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南房价多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文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4: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文献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一点体会

钱新民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呢?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工作者,仅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课题谈谈学习体会。

1.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讲话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90年的历程和成就。讲话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对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进行新的表述。对道路、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有阐述,但是,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合而为一,作为90年成就表述是第一次,将制度系统全面进行阐述是第一次,形成“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套制度”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也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作出的新概括,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飞跃,必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部分,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和任务。不但丰富了党的理论建设,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讲话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首次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五个必须”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概念、内涵、要求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讲话立足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并且与“四大危险”相并列,这表明我们党对“党情”认识深化了,体现了我们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创见和理论洞见,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上的新贡献。

    第三部分,明确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讲话在对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中,也有许多有新意的地方。总之,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亮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既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所以说,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同时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文献。

2.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个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明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依靠人民,党同人民心连心。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讲话体现的人民至上、人民主体的唯物史观,为我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3.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不回避问题,直面存在的问题释疑解惑。有思想理论问题,比如怎样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讲话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作了释疑解惑。有热点焦点问题,比如对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鞭辟入里,并要求全党提起警觉;对反腐败问题,社会风险问题,都是清醒面对、科学分析,也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各种问题当中,最要害的问题是脱离群众的问题。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疏远群众的问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所以,讲话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很有针对性的。讲话还突出地讲了社会稳定问题,也提出了如何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讲得语重心长,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有群众实际问题,比如民生问题。讲话提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民群众听了深受鼓舞,充满希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解答群众思想困惑,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理论要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理论只有与人民利益有关,人民才可能对理论感兴趣。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研究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和实践,正确地捕捉、及时地回答现实提出的理论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解答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文风朴实,通俗易懂,体现出平实中有新论,质朴中抒情怀的重要特点。讲话把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新的表述,用口头语言,或者民间语言阐释了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在论述党的群众路线时,那两句非常口语化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令人倍感温暖和亲切,也坚定了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在阐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指导方针时,用一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朗朗上口,易懂好记,真正能够让全党牢记,让全体人民牢记。在讲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时,用“两让两不让”,即“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既把用人标准讲得明明白白,又抒发了扬善惩恶的情怀。可以说,讲话多处都能看见质朴感人的语言,读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语言。语言文字是理论的载体,理论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和传播。在中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得下功夫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说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生根发芽,就在于其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找到生长点。毛泽东同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的典范。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也是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5.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要结合实际。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担当起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神圣使命。在基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许多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就是因为他们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支撑。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需要理想信念支撑。打铁先要本身硬,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讲马克思主义就会底气不足、腰板不硬,甚至会迷失方向。第二,坚守思想阵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面对这一特征,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唱响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坚守和巩固阵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三,向人民群众学习。胡锦涛同志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推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首先拜人民为师。因为,大众化的主体是实践着的人民群众, 如何才能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自己最清楚。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从群众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第四,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在渠道上,通过进校园、进单位、进村庄、进传媒等等; 在传播载体上,立足日常生活, 充分运用党课、学习会、故事会、座谈会、黑板报等形式;在话语方式上,运用生活化、口语化、本土化的语言,春风化雨般把理论渗透到群众生活中去,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监利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教研室原主任 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