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俗博物馆:控糖牢记45678(名家话血糖(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45:26
血糖不低于4毫摩尔/升,空腹在5.6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不高于7.8毫摩尔/升
控糖牢记45678(名家话血糖(31))
《 生命时报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3 版)

专家小传
刘超,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助理,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糖尿病病友在日常自我监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困惑,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会给出一些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搞得自己的血糖控制也是一笔糊涂账。那么有没有什么简便而实用的方法能让广大糖友便捷地看出血糖是否控制得很好呢?
“控制好糖尿病要时刻记住‘45678’这组血糖目标值。也就是说,糖友应牢记,任何时候血糖值不应低于4毫摩尔/升,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5.6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不高于7.8毫摩尔/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超教授说。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本身,而在于长期血糖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如血管损害、肾脏疾病、失明、截肢等,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评判患者病情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日常血糖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绝对不能“跟着感觉走”,大多数糖友在血糖波动时,出现各类急、慢性并发症前,通常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被称为“无声杀手”的原因。
因此,必须随时监控日常血糖水平。刘超教授告诉大家,“控糖”需做到“瞄准点、拉直线、摆平面”。“瞄准点”指的是患者在家要经常进行“小测验”,勤查血糖,看是否把血糖控制在“45678”的范围内,高龄糖友可适当放宽这个标准,但空腹血糖也不能超过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适宜。“拉直线”指的是,患者每三个月需至医院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力争将其控制在6.5%以下。“摆平面”要求患者每年做一次全面检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发生。
广大糖友应牢记“45678”原则,使得“点、线、面”全面达标。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还要做到抓住“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控制好血压、血脂、体重、血液黏稠、尿酸增高等指标,并注意戒烟限酒,以实现高质量的长寿生活。▲
(袁  月)
下午血糖偏低,可能测不准
糖尿病
最好上午查
《 生命时报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3 版)
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检测血糖,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别,并直接影响病情的确诊。近日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的瑞贝卡·切西等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载文称,下午检查糖尿病往往不准确,其确诊率明显下降。
研究者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检查糖尿病患者空腹期间的血糖水平,希望知道早晨与下午的检查结果是否有差别。目前确诊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毫摩尔/升即为糖尿病。这项研究结果发现,早晨血糖水平值明显高于下午。也就是说,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如果在下午查,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因此专家建议,如果要在下午做血糖检查,应把判断糖尿病血糖标准下降0.67毫摩尔/升。
另外,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刘志民教授还提醒,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指数是正常的,只有在饭后才能显示出异常,所以建议大家在自测血糖时,最好分别测空腹、饭后两次血糖值。▲
(陈  煜)
 
打胰岛素
餐前血糖低咋办(好大夫信箱)
《 生命时报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3 版)

 
黑龙江郑刚问:我打了5年短效胰岛素,但近来餐后两小时血糖较高,下一顿餐前又总是低血糖,是该换胰岛素呢,还是加药呢?
北京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答:很多人会出现类似这位糖友的情况,餐后两小时血糖较高,但到了下顿饭前,又变成低血糖了。这时可采取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增加胰岛素剂量,使饭后血糖水平下降,然后在下顿饭前加餐,避免下顿饭前低血糖症。另一种可能是病人对胰岛素吸收较慢。这时只要增长打针和吃饭之间的时间间隔,使胰岛素的吸收与血糖的升高同步就可以了。阿卡波糖能使血糖高峰后移,改变这一情况,不妨一试。▲
血糖血脂高
肾病多五成(他山之石)
《 生命时报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3 版)
代谢综合征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近日又发现,它会增高患肾病的风险。据最新的《美国肾病学会临床杂志》报道,代谢综合征包括腰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甘油三酯高。如果一名患者出现3种或3种以上的症状,通常会被确诊。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专家桑卡尔·纳瓦尼森博士及其同事试验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比普通人群罹患肾病的危险高55%。代谢综合征的各组成因素也与肾病危险增加密切相关。它的症状越多病情越重,肾病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杨  静)
心平气和助降糖
北京安定医院焦虑障碍门诊 韩海英 《 生命时报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3 版)
“糖尿病患者如果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加入心理干预治疗,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这是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得出的初步科研结果。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近些年,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高血糖与心情抑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对稳定血糖是非常有必要的。减轻压力的方法,首先是,要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确实对自己产生困扰,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会迎刃而解;其次,找到能够缓解自己不良情绪的健康方式,如运动、听音乐、唱歌等;最后,学会忍受一定程度的焦虑和轻微的痛苦情绪,积极去解决它们。当然,心理的干预也不能完全代替药物等生物学的治疗,但适当放松,的确可以让降糖和控糖的过程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