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天橙: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25:57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江苏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07 版)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实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为了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

  为人民群众求解放、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能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由少数人掌握到大多数人掌握的根本动因。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深化的历史,还是一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和维护的历史。为了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

  人民群众对待理论的态度,与这一理论跟他们利益的相关程度密切相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价值取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工具。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把坚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放在首位。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依靠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足点

  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党一直相信和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依靠群众的前提是相信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是建立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解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基础上的,它必须坚持这样两条原则:群众需要和群众自愿。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应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要求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追求。同时,群众中也涌现出许多积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模范人物,他们具有来自群众、了解群众的天然优势,有助于增进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吸收和自觉实践。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五老”宣讲团、道德讲堂、社区议事厅等先进典型,就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把讲道理与讲故事、“大主题”与“小切口”、“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等传播方法,也成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人民群众,使我们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服务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点

  空洞的理论和空泛的说教吸引不了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还取决于理论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社会实践、解决具体问题的程度。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帮助人民群众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本领。

  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转化为引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行动纲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紧贴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同时,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进一步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着眼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造福人民群众的功能。

  提高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由认知、接受到力行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自我提高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切实发挥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人民群众对于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关心是什么、为什么,而且关心如何对待、如何解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待人民群众的关切,不能仅停留在对问题的阐释说明上,而要在帮助人民群众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为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目标、途径和前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及时发出在全党全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号召,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即将到来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历史实践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陆续推出一批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及电视理论作品,如《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等。这些优秀读物或作品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仅说给人民群众“怎么看”,而且教给人民群众“怎么办”。指出“怎么办”,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的内在要求。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落脚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上来,实现“化”大众与“大众”化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执笔:刘德海  王建润  蔡  娟)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题 专论: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奋力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