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在线观看破解版:选自周醉天的博文《盘点六月(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4:48

盘点六月(一)

(2011-07-16 13:18:51)

六月四日,一个敏感的日子,有朋友提醒是否可以换个时间,但是聚会是提前订好了的,我们又只是为了讨论古诗词,这样一个让谁听了都古怪的话题,不改,就六四了,有警察来我给他讲讲,或者让他们也听听我们的集会内容。之前一个搞反恐的警察同学也好心的告诉我说一旦有警察,赶紧给他打电话。

网上诗友孙茂换与我居住不远,提前定好了我开车接他一起去,可老汉(我给孙茂换起的外号,爱称)忽然因家事去了沈阳(他是沈阳人,但是在沈阳生活了不到二十年,老伴是天津人,在天津生活了四十多年),为了聚会往回赶,中午十分,老汉下火车,到家没呆上一分钟,就下楼,我已经等在楼下了。

到达开发区第三大街网上诗友陈冠雄(小哥,因其未满三十,少年老成,满腹经纶,故如此称呼了)的住处已经是下午两点以后。

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一楼的单元房,一间卧室一间客房一间是小哥的工作室画室,客厅较大,南向的大阳台是落地的大玻璃,视野开阔,满眼绿油油的草坪,阳台地面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空啤酒瓶,还不得有一百多个,绿色的,也象块草坪似的。客厅四周是他的画作,有大海,有任务,有书法,那书法写的是:“再写三缸水”。客厅一角有树根做的茶桌,小哥在里边行茶道,为我们沏茶倒水,我们则围坐在四周,一边品茶一边听小哥那带有福建口音的普通话。

从小哥的讲话中我们知道,小哥几年前是天津高校第一个学生创业者,当时媒体也宣传炒作了许多,现在在开发区经营一家福建茶叶公司,兼做艺术装潢工程。小哥擅长书法,画画,中国画油画均好,也收徒授课,还可以用全英语教学,教授老外太极拳。可谓文武全才。听小哥讲话,还可感受到他一片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小哥说到:“天津开发区企业众多,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在此落户者众,经济繁荣,十年前人口十万,现在常驻人口也不过三几十万,但是产值却是全是的三分之一。我所教过的学生,从67岁到六、七十岁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我发现一个现象,小孩子学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一定不学了,为什么呢?经我调查了解发现,他们的父母都是大企业的老板,在开发区有投资,但是,当他们的孩子十三四岁,马山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青春期,因为这里没有文化,只有金钱酒色,他们怕他们的孩子在最危险的青春期的时候,在这里学不到传统的外来的优秀文化,却学到许多不良文化。于是我走遍了全开发区的十三条大街,我发现,十三条大街满街充斥着酒店饭店歌厅、夜总会洗浴中心,就是没有一家书店。文化沙漠化已经到了极点。”

掌声。

我心震撼,一个全国第一的开发区,一个年轻的小哥。哎,开发区啊开发区。

这本该是政府的秘书处、研究室、顾问处、参事室、宣传部调研讨论的事情,却在64日这一一个关于古诗词的聚会上提出来,我替政府脸红啊。

同时我也为我们自己自豪,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就是这个。

回到了古诗词的话题,回到了我们熟悉的话题,回到了如何复兴古诗词的话题。其实这也是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题。

我们这个网上的古诗词小组,大约有两年时间了,大家在这个小组里“玩”的非常愉快,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创作出大批优秀的格律诗词,更重要的是,大家都非常有兴趣,人气很高,其他小组的人偶尔来到我们的小组,都感觉这里非常和谐、在这里能够学到许多东西。拿这次聚会的邢明春同学来说,只来了半年时间,原来基本不会做格律诗,到现在,不但会做,而且常有惊人之句,且产量巨大,每天都有作品上来,甚至对人生都有新的深刻的感悟。于是我们相约聚会,学习切磋。

聚会的信息很在小组里引起强烈反响。组长林琦表示参加(日期其实是按照组长的日程安排的),海咏兄在上海出差,表示要开小差到天津来,王济晓兄女儿考试,经请示家中领导也表示尽量参加。有更多的网友表示由于时间和路途的原因不能前往,深表遗憾。

终于,他们都没有来,我所期盼的林琦组长、海咏兄、济晓兄,没能赴约,我和到会的网友都充满了伤感。

但是,我们的讨论还是热烈的。另外一个小组的组长吕伟明如约到达,给聚会增色许多,伟明兄也是诗词高手,看他博文,尽是优美的风景,远去的历史和深刻的思考,读来,舒服、,如盛夏凉饮,舒畅心怀。伟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复兴古诗词献计献策,使我们受益良多。

为了准备这次聚会,我曾与数周前与老汉驾车数十里,打前站,商量准备。回来后我又精心准备了一个发言稿,于是在聚会上我也做了较唱片的发言(发言稿附后),也同样赢得了大家的热烈鼓掌。

