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笺画卿颜类似的名字:“没想到还能再分套大房子”(海外版记者走基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17:40
“没想到还能再分套大房子”(海外版记者走基层)
——青岛黄岛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为社区集体经济一瞥
本报记者 张德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9月05日   第 01 版)

本报记者深入社区。
本报记者 赵永琦摄
63岁的张书臣咋都没想到,还能再分一套大房子。
9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市黄岛区官厅小区,这里住着从旧村搬迁来的村民。小区公园里,88岁的张吉恩正和老伙伴们打着牌,几个晚辈围着看热闹,还有人悠闲地看报,记者也与老人们聊了起来。比张吉恩低一个辈分的张书臣,把记者迎到一栋楼的四单元101的家里。
95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家具家电齐全,空调开到26℃,十分舒适。指着茶几上的大胖娃娃照片,张书臣说这是小外孙。老张妻子在小学当老师。女儿在区物业协会上班,平时常来看他。儿子也有社区分的房,住得不远。
老张说,村庄搬迁后,尤其这几年,日子过得相当安逸。家里吃水用电用的煤气都享受社区补贴,一年里头,每个人吃水补150元,用电补300元,煤气补150元,“根本用不完”,暖气费一户补贴75平方米的费用。此外,每人每月还有200元粮食补贴,老年人每月还有100元保健补助……
像老张这样,官厅社区有880人享受福利待遇,年人均福利6000余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利说,每年用于群众福利的支出有590万元。确确实实,官厅村村民在搬迁后,享受到了比周围城市户口居民还要高的福利,正在安居乐业。
“农民上楼”后,为何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这与城市化进程中,官厅社区将农村集体经济转型为社区集体经济有关。”黄岛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晓说。
官厅社区的村庄改造自1993年开始,依靠滚动发展,社区现在拥有的市场、综合楼、厂房等集体房屋12万平方米,2010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1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租赁收入1000余万元。社区集体经济“财大气粗”之后,群众的福利得到了落实。
“我真没想到,还能再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张书臣说,现在在靠海的石雀滩,社区正在建设另外一片新小区。按照计划,还能给社区260户居民再各免费分一套安置房。
记者驱车来到石雀滩,见到官厅前海园小区正在建设中。“除了免费分给居民的,剩下150多套用于出售,这样不仅能还完1亿多元贷款,还能略有结余。”张利说。
在石雀滩工地上,记者遇到60岁的张书朋,面孔黝黑的他,是工程监管小组副组长。张书朋说,在工程管理上,为了公正透明,社区选了9人组成监管小组,参与工程全过程监督。工地安全、施工质量、原材料质量价格是主要监管内容。
去年冬天,张书朋出了一趟“远门”。从黄岛官厅社区,骑着电动车直奔40公里外的胶州钢材市场。临走时,他兜里专门装了几包好烟。在胶州,他跑了七八家钢材市场,就是要看看施工企业报的钢材价格高了没有。“给人家让烟吸,终于问到了实在价。再对比施工方报价,心里就有了底。”张书朋自豪地说,“选咱监管,咱就要负责任。”
自豪的不仅是张书朋,官厅社区下辖的几个小区里,散步的居民们心气儿也都顺畅。
官厅社区是黄岛区“农民上楼”的一个缩影。当日上午,在黄岛区另外一家“农民上楼”社区——薛家岛三社区,72岁的薛建芳家里,当过工人的他告诉记者,不但自个儿现在每月有1600元退休金,务农的老伴也能领到每月1100元,现在老两口住在社区分的113平方米的大房子里。沙发的靠枕上,绣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在黄岛区,从农村集体经济蜕变壮大而来的社区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创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充满勃勃生机。目前,黄岛区正在谋划新的目标——新安置小区人均社区集体发展用房面积6平方米,用于集体出租,这样小区原住民住户就不用再交水电费物业费取暖费等,同时还能享受社保。
“从村民到市民,再到享受社区集体经济股权的‘股民’,‘上楼’的农民完成了真正的转型,得到了实惠。”张文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