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柱糖尿病讲座:关于生与死的话题(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10:36

我们在讲解八字所带有的生命信息之前,需要对《易经》预测在流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谬误做一次澄清。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易经》预测在产生过程中,大量的分析解读具体预测结果的文字说明。而另一部分,是后来由孔子加进去的,对这些预测记录和解说文他所做的理解和思考。

 

前一部分被称为《易经》,后一部分被称为《易传》。

 

《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但这两部分,却并不是《易经》的真正内容,或者说,不完全是《易经》的真实内容。


首先,《易经》里预测结果的文字说明,只是对具体预测过程的文字记录和解读。而具体的预测方法,《易经》里却并没有记录来。

 

就好象我们今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整个的过程是有流程的。

 

比如加温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达到什么样的温度,在什么状态下添加什么试剂,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采取什么样的应对办法,等等。


这些过程和细节统统没有,而只保留了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同时
间段里的物质状态和反应的文字记录。

 

具体来说,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温度突然开始升高了,做下文字记录,如何如何。

 

接着又突然开始急剧降温了,又做下文字记录,如何如何。

 

等等。记录了实验过程中的全部反应,同时也夹杂了一些在整个观测期间做的一些简要的分析和思索。


这些文字记录留下来了,而实验所采取的手段没有记录下来。

 

那么当后人在读这些记录的时候,就不知道整个实验过程中所生的变化和最终导致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记录。

 

那么就只能从这个记录过程中,一点一点去思索,去体察和理解。

 

实际上,《易经》在流传过程中,预测部分也同时留传下来了,但孔子在读《易经》的时候,并不相信《易经》的预测功能,而只是对《易经》预测后的判断事情的结论感兴趣。

 

史上记载,孔子五十而学《易经》。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失败,人生处于低谷,他从《易经》的预测解说文字里,看到了宇宙间的一些道理,开始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解读和诠释《易经》,所写下的认识和理解,就是《易传》。

 

他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称为《易经》,流传下来了,而具体的预测方法,这部著作里没有保留。只是在民间流传下来。

 

从此,《易经》的预测方法和结论就分了家。

 

后来的人们在读《易经》的过程中,由于不知道具体的预测方法,也就无从理解《易经》里的解说文字。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先去读孔子写的《易传》。其结果就变成了根本就不是在学《易经》,而是在学孔子对《易经》的思索和感悟。

 

就这样,使得《易经》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预测和结论研究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至于后世的程朱理学居然搞出了什么象数啊,理学啊,已经同《易经》预测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那么,孔子所做的《易传》为什么能流传下来,鱼目混珠,导致真正的《易经》预测及其内涵只能在民间流传哪?

 

这是因为,孔子从《易经》的预测结论中,对宇宙、天地万物变化的理有所思考,从中提取了一些对统治阶层有利的尊卑学说,迎合了统治阶层的需要,所以,《易经》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逢迎的法典。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规定必考的四书五经之首的《易经》,其实已经根本不是做为预测的学问来考的,而是从中体悟“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了。


《易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伏羲发明的。在流传过程中,有三种变化,经过现代的考古都已经得到了证明。

 

最初的《易经》被称为《连山易》,预测方式已经确定用八卦这种形式,解读具体的事物变化。

 

八卦,是指八种世间的物和形态。具体是:


天、地、风、水、火、木、泽、雷。


《连山易》相传是以人类初始所居住的大山为预测环境背景而得名的。

 

稍后是《归藏易》(guizang),相传是由黄帝以《连山易》为基础所做,以整个大地为预测环境背景而得名。

 

再后来是周文王被囚而演《周易》。《周易》是在前两易的基础上,以天地为预测环境背景而得名。其中《周易》的“周”,有“天地周全而万物存”的含义在其中。

 

这些都是《易经》预测在流传过程中,古老的文字所记载下来的历史资讯。

 

 


我们明天继续。

 

谢谢各位好朋友!