晚宴,大家兴致依然,我带去了大帝王白酒,老汉带了王朝红酒,大家高兴,于是一扫而光,小哥本不善酒,但是作为东道主,他的热情使人感到,知道不胜酒力而伏案睡去。

宴会完了接着歌会,回到小哥住处,已是深夜十分。

第二天上午,聚会继续进行,中午散会,为和老汉驾车返津。

聚会短暂,情意长久。下一篇博文,将把之后的诗作贡献给大家。

在人和诗词小组聚会上的发言提纲

一.诗词现状

中国诗歌现状是,全面低迷。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旧诗词(泛指古诗、近体诗等)在小众范围内孤帆自赏,影吊形孤。一百年来,只有一个大诗人,那就是毛泽东。除此还有哪一个所谓“大家”的古诗词在当今流传?没有,或者说少之又少,至少我们不能一下子想起来。

旧诗词,因为语境的变化,由文言文变为白话文,而旧诗词是以文言文为基础的,语境改变为白话文以后,国家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旧诗词没有与时俱进,逐渐淡出社会生活,而滞留于小众之间。本来毛大诗人可能会引领一个旧诗词与时俱进的局面,但是又因为政治因素而导致了一花独秀的局面,站在旧诗词的角度上讲,是比较遗憾的。

(二)新诗(泛指五四以来的自由体诗歌)呈现颓废、空洞甚至下流的趋势。

新诗也是一样,同样的因为社会的动荡,没有很好的解决新诗的“格律”问题,不但如此,其实因为白话文本身还处于幼稚层面,尚不成熟,故而不可能出现新诗繁荣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好诗,比如《再别康桥》《致橡树》《我是一个人任性的孩子》等,但偶然性较大,没有理论问题,(作者)对于新诗的理论没有太多贡献。

我们把歌词看做新诗的一种,那么唯一略感欣慰的是歌词,还有一些值得吟咏,让人感动的。当今歌坛还是有不少好的歌词的。这是因为港台流行歌曲的流行,进而带动大陆流行乐坛的复兴,才造就了港台大陆甚至全球华语乐坛在优秀流行歌曲不断涌现的时候,同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歌词。比如《外婆的澎湖湾》《童年》《同桌的你》

(三)关于词、歌词、诗

1.我们知道,词就是古代的歌词。现在的歌词,已经与古代的歌词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现在所谓还有好歌词,与古诗词关系也已经不大了,现在的歌词的好坏基本是看意境,看他表达的内容了,而现在歌词的韵律主要被音乐本身的韵律所取代。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歌词是否符合诗词的韵律,只要音乐的韵律足够好,这首歌曲就会流传。

2.所以我以为现在的歌词与古诗词的词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我以为我们复兴古诗词,是把词作为诗的一种来定位,词已经不可能完全作为歌词使用了(虽然现在也还有把词直接作为歌词来用的情况,比如“明月几时有”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我们复兴古诗词,涌现更多好词,那么被直接当做歌词使用的几率会增加,但是他是不可能全部取代歌词了。

3.相比较古诗词,新诗与现在歌词的关系更加密切。一首歌词就是一首诗,一首字数合适的诗,就可以作为歌词使用。但是新诗也并不等于现在歌词,你有好的符合作曲条件的诗,作曲家会把它当做歌词使用;你没有好诗,歌词作者也会创作出符合作曲条件的歌词,尽管他可能不满足诗的韵律要求(其实目前还没有新诗的韵律要求),同样也会产生好的歌曲。

(四)古诗词与新诗的关系

可以说他们已经是两种文学体裁了,或者说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两种文学体裁来看待了,二者已经不能够互相融合与替代了,至少目前使这样的。但是两者同属于诗的范畴,就一定有相通的地方,有互相能动的作用。

厘清了古诗词与新诗、歌词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要复兴的古诗词做一个定位。首先要摈弃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过分夸大古诗词在当今的诗坛的地位与作用,完全否定新诗;认为只有古诗词是诗,现代诗歌不是诗;当代只需要复兴古诗词,不需要新诗。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古诗词已经成为古董,现代社会的节奏不需要古诗词,而新诗是符合现在人语言特征的文体,现代只需要发展新诗就好了。

我们认为:

古诗词已经成为国粹;是一种成熟的文体;唐诗宋词已经是古诗词的高峰;古诗词已经是历史的存在,是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了;

而新诗也是客观存在,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下发生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他是否渊源于古诗词又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同样太大,今天就不讲了,今天只讲新诗也不是有些人想抹杀想一棍子就能打死的;同时,也没有一棍子打死的必要。

至少我们认为古诗词和新诗同属于诗的范畴,一定是有共同的地方的,至少古诗词是可以作为新诗的基础的。(这个话题也是个大题目,今天不讨论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理清了这诸多关系,我们就可以心平气和的对待古诗词了,我们就把它当做一种文学体裁来对待。一种曾经创造了无比辉煌,到今天还足以影响我们的文学生活的体裁,一种在今天众多体裁、层出不穷的各种体裁中的一种。

