麦胚油、葡萄籽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拌凉菜可以用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芝麻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其实,食用油使用的正确与否,说到底就是“温度控制”的问题。国家高级烹调师张亮介绍了他的做法,炒菜油温控制在五六成左右即可。每一种油脂产品都有“烟点”——开始明显冒烟的温度。可以把油倒进锅里先摇匀,看着有一点点冒烟就是五六成热。柯俊年向大家推荐了手掌检测油温法:将油倒入锅中,中火加热一两分钟,手掌放在离锅面5~8公分处,如果没有温热感,这时油温较低,大约为100℃~120℃,如果掌心温热但不会烫人,温度大约为120℃~140℃,如果有烫手的感觉,油温可能已经超过180℃了。
  除了烹饪方法不对,中国人目前还存在“吃油过量”的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人均每天的用油量为25~30克。而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人均吃油量为49.1克,它“贡献”了一个普通女性一日所需能量的1/4,也为国人日益增长的肥胖率以及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发病率帮了不少忙。在控制油量方面,王兴国建议,买油要买小桶的,按照膳食指南要求,可以将一家人一周的用油量倒在一个油壶中,方便随时监测;范志红指出,家庭用的小白瓷勺一勺为8~10克,也可以用它来控制油量。
  聪明用油,省钱又健康
  为了减少油烟产生的有害物质,范志红建议大家,尽量避免油炸的烹饪方式。但偶尔换换口味,或者逢年过节招待宾客时,油炸的食物也必不可少。每次煎炸食物后的剩油让不少人头疼,扔了可惜,接着炒菜会有损健康。“剩油的最大问题,在于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冒油烟,把握住这个原则就可以二次利用了。”范志红说,在煎炸食物快结束的时候,就趁着油温合适,扔进去各种调味品,比如辣椒、葱、蒜等,可以做出香喷喷的葱香油、蒜香油等调味油,拌凉菜时放一些能提味。还可以在做烤饼、花卷之类的面食时放点过滤后的剩油,由于烤饼时内部温度不太高,而且还有面团中淀粉的保护,油脂不会明显氧化。另外,焯蔬菜时也可以在沸水中放入1勺油,这样菜叶颜色鲜亮,而且口感软嫩。此时,只有锅里温度不超过100度,又只有一两分钟的加热时间,不会冒烟,用剩油完全没问题。做蔬菜汤的时候,也可以最后放一点剩油,特别是炸过肉的剩油,能增加汤的香味。
  不少速冻鱼肉、鸡肉饼、鸡米花之类的半成品需要油炸食用,如果把油换成水,一样美味。方法是,直接把未化冻的肉饼放在不粘锅上,先中火加盖烤两三分钟,让表面变热。然后加入两勺水,盖上盖子。等到有蒸汽腾起,再转小火,慢慢地煎。待水分蒸发之后,翻面,再加两勺水,继续煎。最后打开盖子,把上下两面用小火煎脆,即可食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食物表面金黄,外脆里嫩,毫不油腻。▲《 生命时报 》


 呼吸、消化、皮肤、肾脏、肿瘤、药学等 十科医生的健康忠告(独家报道) 

  健康源自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美国《红书》杂志和《家庭医生》杂志近日刊文,刊出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多位著名医生提出的实用保健忠告。如果您还没做到,请从今天开始改变吧。
  忠告1.对抗菌肥皂说“不”。防传染病,洗手十分关键。很多人认为抗菌肥皂比普通肥皂抗病菌更有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抗菌肥皂含有导致病菌耐药性的化学成分三氯苯氧氯酚,而常用普通肥皂洗手也能杀死99.9%的病菌。目前,普通肥皂仍是最理想的洗手用品。如果使用洗手液,务必保证其中乙醇或异丙醇含量不低于60%。每次洗手应保证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
