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和史前鳄鱼的电影:翰墨风流 千姿百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5:50

翰墨风流   千姿百态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为文人所建,或与文人的活动有关,点缀于粉墙的书碑,显得古朴典雅,更使园林充满了氤氲的文气。所谓书条石,特指嵌于廊壁亭壁的石刻,内容都是园主收藏的历代名人法帖的拓本。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园主和文人的笔记、书札,以及唱和的诗词,由名工巧匠镌刻在石。 

    在苏州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造园家不断从书法家审美敏感那里汲取创作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艺术家善于从可视形象上颖悟受到有益启发。书法既是文字的载体,又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书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给以综合审美为特征的苏州园林更增一道隽永的文化风景线。

   明代文豪王世贞曾自豪地说过:“天下法书归吾吴,”吴门书派以钟(繇)、王(羲之)为源头发展而来,自魏晋以来,吴地书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迭见。明初大书家“三宋二沈”中的老大宋克以及沈度、沈粲是苏州人,明中期书法中兴的代表人物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以及开创中国印学新局面的文彭,明后期书坛的旗手人物董其昌,也都是苏州人。除了涌现一大批书法家之外,苏州还曾经是全国著名的刻帖中心,最为著名的丛帖当数文征明父子精选刊刻的《停云馆帖》。其最初为木刻版本,后来由镌刻名手章藻奏刀勒石。现部分保存在留园。苏州园林中书条石的帖书,大多集自南派著名帖学诸家,自晋代钟、王至唐、宋、元、明、清的大家作品。所谓南派帖学,是与汉魏摩崖、墓志、造像等碑刻的北方碑学相对而言,它的特点是:内容大多为行草、小楷,不收碑志,重视个人成就,大多是名人所书。

   苏州园林中,法帖收藏得最多的是留园。清嘉庆年间,留园园主刘恕以“文章声誉著于乡里”,在他拥有留园之后,收集名帖便成为他的爱好。留园的“二王”父子法帖便是收自江阴汤氏所镌木刻四卷,是明代刻石高手董汉策自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历时25年才刻成,十分珍贵。狮子林的《听雨楼法帖》也是贝氏在重修狮子林时化重金获得,当时已缺卷首,有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补题,可惜纸本原帖已毁于火,殊为可惜。拙政园的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网师园钱大昕的《网师园记》,除了书法艺术上的价值外,还留下了翔实的园林史料。

   在苏州园林石刻中,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是比较特殊的一组石刻群。五百名贤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同治时重建,刻有从先秦到清对苏州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像594人,每人还有四句赞语。人物中有苏州本地名人,也有来苏德外地名家、名宦。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另外,稍带说一下苏州园林中的摩崖石刻,除虎丘等大型山林名胜外,古典园林中的摩崖石刻不是很多,沧浪亭林则徐、俞樾的题刻,是近代石刻的典型。网师园引静桥山涧旁,有石刻“●(此字无法,打上面是般,下面是木,读pan)涧”,相传是南宋万卷堂(网师园前身)遗物,石身藤萝垂挂,显得非常古雅。

  “吴门书派”是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抒发艺术和造园艺术通气连枝,血脉相连,互相衬托。苏州园林中的几百方石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是苏州园林“长留天地间”又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