二.我的设想

我的设想就是:小组成员作品结集出版

(一)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样的大命题我们也先不去探究。我们简单探讨一下微观的人生。作家陈村说过:和平年代没有传奇,日常生活打发了我们的一生,如果没有值得纪念的,那么我们的一生就此就作废了。我们这些人,生长在和平年代,确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以后估计也不会有,那么我们就让日常生活打发了我们的一生吗?也许我们之中有人已经很有成就,比如我们的组长,比如我们的老孙,小陈,但是我们还有创造精彩人生的需要,还有创造传奇的空间,也许我们的努力溅不起一点波澜,但是我们努力了,从小处说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点什么值得纪念的也行了。

(二)我们喜欢古诗词,希望古诗词复兴。为什么那么优秀的唐诗宋词,在今天没有人学习了呢?应试教育的死板是一个原因,关于教育的话题我们不多说,只说现象,就是精彩的历史被应试教育夺取了精彩,被钉在棺材板上,暮气沉沉,又中小学老师讲枯燥了,把学生讲困了,讲睡着了。但是被电视讲堂被易中天给讲活了。“国学”复兴了,“历史”复兴了,但是古诗词却依旧躺在棺材板上等着下葬。我们想把古诗词讲活了,把古诗词复兴了,这是我们给自己加载的一点历史责任。

(三)我们这个小组复兴古诗词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我们是凭借爱好偶然走到人和网的古诗词学习小组,这首先要感谢人和网提供了这个平台,要感谢林琦组长创建了这个小组,还要感谢今天到会的和没有到会的小组成员的共同经营。我们这样一个小组,复兴古诗词,或者说为复兴古诗词做一点工作,我以为是可行的。为复兴古诗词做一点工作,为古诗词复兴做一点做一些探索。刚才说了,现在很少有人学习古诗词了,也没地方学。一学古诗词就是平水韵、新韵什么的,一大堆一个一个没有生命的字符,让学生们望而怯步,诗心全无。但是在我们这个小组,古诗词的学习,做的有声有色,大家兴致盎然,从七言律诗到浣溪纱到浪淘沙小令,从相思闺怨到现实题材,从调侃幽默到点评批判,从矜持慎言到率真直言、直抒胸臆,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循序渐进、逐渐深入、成效显著的古诗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我以为,对于复兴古诗词是有益的,是有效的,是目前中国社会所没有的。所以我想, 把我们的这个方式向社会推广,相信对于古诗词的复兴是有所助益的。

(四)如何推广呢?就是结集出版。把我们在小组里学习的过程原汁原味的搬到书上。比如,我们练笔的七律,除夕,以林组长出题开始,到小组成员的习作,以及组长的点评,基本原样(略做文字上的斟酌)的搬到书上。让读者读到每个人对于除夕是如何描述的,这样对于读者是有兴趣的,从点评当中又能学到如何写七律,这样就达到了使读者对于七律除夕这个话题的兴趣,并且在兴趣中间,学到了如何写七律,相信读过,就会自己(偷偷的)学着写,并进而关注我们下一步的练笔,就会学到更多的古诗词知识。

(五)我们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小组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方式,就是一上来不讲平水韵,也不讲新韵,也不讲平仄,一上来就把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一个学员的习作,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我写的七律“天津煎饼果子”(当然我的诗写的很不好,在这里只想举例说明而已)。这首诗,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导到“天津煎饼果子”这个小吃的描述上了,这样的描述使读者暂时忘却了“古诗词”的深奥,忘却了“写古诗词很难”的顾虑,就会很有兴趣的看下去,看小组成员都是如何描写“煎饼果子”,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幽默与诙谐,使读者的兴趣得以保持。保持了兴趣,就是学写古诗词最重要了一个基础。看多了小组成员如何描写煎饼果子,就会对于其中的韵脚和平仄关系有所了解。由于持续的兴趣,就会一点一点的增加了关于七律的韵脚和平仄的知识。只要再动手尝试去写,就会慢慢的掌握了七律的格律,将这个目前让人们望而却步的古诗词格律知识学会,我们也就达到了目的。这个特点,这个方式,在我们小组里已经呈现了许多,已经趋于成熟,并且还在饶有兴趣的进行着。

三.需要大家研究的

(一)我的设想是否可行

(二)如果可行的话,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初学者最简易的关于韵和平仄的入门方式。这是我的第二个设想,就是,对于初学者,不谈平水韵,不谈新韵,只谈拼音,韵母一致了就算押韵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不谈入声。那么,在保持兴趣的同时,知道这一点规则了,就可以写格律诗了,而且非常简单易学。

总之,关于诗的话题太多了,我们今天只讨论一两个。就是:第一个,我们小组成员的作品结集出版。第二,最简易的韵和平仄的入门方式。

我的发言,一家之言,很不成熟,不尽正确,欢迎批评指正。请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

谢谢大家

周醉天

201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