  ——英国圣玛丽医院呼吸科医生安德鲁·伍利博士
  忠告2.刷牙记住“343”。早、中、晚分别刷牙3分钟、4分钟和3分钟的“343刷牙模式”更科学,因为睡眠时口腔内细菌繁殖速度仅为白天的60%。刷牙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否则容易损伤牙釉质。另外,薯片比甜食更伤牙,因此吃完后应立即漱口。每半年看一次牙医也很重要。女性经期最好别看牙。
  ——美国纽约市美容牙医专家康斯坦廷·特里查斯博士
  忠告3.洗脸水过冷太烫都不好。洗脸水温度应适中,夏季别太冷,冬天别太烫。洗脸水温度过低会导致脸部毛孔紧闭,无法洗净皮脂、尘埃和残留物等污垢,容易引起痤疮等皮肤病。洗脸水太烫,容易使皮肤迅速扩张,导致皮肤早衰,皱纹早现。
  ——美国芝加哥皮肤健康中心,皮肤科医生布鲁克·杰克逊博士
  忠告4.饭后别急着吃水果。消化不良的人饭后吃一个苹果等带皮水果有益消化,因为苹果等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果酸。但是,消化功能较好的人饭后立即吃水果却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因为食物下肚后需要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特别是苹果和梨等较硬水果),既会加重胃肠负担,又会导致胃肠胀气。因此,饭后1~2小时吃水果更科学。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消化内科专家艾米·所罗曼博士
  忠告5.粗粮霉变立刻扔。并非所有霉菌都会导致癌症,但玉米、糙米、黄豆等有益健康的粗粮一旦霉变,就会产生有毒致癌物。这种毒素会通过空气传播,很容易被吸入人体,损害呼吸道和消化道,诱发癌症。因此,粗粮霉变后赶紧处理掉,一丁点也不要吃。
  ——美国纽约市肿瘤科医生阿曼达·史密斯博士
  忠告6.喝水也应有上限。多喝水有益肾脏排毒,防止肾结石。“每天喝够8杯水”的呼吁也表明了喝水的重要性。然而,研究发现,成人肾脏每小时只能排水800~1000毫升。一旦1小时内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就容易导致低钠血症,反而损害肾脏。因此,建议每次饮酒不超过100毫升,每小时饮水不超过1000毫升。
  ——“澳大利亚肾脏健康组织”肾脏内科专家蒂莫西·马休博士
  忠告7.极度疲劳时别喝咖啡。疲劳时,有些人爱喝咖啡或浓茶,以提神醒脑。事实上,在身体感觉极度疲劳时,喝咖啡或浓茶容易伤及心血管系统,心慌就是典型症状之一。另外,疲劳时吸烟对身体的伤害也会加倍。
  ——美国费城心血管内科专家苏珊·布罗泽纳博士
  忠告8.吃药不宜与三餐同步。若你需要一天吃三次药,“每日三次服药与三餐同步”的做法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更科学的做法是一日24小时除以3,每8小时服一次。服药最好用温开水,果汁、茶水或热水服药容易影响药效。服药期间还应禁酒,因为酒精会令很多药物的副作用放大数倍,酒精还可能与某些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药学专家斯科特·奇斯拉克博士
  忠告9.减压学会“478”。深呼吸能缓解压力,但很多人对深呼吸的技巧却知之甚少。“4—7—8技巧”是非常有效的减压方法。具体动作:在深呼吸的整个过程中,舌尖始终抵住齿后。用嘴巴呼气,之后闭嘴,用4秒时间以鼻孔吸气,之后屏住呼吸7秒,最后以8秒时间慢慢呼出。多重复几次即可有效缓解压力。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结合医学研究所所长,精神科医生安德鲁·威尔博士
  忠告10.过了50岁,每年查甲状腺。甲状腺素并非常规体检内容,但是从50岁开始,女性在例行体检中应增查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激素紊乱容易导致疲劳、饥饿、抑郁、焦虑、睡眠困难、血压升高、皮肤干燥、脱发以及体重增加等问题。
  ——美国得克萨斯甲状腺研究所所长,内分泌学专家里达·阿雷姆博士▲
《 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